有人過世後,為什麼要逢「7」祭祀?原來老祖宗竟有這麼大的智慧

2021-01-08 趣說歷史事

文 | 趣說史事

中國民間又許許多多不同的喪葬風俗,根據不同的地區分為不同的流派,靠山的地區則是使用土葬,臨水則是採用水葬,但是在人死後的祭奠一事,有一個數字在任何地區都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7」。

人死後設靈堂有頭七,二七……最後是斷七,可以說七七四十九天都是重要的,不能犯了忌諱。現在老一輩的人依舊還在遵守著逢「7」祭祀的習俗,但是年輕人卻難以理解。其實在這些方面,老祖宗的智慧是現代年輕人難以看透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逢「7」祭祀的風俗背後的深意。

一、過七災,寓意親人有一個好的下一世

古代人民相信人有三魂七魄,死後七天去一魄,一年去一魂,因此會有「燒七」和「守孝三年」的說法。而對於逢「7」祭祀,則是因為據說死者從去世之後,在四十九天內,每隔七天閻王要審問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稱「過七災」。在「7」這些日子祭祀,燒紙錢,一是為了減輕死去之人死後在審問時受到的痛苦,也是祈禱他們能夠得到閻王恩赦,得一個幸福美滿的下一世,抱著這樣美好的願望,很多人都會自覺遵守這樣的習俗。

二、跨七七,陰陽調和保家護宅

「七」在古代道家中是一個陰陽調和的數字,人有生死,因為死而設靈堂,祭奠死者,溝通天地,連接陰陽,但是「死」的本質就是屬「陰」,接連一段日子被死亡那帶來的「陰氣」覆蓋,在古人的思想中,這是會影響家族氣運的,因此老祖宗們就想到了以時期來調節陰陽,選定「七」這個特殊的數字,在逢七之日祭祀,讓家族的陰陽二氣調和,讓死去之人能夠保家護宅以蔭庇後人。

三、出七七,收拾情緒繼續生活

死去元知萬事空,逝者已逝,生者卻不能一直沉湎在悲痛中寸步不前,因此逢七祭祀,祭祀七七四十九天,也是老祖宗們為了緩解悲痛,也是幫助人們走出悲痛的一個方法。在四十九天內要認真祭祀,寄託自己的哀思,訴說自己對死者的情誼,這是給死者親人的一段情感緩衝期;

但是四十九天之後,在明白了死不可能復生的事實之後,即使依舊會有所傷感,也要收拾收拾情緒,開始投入新的生活,這才是樂觀而又重情的古代勞動人民。

中國古代有許多的傳統習俗,除了某些封建糟粕,其它習俗都寄託著古代勞動人民對世界,對自然,對天地,對人的種種情思。在生死這一大事上,「燒七」的祭祀習俗傳承多年,自然有其蘊含的智慧和深意,當我們在對一些傳統文化進行篩選的時候,我們也要留下一些有用的,富有歷史意義的習俗,再對其進行改動,以適應現代的文化需求。

相關焦點

  • 老祖宗為何要把16兩定為1斤,筷子定為7寸6分?原來是大智慧
    前言中國歷史和文明源遠流長,老祖宗的智慧更是無窮,即便在落後的年代,他們也能發明如何造紙,如何研墨,如何提取金屬等,傳承至今,這些經驗仍被廣泛應用於社會生活和工作中,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生活各處都能看到老祖宗智慧的影子,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只要稍加留意,處處都可見老祖宗的智慧和用心,比如至今仍活躍在大眾視線的筷子和秤。如今的計量單位早已採用國際標準,但在遙遠的古代,老祖宗們早已有了自己的一套計量方法,極大地方便了日常生活。老祖宗為何要把16兩定為1斤,筷子定為7寸6分?原是這其中包含了大智慧。
  • 在古代,人死後要把他們放三天才下葬,老祖宗為什麼要這麼安排
    在我國古代,一直有死者為大,入土為安的思想。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那時候大部分的家族在人死之後需要停放三天,方可入葬。這一做法與入土為安的思想背道而馳,卻一代又一代地延續了下來。直到今天,在我國的部分地區依然有這樣的傳統。這是為何?「死而復生」真的存在嗎?聽聽扁鵲的說法,你就明白了。盧醫扁鵲,救死扶傷「扁鵲言醫,為方者宗。守數精明,後世循序,弗能易也。」
  • 為什麼我們要祭祀祖先?
    為什麼人們要追思自己的親人甚至是隔了幾代的祖先?它是怎麼來的?這大概要從古人做夢開始說起。明朝時,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兒子明成祖朱棣都有生殉的妃嬪,只不過人數比幾千年前少了一些。直到努爾哈赤時,大妃阿巴亥的殉葬也成了一個謎題。平民百姓當然沒有帝王的財力,也沒有權利讓別人為他生殉,但也會在生時給自己攢所謂的「棺材本兒」,為了能夠在彼岸世界得到安樂。古人一定沒有想到,這些隨葬品竟然成為其子孫後代研究他們的重要資料。
  • 沙海:王胖子為什麼欠新月飯店2.4個億,原來背後恩怨竟這麼大!
    南麟文化旗下90後新生代演員王皓軒飾演的蘇萬,看似柔弱,卻經常為好友化解「經濟危機」,更是在得知黎簇失蹤後義無反顧的深入虎穴打探消息,暖萌又義氣的形象,一出場便吸引了很多網友的關注。據悉,本周即將播出的劇情中,蘇萬軟萌屬性再升級,清奇腦迴路絕對讓你「萬萬」想不到。
  • 瑪雅人為什麼要進行人類祭祀?
    瑪雅為什麼要進行人類祭祀?瑪雅人實踐人類祭祀是毫無疑問的,但提供動機是部分推測。「祭祀」一詞來自拉丁語,與神聖一詞有關,因此人類祭祀,像瑪雅和其他文明中的許多其他儀式一樣,是神聖儀式的一部分,是安撫或敬拜神的行為。
  • 老祖宗:「未來的你,貧富早有定數」:看這5點就知道了
    未來也是一樣,你是貧是富,還是需要看你有沒有膽略。機會,任何時候都是有;困難,任何時候都存在。就看你有沒有勇氣戰勝困難,去獲得發家致富的機會。二、夠不夠努力一個人要發家致富,還是得努力。靠天靠地靠父母,最為穩妥的還是依靠自己。閩南歌曲《愛拼才會贏》也唱道:「三分天註定,7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 老祖宗的智慧讓人折服
    如今我們雖然生活在一個被「汙染」的世界裡,生態環境也大不如以前,但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疑難雜症被逐一攻克,現代人的壽命相比以前總體上提升了很多。 生產力在發展,社會在進步,這是歷史發展的趨勢。
  • 俗語:「4大黑,4大白,4大綠,4大毒」啥意思?老祖宗智慧高
    俗語:「4大黑,4大白,4大綠,4大毒」啥意思?老祖宗智慧高老祖宗們非常喜歡總結,他們通過仔細的觀察後會將自然中、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進行分類總結,比如這句有趣的俗語所說的:「4大黑,4大白,4大綠,4大毒」我們來看看分別是什麼意思。
  • 原來冬至背後,有這麼深密的教學寓意
    原來冬至背後,有這麼深密的教學寓意今天是農曆冬月廿七,二十四節氣的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是冬至日的特徵。古籍記載:「陽日最短,陰夜最長,方為冬至」。唐朝詩人白居易詠冬至詩曰:「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
  • 古人云「好男有毛不過三」,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下半句「好女有膘別有四」,更為經典「好女有膘別有四」這句俗語,其實所表達的含義非常淺顯。簡單說就是在古代社會,評判一個女人的標準,首先就是這個女人的身材一定要肥胖。一句普通的俗語,可能就蘊含著古時候的人民的大智慧。有時候這簡單的幾個字所表達的意思,可能是我們一生都琢磨不透的人生。《智囊》裡,不僅有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觀相識人術,還記載了許許多多為人處世的智慧。
  • 國家提倡過世後實行火葬制度,可是為什麼還有人仍然選擇土葬呢?
    上了年紀的老一輩,對於他們來說,入土為安的傳統已經牢牢的刻在了他們心裡,都不敢亂去變動老祖宗的規矩;而對於那些偏遠地區的人們呢,由於接受教育的水平較低,對於過世後要進行火葬,內心都是很害怕的,在臨終前,都會把子女交到身邊,交待好一定要土葬,作為後輩來說,一般都會遵從父母的遺願,讓他們入土為安;火葬收費較高
  • 老祖宗的智慧,字字珠璣
    這些問題你都沒有考慮就選擇入行,一旦投入了精力和金錢後,還沒有做多久,卻發現困難百出,而自己卻未曾考慮到過,自己整日處在手忙腳亂之中,此時後悔已經來不及了。03.不了解的行業雖然都說有志者事竟成,但事實證明有志者事未成的還是更多。
  • 蘊含老祖宗智慧
    農村有句俗語,叫「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我跟大家一樣,在初念到這句俗語的時候有點蒙,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文化程度不夠。後來查了下資料,原來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要我們可以吃著肉,喝著酒,口裡念著佛,也不要吃著素去罵人。
  • 氣象俗語:冬暖必有倒春寒,要過穀雨才脫棉,老祖宗說的準嗎?
    氣象俗語:冬暖必有倒春寒,要過穀雨才脫棉,老祖宗說的準嗎?
  •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觀人智慧
    ——漢·劉向《說苑·善說》社會是個大集體,生活於此的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與他人進行溝通、交往。隨著社交經驗的豐富,經歷的事情多了,看的人看多了,我們會慢慢琢磨、總結出一些看人、識人的門道。比如,有一句老話是「兩腮無肉不可交」。意思就是說,人臉的腮腺位置上如果很瘦,沒有肉感,那麼這樣的人是不值得用心去深入交往的。所以肥瘦和人的好壞有什麼必然的聯繫?這樣的判斷真的科學嗎?難道是有大數據做過統計?
  • 雞年再現「兩頭春」 中國農曆原來有這麼多秘密!
    雞年再現「兩頭春」 中國農曆原來有這麼多秘密在整個上世紀百年中沒有閏九月,本世紀中也只有這一次,真正可以說是人生難逢。農曆曆法為適應回歸年,採用了閏月制,每兩三年中增加一個閏月,19年中增加7個閏月,這是因為19個回歸年的總天數與19個農曆平年加上7個閏月的總天數基本持平。至於何年增加閏月、閏何月,馬年為何閏九月?都根據節氣來確定。
  • 老祖宗的智慧震驚四座啊
    然想到生在紅旗下、長在新社會的我們都這麼「緊張」夏季的到來,要啥沒啥的古人們到底是怎麼度過炎夏的?不會是靠著一句「心靜自然涼」吧!今日奉上「古人度炎夏圖鑑」,讓老祖宗的智慧刷新我們想像力不足的大腦吧!它有內外兩層器物構成,外層為鑑,內層則有缶一尊,之所以能夠「加熱」、「製冷」的原因,則是兩層器物之間有著比較大的空間可以放置溫水或者冰塊,不得不承認老祖宗的智慧真真讓人嘆服,一下子冰酒有了,烤肉也有了!
  • 貓咪為什麼總是躲起來?這麼愛玩躲喵喵?
    身為貓奴的你,是不是很困擾,主子為什麼常常躲起來不見身影?就算己經在家裡生活好多年了,主子還是愛玩躲喵喵?主子為什麼這麼愛躲起來?網路上就曾經流傳一支影片,有人將浪浪帶回家收編後,三個月都沒有看過他,但,貓碗裡的食物,水,都會被吃完,貓砂上的屎與尿都從來沒有少過;這位貓奴裝上攝影機後才知道,原來新來的主子,會在四下無人時,突然現身,速速把完成他想做旳事,然後趕緊躲起來,難怪貓奴從來沒有看過他。
  • 老祖宗的觀人智慧,字字有道理
    在古代,人們認為兩腮無肉之人,給人一種陰險狡詐的感覺,而如果是女性的話更是會被直接認為克夫相,說這樣的人大都很有心機,這種面相一般都是「尖嘴猴腮」之類的。臉上沒肉,這種人大多是很有頭腦,所以我們跟這樣的人待在一起,一定要注意小心吃虧。
  • 古語「貪婪之人莫上山,嘴饞之人莫留家,」老祖宗這句話什麼意思
    俗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色,由於短小精悍而又深藏大義被老祖宗口口相傳。我們不僅可以從俗語中看到他們當時的生活狀態,還可以看到他們對生活的思考。每一個俗語都包含著深刻的智慧。「嘴饞之人莫在家」根據《智囊全集》記載,從前有一個人非常的懶惰,甚至連吃飯都要讓父母去喂。然而,有一天他的父母要外出遠門,不方便帶著他出去。為了防止他挨餓,就拿了一個大餅掛在他的脖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