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科學】一邊說英文,一邊探究物體的導電性(內附學生活動材料包和教師資源包的使用指導)

2021-02-25 外研社科學出版

Light Up Science這套書中有很多蘊含科學知識的動手活動,有的和生活息息相關,讓孩子們一邊做活動,一邊獲得科學知識,一邊掌握英文單詞和句型。

這一期我們一起探究物體的導電性吧~~~

Conductors and Insulators

在導入活動中,蘇珊遇到了一個問題:她缺少一根導線。橡皮筋可以代替導線嗎?學生可以用活動材料包中提供的橡皮筋和電路元件進行嘗試。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另一個問題:細線能夠代替導線嗎?

然後,請學生用活動材料包中的燈泡、電池和導線,連接一個能使燈泡亮起來的電路,證實閉合迴路可以正常工作。

接著,請學生指出上圖中三個勺子分別是由什麼材料製成的。學生依次將勺子接入電路,探究哪個勺子可以導電。

在活動二中,請學生思考一根塑料導線各部分材料的導電性。學生同樣可以在材料包中找到類似的導線以便觀察與探究。

經過這樣一輪課程環節之後,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就架構好啦!

需要花時間準備實驗材料嗎?

不需要!Light Up Science 3B學生用書有配套的活動材料包,學生可以拿來就用。

除此之外,我們還提供了相關課題支持:

學科·英語整合課程Light Up Science

Light Up Science是基於CLIL理念,參照我國科學和英語雙重課程標準,由國外科學教育專家專為我國學生開發的學科·英語整合課程。本課程包括六個難度級別,每個級別分為A、B,A適用於上學期,B適用於下學期,每本書都配有活動用書、活動材料包。本課程的目標是激發青少年早期對科學和英語的興趣,幫助教師以一種既有趣又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用英語學習科學。

識別下方二維碼,加入外研科學大家庭吧!



相關焦點

  • 探究式教學策略對小學生構建科學概念的影響研究
    在教師指導下的探究不同於兒童自發的探究,教師指導下的探究是一種迅速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省時學習與發展模式。因此,教師就有必要在科學教育過程中進行有效策略的精心設計,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筆者執教的《導體與絕緣體》,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以探究為主導策略,成功地引導和幫助學生探究了導體與絕緣體,強化了學生對科學探究方式方法的了解,並使學生建構和理解了導體與絕緣體概念的科學內涵。下面,筆者將具體分析這一課是如何從整體上有效地使用以探究為主導策略,局部上輔以其他輔助教學策略,幫助小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方式方法、構建科學概念方面的值得借鑑之處。
  • 三十六字英語輔導教師研修筆記A61-A75
    反過來,詞彙量小又使得聽讀說寫實踐活動難以大量進行,形成惡性循環,學生難過詞彙關。――梁儀~教育科學出版社《初中英語教學論》P160】節選自《36字英語輔導教師研修筆記》【A66】【羅扎諾夫(GeorgiLozanov)創立的暗示法(又稱「超級學習法」)於上世紀70年代初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推廣到歐、北美、亞洲等許多國家。
  • 這些國外STEAM教育資源,涵蓋師生學習活動,內容超豐富
    編者按:國外有很多STEAM教育資源網站,匯聚了大量的學習內容,可以供老師和學生進行學習參考,一方面可以鍛鍊英文,另外又可以幫助教師了解課程標準的要求,組織課內外活動,開展學生評測,今天STEAM在線小編推薦大家可以好好挖掘下這幾個網站,有不少寶藏噢!1、STEM工廠
  • [新課推薦]人工智慧科普活動資源包配套課程Micro:bit+ Arduino...
    為加強人工智慧在青少年科技教育領域的普及,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與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為2019年全國青少年人工智慧科普活動特色單位配備了全國青少年人工智慧科普活動及青少年科學工作室資源包。為幫助廣大活動特色單位科技教師更好地學習資源包內課程,並使用資源包開展活動,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與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推出了兩門配套課程《人工智慧科普活動資源包配套課程-Micro:bit 課程》與《人工智慧科普活動資源包配套課程-Arduino 課程》。
  • 海安市大公鎮:探究科學之旅 提升實驗技能
    11月20日下午,大公鎮教管辦組織全鎮小學科學教師,在大公鎮中心小學舉行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實驗操作及安全技能培訓專題研討活動。中心小學曹豔霞老師執教了《心臟和血液循環》一課,她引領孩子們首先感知心臟的形狀、大小、顏色、位置,並藉助實驗室裡心臟模型,現場解剖動物心臟呈現給學生們看,孩子們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壓一壓」,感悟到心臟是軟軟的,紅色的。她還給孩子們闡述了心臟的重要性及心臟與血液循環系統的重要性……短短的40分鐘,師生共度了一場奇妙的科學探究之旅。
  • 走進科學探究 感受科學魅力 記洪山實驗小學科學組第13周研課活動
    在活動中探究真理,在質疑中進階思維。11月27日上午,周五科學組教研如期而至,組內教師齊聚科學實驗室,一起觀摩邱慶老師執教的成長課《風的成因》。課堂上,邱老師通過提問,帶著學生複習舊知,讓學生在熟知空氣特點的基礎上,展開對形成風的成因的探究。學生在造風活動和對比模擬實驗中理解風的形成原理。為了讓實驗兼具探究味和安全性,邱老師選擇了使用自製教具開展實驗,獨特新穎,展現出邱老師極強的創新和動手能力。邱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課習慣,課堂秩序井然,實驗開展有序。
  • 魔道祖師:這組沙雕表情包,真的是讓人一邊笑一邊哭,老祖等你撩
    《魔道祖師》每個人物都性格比較鮮明,而且看到原著的人看一句話就知道是誰說的,這個就叫真愛粉了。今天要給大家一起來看看魔道祖師裡面這些人物的口頭語做的表情包,真的可以笑哭幾個人。這組沙雕表情包,真的是讓人一邊笑一邊哭,老祖等你撩。
  • 駐墨爾本總領事館派發國家物資「健康包」
    現在,飛越千山萬水、滿載祖國母親關懷的「健康包」已經在馳往墨爾本的路上!所有維多利亞州,和塔斯馬尼亞州學習的中國籍留學生,都符合領取條件。駐墨爾本總領事館正積極與領區內各高校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 維州中文教師協會和相關院校、組織的志願者一起做好「健康包」發放前的相關統計工作,煩請廣大留學人員和家長留意以下通知:一、領取對象:在維多利亞州、塔斯馬尼亞州學習的中國籍留學生(含港、澳、臺地區留學生)。
  • 讓學生用英語講解傳統文化
    如今,開發區一小的學生能夠用漢語和英語,傳承和傳播中國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具有民族精神和國際情懷。  為了有據可依,他們編制課程綱要,編寫教材,五個年級22個文化主題,教材《龍兒讀》應運而生,英文24節氣、三字經全都包含在內。在開發區一小,學生們能學會用英語講解中國傳統文化。
  • 濟南:外教進社區指導孩子說英語
    「My English name is Alice.」5月28日上午,在濟南路勁御景城社區內,外教老師Chemka與正在讀3年級的同學王紫璇用英語交流著。   「三年級是孩子學習英語的啟蒙階段,這已引起很多家長的重視,有的家長也給孩子報了培訓班。」御景城小學英語教師杜美峰說,「孩子說英語多數體現在背單詞和課文上面,而在平時生活中說英語的機會很少,這是孩子口語水平無法提高的主要因素。」
  • 網傳南京某女大學生一邊凡爾賽一邊領貧困補助|商務英語
    近日,網上一則名為《如何看待南京大學商學院某明姓女生「一邊凡爾賽一邊領貧困補助」的操作?》的帖子,引發熱議。英文解釋為: Your tax allowance is the amount of money that you are allowed to earn before you have to start paying income tax. 免稅額。
  • 您有一份「化學表情包」,請注意查收!
    大家好,這裡是聽李說教育。這是筆者第一次在自媒體平臺上發布專業相關內容,如有什麼不妥之處,還請各位多多批評指正!因本人學習的是化學專業,故以下內容主要以化學來舉例說明。其他學科也可借鑑使用。眾所周知,當今世界飛速發展,原有傳統的單一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和社會的需求,筆者認為教學方法的選取要考慮三個因素:第一就是教師本身的特點,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教學方法也是因人而異的,要根據教師的個人特質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擁有自己的個人教學魅力。
  • 英語教學怎樣開展學科整合
    這是因為:學科整合剛剛開始,無法短期內構建系統化的學科整合制度;在學科整合初始階段,難以對整合實踐制度特別是整合方法策略進行深入研究;當前師資培養培訓制度缺乏學科整合的內容設計;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對學科整合重要性認識不足,對學科整合資源研發投入不夠,而英語教師自身又缺乏研發學科整合資源的能力和經驗,致使短期內難以構建完善的學科整合資源研發制度。
  • 杜威探究理論對於當代小學科學教育的啟示
    杜威認為,看出情境是有問題的,這似乎沒有做出多大的進展,但是問題的正確設立指引了探究的前進方向。問題的提出和明確決定了對於材料的選擇和對於概念和假說的使用,因此這也是探究活動中關鍵性的一步。我們可以用一個口號來表示:「好的問題等於把問題解決了一半!」 第三,問題—解決的確定。
  • 科學教育界的迪士尼,一邊玩一邊漲知識的廈門科技館
    一邊玩一邊漲知識,跟我們曾經的「紙上談兵」相比,現在的娃太幸福!廈門科技館被大家譽為科學教育界的「迪士尼」,上萬平方米的展區內,共有「海洋·搖籃」、「探索·發現」、「創造·文明」、「和諧·發展」、「兒童·未來」五大主題展館和4D影院、飛行影院等,目前前五大主題展館在2020年4月3日已恢復正常開放。
  • 這些課程備受海南學生和家長好評,究竟有啥魅力?
    俄語俄語是俄羅斯聯邦的官方語言,是世界上母語使用人數和第二語言使用人數排名第四的語言,也是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俄籍教師在教學中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語言場景,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讓學生們能夠在快樂中學習,感受俄羅斯語言文化的魅力。
  • 【芥末翻】在探究型科學教育中,通過形成性評價提高學生的能力
    培養學生能力許多國家課程的基礎目標,在培養過程新出現的問題是, 如何在探究性科學教育的背景下培養學生能力的發展。支持學生學習的一種方法是形成性評估,但是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形成性評估並不常用。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什麼樣的措施可以支持科學教師在探究式教學中實施形成性評估活動。
  • 小精靈幼兒科學發現室-如何認識幼兒科學活動中的「探究」
    隨著對科學教育目標和對幼兒學習方式和特點的深入理解與認識,人們也越來越強調幼兒的探究,強調科學教育的過程主要就是讓孩子親歷並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已經成為科學教育活動的一個核心詞彙。問:如何判斷一個活動是否是真正的科學探究活動呢?
  • 外教帶你遊博物館,一邊探索自然一邊學英文
    都市快報和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外語部聯合舉辦了一個有趣的活動——「外教帶我遊博物館」。外教都來自杭州少兒英語俱樂部,大家可以跟著外教一起走進博物館,探索了解大自然的同時,還能學會幾個英文單詞。 浙江自然博物館中展示了生命起源,並且有許多活靈活現的動物標本。學生會在本次參觀中學會至少20個和動物有關的詞彙,並通過外教現場教學、單詞有獎競猜等單元,記憶並運用英語單詞。
  • 準備stem科學實驗課
    所謂STEM素養,是指學生能夠在真實的生活情況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應用科學知識和原理、數學模型建構及數據分析、工具和材料的綜合選擇應用、工程技術及其設計製作來解決問題。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溝通協作、批判思考、物化表達和交流分享,並在此過程增強探究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常見工具的使用和材料的選取,學會創意化作品的設計與製作,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體認、積極的責任擔當,形成有效的問題解決、個性化創意物化的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