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用英語講解傳統文化

2020-12-05 中國網財經

  ■ 時報記者 趙路暢 報導

  「您的孩子能用英語講述端午節嗎?您的孩子能用英語給您介紹中國建築嗎?您的孩子能用英語表演皮影戲嗎?我們一小的學生能!」自豪地講出這番話的是開發區第一小學英語組教師楊世欣。

  近日,在2016年開發區「金牌團隊」評選活動中,開發區第一小學英語組以其精湛的教學水平、先進的教學理念贏得了現場評委和觀眾的好評,被開發區總工會、濱海新區總工會分別授予「金牌團隊」和「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日前,記者對這支優秀團隊進行了探訪,在開發區第一小學英語組教師楊世欣的介紹下,了解了他們的「先進教學方法」。

  關鍵詞一

  國際理解教育

  楊世欣說,上海浦東的教育專家們曾經如此評價開發區第一小學:「走在了全國『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建設的前列。為上海的先進學校提供了學習的範本,值得上海的學校學習和借鑑。」

  那麼他們做了什麼呢?楊世欣說,多年來,他們開設了中國傳統文化英語課程。如今,開發區一小的學生能夠用漢語和英語,傳承和傳播中國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具有民族精神和國際情懷。

  為了有據可依,他們編制課程綱要,編寫教材,五個年級22個文化主題,教材《龍兒讀》應運而生,英文24節氣、三字經全都包含在內。在開發區一小,學生們能學會用英語講解中國傳統文化。學校裡有8個中國文化空間,其中有11項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學生的上課場所之一,校園就像一座中國文化的小型博物館。他們以「感念恩情」為主題,邀請全體家長到學校,由每一位學生為自己的父母做英文小導遊,學生、家長、中外老師共同參與,體驗著這場特殊的文化盛宴,這已經成為了學校的傳統活動。

  如今,開發區一小的同學們能以戲劇和皮影戲的方式為全校學生表演「武松打虎」「狐假虎威」「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劇目。多年來,他們接待了世界各地的師生來校體驗中國傳統文化。學生們用中英雙語向外賓介紹端午節,一起包粽子、賽龍舟。活動多次受到了天津市國際交流中心領導和外賓的好評。

  加拿大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維羅妮卡夫人這樣評價到:「在一小我們看到,中國學生對於中國傳統文化豐富的想像力、精湛的繪畫能力、高超的表現力以及藝術素養,都是中華民族融入骨血中的不可磨滅的強大的藝術氣質,這種強大的力量是與生俱來的。」不久前,天津市百名校長來該校參加課程建設現場匯報。這些校長用驚豔和震撼兩個詞來描述開發區一小的國際理解教育課程。

  關鍵詞二

  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我國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新途徑,它不僅是技術手段,更是一種學習方式建構在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為此,開發區一小大力推行電子交互式白板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利用。

  為了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英語組年過半百的劉紅梅和特級教師路錦珊利用休息時間積極向青年教師請教、學習,並在教學中大膽嘗試;張祥老師為了使電子白板在低年級英語教學中得到有效利用,將白板軟體中的100多個遊戲功能逐一進行開發,尋找到適合的使用方法,使學生更為廣泛地參與到了課堂學習活動中來;楊世欣老師在開發區首次關於微課的研討活動中進行了微課展示和經驗分享。通過學習,每位英語教師都製作了微課,並在日常教學中大膽實踐,取得良好效果;王喜忠老師自製教學動畫,在開發區率先實施翻轉課堂,並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模式,並受人教社邀請,主創英語微課八節,輔助製作18節。開發區一小的老師們在市、區教研當中為英語老師介紹微課製作經驗和指導,在中國教師網進行專題講座,使全國更多的一線教師受益。

  楊世欣說,通過學習和研討,魏金金等多名教師在英語閱讀學習中引導學生梳理學習線索,製作思維導圖,讓學生根據思維導圖自行組織語言,進行英語表達,既訓練了學生的英語思維,又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關鍵詞三

  課題研究提高科研水平

  楊世欣介紹,多年來,他們堅持以科研做先導,曾經參與了國家「十一五」「十二五」的課題研究。去年,全體英語教師承擔微型課題、開發區區級課題研究等,在校長的帶領下共同參與了天津市「十三五」重點課題研究,並被評為開發區「國際理解教育」優秀項目校。

  英語組教師在近年來參加國內外、市、區等各類教研活動,執教各級各類公開課百餘節;獲得了國家、市、區級團體榮譽8項,教師個人獲得市、區級榮譽稱號7項。其中兩位教師被評為開發區優秀骨幹教師;在課堂教學大賽中指導青年教師獲國家級獎勵6項,市、區級10多項;教師撰寫論文獲國家級獎勵3項,市、區級18項;指導學生千餘人次獲得各類比賽獎勵,獲優秀指導教師國家級獎勵100餘項,市、區級獎勵100餘項;在中國教育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中,四名青年老師入選優師優課。老師們在互學互助中不斷地前行,不斷地成長。

  「我們就是這樣一支團結協作、不畏困難、勇於創新的英語教師團隊。今後我們要更加集中力量,更加銳意進取,使我們的英語教研組成為學生喜歡、家長信賴、社會滿意的優秀教師團隊。」楊世欣信心滿滿地說。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高考英語:彰顯中國元素傳播傳統文化
    另外,試題還彰顯中國元素,傳播傳統文化,真正體現出課改特色和素質教育特色。  西安交大附中英語老師牛國芳告訴記者,高考英語一卷語言素材真實,語言地道,貼近學生生活,時代感強。閱讀理解第一節的試題選材廣泛,材料新穎,內容豐富,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都很強,具有時代氣息。閱讀內容更注重對語篇整體意義、邏輯關係和內在連貫等綜合閱讀能力的把握。
  • 北京英語卷:用地道英語表達中國傳統文化
    北大閱卷機房完成調試 攝影/本報記者 李夢婷昨天下午,隨著英語考試的結束,今年的高考也拉下了帷幕。用地道英語講中國故事、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成為今年英語試卷的突出特點。英語作文以「茶文化」為題,更是倡導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民族自信。從今年開始,高考中的外語聽力考試首次實施一年兩考。
  • 中國傳統文化,你知道用英語怎麼說嗎?
    親愛的同學們,今天是趙校長英語小課堂堅持日更的第91天。一天一個英語小知識,相信日積月累的力量。中國傳統文化這個詞,在生活中、電視裡我們經常看到和聽到;另外,緊跟時事熱點的一些英語表達,非常容易成為考試的考點。所以無論是日常生活中,還是應試的角度,都應該掌握它們。
  • 賦能課:英語能力類、營地研學類、傳統文化類短期課程
    分為英語能力類、營地研學類、傳統文化類三大類課程,旨在搭建跨文化溝通橋梁,培養具備普適能力的全人,做中國的國際人、國際的中國人。該課程包含五個級別,從規則的、具體發音的練習到特殊規則的講解,逐步掌握完整的拼讀知識和拼讀技巧 ;· 通過學習自然拼讀,糾正學生錯誤發音,提高書寫質量,提升孩子長期課的語言學習;· 學習自然拼讀,通過聽辨音能力的訓練,促進聽力理解;· 自然拼讀還可以幫助學生拓展詞彙量,促進單詞的拼讀拼寫; 同時,促進流利閱讀,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 重慶市樹人小學:用英語講好中國傳統故事
    中國網6月23日訊 近日,重慶市沙坪垻區樹人小學校主辦的英語素養提升專題活動——「用英語講好中國傳統故事」演講比賽決賽舉行。來自一、二年級的43位初賽優勝者參加了比賽。孩子們在這樣的活動中不僅提升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大家開始從外國文化的角度反觀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英語老師說:「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將中外文化自然地交融到一起。這讓我們的小學英語教育有了更崇高的使命感。比賽中,孩子們不僅講好了英語,也講出了濃濃的中國味,他們的天真可愛、刻苦認真和精益求精讓我感動。」
  • 文化十分丨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在我國的英語教學領域,中國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的相互融合已經逐漸成為新趨勢。近日,在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在高中英語課上展開,同學們將自己熟悉的中國經典故事用英語講述出來,既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 用傳統文化浸潤學生成長之路
    本報記者 呂海波 通訊員 劉莎莎 黃晶 趙亞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影響深遠,從小接觸傳統文化,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青少年日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大有益處。
  • 優秀傳統文化進英語課堂,打造特色課程實驗校(僅限30所!)
    國際理解教育的關鍵在於文化理解。《國家 「十三五」 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突出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融入教育各環節,貫穿教育各領域。在近幾年的中高考中,對學生中國文化底蘊的考查日趨明顯。國際理解教育面臨新的範式構建與新的歷史使命。
  • 2018北京中考英語作文數學考題出爐,涉及傳統文化時事新聞
    其中題目一以「京劇講座」為話題情境:假如你是李華,你們學校將要舉辦一場關於京劇的講座,你打算邀請你們班交換生 Peter參加;請用英語寫一封電子郵件,告訴他講座的時間和地點,以及需要做什麼準備。題目二則聚焦「節儉」,題目給出背景描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生活富足與否,我們都應該提倡節約,杜絕浪費。某英文網站正在開展以「節約是美德」為主題的徵文活動,假如你是李華,請用英語寫一篇短文投稿,談談生活中你是怎麼做的,以及這樣做的意義。
  • 外國語學院舉辦弘揚傳統文化英語演講比賽
    外國語學院舉辦弘揚傳統文化英語演講比賽 5月17日,外國語學院於文經樓舉辦「彰顯英語魅力,弘揚傳統文化」英語演講比賽,來自外國語學院、化學與藥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食品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海洋學院、建築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的19名選手參賽。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傳播非遺文化「新種子」
    紅網時刻10月27日訊(通訊員 向瑤瑤 蘇小莉)傳統文化,是我們最珍貴的寶藏,也是我們要一直吸收的文化精髓。對於中國孩子,學習英語,並不只是為了學會一門外語,而是為了在全球化的環境中,用世界聽得懂的語言,有效傳遞自己的聲音。
  • 北京市朝陽區花家地實驗小學:英語戲劇 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創新教學方式 打造課堂模態英語是文化的載體、人際交流的工具。但是由於語言練習與實際運用分離,導致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面臨著諸多實際問題。對此,學校英語學科積極接軌前沿教育理念,將教育戲劇理念置於英語學科教學之中,結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格、學習能力四個維度展開實踐探索。
  • 英語課堂的「現代」與「傳統」
    在傳統課堂上,教師是教學的發起者,是課堂的靈魂與中心。教師常常聚焦教材,關注教什麼、自己怎麼教,而不是學生學什麼,如何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因此,傳統英語教學的核心是「教」,它忽視了學習主體的需要,導致課堂成為教師表演的舞臺,將學生變為學習的看客。現代課程觀強調教學要基於學生本位,讓學生處於課堂的中央。在英語課堂上,學生需要獲得語言能力的提升。
  • 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用英語介紹小年的來歷和習俗
    【編者按】小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節日,由於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中國民間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是臘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不過,問題來了,你知道小年的英語翻譯是什麼嗎?
  • 上海世外中學鼓勵學生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上海世外中學鼓勵學生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時間:2018/12/30 7:52:52 來源:新民網    作者:陸梓華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刀切砧板的「篤篤」聲,魚入油鍋的
  • 陝西一"傳統文化基地"用棍棒管教學生 創辦人:當著父母面打 教這個...
    未來網(www.k618.cn中央新聞網站)北京4月11日電(記者 何欣 梁希理)近日,有知乎網友發布文章《別讓傳統文化毀了你的孩子》爆料,一家面向「問題孩子」的「善和傳統文化基地」(以下簡稱「基地」)不僅用棍棒體罰學生,還借著傳統文化教育名號讓學生學習反科學內容。
  • 臺灣學生走訪扁鵲故裡 訪文化聽教誨
    (圖片來源:山東中醫藥大學)  傳承中醫藥文化 推動兩岸文化學術交流  活動邀請全國名中醫、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王新陸教授為山東中醫藥大學35名在校臺灣學生、部分在校留學生等共120餘人作了題為「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的報告,從「
  • 全球理解課程:跨文化交際英語教學的創新
    該課程強調了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促進了學生英語文化圖式的構建,拓寬了學生的全球視野,能夠有效推動英語教學,是跨文化交際英語教學的一種創新。全球理解課程給我國英語教學帶來重要啟示,即重視英語的人文性和交際性、學生的主體性以及教師的主導性。
  • 傳統文化在化學教學中的滲透
    愛國主義教育我們在化學中應竭盡全力,發掘化學教材中有關愛國主義的教育素材,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我國人民很早就開始對化學進行探索活動,並取得輝煌成就,如:古代四大發明中造紙,制火藥,燒瓷器;我國是最早使用煤、天然氣、石油的國家,也是最早冶鐵、煉鋼並用溼法煉鋼的國家。
  • 中學政治《傳統文化的繼承》說課稿
    本框主要講解傳統文化的表現、特點、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3個方面的內容。(一)傳統文化面面觀傳統文化包含的內容是廣泛的,本課從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等方面,引導學生感受我們生活中的傳統文化。1.傳統習俗。我會通過PPT展示中秋節的圖片,請同學們討論:中秋賞月的習俗為什麼能夠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