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報記者 趙路暢 報導
「您的孩子能用英語講述端午節嗎?您的孩子能用英語給您介紹中國建築嗎?您的孩子能用英語表演皮影戲嗎?我們一小的學生能!」自豪地講出這番話的是開發區第一小學英語組教師楊世欣。
近日,在2016年開發區「金牌團隊」評選活動中,開發區第一小學英語組以其精湛的教學水平、先進的教學理念贏得了現場評委和觀眾的好評,被開發區總工會、濱海新區總工會分別授予「金牌團隊」和「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日前,記者對這支優秀團隊進行了探訪,在開發區第一小學英語組教師楊世欣的介紹下,了解了他們的「先進教學方法」。
關鍵詞一
國際理解教育
楊世欣說,上海浦東的教育專家們曾經如此評價開發區第一小學:「走在了全國『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建設的前列。為上海的先進學校提供了學習的範本,值得上海的學校學習和借鑑。」
那麼他們做了什麼呢?楊世欣說,多年來,他們開設了中國傳統文化英語課程。如今,開發區一小的學生能夠用漢語和英語,傳承和傳播中國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具有民族精神和國際情懷。
為了有據可依,他們編制課程綱要,編寫教材,五個年級22個文化主題,教材《龍兒讀》應運而生,英文24節氣、三字經全都包含在內。在開發區一小,學生們能學會用英語講解中國傳統文化。學校裡有8個中國文化空間,其中有11項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學生的上課場所之一,校園就像一座中國文化的小型博物館。他們以「感念恩情」為主題,邀請全體家長到學校,由每一位學生為自己的父母做英文小導遊,學生、家長、中外老師共同參與,體驗著這場特殊的文化盛宴,這已經成為了學校的傳統活動。
如今,開發區一小的同學們能以戲劇和皮影戲的方式為全校學生表演「武松打虎」「狐假虎威」「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劇目。多年來,他們接待了世界各地的師生來校體驗中國傳統文化。學生們用中英雙語向外賓介紹端午節,一起包粽子、賽龍舟。活動多次受到了天津市國際交流中心領導和外賓的好評。
加拿大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維羅妮卡夫人這樣評價到:「在一小我們看到,中國學生對於中國傳統文化豐富的想像力、精湛的繪畫能力、高超的表現力以及藝術素養,都是中華民族融入骨血中的不可磨滅的強大的藝術氣質,這種強大的力量是與生俱來的。」不久前,天津市百名校長來該校參加課程建設現場匯報。這些校長用驚豔和震撼兩個詞來描述開發區一小的國際理解教育課程。
關鍵詞二
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我國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新途徑,它不僅是技術手段,更是一種學習方式建構在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為此,開發區一小大力推行電子交互式白板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利用。
為了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英語組年過半百的劉紅梅和特級教師路錦珊利用休息時間積極向青年教師請教、學習,並在教學中大膽嘗試;張祥老師為了使電子白板在低年級英語教學中得到有效利用,將白板軟體中的100多個遊戲功能逐一進行開發,尋找到適合的使用方法,使學生更為廣泛地參與到了課堂學習活動中來;楊世欣老師在開發區首次關於微課的研討活動中進行了微課展示和經驗分享。通過學習,每位英語教師都製作了微課,並在日常教學中大膽實踐,取得良好效果;王喜忠老師自製教學動畫,在開發區率先實施翻轉課堂,並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模式,並受人教社邀請,主創英語微課八節,輔助製作18節。開發區一小的老師們在市、區教研當中為英語老師介紹微課製作經驗和指導,在中國教師網進行專題講座,使全國更多的一線教師受益。
楊世欣說,通過學習和研討,魏金金等多名教師在英語閱讀學習中引導學生梳理學習線索,製作思維導圖,讓學生根據思維導圖自行組織語言,進行英語表達,既訓練了學生的英語思維,又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關鍵詞三
課題研究提高科研水平
楊世欣介紹,多年來,他們堅持以科研做先導,曾經參與了國家「十一五」「十二五」的課題研究。去年,全體英語教師承擔微型課題、開發區區級課題研究等,在校長的帶領下共同參與了天津市「十三五」重點課題研究,並被評為開發區「國際理解教育」優秀項目校。
英語組教師在近年來參加國內外、市、區等各類教研活動,執教各級各類公開課百餘節;獲得了國家、市、區級團體榮譽8項,教師個人獲得市、區級榮譽稱號7項。其中兩位教師被評為開發區優秀骨幹教師;在課堂教學大賽中指導青年教師獲國家級獎勵6項,市、區級10多項;教師撰寫論文獲國家級獎勵3項,市、區級18項;指導學生千餘人次獲得各類比賽獎勵,獲優秀指導教師國家級獎勵100餘項,市、區級獎勵100餘項;在中國教育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中,四名青年老師入選優師優課。老師們在互學互助中不斷地前行,不斷地成長。
「我們就是這樣一支團結協作、不畏困難、勇於創新的英語教師團隊。今後我們要更加集中力量,更加銳意進取,使我們的英語教研組成為學生喜歡、家長信賴、社會滿意的優秀教師團隊。」楊世欣信心滿滿地說。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