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清明節的臨近,清明必備美食「青團」也應景上市。但遺憾的是,相比於端午節的粽子、中秋節的月餅、春節的餃子,青團作為傳統節日的美食,存在感似乎並不強。不過,最近盒馬和喜茶聯名推出的「奶茶青團」,倒是讓我們看到了「青團」成為美食界新網紅的潛質。
但提到節日糕點,不得不提的還是五芳齋。近幾年,五芳齋通過在各個傳統節日的創意營銷,不斷強化著品牌和各個節日的深度關聯,成為了消費者過節選購糕點的首選品牌。
這不,最近,五芳影業再出新作,通過廣告片《一個青團的生活準則》,用可可愛愛的青團,撩撥著消費者的胃和心。
01
延續可愛畫風,
用賣萌的青團圈粉年輕人
五芳齋這支廣告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當一顆青團賣起萌來,任誰也抵抗不住。
這支廣告片在畫風上延續了春節賀歲片《小心意》可可愛愛的調調。一個奶聲奶氣的畫外音,十個短小有趣的小片段,將產品與場景、情感、生活進行有意思的結合,看起來相當解壓輕鬆,一點也不枯燥。
不過可能是鑑於《小心意》讓很多人看得糊裡糊塗,《一個青團的生活準則》這次在文案上更加精煉,更多的是用動畫來傳達創意點。
而且,每一個小片段的呈現更加有針對性、指向性,讓消費者更容易接收並且吸收廣告信息。
總體來說,可以從10個短片10個「要xx」的文案句式中,總結出兩個核心點:一是用青團的人格化,表達當下年輕人的情感需求;二是輸出五芳齋青團的產品賣點。
比如「要一起玩」「要運動」「要有愛」「要敢說」「要熱鬧,也要獨處」「要開心」這幾個場景,很容易讓年輕人和日常生活的社交、運動、戀愛等場景產生聯想,形成自我代入。
再加上諸如青團通過跳繩減肥成功、兩個青團間小心翼翼地親吻等非常細節生活化的橋段設計,更容易讓人和五芳齋的品牌主張發生情感的碰撞和共振。
而「要綠色生活」「要包容」「不要焦綠」「要柔軟」等創意點,除了和年輕人的情感世界產生共鳴,也有效地體現出了五芳齋青團綠色健康、餡多豐富、口味清爽、香軟可口等利益點,看著都忍不住流口水,想咬上一口。
對於「清明節吃青團」這樣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五芳齋用這支廣告,在創意設計和利益訴求的兼顧下,讓過節的儀式感更加強烈,也讓可愛呆萌的青團圈粉更多人,用「自然之味好青團」刺激消費欲望,撬動購買力。
02
以「廣告片+海報」創意輸出,
強化「五芳影業」品牌認知
近幾年,品牌出現了自己「開廣告公司」的風潮,紛紛打造屬於品牌自己的創意風格和藝術審美,從而不斷強化消費者對品牌的形象認知。
「五芳影業」,就是五芳齋在消費者心目中打造的品牌認知符號。
從2018年的春節廣告用「團團圓圓,八寶飯哦」引起大眾注意力開始,五芳齋就開始朝著「五芳影業」的目標一路狂奔,幾乎每一個傳統節日,都能看到五芳齋的清奇腦洞和另類創意。
2018年重陽節的復古風《相約1989》,2019年春節的民國風由周旋獻唱,2019年端午節的科幻風《招待所》,2019年中秋節的剪紙動畫風《過橋記》,2020年春節的治癒風《小心意》,五芳齋的廣告片越來越有藝術感,越來越接近電影水準。
就連預熱宣傳,也向院線電影的宣傳方式靠攏,每一次的預熱海報,都是濃濃的電影風格。
此次清明節走可愛風的《一個青團的生活準則》,同樣是預熱海報+廣告正片的配置。
在預熱海報中,每一個畫風奇特的青團,都在觸發著人們的好奇心。可愛賣萌的形象,則直接激起了人們對青團這一糕點的情懷和欲望,與廣告片相互輝映,相得益彰。
五芳齋再次用超高的藝術水準告訴消費者:五芳影業,名不虛傳!
03
打造人格化IP形象,
深耕品牌年輕化戰略
如果回看「五芳影業」的一系列廣告片,可以發現,五芳齋的創意逐漸從故事性轉向小場景,同時強化產品在廣告片中的存在感。
但產品的存在感並沒有讓廣告氣息更濃,而是通過賦予產品人性化的一面,讓其有脾氣、有情緒、有態度,從而讓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產生更加黏性的溝通連接。
就比如在《一個青團的生活準則》中,青團像每一個普通人一樣,也有減肥的苦惱,有戀愛的甜蜜,懂上網,做瑜伽,愛美食……
同時,五芳齋還出了一系列青團的表情包,以強化青團的社交貨幣屬性,讓人格化的青團進一步打入到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
相比以往憑藉不走尋常路的另類創意吸引年輕人注意,這種人格化的品牌IP形象,則可以實現品牌和年輕人的直接對話溝通,更容易拉近彼此的情感距離,讓五芳齋和年輕人打成一片。
此外,當很多年輕人對傳統節日的儀式感越來越淡忘,五芳齋塑造這樣一個可愛的青團形象,其實也是在喚醒年輕人對傳統節日的重視。
對中華老字號五芳齋來說,當年輕人重視傳統節日,也就會進一步關注老國貨品牌,刷新對五芳齋的品牌認知,這是五芳齋品牌年輕化的又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