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修行功夫?讓你見識一下「菩薩」打架,太陽都打沒了

2020-12-05 我聞佛心

什麼是真正的修行功夫?有一位老修行人,一輩子都在修忍辱波羅蜜,有一天遇到一位遊方僧人,兩人交談甚歡,遊方僧問,你修什麼法門?那人道,我修忍辱。遊方僧就說,太巧了,我也修忍辱,像我們這些老騙子,只有靠這些虛偽的東西,才能騙人,才能混口飯吃啊!

老修行人聽後,勃然大怒,開口就罵:你是什麼東西,能和我比嗎?兩人爭執了一番,差點沒打起來。情緒慢慢平息後,遊方僧說道,你不是在修「忍辱」嗎?說完之後,兩人哈哈大笑,老修行修了一輩子忍辱,但還是放不下。試想,又有多少人是這樣呢!不過在佛教中,確實也有兩位修行高深的「菩薩」打架,太陽都打沒了。

在久遠劫以前,有兩位菩薩的修行境界,可以說,已經無法用文字來形容,他們足五通,得四禪八定,就足以說明修行的境界。這兩位菩薩,一位叫:題耆羅。一位叫:那賴。五十多年的時間,二人在山洞同修。他們也是心懷慈悲,悲憫眾生不知因果,頭腦混沌。

有一天,就發生了一幕不可思議的事,兩位「菩薩」打架了,原因是因為「題耆羅菩薩」有些疲憊,就地而臥。「那賴菩薩」不小心踩到了「題耆羅」的頭。「題耆羅」就很生氣,說道:明天日出開始,我就讓踩到我頭的人,頭痛三天。

「那賴」聽後,也來氣,說道:我是不小心,何必這樣呢?我知道你向來言出必行,那我為了自保,只能不讓明天的太陽升起了。話說完,兩人默默無語。第二天,果然太陽沒了,整個大地一片漆黑,情況持續了五天。人們都處於恐慌之中。國王向一個有神通的道士尋求幫助,才知道是「菩薩」打架了。

國王心想,只要只要帶領群臣去勸和,兩位菩薩悲憫眾生,一定會放下矛盾,化解恩怨。就到了菩薩修行的山洞,「題耆羅」同意收回誓言,「那賴」也用神通讓太陽升起。但條件就是,讓全國的人修五戒十善,國王回宮後就即刻推行,此後,國家一片祥和之氣。

釋迦牟尼佛說:菩薩哪裡會生氣,「那賴菩薩」就是我的前世;「題耆羅菩薩」就是彌勒佛的前世,為了救度愚昧眾生,才上演了一出「菩薩」打架的事件。

看完這個故事,在回頭看看我們自己,每天不是也在扮演著各種不同的角色嗎?開心是戲、煩惱是戲、驚天動地也是戲。什麼戲,總有落幕的時候,曲終人散之時,有人領悟了人生境界,有人還是迷迷糊糊。

其實人活著,沒必要凡事都計較,爭個明白。水至清則無魚,樹大招風,高處不勝寒,多一點溫暖,生活才有陽光。寬容,好像是讓別人,其實就是寬容我們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不順的事,要對自己說一聲:任何事都已經過去了,過不去其實就是過去,新的會馬上開始。很多事,我們做不了主,就一切隨緣吧。

佛說:發財前,要失去5樣東西,很多人做不到

忠厚善良的人,還是災禍不斷,都被這2個字害了

相關焦點

  • 如果你感覺修行還很苦,是你的功夫不得力,你的信願行一定有問題
    1.淨空法師:如果你現在修行還感覺得很苦,是你的功夫不得力,你的信願行一定有問題【永離諸苦,位登不退,一生補處,不可思議。】所以「離苦得樂」,到西方世界那是當然的,現在就得到,如果你現在修行還感覺得很苦,身心得不到安樂;換句話說,你的功夫不得力,也就是說你信願行上一定有問題。如果說是如理如法,你現前一定是心安理得,一定是離苦得樂、位登不退!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現在這個信心堅定,決定往生,那也是不退轉。『一生補處』,就是證到等覺的菩薩只需要一生,不需要第二生。
  •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說李小龍打不過泰森,難道打架就比力氣大嗎?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說李小龍打不過泰森,難道打架就比力氣大嗎?主要分為兩類人,一是覺得可能,二是覺得不可能,但是大多說網友覺得不可能,甚至有說李小龍抵不過泰森一拳的,中國功夫真的就那麼弱?難道打架就只看誰的的力氣大嗎?或者說體重就能說明問題嗎,知道泰森說過什麼話嗎?
  • 佛、羅漢、菩薩,到底有沒有法力?他們如何用法力幫助眾生?
    菩薩,是通過學習佛法,解決了自己的煩惱,還要用自己的法力幫助別人解決煩惱的人。佛陀,是自己開悟成了佛,斷淨了一切煩惱,還要幫助全世界的眾生都開悟成佛、斷淨一切煩惱的人。羅漢、菩薩都是通過學習佛法,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人,羅漢和菩薩都是佛的學生。那麼,羅漢、菩薩和佛到底有沒有法力?如果有法力,他們又是如何運用自己的法力來幫助眾生?
  • 觀世音和大勢至菩薩戴的寶冠有何不同,可是你知道他倆代表什麼嗎
    觀世音和大勢至菩薩戴的寶冠有何不同,可是你知道他倆代表什麼嗎。我們知道觀世音菩薩在我國有著深遠的影響,四大菩薩之一,道場在浙江舟山普陀山。觀世音菩薩和很多人有很深的緣分,有些人時常念誦禮拜南無觀世音菩薩。
  • 菩薩在佛教中是什麼「地位」?菩薩和佛是什麼關係?
    我們在佛教中最常見的就是菩薩了,特別是「觀世音菩薩」更是深入人心。那麼菩薩在佛界是什麼地位?達到怎樣的能力才能稱為菩薩呢?第三十五願:「國中菩薩,用香華 幡蓋、珍珠、瓔珞種種供具,到無量世界供養各佛,一頓飯的工夫,就可走遍。」第三十八願:「國中菩薩,辯才智慧,不可限量。」第四十四願:「國中菩薩、聲聞,頭頂都有光明,說經修道,與佛無異。」第四十八願:「其他地方菩薩,聽到我的名號,皈依精進,就能到達第一忍、第二忍、第三忍,在一切佛法中都永不退轉。」
  • 說一說佛教有哪些菩薩,都分什麼等級
    佛教菩薩大家都很熟悉,觀音菩薩、文殊菩薩等等,但大家也都只是知道他們的名號,對於恐怕了解不多,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菩薩。首先要說的是,根據佛經的記載,菩薩的地位都是一樣的,但是根據各位菩薩的修行程度不同,又分為不同的等級。
  • 同列西方三聖,大勢至菩薩為什麼是觀音的繼承人?
    而極樂淨土不比咱娑婆世界,動不動有什麼魔波旬、阿修羅王、溼婆神等惡神,在極樂淨土裡大勢至菩薩用不著「打妖怪」。所以佛經中極少有單獨關於大勢至菩薩的故事,甚至現實中立雕塑供養,都從未有單獨供養大勢至菩薩的。沒辦法,咱娑婆世界之人就是這麼現實!不遠扯,大勢至菩薩將成何佛,佛號是什麼呢?咱們先得了解大勢至菩薩的來歷以及他的修行故事。
  • 雙盤養生、健康修行,如何召喚最為強大的護法陣容?
    咒語是什麼?其實也沒有什麼,我們平時講的「救命」就是咒語,是一個顯咒,人人都聽得明白的咒,畫出來就是SOS,國際通用求救信號。同理,「媽媽」當然也是顯咒,只是這個咒只對你自己有效,你越是小的時候,「效果」越大!呼喚護法最簡單的辦法,當然就是直接持他們的名號,比如說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地藏王菩薩、南無阿彌陀佛等等。除了稱名之外,我們還可以持咒。
  • 遭遇「魔考」,這個修行人一招退敵 你也可以!
    在這段等待分配的時間裡,發生了有我史以來,影響我修行最大的事件。   (一)遭遇「魔考」   雖然實習期間,我曾到寺裡去過幾次,讀了一些書。但這並不代表我就相信神或菩薩了。我只是好奇,看看這些書上,倒底在寫些什麼。除了信仰之外,還有沒有可以證實的方法。我內心裡很怕受騙,萬一佛或者菩薩不存在,怎麼辦呢?
  • 對阿彌陀佛了解多少,阿彌陀佛與觀音菩薩是什麼關係,你知道嗎?
    相信大家對觀世音菩薩和阿彌陀佛都很熟悉。「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美名早早就飛入老百姓的家中了,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知道,沒有人是不知道的。觀音菩薩神通廣大,成為我國受信眾最多的佛菩薩之一。
  • 佛教中佛、菩薩、羅漢有什麼區別?
    大乘佛教認為人人皆可成佛,在大乘佛教那裡,「佛」只是一種果位,通過修行就可以獲得。於小乘佛教中,「佛」是一個領導職位,是佛教的開創者和最高領導。這種具有實際領導權的官職,並不是誰都能得到的。不管你怎麼修煉,你也沒有辦法成佛,即使到了五十六億年之後,佛的接班人都早已指定。所以大乘佛教對這一教義進行了延展,反正翻譯、傳達、糅雜中國文化中改動的地方多了去了,老百姓也不知道什麼才是原始教義,這才出現了諸多佛祖。所以,佛實際上是佛教的創立者,於思想上是覺悟者。
  • 你可曾錯過身邊的菩薩?
    剛開始還信心滿滿的,到後來看著師父每天下田勞作,早晚誦經,沒什麼好學的,就打算去五臺山朝拜文殊菩薩,求開啟智慧之法。智衝準備好行囊,就去稟報師父。杜順和尚說:「不必去了,在這裡修行和去朝拜文殊菩薩是一樣的。」智衝不明白師父話裡的意思,執意要去,再次懇求:「師父,我已發願朝山,行李都準備好了,請師父慈悲,了我心願。」杜順和尚見智衝去意已決,不便強留,便答應了。
  • 心經第三:觀自在菩薩是誰,般若六度又是什麼
    我們大家都知道心經主要是「觀自在菩薩」和舍利子的一段對話,舍利子是佛的十大弟子之首,以「智慧第一」著稱,而觀自在菩薩呢?其實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觀世音菩薩,只不過玄奘法師的譯本把他翻譯為觀自在而已。至於「菩薩」,全稱是「菩提薩埵」,菩提為覺悟,薩埵為有情,合起來就是「覺有情」,而我們凡夫則是「迷有情」,雙方本為一體,無非覺迷之間,覺了就是菩薩,迷了就是凡夫,僅此而已。而大乘菩薩最重要的修行法門就是「般若六度」,分別是布施,忍辱,持戒,精進,禪定以及般若。
  • 菩薩的本質是什麼?佛說了4點,能做到的話,就是覺悟了
    那麼,在佛教之中,真正的菩薩是什麼呢?簡單的說,菩薩是學佛之人修行的一個果位,而不是一個人,更不是神仙,也就是說,學佛修行的人都有可能成為菩薩,菩薩的最初也是眾生,只是由於修行覺悟的原因,才得此果位,這個果位因為還有情,還有眾生掛念,因此,不願成佛,因為菩薩都曾發過誓願:不度不完眾生,誓不成佛。
  • 娑婆世界修行的三大困難!
    就是你了生死的地方,就決定你今天修行的方向。也就是說我們有兩個選擇:你選擇在娑婆世界了生死;第二個你選擇在淨土了生死,這兩個是不同的。     那麼當然如果這兩種選擇,在正法時代、像法時代,都沒有太大差別,但是到了末法時代,這個問題就比較複雜,因為你離佛的時間越來越遠——去佛久遠。那麼我們離開佛世的時間越久的時候,會發現兩個狀況:第一個魔強;第二個法弱。
  • 為什麼我們的修行也是虛幻的
    佛陀在聽了普賢菩薩,關於圓覺修行的四個問題以後,立即回答普賢菩薩到:禪修者要明確地知道,自己的所有修行都還是虛幻的。要不斷努力實證,除了要去除自己原有的所有虛幻,還要把所有佛法修行上的虛幻也要去除,直到證悟淨覺隨順的圓覺。
  • 橘貓:讓你見識下,什麼叫「噴屎功」和「大橘為重」
    橘貓:讓你見識下,什麼叫「噴屎功」和「大橘為重」橘貓是一種神奇的生物,光是聽這個名字就已經讓人聞風喪膽,想必橘貓的聲望在喵界一定是非常高的,誰敢跟橘貓為敵?你別說,還真有不怕死的,既然有挑戰者,橘貓自然會英勇赴戰啦。
  • 民間故事:修行婆變鵝
    修心堂裡有十六個老婆婆,十多年來念經拜佛吃素修行,佛祖讓觀世音來度她們上天。觀世音菩薩現化為捉牙蟲的老太婆,到修心堂求修行婆婆借宿一夜。有一個老婆婆說:「這是經堂,不是客棧旅店。」別一個說:「捉牙蟲走江湖大都不是好人。」
  • 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耶穌 基督,他們的頭頂上都有光(續篇)
    如果沒 有光的引路,我們是看不見的,所以光很重要。 古代修行的人,他們開悟的時候,把自己的體驗寫下來,流 傳給後世的人看,所以我們看到他們開悟時都是有光,多多少少 都有,剛開始時少一點,以後開大悟就見到大光,這種光會發散 出來,讓其他人也能看到,所以釋迦牟尼佛有光,耶穌基督有光, 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