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就像走迷宮,總是遇到十字路口」

2020-12-06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凱輝通訊」(ID:CathayCapitalPE),作者 凱輝基金。36氪經授權轉載。

創業者於7X24中,在不斷的自我質疑、思辨、解決、再矛盾的循環中往復。作為公司的最高決策人,他們的疑問還可以向何處去?

這也是C3會客廳的創立由來,希望為這一群最孤獨的人,多設一處暢談的地方。由凱輝創業聯合創始人楊國安教授領銜,攜手一眾大咖飛行嘉賓,在C3會客廳,與創業者一同討論所面臨的困境與思考,來自一線最真實的Q&A,記錄時代下每一次創業跳動的脈搏。

第一期來客:全屋智能定製服務提供商綠米聯創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遊延筠

遊延筠曾經在貴州師範學院、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和華南理工大學任教十餘年,1996年去美國讀書和工作,獲猶他大學電氣工程碩士學位。先後任職於力拓集團,Trulite Inc和EnOcean,從事工業控制和自動化,可攜式燃料電池設計和樓宇自動化工作,擁有數項發明專利。

2011年遊延筠從美國回到深圳,全身心投入創業。深圳綠米聯創現在已經是智能家居行業的領跑者,Aqara也已經是智能家居行業廣為人知的品牌。特別是綠米2017年開始建立的Aqara智能家居服務商和線下體驗店,把智能家居從產品到全屋智能的落地,形成了一個大閉環,是智能家居行業一個大膽的創新和實踐。綠米至今已經發展近400家Aqara智能家居體驗店,覆蓋了中國全部一二線城市和70%的地級市,給身邊的消費者提供現代智能生活方式的展示、銷售和服務。

「樓宇建築消耗了40%的電力,如果這一部分能夠被節省,將為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楊:你當時創立綠米聯創的初心是什麼?

遊:我在美國畢業以後,第一份工作就在Rio Tinto(力拓集團)。它在美國的鹽湖城,有一個非常大的露天銅礦,那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銅礦,已經開採一百年了。如果在外太空用肉眼看地球,這個大坑是我們能夠辨識到的兩個人類活動的產物之一,人類活生生地把一個山挖成一個在外太空上都可以識別出的大坑。它的汙染很嚴重,給鹽湖城這個上百萬人口的城市,造成了很大的威脅,所以礦區每年都會拿出很多錢去做公益、改善附近的環境。我當時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如果具有十幾億人口的中國以同樣消耗資源的方式崛起,那哪怕是全世界的資源都支撐不了。再加上那幾年每次回國,都能感受到非常嚴重的空氣汙染問題,讓人憂心。

我就在想,怎麼去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當時剛好讀到一篇文章,裡面提到在人類生產的所有能源裡(包括石油、汽油、天然氣和發的電力),有40%是被樓宇消耗掉了,而樓宇自動化可以節省20%至40%的能源。自此我就被打動了,我覺得如果能把樓宇都實現了自動化,那麼我們就可以離真正得到藍天更近一大步,特別是中國這樣的一個人口和市場體量,它的可持續發展對世界來說絕對是巨大的貢獻。

「我們需要物聯網工程師這樣的人才,但全世界都還沒有這個工種,怎麼辦?」

楊:你在創業這條路上,從創立之後,你有沒有碰過一些最艱難的生死時刻?

遊:當然有,今天我再回頭看,創業就像走一個迷宮似的,總是遇到十字路口,很多時候你一個小小的選擇,可能就是一個生死的選擇。

比如從to C到to B的這個轉折。我們之前做C端一直都挺順利的,18年的時候雙11期間我們賣貨就賣了50萬個,很多智能家居企業可能一年都很難賣到這個數量,彼時的綠米在C端已經非常強大了,企業已經盈利。但我在更早的時候就在想,未來的物聯網將是什麼樣子的?因為在C端賣,你賣的東西總是一個兩個地賣,最多賣一個小套裝出去。但我們賣的東西,它本質上不是一個單品,而物聯網,比如智能家居它包括了很多東西,要連成一個網絡,互相之間要協同起來,才能夠給用戶一個非常好的體驗。所以說白了,只做線上C端你很難達到這樣一個境界,要做好物聯網,就需要做好服務和體驗,才能把它普及到千家萬戶,做到每個樓宇裡面去。所以我覺得,我們要轉向做B端,當時做了這個決定以後,周圍有許多人都在質疑,難道苦還沒有吃夠嗎?

同時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我們要做智能家居服務,當時全世界都還沒有這樣一個工種——沒有物聯網工程師或者物聯網服務商。而綠米作為一個已經跑在行業前沿的企業,你需要這樣一個工種,沒有怎麼辦?這又面臨著一個重大的決策——是等著這個社會慢慢的有了以後我們再做,還是捲起袖子自己來幹?但要自己做的話,整個搭建起來會非常重。很多人在戰場、商場上,拼搏激烈的時候,很容易殺紅了眼,就是要把對手打倒,而忘記了所有的一切,包括自己做企業的初心。所以當時我選擇往遠處看,回想初心,回想希望做樓宇自動化,從而通過綠色科技為社會帶來可持續發展。這個想清楚了,我就決定做服務商和2B,沒有的工種我們自己做,不僅是為了公司長遠的發展,更是一種做企業對社會的擔當。

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決策,雖然當時看非常小,不會說我做了錢就很快沒有了、就要倒閉了,但一旦你決定往這個方向走以後,公司的資源、錢、每個員工的關注度,就會隨著這個決策而轉向,會開往一個新的遠方。

「智能家居不是賣產品」

遊:教授,你看這個方形的東西,您能猜得到這是幹什麼的嗎?我把它放到一個平面上慢慢旋轉,你可以看到我的辦公室的光全部暗下來了,它是在調光,然後我翻轉一下可以把窗簾打開。你看這樣一個東西,我怎麼給顧客解釋清楚?好難賣好難賣,要解釋半天,賣這一個東西價格還不到100塊錢。 

後面我就發現我們賣東西賣錯了,不能這樣賣設備,因為我們的消費者不是專業人員,可能是家庭主婦、是大叔大媽,還有一些年輕的消費者可能一點技術背景都沒有。最後我們摸索出來,發現我們應該要賣的是一種生活方式,是場景,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開這個4s智能家居體驗店的原因。消費者進入以後,就是看場景,當時我們下了很大的決心去做這個事情。做了第一家體驗店以後,發現很成功,後面我們就開始做加盟式的這種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有超過400家的智能家居體驗店,覆蓋了中國一線二線三線城市的大部分,然後地級市縣我們也覆蓋了70%。

「該燒錢擴張,還是省錢活下去?」

遊:現在「馬太效應」很突出,作為創業者,我們總是擔心,如果我不能夠快速地變成第一,那我可能就會被競爭對手或者說被其他外來的力量打死。但是當你太快速發展,燒錢燒得很厲害的時候,兜裡面錢少了,抗風險能力差。再加上,如果碰到類似這次新冠病毒的黑天鵝事件,給企業帶來很高的不確定性,怎麼來平衡生存和發展壯大兩者?

楊:我覺得問的問題很好。我自己有幾個觀點,第一個企業最核心是生存,這是第一優先。一個企業活不下來,沒有資格講發展。你應該要有節奏地融資,更重要的是自身的造血能力,能夠確保你有足夠的現金流,讓企業能夠活下來。

第二個觀點,企業發展、成長是做對事情之後的一個自然結果,而不是我們簡單追求的一個目標。很多企業都有很強的企圖心,但是為什麼有一些企業能夠做到,有一些做不到,那麼要實現企業發展,有一個大的前提,就是你的產品或者服務,能不能夠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或者更加直接一點,就是你的客戶願不願意用一個合理的價格為你買單?假如你客戶不願意用一個合理的價格為你買單的話,表示你創造的價值還是不夠賣。

過去很多企業為了快速發展,都是以燒錢來做補貼的,但現在這一套大家都覺得不靠譜了,投資者也沒有這麼傻。所以我們現在很關心的就是單位經濟的效益,你要算一下你能不能通過創新,你的商業模式或者技術或者管理手段的創新,令你的獲客、交付、服務、生產成本降下來,要不就是你靠經濟規模把這東西降下來,要不就是你有更多差異化創新的手段把你溢價拉上去。只要客戶依然不願意為你的東西買單的話,速度越快,死的越快。

第三,就是在能夠保證生存、在合理的經濟效益的基礎之上,那麼這個時候已經心裡有底了,就是我覺得企業應該加速擴張的時候了。

凱輝楊國安對話綠米遊廷筠

「快速擴張的三板斧」

楊:那麼快速擴張靠什麼來拉動成長?你可以靠三個方向來拉動成長:一個是靠客戶端,比如靠我賣給更多的客戶,數量增加,市場佔有率增加,跑馬圈地,開張拓客。或者我的發力點不是賣給更多客戶,而是賣給客戶更多,從每一個客戶身上要賺更多錢,靠回頭客、靠交叉銷售、靠賣解決方案等等,而不是靠數量。還有就是我賣給更好的客戶,也是不靠量,2080法則——20%的客戶,創造80%的利潤,我怎麼找到更細分的市場的定位,牢牢地滿足他們。這是第一個維度,就是從客戶端。

第二是靠地區端,兩招,一個是走出去,到海外市場去,或者我們是砸下去,1級、2級、3級、4級、5級城市…往下滲透。 

第三個擴張維度就是業務端,這裡要注意的是,企業的資源永遠有限,資金或時間,資源都是有限的,業務端不能百花齊放,什麼都做,要有節奏、要有側重點來發力,做內功,去創造更大價值。

「關於C輪死」

遊:教授,我發現很多公司,創始人起初對產品或者是商業模式有一個很好的創意,可能醞釀了很久,他就下場創業幹這個事情,很容易實現從0到1的轉變,我覺得開始好像並不是最難的地方,此後實現從1到N的發展更難。比如現在有一種說法,叫C輪詛咒,公司到了C輪以後必死,好多公司就死在這個地方,就像我們說萬裡長徵都過來了,結果後面沒有搞好,非常可惜。我覺得這是一個公司發展狀態過程中管理方面帶來的問題,對此您有什麼建議嗎?

楊:一個最主要原因就是沒有量力而為。他追求的是表面的成長,而不是一個有健康穩健的成長。

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一個局面?我覺得有三個角度來看。第一,他早期的成功,可能讓他的業務開展過度得多元化,找到一個商機,找了一個產品,一個又一個,結果這個企業就快速地成長了,過度自信和高估自己的能力,以為自己什麼都可以做,結果公司過早地開展了太多的業務,很多新的業務你做不起來,同時核心業務又沒有足夠的精力投入進去,反而質量和成本都搞不下來。也就是說它早期的成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帶來了它後期的失敗。所以我剛才一直說快速成長必須要建立在你穩打穩紮的階段完成之後。

第二個原因就是,成長的時候它的組織管理的能力跟不上。我看到比較多的現象就是員工規模快速膨脹,幾百人到一千人,一千人到幾千人甚至上萬人,很隨意的就拼命快速招人,沒有充分嚴格的篩選,價值觀符不符合我們公司的文化,能力行不行等等?找了一大堆人,後來發現業務衝不上去,馬上又要裁員。還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地方就是財務方面的管控,紀律沒建立起來,收支款都亂七八糟,因為錢很多,投資了又很隨意,就亂花。也就是說,它快速成長的時候,還用小企業的管理模式來管大企業。覺得過去都OK成功了,就繼續用以前那一套來管。但企業長大了,不能靠人治,你的流程混亂,全部東西都是靠老闆來管,部門分工又不清楚,就會帶來管理混亂、效率非常低。

另外最根本、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創始人的能力跟格局的問題。他學習不夠快,創始人就會變成了這個企業的瓶頸和天花板。

「企業管理如何以不變應萬變?」

遊:我是一個理科生,記得最清楚的就是能量守恆、動量守恆、角動量守恆,這幾大守恆定律,用來解釋很多現象都來得非常的方便。世界變化太快,所以我習慣去想不變的是什麼,因為真理往往是不變的,你如果能夠抓住不變的東西,以不變應萬變,我覺得這個可能是最省勁的一種辦法。我很好奇,你能不能夠跟我們分享一下當今外部和內部環境、人的觀念變化這麼快,在公司的組織管理上有沒有不變的東西,我們可以抓住它,可以不變應萬變。

楊:我經常提出的一個方程式,一個企業要持續成功,它等於戰略方向乘以組織能力。首先戰略方向要對。什麼叫對的戰略方向?就是你必須能夠洞察、看到未來,而且願意擁抱這些重要的趨勢。比如說柯達明明看到了數位化技術,但卻沒有去真正落實實踐,又比如網際網路人口紅利已經消失了,我不能夠賣給更多的客戶了,這個是外在環境的,那麼我現在要做什麼?賣給客戶更多。所以要依據公司自身有限的資源,看到外界的趨勢,不斷地去尋找高獲利、高成長的空間,要不斷動腦筋。

第二個就是考驗企業的組織能力,就是在你找到對的高獲利、高成長空間之後,你的團隊能不能夠比競爭對手創造更高的價值?就是通過效率、成本、質量、創新等等,能夠為你的客戶創造更高的價值,並且你的方法更快、更好,這就考驗企業組織能力的問題了。

這兩點背後還有一個重要邏輯就是也要看企業的發展階段。企業有0到1的初創期,然後成長期、快速早期成長期、快速成長、成熟衰退。每個周期裡面,企業在戰略、管理、成長方面,它都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這個共同特點對我來講不是問題,是正常的、健康的,但是你沒有管理好的話,很容易造成問題。比如你快速成長的時候,跑馬圈地的時候管理混亂是正常的,但只能容忍一陣子,你不克服這個問題的話,就會造成衰退。所以說每一個階段都有它自己的一些情況,你要知道判斷什麼是正常的,什麼是必須要糾正解決的,不然你過不了。所以符合你的發展階段,看你的戰略方向,來打造你相應的組織能力。那麼你背後有這個思考的框架的時候,就萬變不離其宗了。

相關焦點

  • 《沉沒之城》搖籃曲的十字路口在哪 十字路口位置一覽
    導 讀 搖籃曲的十字路口是玩家在《沉沒之城》中需要收集的11個事件簿之一,很多玩家還不知道這個事件簿的具體位置在哪,下邊就給大家帶來「文藝男丶sl」分享的沉沒之城搖籃曲的十字路口位置
  • 人生的十字路口,每一個至關重要的選擇都是價值觀決定的
    人生的每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你的選擇其實都不是自己的選擇,而是自己價值觀的選擇。今天跟一個朋友聊天,他跟我講他30多歲創業,從成功走向失敗的經歷。大概在十年前,事業如日中天的他,一年能賺到幾百萬的淨利潤。
  • 《米勒的十字路口》裡面的帽子也是一個象徵符號
    《米勒的十字路口》是科恩兄弟的第二部長片。上一部是處女作《血迷宮》,後一部則是讓他們兄弟倆出盡風頭的《巴頓芬克》。由於《血迷宮》光芒太亮,本片吊起了太多觀眾的胃口,讓很多觀眾對之期望過高,以至於看後難免失望,黨得不夠過痕。但在黑幫片的歷史裡,本片依然有著其獨特的意義。
  • 人類正處於十字路口
    一旦人類甦醒,宇宙的豐盛可供他們獲取,人們會開始感到授權去將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人類現在發現自己處於揚升的十字路口。人類就站在十字路口,隨著成千上萬的人死於病毒,氣候改變是一個真實的、恆常的威脅,全球經濟處於低谷,對恐懼的緊抓很好地將大多數人困在三維。什麼必須改變?你能做什麼,作為一個個體,有著很多你可以去做,因為你比你想像的更加強大。是時候停止生活於恐懼並步入你作為共同創造者的權利,拿回你的力量。
  • 在金錢與意義的十字路口,為什麼需要對創新創業重新定向?
    這樣的理念轉變,在創新創業領域也在悄然發生。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系教授、創新創業主任張一弛撰文分析,社會企業和可持續創業才是大勢所趨乃至歷史必然。● 什麼是社會企業和可持續創業?● 為什麼要倡導這樣的創業觀?● 創業重新定向思維,對當前中國創新創業浪潮有何重要啟示?
  • 那是十字路口它是一個根深蒂固於世界大多數文化中的空間和隱喻
    艾倫·貝茨基(Aaron Betsky)表示,將十字路口的概念重新引入圍繞公共空間的討論中可以幫助使建築更具包容性。我們正站在十字路口。我們必須使這個國家更加公正,成為所有種族的真正家園。
  • 新海誠同名動畫《十字路口》:時空交錯,與平行世界的自己相遇
    新海誠的《十字路口》主旨在於鼓舞考生們奮勇前進,不要有心理負擔,因為並不是為了活得幸福,也並非想要明確的約定,遙遠的地方的某處是我們嚮往前去的地方。  這部《十字路口》與新海誠的《十字路口》光是主題上就有很大的區別,這部《十字路口》展現的是關於與平行世界的自己相遇從而尋回本我的故事,整部動畫輕鬆而又奇幻。
  • 鬼故事:72、半夜十字路口,如果有人哭的話
    有一回,蘇格拉底,晚上蹦迪回來,走過一條十字路口的時候,遠遠就瞧見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大爺在哪裡蹲在地上哭。本來,像我們碰到這類事情,大半夜有人在十字路口哭,我們是絕不會去多管閒事的。可是這蘇格拉底,憑著記者的直覺,覺得這背後說不定有什麼有價值的新聞。於是便走上前去。
  • 用PLC設計複雜十字路口的紅綠燈控制系統,讓交通井然有序
    通過分析交通複雜十字路口信號燈的控制要求,結合S7-200的控制性能,在傳統的交通燈控制基礎上增加了左轉控制功能,對系統進行了軟、硬體設計,實現了複雜十字路口的東西南北方向的直行、左轉及人行道信號燈的合理控制的功能,實驗驗證了方法的可靠性。
  • 生活就像十字路、有時停下思考前方路,就像紅燈停、綠燈行
    生活就像十字路、有時停下思考前方路,就像紅燈停、綠燈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不斷選擇、選擇和追求我們的夢想。當夢想與現實碰撞時,時間就像水一樣流逝了。當夢想與現實發生衝突時,人們不得不放棄夢想,選擇一種真實的生活。
  • 站在十字路口的思考
    大河網站在了又一個十字路口:獨享集團新媒體發展的「權力」早被打破,集團幾乎每一家媒體都擁有了自己的網站、客戶端、微博,大豫網、河南一百度讓大河網坐立不安。河南日報的官微,是集團投資新媒體的又一見證。遍覽全省和全國,像大河網這類的網站,都在探索一條路,一條尋求自身解困、二次創業的路。所有的人都在問同一個問題:大河網,下一步怎麼辦?是否能承擔起報業集團轉型的重任,為未來買單?
  • 十字路口的攝像頭能測速?還能調紅綠燈?
    其實現在十字路口的攝像燈,不光可以拍闖紅燈的違章,有的甚至連車主在車內幹嘛都能拍的很清楚,甚至還能機器識別、分析,都快趕上科幻電影了。那麼十字路口上那麼多,各種形狀奇形怪狀的攝像頭,有哪些種類,分別是幹什麼用的?
  • 打破次元壁,動畫《時間的十字路口》的製作思路——四宮義俊訪談
    有一部動畫,你不去澀谷的十字路口是沒法看得到的,那便是《時間的十字路口》。該企劃目前還在網上眾籌資金,為此官方在YouTube上發布了60秒的預告動畫短片。而完成的作品將會在澀谷站前十字路口的四面顯示屏上突然性地同時上映,所以只有恰好在場的人才能看得到。另外,四面顯示屏所播放的影像也各自有微妙的差異。
  • 伊藤潤二驚選集:十字路口的美少年勾人命,蛞蝓寄生口中不死不滅
    原來這片「霧都」盛行著一種戀愛佔卜,在十字路口靜候路人,並向他諮詢自己的戀愛煩惱,而回答會成真。但這樣的傳言仿佛慢慢變味,越來越多的人去迷信佔卜,甚至有人接受不了打擊抑鬱自殺。轉校生龍介對十字路口佔卜自殺的傳聞一直耿耿於懷,八年前,同樣的大霧之中,年幼的他遇到了一個愛上了有婦之夫的女人,女人向他傾訴了自己戀愛煩惱,可他卻毫不猶豫的回了一句:「怎麼可能有結果吧,白痴!」留下了在迷霧中了無生氣的女子。悲劇就這樣發生了,放心不下的龍介,第二天再次來到了那個路口,卻看到了女子自殺一屍兩命的慘狀。
  • 被稱為「亞洲十字路口」的國家,國人呈現三種膚色
    而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國家,被稱為「亞洲十字路口」的國家,國人呈現三種膚色,這個國家就是馬來西亞 所以,當在街上遇到的不管是黃種人、黑人還是白人,他大概率都是馬來西亞人,像馬來西亞這個國家,在亞洲只有一個
  • 站在2020的十字路口 航空業該選擇哪個方向 哪條路?
    這份2019年的數據統計記錄了近20年波音空客的寬體窄體機市場的變遷 站在2020年這一「十字路口」,觀察民航業的下一個十年,真的會是窄體客機「興」,寬體客機要減產的節奏嗎?本周,「商業內幕」、「國家利益」等多家外媒網站的多篇熱門文章一起,描繪了一幅以「四旋翼」為代表的小型無人機正在技術路線的十字路口背道而馳、各奔東西的未來景象。 本周,「國家利益」網站關注了以色列新興無人機公司Spear UAV推出的Ninox系列無人機。該系列無人機因其「膠囊」樣的外形顛覆了大家對無人機的固有印象。
  • 觀察|「超級地鐵」打造灣區橫軸,廣州重歸珠三角十字路口
    觀察|「超級地鐵」打造灣區橫軸,廣州重歸珠三角十字路口 孫不熟 2020-05-27 0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組件技術十字路口的選擇
    如此,走在雙面/單面發電的十字路口,走在雙玻/透明背板的十字路口,走在大矽片、大組件/傳統組件的十字路口,EVA的復盤機會又出現。EVA:兩年內或完勝POE!
  • 領袖訪談 | 何劍波與觀點面對面:調控的十字路口
    何劍波沒有在上述兩個態度指向明確的詞彙中作選擇,而是採用另一個更為感性的詞——十字路口。何劍波說,現在房地產市場形勢是錯綜複雜的,很難用一個「樂觀」或者「悲觀」去進行描述,目前已經是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但這個十字路口往哪個方向走?」回望過去30年,國內房地產的市場化、商品化道路,何劍波認為總體而言是成功的,特別對於經濟發展以及城市化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 亞市變遷一:物是人非,有形市場走到「十字路口」?
    隨著政策的變革、產業以及消費的升級,亞市如今再次走到了轉型的十字路口。基於此,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通過實地調查和走訪,採訪汽車業內專家,探索亞市變遷背後的發展規律。今天推出第一篇——亞市變遷一:物是人非,有形市場走到「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