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需要艱苦的徒步搜尋或對密林下方進行空中搜索,搜尋遺體的速度往往會減慢。9月3日發表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植物科學趨勢》(Trends in Plant Science)上的一篇科學與社會文章中,作者討論了如何利用覆蓋遺體上的樹木幫助人們完成搜尋任務,即通過探測植物的化學變化作為附近存在人類遺骸的信號。雖然人類遺體分解對植物的影響還沒有被徹底地探索,但研究人員概述了利用植被現實尋找遺體所需要採取的步驟。
論文資深作者、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植物科學教授Neal Stewart說:「在較小、開闊的地形上,徒步巡邏可以有效地找到失蹤者,但在像亞馬孫這樣的森林更茂密、更危險的地區,就根本不可能了。我們把植物作為人類腐爛的標誌來研究,可以更快、更安全地找到遺體。」
研究植物和人體腐爛之間的關係將在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的「身體農場」進行。這裡的官方名稱是人類學研究中心,科學家在此檢查不同條件下人體腐爛的過程。在那裡,調查人員將評估「屍體分解島」,即人類遺骸附近的區域,如何改變土壤中的養分濃度以及這些變化如何在附近的植物中體現出來。
「這些島最明顯的結果是向土壤中釋放大量的氮,特別是在夏季分解速度很快。」Stewart說,「這取決於植物對氮流入的反應速度,它可能會引起葉片顏色和光譜反射率的變化。」
然而,其他大型哺乳動物,如鹿,也可能在人類失蹤的地方死亡。因此,這項研究必須克服的一個障礙是找到人體分解的特定代謝物。由於人類通常食用非野生食物,可能會有特定的代謝物,比如來自那些對植物外觀有特定影響的藥物或食品防腐劑的代謝物。 「有一種想法是,如果有一個特定的人失蹤了,假如他是一個菸癮很大的人,他們可能獲得一個化學剖面將觸發某種獨特的植物反應,使遺體更容易被找到。儘管在目前階段,這種想法仍然遙不可及。」Stewart評論道。
一旦我們更好地了解了屍體代謝物對植物的影響,搜索團隊就可以開發出成像設備來掃描植物,尋找表明附近有人類遺骸的特定螢光或反射信號。雖然這種技術已經有了一些,但科學家仍然需要弄清應尋找哪種植物和信號。「我們實際上已經開發了一個完整的植物成像儀,可以分析螢光信號。」Stewart說,「但第一步將是非常精細的尺度,當植物靠近人類遺骸時,測量葉子的光譜反射率或螢光隨時間的變化。」一旦特徵光譜被整理好,研究人員就可以開始考慮將其擴展到無人機和其他技術上,以便在短時間內對大範圍區域進行分析。
「當你開始考慮部署無人機尋找特定輻射時,現在我們能想到的是檢查更像是引擎燈光那樣的信號,如果我們可以很快飛過有人可能失蹤的地區,並收集幾十甚至上百平方千米的數據,那麼我們就能知道派遣搜索團隊的最佳地點。」Stewart說。
雖然這些想法令人興奮,但我們仍需要數年才能將植物作為搜尋遺體的工具。與此同時,一個由植物學家、人類學家和土壤科學家組成的合作團隊將開始在「人體農場」工作,設計他們的第一套「植物—屍體」實驗。(來源:科學網 唐一塵)
相關論文信息:http://dx.doi.org/10.1016/j.tplants.2020.07.013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