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在於延續。在自然界中,生物體都傾向於儘可能多地誕生子代,從而將自身基因傳遞下去。然而,在繁殖的過程中,自然選擇是殘酷的,這不僅包括環境壓力,還包括其他同種個體的資源競爭。為了延續自身基因,兩性中某一性別(通常為雄性)為爭奪交配權而與其他同性別個體展開競爭,孔雀開屏、昆蟲釋放信息素和公牛角力等都是求偶相關的行為。實際上,動物界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求偶行為,
貢獻食物便是其中之一。2019年5月, 以色列
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Cell 子刊
Current Biology 雜誌上發表了題為:Food for Sex in Bats Revealed as Producer Males Reproduce with Scrounging Females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雌性埃及果蝠總是直接從它們的雄性同伴口中獲取食物,而
雄性埃及果蝠也樂於通過向雌性果蝠貢獻食物來獲得交配權,研究人員對此表示這可能是一種求偶行為。在自然界中,食物共享的現象並不鮮見,尤其是在社會性動物中。
人類狩獵-採集社會的研究表明,覓食成功率高的男性將獲得更高的繁殖成功率。與人類不同的是,黑猩猩不維持配偶關係,雄性黑猩猩與雌性共享食物是為了獲得交配的機會。
蝙蝠是一種長壽的社會性哺乳動物,同時也是長期性社會互惠行為的絕佳研究對象。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洞穴中的埃及果蝠進行了長達一年多的行為監測,他們發現
這些埃及果蝠常常出現食物共享現象。研究者發現獲得食物的埃及果蝠都是雌性,而與之相對,貢獻食物的埃及果蝠則為雄性。因此,研究人員推測埃及果蝠的食物共享行為與繁殖相關,即
雄性埃及果蝠通過向雌性果蝠貢獻食物從而獲得交配權。通過研究監測發現,
在交配前的三到四個月,雌性埃及果蝠開始從好幾隻雄性果蝠口中獲得食物,並最終和其中一名雄性交配,而這隻雄性果蝠正是它最親密的伴侶。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
通過基因檢測確定雌性埃及果蝠的確生下了最常貢獻食物的雄性果蝠的後代。總而言之,該研究對三群埃及果蝠進行了長達一年多的持續監測,發現了埃及果蝠群體普遍存在的食物共享現象,基因檢測結果證實了
雌性埃及果蝠會與特定的雄性蝙蝠結成配偶,以交換食物,並產下這隻雄性的後代。值得深思的是,
人類作為萬物之靈,無私奉獻的精神超脫了基因的束縛,這也是我們人類文明的體現,只要這種奉獻精神不滅,人類文明便會一直存續下去!https://doi.org/10.1016/j.cub.2019.04.066
BioWorld始終致力於報導生命科學領域最前沿、最重要、最有趣的研究進展,目前全網已有30萬學者關注,現組建生命科學/醫學/科普領域交流群。如需進群,請長按下面二維碼,添加管理員微信。
溫馨提示:添加管理員微信時請備註(姓名/學校/專業/職位),以便我們邀請您進入相應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