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獨創精神的數學家——黎曼

2020-12-05 究盡數學

少年數學天才

1826年9月17日,在德國漢諾瓦的布列斯倫茨,黎曼(1826-1866)出生在一個鄉下牧師之家,是6個孩子中的次子。

黎曼從小酷愛數學。他6歲時開始學習算術,並顯現出他的數學天才。他不僅能解決所有留給他的數學問題,而且還經常提一些問題來捉弄他的兄弟姐妹。10歲時他跟一位職業教師學習高級算術和幾何,很快便超過了老師,常常對一些問題能做出更好的答案。

黎曼14歲時到漢諾瓦市上中學。由於經濟拮据,他總是靠步行奔波於漢諾瓦市與鄉間小村莊之間。當然他更沒錢去買參考書。幸運的是中學校長及時地發現了他的數學才能,考慮到他經濟上的困難,校長特許黎曼可以從自己私人藏書室裡借閱數學書籍。在校長的推薦下,黎曼借了一部數學家勒讓德的《數論》,這是一部共859頁的4大本的名著。黎曼十分珍惜這種讀書機會,他如饑似渴地自學起來,6天之後,黎曼便學完並歸還了這本書。校長問他:「你讀了多少?」黎曼說:「這是一本了不起的書,我已經掌握了它。」幾個月之後,校長就這本書的內容考他。黎曼對答如流,並且回答得很全面。利用校長的藏書,黎曼還抓緊時間很快地自學了大數學家歐拉的著作,由此掌握了微積分及其分支。黎曼不僅從歐拉的著作中學到了數學知識,還學到了歐拉研究數學的技巧。

大學生涯

19歲時,黎曼進入哥廷根大學學習,為了在經濟上幫助家庭以儘快找到一個有報酬的工作,他先攻讀哲學和神學,但是,除了這兩門課程以外,他也去聽數學、物理學課程。他聽了斯特恩關於方程論和定積分、高斯關於最小二乘法以及戈爾德斯米特關於地磁學的數學講座,對數學專業產生了難以割捨的興趣。

黎曼向父親講述了這一切,請求允許自己改學數學專業。父親由衷地同意了他的請求。黎曼極為高興,並深深地感激父親。

1847年,為了師從更多的大師,黎曼轉學到柏林大學,就學於大數學家雅可比、狄利克雷、斯泰納和艾森斯坦門下。他從雅可比那裡學到高等力學和高等代數,從狄利克雷那裡學到數論和分析學,從斯泰納那裡學到現代幾何,從文森斯坦那裡學到橢圓函數論。

在此期間,他極為勤奮,甚至放假期間也不休息。1847年秋假,黎曼找到幾份巴黎科學院《院刊》,上面載有數學家柯西新發表的關於單復變量解析函數的論文,他一眼便看出這是一種新數學理論,於是一連幾個星期閉門不出,潛心研究柯西的論文,並醞釀出他在這個專題上的新見解,為4年後撰寫博士論文「單復變量函數的一般理論的基礎」奠定了基礎。

黎曼不僅認真研讀大師的學術專著,而且虛心地向大師求教。有一次,狄利克雷來哥廷根度假,黎曼趁此機會向他求教數學問題,並將自己未定稿論文交給他,請他提意見。狄利克雷被黎曼的謙虛、真誠和天才迷住了。他與黎曼長談了兩個小時,給黎曼的論文提了不少意見,給黎曼正在研究的課題作了許多指點。黎曼深感受益匪淺,他說沒有狄利克雷的指點,他將不得不在圖書館裡做好幾天的吃力研究。

生活雖然清貧,但學習極為勤勉,這使得黎曼在大學畢業時獲得了豐碩的成果。1851年底,黎曼將其博士論文呈交給大數學家高斯審閱。高斯在看了論文之後興奮不已,對黎曼的論文作出了高度評價,這對高斯來說是罕見的。高斯評語道:「黎曼先生交來的論文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說明作者對該文所論述的這一問題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說明作者具有創造性的、活躍的、真正的數學頭腦,具有燦爛豐富的創造力。」

思考者

貧困中奮進

1852年初,黎曼憑藉優異的學術表現取得了博士學位,並留在了哥廷根大學。十九世紀中葉的德國,科學幾乎與國家的經濟全然無關。大學的設立僅在訓練律師、醫師、教師和傳教士士,以及提供貴族子弟和富家子弟渡過引人側目及受尊敬的歲月的場所。只有正教授才可以領政府的津貼,並且可教授正規標準課程,這些課程都是一些基礎科目,上課的學生多,因此教授收到的學費也就多了,這就是為什麼當時課程水準低落的原因,因為如果課程太難,就沒有辦法收到許多學生,從而影響到教授們的收入,畢竟貴族子弟和富家子弟上大學的目的並非真心向學。

講師們則沒有政府津貼並且輪不到教基本正規課程的機會,全然靠來聽課的學生的學費維生,通常,聽課的學生不會多,因此收入也就相當微薄,生活非常困苦。擔任講師是成為正教授的必經途徑。但是卻沒有明文規定什麼時候能將一位講師升等為教授,為了照顧特別值得重視的學者而卻沒有正教授的空缺時,政府可任命他為「客座教授」,使他具有教基本正規課程的資格,增多他的收入,但是這個任命附有條件,言明政府不付任何津貼。因此,在擔任講師期間,黎曼沒有任何自主的生活費來源,生活依舊貧窮。

但黎曼不顧生活上的貧困,仍然把全部精力投向數學。他認為只要能夠勉強維持生活,能夠讓他研究數學,他就心滿意足了。他從不因經濟上的拈據而感到沮喪。他一方面積極準備「無薪講師」的就職演講論文,另一方面認真從事數學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他的就職論文具有相當的難度。當初為了確定論文的選題,他向高斯提交了3個題目,以便讓高斯在其中選定一個。其中第3個題目是涉及幾何基礎的,這個題目黎曼當時並沒有多少案頭準備工作,因此黎曼從心底裡希望高斯不要選中它。可是,高斯對第3個題目卻深有研究,他已思考這個問題達60年之久。出於想看看黎曼對這個深奧的問題會做些什麼樣的創造性工作,高斯指定第3個題目作為黎曼就職演講論文的題目。事後,黎曼在向父親談起這件事時說,「所以我又處在絕境中了」、「我不得不做出這個題目」。

對數學物理研究,黎曼也具有無限的熱情,他當時曾對人說:「我對於把一切與物理規律結合起來的數學研究非常入迷。」「我通過對電、光、磁等之間聯繫的總研究,發現了對這個現象的解釋。這件事對我很重要,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能夠把我的工作應用到未知的現象上。」這兩項研究在當時都是高水平的,因而也是極困難的。黎曼不顧生活清貧、營養不良,超負荷地忘我工作,長時期過四度而緊張地思索,以致他常常體力衰竭,甚至病倒。一旦身體稍有復原,他又繼續研究。功夫不負有心人。1854年6月10日,黎曼以「關於構成幾何基礎的假設」論文作了就職演講,受到了與會數學家們的認可和好評。高斯聽完之後大為驚異,感到這個年輕人處理這個難題非常之好,他讚不絕口。黎曼的這篇論文被人們認為是19世紀數學史上的傑作之一。

1855年哥廷根大學開始給黎曼發薪金,但相當的低。一年僅相當於200美元。這一年黎曼29歲,他家裡遭到巨大的不幸,父親和一個妹妹相繼去世,原來依靠父親生活的3個妹妹失去了生活來源。於是黎曼和他的哥哥兩人挑起了照顧3個妹妹生活的擔子。黎曼時時為一家人的生活感到焦慮。1857年黎曼一年的薪金被加到相當於300美元的水平。由於收入不多,又要照顧3個妹妹,生活擔子重,黎曼連自己的婚姻大事都不敢考慮。然而就在這一年,不幸又從天而降,黎曼的哥哥又去世了。這對黎曼來說如同雪上加霜,照料3個妹妹生活的擔子全部落在他一人的肩上。

從1855年到1859年這5年中,經濟拮据、生活清貧一直困擾著黎曼,有時一家甚至陷入對口糧都需要算計的地步。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黎曼仍不顧物質生活的貧乏,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研究工作之中,在科學的崎嶇小道上艱苦奮鬥,並獲得了令人驚異的成就。他在數學上的許多重要成果都是在這個時期內完成的。他對阿貝爾積分和阿貝爾函數的研究,開創了現代代數幾何;他首創用復解析函數研究數論問題,開創了現代意義的解析數論;他對超幾何級數的研究,推動了數學物理和微分方程理論的發展。隨著研究成果的問世,黎曼在數學界的學術聲望迅速提高。他受到許多世界著名數學家的讚揚,獲得了一個科學家通常可能得到的最高榮譽。

大師之死

1859年黎曼33歲時,高斯去世。他被任命為哥廷根大學正教授,成為繼狄利克雷之後高斯的第二個繼任者。這時黎曼的生活才開始得到改善,才開始考慮個人的婚姻問題,並在36歲時與朋友的妹妹結了婚。一年後,他的女兒出生在比薩。

但是,長時期清貧的生活、過度的操勞、發奮的研究,使得黎曼身體虛弱、精力衰竭。1862年黎曼患了胸膜炎,不久又患了肺病,一年後又患了黃疽病。在病魔纏身之際,只要有一些力氣,黎曼仍堅持數學研究工作。雖然這個時期黎曼積極就醫和療養,但因病入膏盲終無療效。1866年7月20日,黎曼那顆純潔、高尚的心停止了跳動。他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也過早地離開了數學,終年僅40歲。

黎曼是數學史上最具獨創性精神的數學家之一,他在眾多的數學領域裡作出了許多奠基性和創造性的研究工作:他從幾何方向開創了複變函數論;是現代意義的解析數論的奠基者;他親手建立了黎曼幾何,是組合拓撲學的開拓者。他對微積分的嚴格處理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數學物理和微分方程等領域內也成果豐碩。1859年,黎曼被選為柏林科學院通訊院士,1866年他被選為法國巴黎科學院通訊院士和英國皇家學會國外會員。

黎曼的英年早逝是德國數學界乃至全世界數學界的遺憾!但是他所留給數學界的,在他少量的已出版的論文集中,已有太多的豐富的概念,至今還未被後世數學家研究殆盡。

黎曼

相關焦點

  • 黎曼:數學家、物理學家
    當時的哥廷根大學是世界數學的中心之一,—些著名的數學家如高斯、韋伯、斯特爾都在校執教。黎曼被這裡的數學教學和數學研究的氣氛所感染,決定放棄神學,專攻數學。    1847年,黎曼轉到柏林大學學習,成為雅可比、狄利克萊、施泰納、艾森斯坦的學生。1849年重回哥廷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成為高斯晚年的學生。
  • 黎曼成就一覽
    2.對多值函數定義黎曼曲面.3.黎曼曲面的拓撲(黎曼是第一個研究曲面拓撲的人,他引進橫剖線的方法來研究曲面的連通性質).4.黎曼曲面上的函數論(黎曼研究的基本問題是黎曼曲面上函數的存在性及唯一性問題.他比以前數學家的先進之處在於,函數的存在不必通過構造出解析表達式來證明,黎曼可以通過其奇點來定義,這對後世數學有重要影響.).
  • 連載(完結篇) | (12/13) 不朽的數學家黎曼的那些被忘卻的故事
    從傑出數學家們的原則來看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在 §2 和 §3 中, 我們引用了許多傑出數學家對於什麼是好的數學的觀點. 這一節, 我們用這些觀點來看待黎曼的工作.  數學家 Fields 把數學家分為五類, 並且給出了切實的原則. 我們從他的原則開始.
  • 德國天才數學家——黎曼
    德國天才數學家——黎曼1、德國天才數學家,1826年—1866年,啟發愛因斯坦的巨人之一。2、主要貢獻:現代解析數論的奠基者,組合拓撲學的開創者,黎曼幾何的創立者。創造了如黎曼函數、黎曼積分、黎曼引理、黎曼流形、黎曼映照定理、黎曼-希爾伯特問題、黎曼思路迴環矩陣、黎曼曲面等。3、1840年黎曼進入中學學習,自學了瑞士數學家歐拉、法國數學家勒讓德等人的數學著作,用6天時間系統研究了勒讓德的名著《數論》。
  • 英國數學家證明黎曼猜想【更新】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消息,數學歷史上最重要的未解決問題之一被解決了,英國退休數學家 Michael Atiyah 周一在德國海德堡 Laureate Forum 論壇的一次演講上宣布證明了黎曼猜想(RH)。Atiyah 用一篇簡潔的 5 頁論文闡述了證明的過程,核心在於一個新的函數 T(s),這是根據他的老師 J.A.Todd 的名字 取名的一個函數。
  • 英國數學家宣布證明黎曼猜想
    英國數學家宣布證明黎曼猜想 雷鋒網消息,數學歷史上最重要的未解決問題之一被解決了,英國退休數學家 Michael Atiyah 周一在德國海德堡 Laureate Forum 論壇的一次演講上宣布證明了黎曼猜想(RH)。
  • 數學家麥可·阿蒂亞資料經歷 黎曼猜想真的被證明了嗎?
    耄耋之年挑戰高峰的勇士  一個是89歲高齡的麥可·阿蒂亞,一個是屹立了159年之久的黎曼猜想。這場對決本身就充滿懸念。  阿蒂亞在數學領域成就卓著。上世紀60年代,阿蒂亞與另一位著名數學家伊薩多·辛格合作,證明了阿蒂亞—辛格指標定理。1966年阿蒂亞榮獲菲爾茲獎,2004年他與辛格共同摘得阿貝爾獎。
  • 一種「簡單而全新」的方法證明了黎曼猜想,引發了全世界數學家們的...
    《新聞縱橫》報導,159年前,德國數學家黎曼在題為《論小於給定數值的素數個數》的論文中提出的「黎曼猜想」,一直以來被視作「純數學領域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儘管無數一流數學家向證明黎曼猜想發起衝擊,卻無一人能成功——不過就在昨天(9月24號),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和阿貝爾獎雙料得主阿蒂亞爵士或將成為這樣一個劃時代的人物。
  • 數學史上的最豪華的頂級數學家家譜,原來歐拉是黎曼的祖師爺
    在數學史的發展中也有這麼一個家譜,它有頂級數學家組成,稱它為「最豪華家譜」一點也不為過!這個家譜要從萊布尼茨說起,萊布尼茨收了個學生叫約翰·伯努利,伯努利收了一個徒學生就是著名的歐拉,歐拉在他的那個時代是無敵的存在。
  • 9.24,黎曼月餅味正乎?從黎曼到阿蒂亞:數學家們都經歷了什麼
    參加海德堡獲獎者論壇的大牛們,笑容最燦爛最呆萌的就是阿蒂亞哦。海德堡獲獎者論壇舉行的小鎮,自然、人文環境優美目前為止,黎曼猜想仍舊是一個關乎數學界甚至人類社會發展命運的世紀難題。這一難題甚至被宣稱「500年也難解決」。
  • 著名數學家阿蒂亞去世,去年曾宣稱證明了黎曼猜想
    這位曾在2018年9月宣稱自己證明了黎曼猜想而引起轟動的英國數學「教父」是菲爾茲獎和阿貝爾獎雙料得主,儘管他在之後的海德堡獲獎者論壇上提出的黎曼猜想證明未能得到廣泛認可,但阿蒂亞對數學領域、尤其是代數幾何領域做出了傑出貢獻,被譽為當代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
  • 89歲數學家阿蒂亞給出「簡單全新」的黎曼猜想證明?
    Michael Francis Atiyah稱自己找到了黎曼猜想的證明方法黎曼猜想一旦被證明,數學界將於「一夜間」新增1000多條定理黎曼猜想被認為是數學史上最偉大的猜想,由德國著名數學家波恩哈德·黎曼在1859年提出。
  • 年近90的數學家要證明「黎曼猜想」?一起來圍觀!
    黎曼猜想由德國數學家波恩哈德·黎曼於1859年提出,很多深入且重要的數學和物理結果都能在它成立的大前提下得到證明。然而,就在今天,被譽為本世紀最偉大數學家之一,菲爾茲獎和阿貝爾獎雙料得主、英國皇家學會前主席、數學家麥可·阿提亞在德國海德堡獲獎者論壇上闡述了其給出的「黎曼猜想」證明過程。
  • 黎曼猜想仍舊,素數依然孤獨
    另一方面,據蔡天新老師微博寫道,2018年阿蒂亞結婚63年的妻子、最親愛的弟弟相繼去世;此前,他的長子和長媳、侄兒在徒步旅行時莫名死去。黎曼猜想對他而言是最大的精神安慰。讓我改寫西蒙.辛格在《費馬大定理》裡的一段話:「黎曼猜想」的故事與數學的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觸及到數論中所有重大的課題。
  • 數學家公布黎曼猜想證明過程,同行不予置評
    據量子位消息,著名數學家麥可·阿提亞(Sir Michael Francis Atiyah)爵士於9月24日公布了其證明黎曼猜想的過程,但並沒有收到太多讚美。阿提亞爵士對黎曼猜想證明方法的靈感來源於阿蒂亞爵士在2018年ICM上提出精細結構常數的推演,這一推演過程中應用了Todd函數參與計算。
  • 著名數學家 Michael Atiyah去世,去年九月聲稱證明黎曼猜想
    Atiyah 出生於 1929 年,是英國最傑出的數學人物之一,曾獲得兩項通常被稱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獎項——菲爾茲獎和阿貝爾獎的獎項。他還曾在不同時期擔任倫敦數學學會,皇家學會和愛丁堡皇家學會的會長。作為數學中一個重要而又著名的未解決問題,過去許多出色的數學家為此絞盡腦汁,但都沒能解決這個問題。因此,Atiyah 的聲明引起了學術界特別是數學家們的廣泛關注,由於他在 PPT 裡面只用了一頁來闡述證明的過程,許多數學家對他的聲明表示懷疑。直到現在,這個問題還存在著爭議。
  • 黎曼猜想將揭謎底 又一個見證歷史的時刻?黎曼猜想是什麼?
    159年前,德國數學家黎曼在題為《論小於給定數值的素數個數》的論文中提出的「黎曼猜想」,一直以來被視作「純數學領域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是一千多條數學命題成立的前提條件。他表示,自己基於馮⋅諾依曼、希策布魯赫和狄拉克等人的成果,使用一種「簡單而全新」的方法證明了黎曼猜想。這場被安排在德國當地時間9月24號上午9:45-10:30的演講也因此引起全世界數學家們的關注。「黎曼猜想」的證明到底有何重要性?為什麼最接近證明黎曼猜想的人是阿蒂亞爵士?
  • 數學家為什麼揪住質數幾千年不放手?黎曼猜想被證明了又如何?
    沒有接觸過高數的人可能很難理解,就是這個看似簡單的素數,幾千年來被無數的數學家揪住不放手,更有一些著名的大數學家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就是一個例證。那麼,看似簡單的素數到底有何魔力?對素數的探索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阿基米德時代,當時的人們已經意識到素數是一種很特殊的自然數,通過所有素數的乘法運算,就可以組成所有其他一切數字。
  • 素數之魂——黎曼和他的偉大猜想(下)
    與費爾馬猜想時隔三個半世紀以上才被解決,哥德巴赫猜想歷經兩個半世紀以上屹立不倒相比,黎曼猜想只有一個半世紀的紀錄還差得很遠,但它在數學上的重要性要遠遠超過這兩個大眾知名度更高的猜想。黎曼猜想是當今數學界最重要、最期待解決的數學難題。
  • 黎曼猜想被證明了嗎
    一場天才的證明遊戲連續幾天在社交網絡刷屏的黎曼猜想,已被提出159年之久。1859年,德國數學家波恩哈德·黎曼在一篇名為《論小於給定數值的素數個數》的論文中提出了這一猜想。此後它便折騰了數學家超過一個半世紀。曾著有《黎曼猜想漫談》的知名科普作家盧昌海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介紹,黎曼猜想是關於一個被稱為黎曼ζ函數的復變量函數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