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承建的ITER 環向場-6號磁體 (PF6)經過長達3個月, 跨度10000公裡的海運旅行,終於由合肥順利抵達位於法國卡達拉舍的ITER總部,這標誌著ITER PF6磁體正式順利交付。
PF6超導磁體是ITER裝置主機的最重要部分之一,其總重量約400噸,直徑11.5m,是目前國際上研製成功的重量最大、難度最高的超導磁體。

道阻且長?那就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眾所周知,今年由於COVID-19新冠疫情的影響,各國之間均實施了邊境管控甚至封閉等嚴厲措施。哪怕是一個自由人國際旅行,都是困難重重,更何況是一個重達800噸的龐然大物(磁體及其附屬設備)。早在今年3月份,PF6就已經在承建方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位於巢湖岸邊的廠房裡進行了交付並打包起運,從巢湖起,渡江跨海,經過重重關卡,耗時3個半月抵達法國馬賽港口。
然而,抵達馬賽港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了。雖然ITER國際組織總部距離馬賽港口距離不到100公裡,走完全程,ITER運輸團隊用了整整3天的時間。
由於PF6磁體超重、超寬,為了能夠順利運輸,歐盟早在幾個月前就開始勘測地形,加固了沿途橋梁,加寬了道路。此外,甚至還新建了一座橋。為了加寬道路,鏟掉了途中的一個山崖。

為了保證運輸過程的平穩,ITER物流團隊委託荷蘭運輸商Mammoet專門研發了具有2000馬力的超大運輸拖車,該拖車光車輪就有342個之多!

PF6 超導磁體線圈是ITER極向場採購包中難度最大的一個線圈,中國在與歐盟、日本、俄羅斯等國家大公司的激烈競爭中依靠等離子體所過硬的超導磁體技術儲備最終競標成功。
如今,PF6超導磁體的順利交付,無疑又一次彰顯了我國承擔大科學工程越來越過硬的綜合實力。但是這一全球最複雜超導磁體的背後,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科研過程中的種種艱辛和意味深長暫且不表,筆者在此只是分享了一些道路中的艱辛和趣聞,也足以從側面體現出完成這種量級的國際合作項目是何等的不容易!
受控磁約束聚變之路註定不會一帆風順,之前數十年的經驗也驗證了這一點。有人經常會問:為什麼核聚變商用總是說還有五十年,現在五十年之後,怎麼還說五十年。
筆者在這裡想說:
那是因為人類對自然的認證總是那麼有限,但是人類對未知的自然又總是孜孜以求!
聚變能商用之路,道阻且長,那就讓我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
原創不易,如果喜歡,請點關注支持一下,筆者會堅持更新!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