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醫療天津基地產能實現5年翻十倍千臺超導磁體下線的背後成為我國...

2020-12-03 中國日報網

日前,GE醫療天津生產基地的第1000臺超導磁體正式下線,2018年落戶的高端3.0T磁共振生產線也實現量產首臺設備並發往日本。2019年,中國超導磁共振市場規模約1500臺,GE醫療天津基地交付的設備佔據約15%的份額,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磁共振設備生產基地。

GE天津磁共振生產基地2014年落戶天津港保稅區後,磁體產能以年均70%以上的增幅大踏步前進,到2019年更是實現了產能5年翻十倍。這些數字背後的「推手」究竟是什麼?用GE醫療天津磁共振生產基地總經理陳一鵬的話說,這些裡程碑式的成績不僅鍛鍊了團隊,還讓天津工廠走向成熟,是天津這塊優秀的土壤給了我們這樣一個發展的機會。「天津有著良好教育資源和港口資源,我們工廠的團隊中90%以上都是天津本地培養的人才,同時也吸引了很多在外地的天津人才『回流』。」陳一鵬說,「落戶6年來,我們在人才落戶、現代製造技術等方面得到了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能夠讓全球領先的技術應用在天津工廠迅速實現落地和創新,我們在美國的母工廠都在去年派出三位專家來天津工廠『取經』。」

企業的發展就好比人生,從來都不會總是一帆風順。隨著產能提升和市場需求的大幅增加,GE醫療天津生產基地從2018年開始啟動產品出口業務,但超導磁體的出口彼時尚無國內先例。「當時這個領域在國內是一片空白,如果靠我們企業自身去推進是難上加難,況且國際市場的商機轉瞬即逝,失去訂單可能就會失去未來。」陳一鵬回憶到,「當時就是在現在這個會議室,天津為我們專門成立了工作組,海關、海事、港口等十幾個部門的負責人先後數次集中現場辦公,幫助我們想辦法,制定運輸標準和出口流程,最終讓天津工廠生產的設備成功走出國門銷往海外。」

目前,GE醫療天津生產基地的銷售出口比例已超過10%,也正是因為這件事,讓GE醫療堅定了在天津紮根發展,繼續增資擴產的決心。陳一鵬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後,保稅區管委會積極幫助我們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讓工廠能夠及時生產出X光機等醫療設備供應到湖北,這些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天津市政府部門的理念非常好,能夠幫助企業在應對各種不確定性方面提供巨大的幫助。下一步,天津基地將擁有全系列磁共振設備的生產能力,並帶動更多的供應商,真正做到立足中國,面向全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來源:濱海新區海濱街道辦事處

相關焦點

  • 我首臺1.5T液氦零揮發核磁共振成像超導磁體下線
    原標題:我首臺1.5T液氦零揮發核磁共振成像超導磁體下線   [導讀] 該公司董事長王兆連告訴記者,公司未來三年將達到年產300臺磁體的生產能力,以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同時爭取用一年時間集中力量展開技術攻關,研發出更為尖端的3.0T(特斯拉)液氦零揮發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
  • 我國自主生產商用1.5T超導磁體實現產業化
    2月25日,商用1.5T超導磁體在南京豐盛超導技術有限公司正式下線。這是我國首次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掌握和生產超導磁體這一核心技術和核心部件,打破國外企業在該技術上的壟斷地位,從而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4個具備超導磁共振製造能力的國家。
  • 首臺1.5T液氦零揮發核磁共振成像超導體下線—新聞—科學網
    科技日報訊 (記者魏東 通訊員沈振江)4月26日,濰坊新力超導磁電科技有限公司車間裡人頭攢動,隨著紅色布幔徐徐拉開,一臺兩米多高、重達4000千克的圓形白色物體呈現在人們眼前
  • 超導磁體那麼牛 一家三板公司憑啥突破進口替代?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10月,公司1.5T 磁共振超導磁體新產品研製成功,將實現在醫療領域替代進口同類產品。磁共振成像系統作為高端醫療影像產品,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超導磁體、射頻、梯度、及計算機軟體部分。
  • 中國實現超導磁體技術突破 力推產業化應用
    這一局面有望很快被打破,24日來自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消息說,場強為1.5特斯拉的核磁共振成像超導磁體本月上旬已在該所勵磁成功,為實現 該產品的國產化奠定了基礎。中科院高能所超導磁體工程中心主任朱自安介紹說,該中心通過研製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上大型探測器——北京譜儀的超導磁體,掌握超導磁體關鍵技術,並相繼自主研發出超導除鐵器、1.5特斯拉核磁共振超導磁體等。
  • ...美時 射頻線圈 超導線圈 我國醫療 技術 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儀...
    今年7月8日,美時醫療擊敗眾多跨國公司,獲得全球知名的品牌諮詢和市場調研公司Frost & Sullivan授予的「2010年亞太地區醫學影像產品年度創新產品獎」,標誌著我國在磁共振成像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我國高溫超導線圈技術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寧波諾丁漢大學:實現無液氦超導磁體技術突破
    近日,由寧波諾丁漢大學、寧波高思超導技術有限公司、鑫高益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聯手攻堅的2019年科技部重點項目「1.5T無液氦低溫超導磁體技術研發
  • 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問世
    原標題: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問世   8月18日,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通過了專家組檢測。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葉朝暉等組成的專家檢測組認為,該磁體各項指標均滿足於3.0T核磁共振系統高質量成像要求,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臨床應用及醫療科研方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它的問世不僅打破了國外技術長期壟斷,也標誌著我國高端醫療影像裝備研發已走在世界前列。   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是核磁共振系統中最核心的部件,其磁場強度、穩定度、均勻度對系統形成的圖像影響較大。
  • 寧波諾丁漢大學:實現無液氦超導磁體技術突破
    近日,由寧波諾丁漢大學、寧波高思超導技術有限公司、鑫高益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聯手攻堅的2019年科技部重點項目「1.5T無液氦低溫超導磁體技術研發」取得階段性突破。「我們成功研發了1.5T-Alpha全身型無液氦超導磁體,現已穩定運行了一年,證明了該技術的可行性。」
  • ...超導行業發展現狀和市場格局分析 西部超導實現低溫超導材料全...
    MRI(磁共振成像儀)市場分析——需求增長,國產化推進MRI已成為目前最重要的醫療影像診斷之一,目前國內MRI市場基本上被國外公司(GE、PHILIPS、SIEMENS)壟斷,價格昂貴,使得大多數中、小醫院用不起MRI設備。
  • 中國成為世界第四個實現25T全超導磁體國家—新聞—科學網
    日前,記者從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獲悉,該所王秋良研究部採用自主研發的高溫內插磁體技術,研製成功國內首個25 T全超導磁體,成為繼日本理化學研究所(27.6
  • 中科院:我國加速器低溫超導技術已取得重大突破
    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記者吳晶晶)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BEPCII)的三臺超導磁體聯合勵磁調試獲得成功。這標誌著我國加速器低溫超導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表明我國工程人員已掌握了加速器低溫超導技術,完全有能力自行設計、製造大型低溫超導磁體。    據介紹,BEPCII共有兩套低溫超導設備
  • 【中國科學報】我國科學家率先研製出24T全超導磁體
    24@4.2K,使得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韓國之後實現24T全超導磁體的國家。  24T極高場全超導磁場的實現,標誌著我國在研製高場內插磁體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也標誌著我國逐步吸收和掌握了極高場磁體的製作技術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實現GHz級別的譜儀磁體和極高場大科學裝置奠定了基礎。
  • 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在濰坊高新區誕生
    魯網濰坊8月19日訊(記者 張盟)8月18日,由濰坊新力超導磁電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順利通過權威部門檢測,打破了該項技術的國際壟斷,標誌著濰坊高新區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再出新成果。
  • [公告]聯創光電:關於兆瓦級超導磁體感應加熱裝置及該裝置用的大...
    2019年7月1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技成果評價辦公室組織以趙忠賢院士、陳仙輝院士、桂衛華院士及國內從事超導、低溫、電機等高層次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對兆瓦級超導磁體感應加熱裝置及該裝置大口徑傳導式高溫超導磁體系統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評價結論如下: 1、「MW 級超導磁體感應加熱裝置」 (
  • 中國超導磁體神級突破:不小心世界第一!-磁體,超導,磁場,物理,科技...
    據中國科學院官方消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用於混合磁體裝置的大型超導高場磁體上實現了10萬高斯的設計指標,為40萬高斯混合磁體的聯調成功奠定了一項關鍵基礎。
  • 大型超導高場磁體裝置研製獲得成功
    11月5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人員在用於混合磁體裝置的大型超導高場磁體上實現了10萬高斯的設計指標,為40萬高斯混合磁體的聯調成功奠定了一項關鍵基礎。  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項目包括產生40萬高斯磁場的混合磁體裝置,它由口徑為920毫米的10萬高斯超導磁體及包含其內的30萬高斯水冷磁體組合而成,其中的水冷磁體已在9月份的單獨試驗中成功實現技術指標。大口徑超導高場磁體由於成本高、難度大、風險高、研製周期長等因素,成為混合磁體研製能否成功的關鍵技術之一。
  • 聯創光電:高溫超導再獲超導界泰鬥肯定 首臺設備交付在即
    聯創光電自2013年1月起啟動兆瓦級高溫超導感應加熱設備研發,歷經六年的辛苦耕耘,終獲成功。2019年7月,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以趙忠賢院士、陳仙輝院士、桂衛華院士及國內多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對全球首臺兆瓦級高溫超導磁體感應加熱裝置、大口徑傳導式高溫超導磁體系統進行了科技成果鑑定,並給予高度的肯定和讚揚。同時,公司正式啟動項目產業化。
  • 逐鹿MRI市場,我國需要面臨哪些問題
    來源:高科技及產業化為了加快國內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化進程,近年來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引導、支持核心技術自主創新,促進成果轉化。2011年12月31日,科技部發布《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十二五專項規劃》,2013年7月17日,工信部又推出《醫療器械扶持專項》,對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的醫療器械項目予以重點扶持。
  • 自第一個超導磁體問世以來,超導磁體的研製工作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從1911年人們發現超導電性以來,超導體作為固體物理一個活躍的分支,已經有六十多年的歷史了。隨著低溫製冷技術和實用超導材料的發展,近十幾年來,超導體的應用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目前,超導電技術已成功地應用在磁流體發電、電機、磁力選礦、核物理等領域,並顯示出超導體非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