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大!中國首個!就在合肥!由安徽省與中科院合作成立的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一號工程」,將承載中國首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實驗室。
兩棟蜿蜒數百米的大樓中部相連,構成一個壯觀的「H」形。項目總建築面積64萬平方米,東西長度723米,最高高度29.4米。
這裡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大量子實驗室,僅一期工程就可以容納1萬名科研工作者做研究。
據最新消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所在的合肥濱湖科學城由全球頂尖設計事務所參與規劃,是打造國家實驗室和科學中心的重要載體和集中展示窗口。
合肥濱湖科學城包括包河區、蜀山區、廬陽區和肥東縣、肥西縣等部分區域,覆蓋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出口加工區3個國家級開發區和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蜀山經濟開發區、包河經濟開發區、安徽合肥商貿物流開發區等4個省級開發區。規劃面積491平方公裡,相當於在地上畫了一個直徑25公裡的圓。
通過核心區的規劃整合與重點片區的城市設計,以科學創新為支點、以產城融合為手段,491平方公裡的總體規劃整合了包括4大板塊共計102 平方公裡的合肥濱湖科學城核心區;其中85km 的重點片區將實施「園區-校區-城區相融合」的規劃設計策略。
目前,相關工作正在穩步落地實施。
合肥憑什麼這麼牛!
合肥是經濟增長最快城市之一
中國城市2019年GDP50強出爐,合肥排名21位,達到9409.4億,同比增長7.6%!
從2006年至2019年,合肥也是省會城市中經濟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10餘年時間合肥GDP總量上漲5.4倍
入選全國首批5G城市名單
日前公布的首批50個5G商用城市名單,其中包括4個直轄市、26個省會城市
5個計劃單列市和15個重點城市!合肥也是首批5G城市
合肥西站、合新高鐵建設
2020年,將加快推進合肥從「米」字型向「時鐘」型綜合交通樞紐體系轉變。
建成商合杭鐵路、合安客專,加快建設合九鐵路豐樂至肥西段改線等建設,開工建設新合肥西站、合新高鐵、合肥至南京高鐵、巢馬城際,積極推進合六市郊鐵路、合肥站北站房建設等前期工作。
同時加強水運和航空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引江濟淮建設進一步提升港口吞吐和水運能力。
全力打造濱湖科學城
加快建設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大科學裝置中心、科大高新園區、合工大智能製造技術研究院等重點項目,全力打造濱湖科學城。
國際一流的科學中心
到2030年,建成國際一流的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世界級的產業創新中心成為全球知名的創新之都合肥將邁向世界接軌國際化未來!
昔日的合肥,因科技而聞名今天的合肥,因科教而更具競爭力!
前不久,Nature指數公布的最新一期(2019年5月1日到2020年4月30日)機構/大學的學術排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學術領域蟬聯全國高校第一。
在全球大學/科研機構前100名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居全球第8(全球高校第4,僅次於哈佛、斯坦福與麻省理工學院)、北京大學(第12名),清華大學(第13名),南京大學(第14名)。
全球前100名大學/科研機構排名如下:
要說合肥究竟哪裡好,一時半會真的說不完。不過就是在「中國最佳養老宜居城市」名單中位居榜首!也不過就是拿了數不清的第一
1977年,中國第一臺微型電子計算機
1984年,中國第一部國土防空三坐標雷達
1985年,中國第一臺變容式冰箱
1993年,世界第一臺VCD機
1998年,世界第一臺仿生搓洗式洗衣機
2009年,世界首個全超導非圓截面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2010年,中國首個探月工程用低溫接收機
2010年,世界第一條純電動公交車線路
2011年,中國首個國產高性能晶片「魂芯」
2016年,世界首個量子衛星「墨子號」
2017年,中國首個智慧機器人「佳佳」
2017年,中國首個民營企業自主研發衛星(肥西造)
2018年,黃山1號人工智慧晶片
2018年,世界首款人工智慧翻譯
又或者那些舉世矚目的科學成果科技創新成就大多數都來自合肥市!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在中科大成立
「墨子號」翱翔太空,首次實現洲際量子通信
「人造太陽」全超導託卡馬克刷新世界紀錄,向著人類核聚變能夢不斷邁進
遠程量子密鑰分發領域實現新突破,在量子世界首次觀察到宇稱時間對稱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院建設大口徑雷射雷達探測裝置,建成後將成為國際一流的全高程獨立大口徑雷射雷達大氣探測平臺…
合肥關於未來的想像從未停歇,在合肥誕生過無數個中國乃至世界第一。科技已然成為合肥獨特的名片,合肥的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