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劍橋初露鋒芒

2020-12-06 春滿悅讀

你若想獲得知識,你該下苦功;你若想獲得食物,你該下苦功;你若想得到快樂,你也該下苦功,因為辛苦是獲得一切的定律。——牛頓

牛頓的偉大眾所周知,那麼他是如何獲得的呢?正如他所說的話,辛苦是獲得一切的定律。

牛頓適應了聖三一學院的基本生活,有機會接觸到,聖三一學院的大量的珍貴自然科學著作和手稿。開始投入到如饑似渴的學習當中。

他看過的書籍,在筆記本上就記錄了45個標題:從物質的運動、特點等一般標題開始,到到宇宙的秩序、光色等廣泛的標題。

他還經常參加學院舉辦的各種學術講座,涉及地理、物理、天文和數學等。

經過長時間的刻苦努力,牛頓獲得了大量的知識,才華隱隱的展現,慢慢的集中向物理和數學方面發展。

一、走進幾何學

在一次展覽會上,牛頓被一本講佔星術的書吸引。發現自己在書中有很多幾何方面的問題不懂。

他特意買了歐幾裡得的《幾何學基礎》,可是牛頓沒感到多大的興趣。

「他認為歐幾裡得有些迂腐,一些本已非常明確的原理卻還要費好大的力氣去證明, 不是白費力氣嗎? 」

牛頓自作聰明的拋開了這本書,而去讀笛卡爾的《幾何學》。

因為跳過了《幾何學基礎》,牛頓看《幾何學》就非常的費力,可牛頓一心想做的事,怎能怕吃苦?點蠟燭夜讀,不眠不休,終於讀懂了。

這段經歷,就是以後創立微積分的思想源頭。

二、巴羅教授的指導

巴羅教授知識淵博,社會經驗豐富。他非常看重牛頓,把數學方面的知識傾囊教授。

還指導牛頓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試驗方法。牛頓在他的指導下磨出了第一片透鏡——用來做光學實驗。

巴羅在準備出版他的重要著作《光學講義》前,也邀請牛頓來幫忙。牛頓不遺餘力的思考和實驗。讓巴羅教授越來越欣賞和器重。

在學期結束前,牛頓得到了獎學金的提名,巴羅教授對他進行測試。發現他在幾何學上面知識的欠缺,要求他重讀歐幾裡得的《幾何學基礎》。

牛頓想起巴羅教授講過的伽利略自由落體實驗的情景,又認真研讀了歐幾裡得的《幾何學基礎》。

圖片來自網絡

三、初露鋒芒

1665年初,在牛頓獲得文學士學位之前幾個月。為母校贏得了數學方面的最高榮譽——發現了二項式定理。

什麼是二項式?簡單地說就是「用加號或者減號連起來的任何兩個數字的式子。比如1+2 和987654321-123456789 」

什麼是二項式定理?「兩個數之和的整數次冪諸如展開為類似項之和的恆等式」

「只要運用這個定理進行運算,就可以既簡單又迅速地得到題目的答案, 再也不用花許許多多頁紙來計算了。」

「人們評價說, 即使牛頓的一生只發現了二項式定理,在科學史上也會留下他的名字。」

可是牛頓會因為這麼大的榮譽停止前進的腳步嗎?

牛頓會堅決的回答:不。這在他眼裡只是一次小小的獲得,他還要繼續探索,繼續前行!

相關焦點

  • 牛頓的故事:通向劍橋
    第一位對牛頓來說至關重要的人物是他劍橋畢業的舅舅,正是舅舅的建議與堅持牛頓才有了去上學的機會。接下來是國王中學的校長斯託克斯,牛頓的小宇宙爆發之後成績的突飛猛進引起來校長的注意,並不斷地向漢娜吹風:牛頓是一個學習的材料,並且還通過自己的人脈將牛頓向劍橋推薦。
  • 霍金教授將在劍橋舉行葬禮 墓地與牛頓接近
    3月14日,著名的理論物理科學家史蒂芬•霍金教授在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據報導,當地時間本周六下午14:00,霍金教授的葬禮將在劍橋舉行,預計將有多達500名受邀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參加在聖瑪麗大教堂舉行的葬禮儀式。
  • 1667年4月,牛頓告別了家人,返回了劍橋大學
    1667年4月,牛頓告別了家人,返回了劍橋大學。兩年過去了,劍橋在瘟疫結束之後又煥發出了勃勃生機,來自於歐洲各地的學子操著十餘種語言在交談著。園丁在忙著給樹木剪枝,給花壇澆水。牛頓深深地吸了一大口新鮮空氣,臉上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
  • 劍橋贈予「牛頓」蘋果落地汕頭大學 每年經費約5萬
    「牛頓」蘋果樹。  「牛頓」蘋果樹落地汕大  校方建「控溫室」專人培育每年經費約5萬  前日,劍橋大學贈予的一株「牛頓」蘋果樹移植木正式運抵汕頭大學。校方專門耗資十幾萬元建造一個「控溫室」供這棵小樹苗「冬眠」。據介紹,此前南方亞熱帶地區移植蘋果樹還鮮有成功案例。
  • 霍金葬禮在劍橋大學舉行 骨灰將與牛頓為鄰(組圖)
    當地時間3月31日14時(北京時間3月31日21時),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葬禮在劍橋大學岡維爾-凱厄斯學院附近的聖瑪麗教堂舉行。6月15日,霍金的骨灰將安葬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裡的牛頓和達爾文的墓旁。
  • 遊劍橋不可不知的那些事:達爾文的屋、牛頓的樹、國王手握椅子腿
    這裡我推薦您看一本書《劍橋:大學與小鎮800年》,作者是劍橋最知名的藍牌導遊,他把劍橋大學的來龍去脈和各種八卦故事在此書中講得一清二楚。按照他的說法,劍橋大學最早是一批對牛津鎮政府不滿的牛津大學師生跑到劍橋鎮尋求發展,最終鳩佔鵲巢、反客為主的結果。在幾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劍橋鎮為劍橋大學做出了巨大犧牲,其中之一就是這個火車站。19世紀40年代,鐵路修到了劍橋鎮。
  • 科學網—劍橋贈予牛頓蘋果落地汕頭大學 每年經費約5萬
    「牛頓」蘋果樹。(資料圖片)控溫室內的「牛頓」蘋果樹移植木。 前日(1月14日),劍橋大學贈予的一株「牛頓」蘋果樹移植木正式運抵汕頭大學。校方專門耗資十幾萬元建造一個「控溫室」供這棵小樹苗「冬眠」。
  • 霍金劍橋大學葬禮500人送行 墓地與牛頓為鄰載入史冊
    霍金劍橋大學葬禮500人送行 墓地與牛頓為鄰載入史冊  Evelyn Zhang • 2018-04-01 10:24:47 來源:前瞻網 E1574G0
  • 霍金葬禮31日在劍橋大學舉行 骨灰將與牛頓達爾文等為鄰
    【環球網綜合報導】已故英國著名科學家霍金的子女在當地時間周二宣布,霍金葬禮將於本月31日在劍橋大學舉行。另外,有消息稱,霍金的骨灰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安放於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與著名科學家牛頓、達爾文等安息在一起。
  • 新航道錦秋A-Level學院:本科留學賽道初露鋒芒的「新標杆」
    2020年11月底,錦秋A-Level學院雅思+A-Level+留學申請一站式計劃的學員徐同學,憑藉雅思7.5分、A-Level四門A*的成績和國際物理及計算機競賽「兩金一銀」的優秀實力,獲得了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怡和獎學金的面試邀請。
  • 牛頓到底有多牛?你不知道的牛頓成名史
    被母親遺棄的經歷深深的傷害了牛頓,導致了他他孤獨、多疑的性格。作為一個叛逆期的青少年,他曾燒毀過繼父的房子,因為他搶走了自己的母親。作為一個成年人,牛頓沒有愛好,整日沉浸在他的工作。牛頓的母親希望他成為一名農民12歲時,牛頓就讀于格蘭瑟姆的一所學校,最初,他不是一個優秀的學生,然而,正如故事所說的那樣,在被欺負後,牛頓開始努力學習積極融入優等生的行列。
  • 牛頓到底長什麼樣?
    在為牛頓畫像的前兩年,詹姆士二世曾讓他為來自南京的第一個中國天主教徒沈福宗(Michael Shen Fu-Tsung,?-1691)畫像,此畫現為英國王室收藏。內勒為牛頓畫過多幅肖像。此像作於牛頓盛年,此時的牛頓已完成在數學、光學和力學上最重要的創造,又在兩年前出版了劃時代的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一年則被劍橋大學推為代表出席詹姆斯二世召集的國會會議。
  • 青春勵志故事:牛頓
    漸漸地,這個愛好讓牛頓找到了上學的樂趣,他開始在學校暫露鋒芒,並且很快就成為班上的優秀生。但是,牛頓的故事並沒有這麼順暢地接續。迫於生活的壓力,母親讓牛頓停學在家務農。但他對務農絲毫不感興趣,一有機會便埋首在書卷中。牛頓的好學精神感動了舅父,舅父勸服母親,牛頓得以重新回到學校,開始如饑似渴地汲取著書本上的營養。
  • 此地乃啟蒙之所,智識之源——劍橋大學校訓
    劍橋大學校訓是「此地乃啟蒙之所,智識之源」(here light and sacred draughts ,拉丁文為: Hinc lucem et pocula sacra) ,該校訓從1600 年開始使用,至今未變。
  • 巴羅下決心把牛頓引向自然科學的高峰,決定讓牛頓成為自己的助手
    初來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牛頓是一名減費生,因此,他為比他小一到兩歲的同學們準備過用餐,打掃過學院的庭院,清潔過廁所、教室,幹過所有減費生需要幹的活。和其他學生比較起來,牛頓雖然有些辛苦,但他完全沒放在心上,他更關心的是自己是否有機會獲得更多的時間來學習。
  • 牛頓和他的《數學原理》
    和穆罕穆德一樣,牛頓是個遺腹子,牛頓尚未出世,其父已經離世。牛頓的童年並沒有特別之處,小學時成績屬於次等。12歲時因為性格孤僻,不善交流,成績不佳,被班上的同學孤立,受到歧視,甚至挨過同學的揍。牛頓後來回憶說因為受到同學羞辱開始發奮學習,讓他成為了學校裡成績最優異的學生。1656年,牛頓14歲,因為繼父去世,母親再次守寡,使得他不得不中斷學業回家種田。
  • 牛頓的蘋果如何落地——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的舅父是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成員,發現牛頓熱愛科學,很有鑽研精神,就幫助他重新回到學校讀書。1661年,牛頓18歲,作為公費生進入劍橋大學學習。劍橋是英國最古老、最有威望的大學之一。這是一所思想比較自由、學術氣氛濃厚的高等學府。他在這裡學習數學、天文學和物理學。讀到三年級時,一位遊歷過歐洲大陸的學者巴羅來劍橋擔任「魯卡斯講座」的首任教授,給劍橋帶來了科學的新曙光。
  • 牛頓為什麼會研究力和運動?萬有引力定律、牛頓定律是這樣產生的
    在1660年,他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讀書。劍橋是牛頓天才的誕生地。當他還是一個大學生時他讀過的一些物理學著作中就有克卜勒的《光學》,巴羅的《講義》。上述關於萬有引力的想法出現在他腦中時,他正在林肯郡的家裡,他在家裡躲避那時正在劍橋流行的瘟疫。
  • 那場疫情改變了牛頓與他的學術
    這一決定對校內每位學生而言都是痛苦的,當然,也包括艾薩克·牛頓。家鄉伍爾索浦的研究條件是無法與劍橋媲美的。他決定拜訪巴羅教授,試圖一人留下,在實驗室安安靜靜繼續研究。牛頓從巴頓教授和圖書館借了許多書籍。一切安頓,踏上驛馬車,開始返鄉。時光飛逝,初入劍橋已歷5度春秋,猶記得1661年初來乍到時的那份青澀。牛頓望向窗外,這是1665年的深秋,萬物蕭索,平添一份寧靜。5年間變化真是太大了。直至目前為止,這依然似乎只是一場躲避疫情的無可奈何。
  • 1665年倫敦瘟疫時期的牛頓
    求學劍橋劍河上的牛頓橋1661年,牛頓如願以償,成為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學生關閉學校、返鄉隔離的通知下達到了劍橋大學的每一個學院。有時牛頓偷偷溜回學校宿舍,有時會蹲在籬笆邊,忘我地看書。他還在一場暴風雨中,做了一次測量風力的實驗。在叔父(曾經的劍橋高材生)的關心之下,他才回到格蘭瑟姆的課堂,並以就讀劍橋大學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