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青海省特色高原生物產業新名片——我國首個犛牛骨提取膠原...

2020-11-23 華夏經緯

圖為全速建設的項目基地

    「這個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年產值將突破50億元,不僅是國內首個犛牛骨提取膠原蛋白肽項目,同時也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犛牛骨肽生產基地……」在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科技產業園區內,青海國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龍福建為我們勾畫了這樣一幅藍圖。

    一場秋雨一場寒。伴隨著綿綿秋雨,記者跟隨龍福建一同走進正在緊張施工建設中的青海國肽犛牛骨提取小分子膠原蛋白肽生產項目基地。剛剛踏進生產工地大門,基地的建築大樓主體輪廓便映入眼帘。基地上,塔吊林立,機器轟鳴,上百名建築工人忙碌而有序的身影仿佛向外界宣告著項目進度的緊迫。

    「可能與其他項目建設不同,我們是市場需求倒逼基地建設。雖然當前集團公司在安徽、湖南等地建設的生產基地已經投產,但仍然滿足不了正在增長的市場消費需求。

    正基於此,無論是市場需求,還是集團要求,都催促青海國肽項目必須要加快進度,保證基地按時投產運營。」據龍福建介紹,按照計劃,生產車間主體預計2018年年底建成,明年就可以開展設備調試和試生產,2019年底正式實現規模化投產運營。青海國肽的生產基地投產運營後,產品不僅要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還將出口到歐美、日本、中東、中亞等地區,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據介紹,犛牛骨提取小分子膠原蛋白肽生產項目是通過尖端生物酶解技術,從犛牛骨中提取有益人體健康的小分子膠原蛋白肽活性物質,進而標準化生產食品級犛牛骨肽特色健康產品。按照園區建設規劃,除滿足基本生產需求之外,青海國肽的項目定位是一個集研發與生產為一體的多功能型生物產業園區。

    龍福建一邊說,一邊拿出企業生產基地和研發大樓的效果圖一一解釋。「在實驗室中,我們已經成功實現了從海參、甲魚、核桃等二十多個動植物中提取出膠原蛋白肽。但是,犛牛生長周期長,犛牛骨的骨密度高,營養成分特別是鈣質十分豐富,原材料價格又相對低廉和充裕,當地政府也大力支持發展犛牛產業。因此,我們不僅要在青海建設生產基地,還要在這裡同步設立研發基地,將犛牛骨的產業鏈價值最大化開發利用。」

    眾所周知,青海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也是全球犛牛的主產區,被稱為「世界犛牛之都」。我省農牧系統提供的資料顯示,2017年年底,我省犛牛存欄總量480.97萬頭,居全國之首,佔全世界犛牛存欄量的32%,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廣闊的產業發展基礎。但是,目前我省對犛牛資源的加工利用多集中在奶、皮、肉的深加工,而佔犛牛體重20%的犛牛骨沒有得到高效利用。生產小分子膠原蛋白肽產生的骨粉、骨油、骨泥等副產品還可以用來生產火鍋底料、飼料、鈣製品等下遊產品。因此,青海國肽的犛牛骨提取小分子膠原蛋白肽生產項目落地後,將成為我省犛牛產業重要的「強鏈」和「補鏈」項目,對推動我省犛牛產業增值,加快產業向高質量轉型升級和帶動地方民生就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前,雖然青海國肽生產基地和研發大樓還在緊張施工建設當中,但針對優質犛牛鮮骨原材料的前期徵收儲備工作已經全面展開。「目前,青海國肽已經與周邊屠宰場、相關深加工企業等達成原料供應合作協議,收購了第一批約2000噸犛牛鮮骨。未來,待青海國肽基地全部投產運營後,年消耗犛牛原料可能要達到萬噸級以上。」龍福建透露。

    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提出實施「一優兩高」戰略,以生態文明理念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之路。隨後,我省印發《關於加快推進青海犛牛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啟動實施犛牛產業精深加工提升行動。

    按照我省出臺的《關於加快推進青海犛牛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指出,到2025年,全省犛牛飼養量要控制在500萬頭以內,天然草場飼養量控制在350萬頭左右,年出欄從143萬頭提高到160萬頭以上,犛牛肉產值從70億元提高到90億元。

    政策導向體現到產業經濟上的結果是:今年上半年,青海固定資產投資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8.8%,佔青海固定資產投資的32%,比重同比提高3.4個百分點。我省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9.1%,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20.5個百分點,生物產業增加值更是增長23.4%。因此,以犛牛骨肽為代表的新興高新技術生物項目將成為我省特色高原生物產業的一張新名片。

來源: 青海日報 作者: 花木嵯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海南州】打造農牧品牌樣板 創建青海省犛牛產業聯盟海南示範區
    、品牌體系、銷售體系全產業鏈為重點的創建青海省犛牛產業聯盟海南州示範區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並於7月3日在貴南縣召開青海省犛牛產業聯盟海南州示範區啟動大會。  將如何打造全省犛牛產業聯盟示範區?利用旱地資源,加大糧改飼力度,打造優質禾豆混播牧草、青燕麥種植、沿黃谷地全株玉米種植基地,形成區域性專業化草產業帶。建立犛牛專用飼料和預混合飼料加工基地。支持區域間開展草畜聯動和協同種養發展,形成飼草體系大聯盟。  ——強化犛牛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南部良種犛牛繁育區,建設高端犛牛肉生產基地1個。
  • 打造伊犁新名片 饢產業實現規模效益雙豐收
    打造伊犁新名片 饢產業實現規模效益雙豐收 2020-12-02 16:5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青海省地質調查院「探寶」大美青海河山 掀開地質遺蹟「面紗」
    2015年以來,隨著青海省「生態立省」戰略及「十三五」旅遊規劃全面實施,圍繞「持續打造大美青海,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成為青海轉型升級發展的新引擎、新動能,成為青海扶貧攻堅的富民產業、生態文明建設的美麗產業,著力構建「一圈三線三廊道三板塊」旅遊發展格局,努力建成旅遊名省的旅遊規劃整體思路,中國地質調查局
  • 創爾生物:領跑活性膠原生物醫用材料市場
    專注膠原市場創爾生物是我國膠原貼敷料產品的開創者,擁有全國首款無菌Ⅲ類膠原貼敷料。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公司已成為國內活性膠原生物醫用材料細分領域的領先企業。公司致力於創建國內一流膠原生物技術企業,成為全國醫用膠原行業龍頭企業。
  • 宜豐打造贛西鄉村旅遊新名片
    宜豐打造贛西鄉村旅遊新名片 古樸的小巷賣貨郎不停地叫賣,身著傳統服飾的村民爭玩蹴鞠……冬日,記者走進位於宜豐縣石市鎮的「宋風劉家」,看到以再現宋代村落風情為主題的一幅穿越時空的詩意畫卷。
  • 青海省召開省委十三屆九次會議 全力打造生態文明七個新高地
    中國共產黨青海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近日在西寧召開,審議通過《中共青海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強調全力打造生態文明七個新高地。      會議強調,要把堅持生態保護優先作為第一抉擇,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 讓青海犛牛真正「牛」起來——專訪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馬清德
    多年來,青海省委、省政府圍繞打造「世界犛牛之都」的宏偉藍圖,堅持將其作為牧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不遺餘力推進犛牛產業的現代化升級。轉方式、精加工、闖市場、促增收……成為了青海近年來發展犛牛產業最熱門的詞彙。然而,好東西卻藏在深閨人未識,青海犛牛肉近90%是省內自銷。如何讓它走出青海走向全國甚至走向世界?近日,記者帶著疑問專訪了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馬清德。
  • 青海省打出組合拳宣傳推介青海犛牛品牌
    「野生野長、營養美味,青海犛牛——天地精華、高原野味。」11月25日,一段展現青海省區域公用品牌「青海犛牛」的10秒廣告片,在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1綜合、CCTV-13新聞兩頻道中午12:00-12:30的《新聞30分》欄目,及CCTV-17農業農村頻道中同時播出。這是「青海犛牛」首次登上央視,拉開了我省在全國宣傳推介青海犛牛品牌的序幕。
  • 打造產業形象新名片!這片區域將動遷
    未來,這一區域將著力打造虹橋商務流量經濟保障性服務平臺,建設面向先進位造、現代服務和美好生活的行業標準新高地。據了解,北虹橋區域聯合開發建設項目,由江橋鎮和上海地產北虹橋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聯合規劃建設。地產集團將沿金沙江西路發展軸,打造1大主導產業、2大支柱產業、3大支撐產業、N大配套產業的「1+2+3+N」北虹橋產業體系。
  • 發起海洋生物產業攻勢 全力打造海洋特色產業集群
    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始建於1968年,是一家以大型褐藻為原料提取海藻生物製品的高新技術企業。多年來,明月海藻集團專注海藻活性物質的深度開發和應用,拓展出現代海洋基礎原料產業、現代海洋健康終端產品產業以及海洋健康服務產業三大產業板塊。
  • 平陰玫瑰香天下 用地標產業打造平陰的「世界名片」
    平陰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張建華介紹,2010年3月,「平陰玫瑰」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獲準註冊後,平陰縣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按照「高效生態、特色精品、安全放心、綠色發展」的總體要求,以「生產標準化、營銷品牌化、產業規模化、產城一體化」為抓手,推動玫瑰產業發展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優勢產業和富農產業,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 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
    至2014年,青海省溼地面積達8.14萬平方公裡。近年來,隨著保護力度的加大,溼地生態系統進一步好轉。  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  青藏高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羌塘-三江源、岷山-橫斷山北段、喜馬拉雅東南部和橫斷山南段等區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 打造青藏高原智慧財產權保護「青騎兵」
    青海小西牛生物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小西牛公司)董事長王維生告訴記者,得益於青海省知識產權局的幫扶政策,該公司很快確定了智慧財產權維權方案,並且在較短時間內準備好了維權所需的全部材料。實際上,小西牛公司的境遇並非個案。近年來,青海省知識產權局出臺多種政策措施,不斷強化制度體系建設,保障市場主體開放公平、競爭有序的營商環境,以政策引領帶動創新主體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提升。
  • 園林小菊在青藏高原綻放 南農大主導制定的高原菊花地方生產標準發布
    此次發布會上,由南京農業大學菊花遺傳育種團隊主導制定的高原菊花地方生產標準也同期發布,該標準為青海省關於茶用菊的首個地方標準,標準的發布使得高原菊花產業有了生產依據。菊花是南京農業大學一張亮眼的名片。項目負責人、南京農業大學菊花團隊副教授王海濱介紹,烏蘭縣是科技部的定點扶貧縣,與南京農業大學合作開發菊花產業始於2018年。
  • 駱玉林在與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一行座談時強調 大力發展高原生物...
    3月13日,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駱玉林與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事務總長吳健澤一行座談,就深化雙方合作,引進韓國優秀生物醫藥企業,加快推進我省高原特色生物產業發展,合作建立中韓聯合生物醫藥研究院及中韓高原生物產業園等有關事宜交換意見。  駱玉林說,近年來,高原生物產業已成為青海特色優勢產業之一,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 觀察I 膠原及膠原基醫療器械的現狀與未來
    鑑於動物源膠原存在免疫原性和病毒傳播的風險,所以膠原及膠原基醫療器械始終是監管的重點對象。近幾年,利用生物合成技術製備的人源化膠原蛋白發展迅速,已成為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醫療器械新材料。 2019年,國家藥監局啟動中國藥品監管科學行動計劃,醫療器械新材料監管科學研究位列首批啟動項目之一。
  • 平安開發富硒產業樹特色品牌_農視網_三農領域第一視聽互動平臺
    今年以來,海東市平安區緊緊依託「淨土富硒養生」特色資源稟賦,堅持走標準化、精品化路子,以優勢產業園區建設為引領、科研成果轉化為支撐、品牌打造宣傳為載體,全區富硒產業實現穩步健康發展。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白皮書
    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青藏高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羌塘-三江源、岷山-橫斷山北段、喜馬拉雅東南部和橫斷山南段等區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高原特有種子植物3760餘種,特有脊椎動物280餘種,珍稀瀕危高等植物300餘種,珍稀瀕危動物120餘種。
  • 中科院西高所牽手寧波泰一健康共建青藏高原天然產物工程技術研究...
    ,打造大健康領域東西部產業合作樣板模式,根據浙江省援青指揮部關於搭建浙青兩省科技創新合作平臺的總體部署,近日,在浙江省政協副書記、副主席孫景淼等一行的見證下,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與寧波泰一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籤訂協議,決定共建青藏高原天然產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州展生物產業布局雄心 打造全球生物醫藥產業高地
    廣州生物產業巡禮專題碩果:年均10%高速增長最有潛力的未來新興產業支柱生物醫藥產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攻方向之一,近年來廣州大力發展,取得了累累碩果香雪精準醫療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TCR-T細胞注射液獲準臨床,創下國內新藥審批最快紀錄。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發展後勁不斷增強,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國內外藥企巨頭和拳頭產品紛紛落戶,GE生物科技園、百濟神州生物藥、諾誠健華新藥研發生產基地等帶動作用強、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重大產業項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