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青藏高原智慧財產權保護「青騎兵」

2021-01-16 金臺資訊

近年來,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青海省知識產權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智慧財產權戰略,不斷強化制度體系建設和政策引領,積極推動落實中央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各項決策部署,持續推進構建完善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為創新主體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助力青海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強制度建設、優化頂層設計,是構建完善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的重中之重,為激勵創新主體幹事創業和有效提升社會公眾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提供了強大動力,也為快速構建『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提供制度保障。」青海省知識產權局局長段靖平表示。

健全制度體系 創新有保障

「前段時間,我們發現本地一家奶製品企業生產的產品包裝跟我們公司獲得外觀設計專利的產品包裝很相似,於是向青海省知識產權局尋求幫助,經過青海知識產權局相關工作人員的檢索比對和多次實地調查,最終確定了對方涉嫌侵犯我們的外觀設計專利權。」青海小西牛生物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小西牛公司)董事長王維生告訴記者,得益於青海省知識產權局的幫扶政策,該公司很快確定了智慧財產權維權方案,並且在較短時間內準備好了維權所需的全部材料。

實際上,小西牛公司的境遇並非個案。近年來,青海省知識產權局出臺多種政策措施,不斷強化制度體系建設,保障市場主體開放公平、競爭有序的營商環境,以政策引領帶動創新主體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提升。2020年7月,青海省知識產權局印發了《關於組織開展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工作的實施方案》,積極探索構建維權援助工作機制,強化需求和資源整合對接,有效運用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手段,為維護創新主體和權利人合法權益提供多方位服務,為服務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保障。隨後,青海省於2020年10月出臺了《青海省對智慧財產權(專利)領域嚴重失信主體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青海省智慧財產權信用體系建設邁出堅實的一步。

不斷健全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讓青海省智慧財產權創造能力得到穩步提升,也為創新主體的經營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據統計,2020年1月至11月,青海省專利授權量為4291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01件。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計授權專利1.88萬件;累計註冊商標4.85萬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36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15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67個。「圍繞青海省特色產業發展,不斷強化政策引領,積極構建較為完善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對於提升企業品牌價值、重塑產業價值鏈,提升中小企業智慧財產權保護能力和保護水平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段靖平說。

採取專項舉措 保護有實效

「作為本地的參展企業,我們是看到了《青洽會智慧財產權保護手冊》才知道,相關智慧財產權工作人員已經入駐了青海的大型展會,這讓我們在這參展更放心。」在青海國際會展中心,參加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下稱青洽會)的很多中小科技型企業都有這樣的感觸,青海省知識產權局不斷加強展會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為參展企業在快速維權方面消除了後顧之憂。段靖平介紹,近年來,圍繞青洽會、藏毯展等大型展會活動,開展智慧財產權專項執法行動,建立企業維權援助綠色通道,開展對外投資合作企業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行動等,是青海省知識產權局近年來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舉措,有效維護了展會期間智慧財產權保護秩序,也為青海省創新企業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2020年,我們持續加強智慧財產權領域專項執法行動,對相關市區、園區市場監管部門開展了16次相關專項行動督導調研,對轄區內汽車4S店和大型商超等進行了17次專項檢查,共發現亂象線索4條,移交基層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後結案4起,有效維護了市場秩序。」段靖平介紹,圍繞青海省的產業布局和市場分布,有針對性地結合國家政策適時開展智慧財產權專項執法行動,是青海省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實效的重要舉措。此外,2020年,青海省還動員組織各市州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元旦、春節、「3·15」和「4·26」期間提高執法檢查頻次,圍繞智慧財產權侵權假冒頻發的商場、超市、藥店、眼鏡店等流通領域共開展了43次專項檢查,有效擴大了智慧財產權行政執法保護範圍。

據統計,2016年以來,青海省查處假冒專利及專利標識標註不規範案件117起,處理專利侵權糾紛47起。2020年全省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辦各類商標侵權案件70件,案值54.3萬元,罰沒款87.9萬元。全省檢察機關依法批准逮捕侵犯知識權類案件5件14人,依法提起公訴侵犯智慧財產權類案件8件11人,切實保護了智慧財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全省法院系統共受理一、二審智慧財產權民事和刑事案件共計287件,審結198件,結案率為68.9%。「多部門、多層級、全方位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出真招兒』,能夠確保開展智慧財產權專項執法行動見實效,從而真正為企業創新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解決創新主體的後顧之憂。」段靖平表示。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圍繞青海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建立健全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持續開展專利行政執法工作,配合各相關單位做好智慧財產權(專利)領域嚴重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持續推進智慧財產權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合作,打造一支青藏高原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青騎兵』,護航一方企業創新,維繫一域創新環境。」面對未來,段靖平信心滿滿。(本報記者 李鐸 通訊員 陳青)

相關焦點

  • 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成立
    10月23日是第八個「世界雪豹日」,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共同發起成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雪豹為我國I級保護野生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為易危(VU)物種,列入CITES附錄I,《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列為瀕危(EN)物種。據現有科學證據表明,青藏高原是雪豹的物種起源地,是其第一故鄉,現代青藏高原是雪豹最主要和最連續的生存地區。
  • 護佑高原精靈 青海建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
    央廣網西寧10月31日消息(記者張雷 通訊員李梅英)為保護高原精靈——雪豹,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日前共同發起成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倡議。據現有科學證據表明,青藏高原是雪豹的物種起源地,也是雪豹最主要和最連續的生存地區。呼籲建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將可以進一步加強國內外合作,攜手開展雪豹研究與保護,推動形成多層次、多領域、綜合性雪豹保護態勢和創新格局。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王恩光介紹:「我們先聯合青藏高原六省區開展雪豹的研究與保護,採取一系列的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行動來保護雪豹。
  •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本底調查啟動
    青藏鐵路建設、三江源生態保護、區域氣候模擬等問題解決的程度和認識的水平均與獲得多年凍土本底信息資源的豐寡程度有著密切關係。與此同時,在目前我國多年凍土呈現出加速退化的趨勢下,部分高溫和島狀多年凍土在逐漸消亡,活動層厚度在不斷加深,多年凍土背景信息在迅速消失,凍土本底資源的時間界限在凍土加速退化中在不斷後延,很多信息很難恢復。
  • 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通過《自然》認證
    中國日報9月11日電(記者 張之豪)近日,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通過《自然》(Nature)數據期刊Scientific Data認證,成為Nature及其子刊文章投稿時可靠和便捷的數據倉儲中心,這是我國首個通過Nature認證的數據倉儲中心。
  • 劉叢強院士:青藏高原保護與發展需全球視野
    本報記者 張 蘊青藏高原和黃河流域有什麼密切關聯?青藏高原最大發展短板在哪?如何實現青藏高原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協同,達到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共贏發展?帶著一系列問題,近日,在第二屆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上,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叢強。
  • 青海省發起成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倡議
    當天,省林業和草原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共同發起成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倡議,將致力於雪豹研究和保護工作,推動形成多層次、多領域、綜合性雪豹保護態勢和創新格局。  為拯救雪豹這一瀕危物種,青海、西藏等六省區開展了一系列保護活動,受到全球關注。各省區在雪豹棲息地建立自然保護地,加強雪豹物種的系統研究和科學保護,探索區域內雪豹等瀕危物種種群和生態系統實施全面、完整、連續保護的新途徑。同時,深入開展公眾教育和合作交流,積極參與和推動全球雪豹保護合作進程,形成良性互動的雪豹保護基礎,取得顯著成就。
  • 青海省發起成立 「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倡議
    當天,省林業和草原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共同發起成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倡議,將致力於雪豹研究和保護工作,推動形成多層次、多領域、綜合性雪豹保護態勢和創新格局。為拯救雪豹這一瀕危物種,青海、西藏等六省區開展了一系列保護活動,受到全球關注。
  • 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通過國際數據期刊認證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圖)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通過《自然》(Nature)旗下數據期刊認證。(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11日發布消息說,設在該所的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近日通過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旗下數據期刊《科學數據》(Scientific Data)認證,成為《自然》及其子刊文章投稿時可靠和便捷的數據倉儲中心,這是中國首個通過《自然》認證的數據倉儲中心。
  • 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
    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對推動高原可持續發展、促進中國和全球生態環境保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將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作為關係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大事。目前,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制度逐步健全,生態保育成效明顯,環境質量穩定良好,綠色產業穩步發展,科技支撐體系基本建立,生態文化逐漸形成,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示範作用正在顯現。
  • 中科院西高所牽手寧波泰一健康共建青藏高原天然產物工程技術研究...
    為加快推進青藏高原特色生物產業轉化,打造大健康領域東西部產業合作樣板模式
  • 青藏高原"植物基因庫"得到有效保護
    >09月19日電  (記者錢榮 楊壽德)記者從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了解到,被譽為青藏高原「植物基因庫」的孟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近幾年的保護與治理,生態環境逐步改善,野生動植物資源和植被得到有效保護。
  • 「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它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地球上最年輕的一個高原、喀喇崑崙山、唐古拉山、橫斷山脈相繼浮出海面時間來到8000萬年前,印度板塊的漂移又一次引起強烈的構造運動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區>4000米的海拔,讓青藏高原傲視同緯度周邊地區「世界屋脊」當之無愧
  • 青藏高原對印度形成的巨大壓力
    來源:天涯論壇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南起喜馬拉雅山脈南緣,北至崑崙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北緣,西部為帕米爾高原和喀喇崑崙山脈,東及東北部與秦嶺山脈西段和黃土高原相接,青藏高原東西長約2800千米,南北寬約300
  • 青藏高原自然繁育非洲斑馬
    據新華社電6月6日凌晨,位於青海省西寧市的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內,3歲10個月的母斑馬順利產下一隻雄性小斑馬。這是青藏高原首次成功自然繁育非洲斑馬。   「原產於非洲草原的斑馬能夠適應青藏高原嚴酷的環境已經實屬不易,這次在沒有人工幹預的情況下,成功自然繁育後代更是一個奇蹟!」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經營策劃部部長劉傳惠說。
  • 藏高原移動地球發信號:青藏高原在東流(組圖)
    點擊進入>>>   多國科學家探測發現,地下神秘流體牽引青  一江春水向東流,道出了中國地形、地勢的特點。最新的科學研究發現,不僅江水向東流,被譽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也有向東「流」的趨勢。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了11月3日英國《自然》雜誌上。  自1995年始,一個國際科學小組在喜馬拉雅山地區沿東西方向布置了4條橫跨雅魯藏布江的超寬頻帶大地電磁深探測剖面,對青藏高原的地殼結構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之下,有一種高度黏稠的流體物質,正自西向東「蠕動」,並牽引著青藏高原向東運動。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白皮書
    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對推動高原可持續發展、促進中國和全球生態環境保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將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作為關係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大事。目前,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制度逐步健全,生態保育成效明顯,環境質量穩定良好,綠色產業穩步發展,科技支撐體系基本建立,生態文化逐漸形成,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示範作用正在顯現。
  • 青藏高原科考中的陝西智慧
    踏上「第三極」青藏高原被譽為地球「第三極」,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戰略資源儲備基地,也是亞洲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我國首次對青藏高原地區進行了綜合性科學考察研究,填補了青藏高原研究中的諸多空白。2017年,我國啟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
  • 中國首條穿越青藏高原凍土區高速路實現通車
    今後將成為青、藏、川、滇藏區黃金旅遊線的重要路段。設計速度全線採用80公裡/小時,局部地形困難路段採用60公裡/小時。項目通車運營後,從西寧至玉樹只需8個小時,極大縮短了玉樹至省會西寧的通行時間。此外,依託「青藏高原G214線幹線公路升級改造科技示範工程」立項開展的「共和至玉樹高速公路多年凍土路基工程關鍵技術研究」等5個科研項目研究,已通過鑑定驗收,3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中科院專家預警:青藏高原須警惕冰湖潰決風險
    作者 | 王進東近日,記者從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獲悉,該研究院專家通過實時遙感分析和現場調查發出預警:青藏高原須高度警惕冰湖潰決風險。其中,喜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中東段冰湖潰決概率是其他區域的3倍。
  • 青藏高原對中國究竟有多重要?
    青藏高原帶來的影響青藏高原的存在,給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古人將青藏高原混稱為「崑崙山」。魏源《海國圖志》稱崑崙山為「眾山太祖」,是居歐亞大陸之中的「萬山之祖」和「萬國孔道」。由喀喇崑崙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橫斷山脈組成,這3座山脈相連在一起,對大西北與大西南地區形成了保護,不僅有效地阻擋了蝗蟲飛入我國,還維持延續了古老的中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