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那些不按套路自衛的動物,總是能成功的「噁心」到捕食者

2020-12-03 飯道

達爾文提出了物種進化學說,根據我們所學的知識,我們也能了解到,現如今的高等動物是由低等動物進化而來的,所謂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自然界中存在著很強烈的生存鬥爭,動物與動物之間相互廝殺的事情經常存在,有傷害就有報復,今天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不按套路自衛的動物,總有一些能夠噁心到捕食者。

第一種動物是蜜獾,人們都親切的稱呼蜜獾為平頭哥,蜜獾的行為原則就是有仇必報,這一特點是很多人通過觀察蜜獾而得來的,也是對蜜獾最貼切的形容。這種動物,有著堅韌不拔的品格,無論是面對什麼樣的對手,蜜獾總是毫不畏懼,不管是面對什麼樣的猛獸,蜜獾都堅持自己的原則,而且在很多戰鬥中,蜜獾總是能夠取勝,主要依靠的就是其堅韌不拔這一特點。

第二種動物是印度尼西亞擬態章魚,這種動物在面對天敵時有一個特殊的技能,擬態章魚,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模仿別的動物形態態,而擬態章魚就是這樣做的,在面對危險的時候,擬態章魚總是會變形成為比目魚或者其他魚類的樣子,雖然說並不十分相像,但是已經足夠面對自己的天敵了。

第三種動物是盲鰻,這種動物的自衛方式非常的噁心,當它遇到危險的時候,它會分泌出很多乳白色液體,而這種液體在遇到水的時候會變得非常的粘稠,會有很大的粘性,而且看起來也非常的噁心,所以在面對這種動物的時候,就連它的天敵也是會退避三舍的,所以它的生活中基本上很少會遇到什麼危險,因為每當遇到危險時,自己就能夠解決問題。

最後一種動物是日本的一種蜜蜂,當它遇到危險的時候,它會非常快速的振動自己的翅膀,通過這種方法來提升自己的體表溫度,主要用這種方法對付它的天敵大黃蜂,而這種方法,對於大黃蜂來說也是非常有效的,它們能夠通過這種方法來保護自己的性命。

相關焦點

  • 蛀船蟲被評最噁心生物,盤點那些極度噁心的動物們
    世界上的動物千奇百怪,形形色色的動物都有,而有些動物卻非常的噁心,比如說蛀船蟲,評選成為2009年最為噁心的動物,尤其是在當時發現的蛀船蟲巴裡,其表面覆蓋了幾千根和刺一樣的短毛,並且這種動物經常攻擊珊瑚礁以及其他的魚類,是一種極度可怕的動物,但是因其那噁心的外表而著名,在動物界收穫了及其醜陋的名聲
  • 六種不僅外表醜陋而且行為噁心的動物
    這些看起來很醜陋,讓人作嘔的動物並不只是為了好玩才這樣,只是一種生存機制。 有的動物用鮮豔的顏色做警示,有的動物用極醜的外表嚇跑敵人,而有的動物用極其噁心的方式保護自己,在受到攻擊時能逃脫。 無論用什麼辦法,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世界生存太難了,為了能活下去,動物都有自己瘋狂的防禦機制。
  • 動物的逃生技巧:地球上的9種以奇怪方式躲避捕食者的生物
    角蜥蜴眼睛周圍的主要血管上有兩條收縮肌肉,當這些肌肉收縮時,它們切斷了回流到心臟的血流,導致血液繼續流向頭部。這會使眼部的鼻竇充血,增加壓力,導致它們的膨脹。通過進一步快速收縮這些肌肉,壓力進一步增加,最終薄竇膜破裂,其結果就是一股血液從眼窩噴射到1.2米高的地方。這個過程被稱為自體出血。儘管這種生物的恢復機制還不完全清楚,但令人震驚的是,如果有必要,這個過程可以在短時間內重複幾次。
  • 什麼動物的防禦力最強,盤點防禦力最強的前十動物
    下面就為大家揭秘防禦力最強的前十動物,想了解更多的趕緊一起往下看吧!  防禦力最強的前十動物  1、象鷹蛾毛蟲    當這隻毛蟲感覺到捕食者的存在時,它就會改變樣子,使其看起來像一條蛇,用它的斑點形成假眼睛。當然,很少有捕食者想和蛇混在一起。  2、德克薩斯角蜥蜴
  • 盤點野生動物的防禦生存之道
    由於帝王蝶和總督蝶的「口感差」、外觀有極其相似難以區分,使它們具有了雙重保護,讓捕食者不在光顧。這些蝴蝶是繆勒擬態(Mullerian mimicry)的典型例子,只要其中兩隻(或更多隻)有毒的動物在外觀上相似,就能共同抵禦它們的天敵。還有一種模仿類型稱為貝氏擬態(Batesian mimicry),是指一種無毒動物演變成與有毒動物極為相似的外觀以保護其免受掠食者侵害的情形。
  • 泰國猩猩自製吊床 盤點那些「逆天」的動物
    大羊駝雖然體型不小但及其溫順,它們還很聰明,能學會不少指示和戲法:撿東西、翻滾和坐下。每天,克勞福特夫婦帶著七隻大羊駝遛彎時,都能吸引不少好奇的目光。儘管朋友們都覺得養大羊駝太可笑了,但克勞福特夫婦非常喜歡這七隻寵物,稱拿什麼都不換。
  • 猴子咬人不犯法 專家稱人自衛傷野生動物也受罰
    王爾銘:它的影響力可以說就像地方長官一樣,在那些猴子當中,它說了算。  主持人:如果它對人類不友好,猴群是不是也會受到它的影響。  王爾銘:肯定。如果它去攻擊,它的手下就要一塊兒上的。  主持人:猴子一般在什麼情況下會襲擊人呢?  王爾銘:人的手上拿著食物,不給它吃,它可能就會襲擊人。
  • 9種動物自衛高招 螞蟻爆炸充當"蟲體炸彈"(圖)
    這只是動物防禦捕食者進攻的一些難以置信的非尋常手段,其實這樣的高招在動物界比比皆是。以下就是九種奇特的動物自衛絕招:  1、馬來西亞的爆炸螞蟻  馬來西亞的爆炸螞蟻(Camponotus saundersi)會自行爆炸而亡。這不是開玩笑而是真的。在馬來西亞雨林中的桑得斯弓背蟻,其身上長著兩個裝滿了毒液的巨大腺體。
  • 捕食者的痛,動物界「刺頭」盤點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大阪市立大學老白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自然界中捕食者捕食獵物,獵物躲避捕食者,一切的弱肉強食如同人類社會中的柴米油鹽一樣普通。擁有尖牙厲爪的捕食者總給人以欺凌弱小的感覺,不過也有那麼幾位「刺頭」,連強大的捕食者也不敢輕易招惹。
  • 盤點原始海洋五大致命的捕食者!
    遠古時期的海洋存在著恐怖的深海巨獸,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前五名致命怪物 第五名:巨型水蠍 它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捕食者之一,在原始海洋中,棲息著種類繁多的蠍子。體型最大的海蠍,體長超過2米,是現存最大蠍子的1千倍。
  • -眼睛,噴血,怪物,動物,蜥蜴,角蜥蜴...
    幾乎所有動物都想要吃掉角蜥蜴,從狼到食肉老鼠。面對眾多兇猛的捕食者,角蜥蜴進化出一種獨特的法寶,讓自己不成為敵人的盤中餐。一隻角蜥蜴一動不動地坐在太陽暴曬的沙漠裡,盯著在附近遊蕩的一頭年輕的狼。這隻有點像戴著角冠的「小恐龍」,其斑駁的皮膚很好地幫助它融入背景,隱藏在環境之中。然而,有銳利眼神的狼還是發現了它。
  • 鳥類看電視有助於挑選食物 避免吃到噁心有毒的東西
    看到其他鳥類的「厭惡反應」,可以幫助它們通過明顯的標記來識別一些討厭的獵物,從而不需要嘗它們的味道,這可能會增加鳥類和獵物的存活率。這項發表在《動物生態學雜誌》上的研究表明,藍山雀通過觀察自己的物種學習得效果最好,而大山雀通過觀察大山雀和藍山雀學習得也一樣好。除了直接從試驗和錯誤中學習外,鳥類還可以通過觀察其他鳥類來減少糟糕經歷和潛在中毒的可能性。
  • 世上還有比盲鰻更噁心的東西嗎?有,糊滿粘液的盲鰻!
    (編輯:窗敲雨) 如果有人要吃你,而你跑得不夠快也沒有武器自衛,怎麼辦? 你可以長得很醜很噁心讓對方一看就覺得沒胃口。 可如果對方還是不為所動堅持要吃呢? 那……只好丟出一坨粘液讓對方更加噁心了。 反正盲鰻是這麼幹的。
  • 世界上最會裝死的動物,科學解釋動物的裝死行為
    導語:自然界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困擾著人類,地球上的每一個物種都有其獨特的特性、行為和防禦機制。你們見過裝死的動物嗎?表面上看起來像死了一樣,但實際上活著。接下來呢就由探秘志小編為大家揭秘動物裝死之謎,感興趣的不妨一起往下看!
  • 昆蟲也會感到恐懼 捕食者能將其嚇死!
    加拿大生物學家對蜻蜓進行研究後發現,它們對周圍環境非常敏感,捕食者出現在它們面前都能把它們嚇死,即使它們沒有被吃掉的危險。此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生態學》雜誌上。在實驗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將一群蜻蜓幼蟲(年幼的蜻蜓是水生動物)和食肉性魚放在同一個水族館裡,但這兩個群體是用遮擋物分離開的,蜻蜓可以看到魚,並聞到魚的氣味,但魚無法吃到蜻蜓。
  • 面對食肉動物,食草動物總是選擇逃跑,它們為什麼不進行反抗?
    但自然界中的食草動物也並不都是弱小的,很多食草動物的戰鬥力其實並不弱,比如山林中的野豬和草原上的野牛,當野牛成群結隊的時候,它們的戰鬥力完全可以碾壓草原上最強大的捕食者獅子。雖然一些成群結隊的食草動物的戰鬥力並不弱,但很少能夠見到食草動物做出反抗。
  • 寄生蟲消除齧齒動物對捕食者恐懼
    每當這時,這種微生物就可以進入貓科動物的腸道進行繁殖。 但一項新研究認為,剛地弓形蟲對齧齒動物的這種影響,並非只是為了貓。實際上,這種寄生蟲讓小鼠更有探索的欲望,並減輕它們對任何捕食者的恐懼感。 剛地弓形蟲可以感染任何溫血(恆溫)脊椎動物,包括人類。但是,它與貓的關係是特殊的。
  • 沒有大腦也能活得很好,你了解這幾種神奇的動物嗎?
    但有一些動物沒有大腦,一樣活得很好。有些動物靠的是神經細胞簇,也被稱為神經節,來代替大腦來幫助身體應對外界的刺激。但令人驚訝的是,下面要說的這些動物甚至連神經節都沒有,它們可不用在如何生存上費腦子,事實上,它們甚至連第一個想法都沒有。海星儘管它沒有大腦,甚至沒有神經節,海星卻有一些觸覺、視覺和嗅覺。海星的每隻腕都能感知周圍的世界。
  • 「懶」也能保命,原因是「懶得動,捕食者發現不了」,樹懶這樣做
    按道理來說,這麼一種懶惰的動物想要在殘酷的自然界生存下來,是極度困難的,一不小心就被蛇、獵豹等動物捕食,但為什麼樹懶可以成為例外,活得有滋有味呢?那是因為樹懶太懶了,捕食者發現不了它們。事實上,蛇是利用自身的紅外感受器感知外界溫度,當哺乳動物因環境溫度與自身溫度不同需要調節體溫時,蛇就能靈敏地捕捉到那一霎那,發現獵物。但是樹懶不一樣,儘管它屬於哺乳動物,卻幾乎沒有體溫調節功能。這種變化有好有壞,好的就是能減少能量的消耗,活動頻率也無需太過頻繁,所以其實樹懶它懶是有原因的。
  • 科學網—寄生蟲消除齧齒動物對捕食者恐懼
    寄生蟲消除齧齒動物對捕食者恐懼每當這時,這種微生物就可以進入貓科動物的腸道進行繁殖。 但一項新研究認為,剛地弓形蟲對齧齒動物的這種影響,並非只是為了貓。實際上,這種寄生蟲讓小鼠更有探索的欲望,並減輕它們對任何捕食者的恐懼感。 剛地弓形蟲可以感染任何溫血(恆溫)脊椎動物,包括人類。但是,它與貓的關係是特殊的。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