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西電郝躍院士團隊實現最高性能氮化鎵微波二極體

2020-11-25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9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郝躍院士團隊在國際權威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工業電子會刊)和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上相繼報導了團隊研製的國際最高性能氮化鎵微波二極體、2.45GHz微波整流模塊、5.8GHz微波整流模塊及其高效率微波無線傳能演示系統。

大功率微波二極體是微波系統的核心器件。矽、砷化鎵等傳統半導體微波二極體最大功率只有幾百毫瓦,嚴重製約了兆瓦級無線傳能系統、百瓦千瓦級的微波限幅器的發展,因此高功率微波二極體成為亟待解決的核心器件。根據半導體材料的物理性質,寬禁帶半導體氮化鎵(GaN)異質結構是當前研製大功率微波二極體最為理想的材料,其功率頻率特徵參數(fcVB)分別是矽、砷化鎵、碳化矽的500倍、50倍和4倍。因此氮化鎵高功率微波二極體成為當前該領域的國際研究熱點。

然而,氮化鎵高功率微波二極體研製難度非常大,一方面因為氮化鎵禁帶寬度大難以同時獲得低開啟電壓、低洩漏電流、高擊穿電壓等器件關鍵特性,另一方面由於當前氮化鎵材料具有較高的位錯缺陷密度,導致器件可靠性極差。

郝躍院士團隊經過多年攻關,創新地提出了一種低功函數金屬的凹槽陽極肖特基器件結構,一是通過凹槽結構使得肖特基接觸面與位錯缺陷方向平行,避免了位錯缺陷對二極體性能和可靠性的影響;二是凹槽側面是氮化鎵的非極性面,採用該非極性面形成肖特基接觸,可以使二極體開啟電壓降低一半,同時結合低功函數金屬電極的採用,使得二極體開啟電壓從傳統結構的1.2V降低至0.4V。此外,採用低k陽極介質極大減少了陽極寄生電容,實現了二極體的高頻率工作。

與傳統半導體Si和GaAs二極體相比,該器件實現了低的開啟電壓(<0.4 V)、低的串聯電阻(< 5 Ω)、低的寄生電容(<0.5 pF),器件截止頻率達到了124 GHz。最為突破性的是,該二極體獲得了超過150 V的反向擊穿電壓,單管整流功率接近10瓦,比Si和GaAs同類器件高一個數量級以上。採用該GaN微波二極體,團隊成功實現了2.45 GHz和5.8 GHz的微波整流電路與無線傳能系統。在2.45 GHz工作頻率、輸入功率為0.75 W和7.2 W時,整流電路分別取得了79%與50%的整流效率。(相關結果發表於:Kui Dang, Jincheng Zhang*, Hong Zhou*, et al., IEEE Transaction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19, DOI:10.1109/TIE.2019.2939968,SCI一區論文)

同時,該團隊進一步提出了一種LPCVD鈍化方法,解決了在更高頻段5.8 GHz時的電流崩塌效應,並在輸入功率為2 W和6 W時,取得了5.8GHz頻率下71%以及50%的整流效率。與傳統Si以及GaAs二極體相比較,在相同工作頻率及整流效率下,GaN二極體的單管整流功率提升10-50倍,能滿足未來對高頻率、高效率、高功率整流技術的需求。基於該整流模塊,設計並搭建了2.45 GHz和5.8 GHz的微波無線傳能系統,成功實現了在2 m距離下的高效率微波無線能量傳輸。(相關結果發表於:Kui Dang, Jincheng Zhang*, Hong Zhou*, et al.,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2019, 10.1109/TPEL.2019.2938769,SCI一區論文)。

據悉,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是電子與電氣領域國際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是電子與電氣領域國際優秀級期刊,主要報導信息、控制、電氣及工業電子等領域最新的研究進展,均屬於SCI一區TOP期刊。

推薦閱讀

秋分西電|豐收節,秋色共賞(附精選圖片)

全國中學生網絡安全競賽在西電落幕(附獲獎名單)

西電再登CCTV|雲盤不安全?雲腦安全平臺為你的「小秘密」上保險!

喜訊 | 第十四屆全運會部分賽事將在西電舉行

酸!西電附近又添新地標!

街頭採訪|開學兩周多,聽聽西電er怎麼說?

來源:微電子學院

通訊員:周弘、程珺

編輯:陳 芸

責任編輯:田敬權

相關焦點

  • 微電子不微丨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郝躍:深耕微電子,引領新方向
    」2019年度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郝躍表示。他以自身經歷,詮釋了科學家的責任與擔當。「微電子不微。」這是郝躍常說的一句話。郝躍和團隊相繼提出一系列具有創新性的高質量材料生成方法、新型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結構的設想。在他的帶領下,團隊以基礎理論和機理研究為基礎,瞄準新的材料,以新材料推動器件發展,以器件發展推動應用,最終應用於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
  • 郝躍:深耕微電子,引領新方向
    2019年度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郝躍表示。他以自身經歷,詮釋了科學家的責任與擔當。「微電子不微。」這是郝躍常說的一句話。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以集成電路晶片為核心的微電子技術,不僅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新型氮化物半導體國際上稱為第三代材料,又稱為寬禁帶半導體材料。
  • 西電郝躍院士團隊發表2019年IEEE EDL封面文章
    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郝躍院士團隊在負電容鐵電場效應電晶體(FeFET)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創新性提出並實現了新型納米晶鐵電材料(Nanocrystal-Embedded-Insulator,NEI)FeFET。該研究工作發表在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2019年第一期,並選為封面文章突出報導。
  • 郝躍院士團隊發表2019年IEEE EDL封面文章
    西電新聞網訊(通訊員 程珺)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郝躍院士團隊在負電容鐵電場效應電晶體
  • 喜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實現新突破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郝躍院士團隊的陳大正博士最近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期刊上首次報導了一種基於TeO2/Ag透明電極的正型(n-i-p)異質結雙面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電池分別獲得了20.96%和17.36%的雙面能量轉換效率,雙面因子達到82%
  • 這3位院士獲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省委書記親自頒獎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多項成果獲2019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郝躍院士獲得最高科學技術獎,高琳教授、鄧成教授牽頭獲得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沈玉龍教授牽頭獲得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張逸群教授牽頭獲得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陳曉峰教授、崔江濤教授、陳雪利教授牽頭獲得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於江霞教授牽頭獲得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郝躍:寬禁帶半導體有巨大的潛力和發展動力
    在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郝躍以《寬禁帶電子器件若干新進展》為題發表了主題報告。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 郝躍  郝躍認為在寬禁帶半導體方面現在有四個強大的推手和動力:第一是電力電子。
  • 西電5年獲14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郝躍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獲得了郝躍教授牽頭完成的氮化鎵基紫外與深紫外LED關鍵技術,提出創新的表面增強脈衝反應生長方法、脈衝超晶格p型摻雜方法和納米微腔器件結構,解決了材料生長、摻雜和紫外光提取效率等重大難題,獲得中國和美國發明專利授權 22 項,在信息產業、裝備製造、國家安全、醫療健康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
  • 西電實現晶圓級Si-GaN單片異質集成共源共柵FET
    2020年7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關於矽與氮化鎵異質集成晶片論文在國際半導體器件權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上發表,郝躍院士團隊的張家祺博士和張葦杭博士為本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張春福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
  • 兩會專訪|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郝躍:設立集成電路一級學科要...
    作為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正在北京舉行的兩會自然少不了西電人的身影。兩會上,西電人建言獻策,積極發出助推國家民族偉大復興的西電聲音。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郝躍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設立集成電路一級學科要納入到國家統一的評估體系中去,在國家學科建設與管理的框架下面進行探討。
  • 黑科技氮化鎵異質集成晶片問世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上發表,郝躍院士團隊的張家祺博士和張葦杭博士為本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張春福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Semiconductor Today》指出:中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團隊研發的「轉印與自對準刻蝕技術」有效地實現了晶圓級的異質集成,有望將多種不同的功能材料如矽、氮化鎵等集成在晶圓級的單片上,以此為基礎製造的器件及集成電路理論上具有更加多樣強大的功能與更高的集成度。
  • 西電段寶巖院士為機電院2018級本科生授課
    12月23日晚,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校區信遠教學樓Ⅰ-118教室內座無虛席,段寶巖院士為西電機電工程學院2018級本科生講授課程《機械電子工程導論》——「高功率連續微波無線輸能與空間太陽能電站技術」。段院士從「研究背景、關鍵技術、模型驗證、技術展望」四個方面生動詮釋了科技的奧妙。
  • 西電2020年優青獲資助5人 立項創新高
    西電2020年優青獲資助5人 立項創新高 2020-09-25 14: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直面「卡脖子」難題,西電獲批我國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第一個創新研究群體
    微電子學院朱樟明、楊銀堂教授領導的「高效模擬前端集成電路和集成系統」團隊入選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直接經費1000萬元,是我國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第一個創新研究群體,也是西電第二個創新研究群體。
  • 直面「卡脖子」難題,西電獲批集成電路設計領域首個創新研究群體
    微電子學院朱樟明、楊銀堂教授領導的「高效模擬前端集成電路和集成系統」團隊入選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直接經費1000萬元,是我國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第一個創新研究群體,也是西電第二個創新研究群體。
  • MACOM:用LDMOS的成本架構提供矽基氮化鎵的性能
    矽基氮化鎵與LDMOS性能對比  在射頻和微波領域,LDMOS與碳化矽基氮化鎵或者矽基氮化鎵成為其中兩大話題。如果把它轉化成在基站上用的平均效率,MACOM現在平均效率可以在1.8G,效率為60%,而LDMOS是54%的效率,相差五到六個百分點,這個性能優勢看起來並不明顯,但是在實際中會帶來很大的好處。矽基氮化鎵的市場應用  矽基氮化鎵主要應用市場除了雷達、航空等領域外,還主要應用於基站和射頻能量領域。
  • 碳化矽VS氮化鎵,寬禁帶半導體材料雙雄能否帶中國實現彎道超車
    SiC 器件和電路具有超強的性能和廣闊的應用前景,因此一直受業界高度重視,基本形成了美國、歐洲、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另外,氮化鎵器件可以在1~110GHz 範圍的高頻波段應用,這覆蓋了移動通信、無線網絡、點到點和點到多點微波通信、雷達應用等波段。近年來,以GaN 為代表的Ⅲ族氮化物因在光電子領域和微波器件方面的應用前景而受到廣泛的關注。
  • 微波pin二極體電阻與溫度的關係
    0 引言 微波pin二極體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微波控制器件,可以用來製作微波開關、微波衰減器、微波限幅器、微波移相器等。 在各類微波pin二極體電路應用中,二極體電阻的溫度特性強烈地影響著微波電路的溫度性能。pin二極體溫度效應的研究包括對遷移率和載流子壽命的溫度特性的理論分析和實驗研究。
  • 朱剛毅:懸空車輪形氮化鎵發光二極體
    該工作採用標準半導體工藝在矽襯底上製備了氮化鎵(GaN)基車輪形發光器件。採用各向同性溼法刻蝕工藝將器件懸空,研究了懸空對器件光強、半高寬、波長漂移、3 dB帶寬等性能的影響。由於減小了光損耗,在懸空結構中腔效應更加明顯,器件的電致發光和通信性能得到了提升。該研究對電驅動光源的製備和可見光通信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