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子不微丨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郝躍:深耕微電子,引領新方向

2020-07-29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微電子不微丨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郝躍:深耕微電子,引領新方向

既然選擇了做科研,就要瞄準國家重大需求,腳踏實地,擇善而固執。」2019年度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郝躍表示。

他以自身經歷,詮釋了科學家的責任與擔當。

「微電子不微。」這是郝躍常說的一句話。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以集成電路晶片為核心的微電子技術,不僅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新型氮化物半導體國際上稱為第三代材料,又稱為寬禁帶半導體材料。氮化物半導體器件在通信、電力系統、照明、生物、醫療,以及軍事領域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前景。

突破高質量的寬禁帶半導體材料,通過一系列微電子工藝技術做成寬禁帶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再把其推廣應用到生產生活各個領域,是郝躍及其團隊的責任和使命。

郝躍1982年畢業於西北電訊工程學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前身),199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08年和2009年分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10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5年再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9年他的團隊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國內對寬禁帶半導體的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那時候,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還很少注意到這類新奇的半導體材料。

「要尋找新的研究方向!」當時,郝躍敏銳地覺察到這一點。經過研究和考察,他果斷選擇了國際上剛剛起步的寬禁帶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研究作為新的研究方向。

從1998年開始,在這個當時別人看來還是「冷門」的研究領域,郝躍帶領團隊堅持攻關,並為這一學科的建設不斷努力。郝躍和團隊相繼提出一系列具有創新性的高質量材料生成方法、新型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結構的設想。在他的帶領下,團隊以基礎理論和機理研究為基礎,瞄準新的材料,以新材料推動器件發展,以器件發展推動應用,最終應用於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

2004年,寬禁帶半導體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掛牌,這個專門的機構為更深入地進行科學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撐;2005年前後,國內寬禁帶半導體產業開始發展之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寬禁帶半導體研究已經有了深厚的積累,出版了國內最早探討寬禁帶半導體的專著《碳化矽寬帶隙半導體技術》;2007年,寬帶隙半導體技術國家重點學科實驗室獲批;2019年,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獲批。

微電子不微丨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郝躍:深耕微電子,引領新方向

微電子不微丨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郝躍:深耕微電子,引領新方向

如今,以郝躍為學術帶頭人的寬帶隙半導體技術國家重點學科實驗室,已成為國內外寬禁帶半導體材料和器件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術交流、成果轉化方面的重要基地,引領我國寬禁帶半導體研究自主發展,服務產業工程應用。

在不斷突破寬禁帶半導體領域基礎研究的基礎上,郝躍及其團隊堅持服務國家重大需求。他主持的研究成果突破了氮化物半導體材料和核心設備、先進的氮化鎵微波和毫米波高功率、高效率電子器件,以及紫外和深紫外氮化鎵光電LED的核心技術;將氮化鎵微波功率器件的效率提高到了當前國際最高紀錄的85%,幾乎達到了半導體微波功率器件電能轉換的極限;攻克了氮化鎵基紫外與深紫外LED關鍵技術,實現了我國在該領域的重大突破。目前,這些成果在4G和5G通信的基站、先進雷達系統、電力電子系統、紫外醫療、彩色印刷固化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

此外,團隊在人才培養、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碩果纍纍。郝躍先後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陝西省教學成果獎特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郝躍及其團隊獲得授權國際和國家發明專利近300餘項,並將科研成果轉化到多家企業,為我國新型半導體器件的產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我們要相信自身的實力,我們的目標還在更高更遠處!」郝躍經常這樣勉勵團隊成員。目前,郝躍及其團隊依然在為更低能耗、更優性能的半導體器件與集成電路晶片發展而不懈奮鬥。

(來源:西電微電子學院

相關焦點

  • 郝躍:深耕微電子,引領新方向
    2019年度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郝躍表示。他以自身經歷,詮釋了科學家的責任與擔當。「微電子不微。」這是郝躍常說的一句話。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以集成電路晶片為核心的微電子技術,不僅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新型氮化物半導體國際上稱為第三代材料,又稱為寬禁帶半導體材料。
  • 這3位院士獲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省委書記親自頒獎
    7月17日,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西安隆重舉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多項成果獲2019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郝躍院士獲得最高科學技術獎,高琳教授、鄧成教授牽頭獲得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沈玉龍教授牽頭獲得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張逸群教授牽頭獲得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陳曉峰教授、崔江濤教授、陳雪利教授牽頭獲得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於江霞教授牽頭獲得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陶文銓、宓傳龍獲得2018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最高成就獎
    昨日,西安交通大學陶文銓院士、西安西電變壓器有限責任公司宓傳龍研究員級高工,獲得2018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最高成就獎。  「標準化模塊化立方體衛星技術及應用」等39項科學技術成果獲得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碎軟低滲煤層的煤層氣高效抽採關鍵技術及裝備」等107項科學技術成果獲得陝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壓裂返排液處理與再利用技術研究與應用」等114項科學技術成果獲得陝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省委書記胡和平為兩位陝西省科學技術最高成就獎獲得者頒獎。
  • 3位獲諾貝爾獎提名的微電子器件華裔科學家
    施敏獲得各類科研獎勵舉不勝舉,例如 1991年獲得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電子器件 Ebers 獎等。 1986—1990 年,施敏擔任《IEEE Electronics Device Letter》主編,該期刊是微電子領域最高級別期刊。
  • 多位院士被提名2020年度提名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
    陝西省科學技術廳關於2020年度提名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候選人的公告根據《陝西省深化科學技術獎勵制度改革方案》和《2020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通知》,現將2020年度提名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候選人予以公布。
  • 聯盟成員單位——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成立40周年紀念大會成功舉行
    12月12日上午,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微電子所於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舉辦微電子學研究所成立40周年紀念大會。
  • 首頒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彰顯北京科技創新風向標
    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薛其坤和胡偉武2人榮獲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文再文、江穎、郭玉國、衛彥、徐燁烽、陳鵬6人榮獲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喬斯特•喬納斯、馬克•梵•洛斯德萊特、歐利偉3人榮獲國際合作中關村獎。
  • MEMS微電子線上展會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資料來源:中商情報網MEMS是微機電系統,也叫微電子機械系統是獨立的智能系統,近幾年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消費電子等3C類產品市場規模穩步增長,MEMS產品需求不斷增長,2020年突破700億,保守預測2021年規模將達800
  • 歌爾股份(002241.SZ):擬將微電子業務整合至全資子公司歌爾微電子
    格隆匯12月10日丨歌爾股份(002241.SZ)公布,為了更好地整合公司內部資源,做大做強微電子業務,公司擬對現有微電子相關業務進行整合,以實現微電子相關業務和資產的統一高效運行。公司擬將與微電子相關的業務整合至全資子公司歌爾微電子有限公司(下稱「歌爾微電子」)。
  • 喜報|西電郝躍院士團隊實現最高性能氮化鎵微波二極體
    9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郝躍院士團隊在國際權威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工業電子會刊)和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上相繼報導了團隊研製的國際最高性能氮化鎵微波二極體
  • 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澤山
    王澤山,1935年9月10日出生於吉林省吉林市,火炸藥專家、含能材料專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3、項目承擔&成果獎勵截至2018年7月,王澤山以第一完成人身份先後獲國家科學技術最高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永坦將800萬獎金捐出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和科技工作者,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份殊榮不單屬於我個人,更屬於我的團隊,屬於這個偉大時代所有愛國奉獻的知識分子。」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
  • 質量就是生命線,華微電子勇擔社會責任
    隨著經濟、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質量的重要性,正所謂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線,更是企業的立足之本、生存之本,所以企業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保證產品質量才是重中之重。而華微電子作為功率半導體行業的龍頭企業,深刻認識到產品品質的重要性,勇擔社會責任,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 微電子技術應用實例及應用領域分析
    在集成電路出現以來的40多年間,其集成度以每3年翻兩番的速度快速增加,從而推動了微電子技術的迅猛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首先,微電子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出現,引起了計算機技術的革命性變革,促進了計算機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推動了新技術革命的迅猛發展,引起了人類社會的深刻變化。
  •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趙忠賢
    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技術物理系,197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陳嘉庚科學獎獲得者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17年1月9日獲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微電子所與深圳市中興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微電子所與深圳市中興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2017-05-03 微電子研究所 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深圳市中興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明代表雙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儀式上,葉甜春代表微電子所對王曉明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所長助理王文武介紹了研究所的戰略定位、組織結構和相關科研成果。  深圳市中興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新陽介紹了中興微電子發展情況、重點方向和雙方已有合作基礎及未來合作規劃。
  • 33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畢業於什麼大學?清華並列第三位
    中國大學說,說中國大學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於2000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設立,是中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的獎項,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 。
  • 重點專業微電子科學與工程主要專業課程
    以單晶矽為代表的微電子技術可以廣泛應用於信息技術產業各個領域。微電子科學技術是包括光學、材料、生物電子、納米、電子與機械、儀器與光學、電磁等基礎學科。目前微電子科學與技術主要包括材料、器件、微波與光子、信息科學、生物與生物醫學工程、電磁共振與輻射這五個方向。對於該專業,你是否了解,以下是我在其他渠道看到的比較官方的介紹。
  •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錢七虎
    >錢七虎,1937年10月26日出生於江蘇崑山,少將軍銜,防護工程專家、軍事工程專家、教育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1990年主持的《核爆條件下土中淺埋結構實用計算法》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998年主持的《斷裂構造對觸地爆炸中遠區地應力地運動參數的影響》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0年主持的《含鋼球的鋼纖維混凝土遮彈機理研究》課題獲軍隊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致敬國之脊梁:歷數首屆至今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0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設立,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負責,是中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的獎項。每年度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都是在第二年的年初頒發,如下為歷屆獲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