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電郝躍院士團隊發表2019年IEEE EDL封面文章

2021-01-10 澎湃新聞

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郝躍院士團隊在負電容鐵電場效應電晶體(FeFET)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創新性提出並實現了新型納米晶鐵電材料(Nanocrystal-Embedded-Insulator,NEI)FeFET。該研究工作發表在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2019年第一期,並選為封面文章突出報導。

FeFET是利用鐵電材料作為器件柵介質,實現非易失存儲器或者負電容邏輯器件。目前的FeFET是基於摻雜氧化鉿(HfO2)鐵電材料,即在HfO2中引入鋯(Zr)、矽(Si)或鋁(Al)等元素,從而使介質薄膜從順電變成鐵電材料。這類鐵電材料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材料鐵電參數不容易調整;(2)材料一般為多晶相,FeFET中鐵電柵介質不能太薄,否則會出現漏電流或者鐵電性消失。如非易失存儲器鐵電層厚度一般為6—10 納米,而負電容邏輯器件一般為4—6 納米,大大限制了FeFET在FinFET器件中的應用。因此,開發超薄的鐵電材料成為推動FeFET在亞10 納米 CMOS中更廣泛應用的關鍵。

NEI鐵電薄膜是一種全新的鐵電材料結構,使FeFET集成於亞10納米CMOS成為可能。作者在研究中採用先進的原子層沉積(ALD)工藝,在非晶順電介質(如Al2O3)中嵌入少量氧化鋯(ZrO2)納米晶顆粒(體積比小於1%),實現了新型的NEI鐵電薄膜。NEI材料的優勢在於:(1)鐵電參數可以通過改變ZrO2含量來調整;(2)絕緣柵介質層中加入了鐵電納米晶顆粒,使得鐵電層與介質層融為一體,進一步減小了柵介質層的厚度,介質為不定形(amorphous)相,可以實現2納米厚度。該研究工作不僅揭示了NEI鐵電特性,並且還相繼報導了作者實現的2.1和3.6 納米NEI FeFET存儲器件和負電容器件,其中負電容電晶體亞閾值擺幅突破了60mV/decade物理極限。該材料鐵電參數的靈活可調性將有助於進一步揭示負電容電晶體的真正工作機理。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是國際微電子器件領域的頂級期刊,也是IEEE Electron Devices Society第一旗艦期刊,在國際微電子領域享有權威的學術地位和廣泛的影響力。郝躍院士團隊2018年在該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十多篇,標誌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先進微電子器件研究領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文章信息:

Yue Peng, Wenwu Xiao, Genquan Han,* Jibao Wu, Huan Liu, Yan Liu, Nuo Xu, Tsu-Jae King Liu, and Yue Hao, 「Nanocrystal-Embedded-Insulator Ferroelectric Negative Capacitance FETs with Sub-kT/q Swing,」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vol.40, no. 1, pp. xx-xx, Jan. 2019.

作者簡介:

彭悅,2015級博士研究生,師從郝躍院士,2016年跟隨團隊的韓根全教授開展FeFET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資助。

(來源:西電新聞網

相關焦點

  • 郝躍院士團隊發表2019年IEEE EDL封面文章
    西電新聞網訊(通訊員 程珺)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郝躍院士團隊在負電容鐵電場效應電晶體
  • 喜報|西電郝躍院士團隊實現最高性能氮化鎵微波二極體
    9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郝躍院士團隊在國際權威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工業電子會刊)和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上相繼報導了團隊研製的國際最高性能氮化鎵微波二極體
  • 兩會專訪|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郝躍:設立集成電路一級學科要...
    作為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正在北京舉行的兩會自然少不了西電人的身影。兩會上,西電人建言獻策,積極發出助推國家民族偉大復興的西電聲音。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郝躍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設立集成電路一級學科要納入到國家統一的評估體系中去,在國家學科建設與管理的框架下面進行探討。
  • 山東大學微電子學院宋愛民、辛倩課題組發表IEEE EDL文章
    近日,山東大學微電子學院宋愛民、辛倩課題組在互補型(CMOS)薄膜電晶體集成電路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相關結果以"Thin Film Sequential Circuits: Flip-Flops and a Counter Based on p-SnO and n-InGaZnO"為題,發表在國際微電子器件領域的頂級期刊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 微電子不微丨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郝躍:深耕微電子,引領新方向
    」2019年度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郝躍表示。他以自身經歷,詮釋了科學家的責任與擔當。「微電子不微。」這是郝躍常說的一句話。郝躍1982年畢業於西北電訊工程學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前身),199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08年和2009年分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10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5年再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直面「卡脖子」難題,西電獲批我國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第一個創新研究群體
    ,直接經費1000萬元,是我國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第一個創新研究群體,也是西電第二個創新研究群體。該創新研究群體由朱樟明教授擔任牽頭人,郝躍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核心成員包括楊銀堂教授、韓根全教授、劉簾曦教授、單光寶教授、丁瑞雪教授等。
  • 直面「卡脖子」難題,西電獲批集成電路設計領域首個創新研究群體
    ,也是西電第二個創新研究群體。該創新研究群體由朱樟明教授擔任牽頭人,郝躍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核心成員包括楊銀堂教授、韓根全教授、劉簾曦教授、單光寶教授、丁瑞雪教授等。該群體依託國家示範性微電子學院,面向國家重大裝備和電子信息產業需求,圍繞高效模擬前端集成電路和集成系統的低功耗和高性能協同的科學難題,在高效模數轉換器、高性能模擬前端晶片、混合信號系統晶片及微系統集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研究成果,牽頭獲得了201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2019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郝躍:深耕微電子,引領新方向
    2019年度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郝躍表示。他以自身經歷,詮釋了科學家的責任與擔當。「微電子不微。」這是郝躍常說的一句話。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以集成電路晶片為核心的微電子技術,不僅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新型氮化物半導體國際上稱為第三代材料,又稱為寬禁帶半導體材料。
  • 青島農業大學韓磊教授團隊發表AFM封面文章
    青島農業大學韓磊教授團隊發表AFM封面文章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化學與藥學院碩士研究生梁欣為第一作者、導師韓磊教授為通訊作者,在化學與材料領域權威學術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響因子16.836)上發表題為White
  • 西電2020年優青獲資助5人 立項創新高
    西電2020年優青獲資助5人 立項創新高 2020-09-25 14: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電5年獲14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郝躍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獲得了,楊銀堂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石光明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四項成果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楊銀堂教授牽頭完成的"高效模數轉換器和模擬前端晶片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李贊教授牽頭完成的項目均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青島農大科研團隊在應用化學一區雜誌發表封面文章
    青島農大科研團隊在應用化學一區雜誌發表封面文章 近日,由青島農業大學化學與藥學院肖建教授領銜的分子催化與轉化團隊,在應用化學一區期刊《高等合成與催化》(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IF=5.7) 上發表有關綠色高效合成吲哚衍生物的重要論文
  •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期刊發表封面文章
    Fertilizer」 的封面文章(Front Cover)。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為美國化學會旗下權威雜誌,為工程化工類一區,ESI Top10% 期刊,2018-2019年影響因子6.97。這是該團隊在農藥環境修復領域的又一項重要進展。
  • 700餘幅老照片凝鍊傳承西電「厚德求真礪學篤行」校訓
    2013年年底,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確定了包括校訓和校風在內的西電精神相關表述。如何為精神層面的文字表述找到現實的物化載體,在校長鄭曉靜院士的推動下,學校啟動實施了科學家、知名校和校史照片掛像工程。截止目前,學校已分別在公共教學區域、圖書館大廳、行政辦公樓完成了懸掛科學家畫像和校園文化活動照片690餘幅、院士校友掛像17幅和學校歷史照片掛像75幅。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朱樟明和楊銀堂教授團隊入選國家自然基金創新研究群體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24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侯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朱樟明、楊銀堂教授領導的「高效模擬前端集成電路和集成系統」團隊入選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直接經費1000萬元,是我國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第一個創新研究群體,也是西電第二個創新研究群體。
  • 郝躍:寬禁帶半導體有巨大的潛力和發展動力
    11月5日-6日,「2020年中國寬禁帶功率半導體技術論壇暨產業發展峰會」在浙江嘉興南湖舉行。會議由嘉興市人民政府、中國寬禁帶功率半導體及應用產業聯盟、嘉興市南湖區人民政府、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等主辦。
  • 西電實現晶圓級Si-GaN單片異質集成共源共柵FET
    2020年7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關於矽與氮化鎵異質集成晶片論文在國際半導體器件權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上發表,郝躍院士團隊的張家祺博士和張葦杭博士為本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張春福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
  • 如何評價院士候選人李建東在就任合工大副校長僅一年後回歸西電?
    李建東教授從西電成長起來的準院士出生於1962年10月份的李建東是江蘇阜寧人博士畢業四年後,學術成績優異的李建東被西電破格聘為教授,時年32歲,是西電最年輕的教授之一。2004年,李建東教授入選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2007年,李建東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的資助,並在次年獲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在國家的支持下,李建東的研究也結出了累累碩果。他牽頭研究的兩項成果接連獲得2014年和2017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憑藉這兩項成果,李建東於2019年被提名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成為院士的有力競爭者。
  • Mol Plant|浙江大學樊龍江團隊發表孤兒作物研究綜述封面文章
    #BioArt植物#Molecular Plant 2021年第1期發表了浙江大學樊龍江教授團隊撰寫的題為「Orphan crops and their wild relatives in the genomic era」的觀點綜述文章,併入選當期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