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典舍貝裡獎授予陳竺等3位科學家:開創出不用化療的新療法
瑞典舍貝裡獎授予陳竺等3位科學家:開創出不用化療的新療法 從左到右依次為陳竺、安娜·德尚、於克·德戴 央視新聞客戶端 圖新華社斯德哥爾摩2月6日消息,瑞典皇家科學院日前宣布,將2018年舍貝裡獎授予中國科學家陳竺和法國科學家安娜
-
陳竺院士獲瑞典舍貝裡獎
人民網上海2月9日電 近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8舍貝裡獎授予中國科學院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陳竺教授,同時獲獎的還有法國巴黎巴斯德研究院的安娜·德尚、法國巴黎法蘭西學院的修格·德特,表彰他們在「闡明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分子機理並發展了革命性治療」方面的貢獻
-
陳竺與兩位法國科學家分享瑞典2018年度舍貝裡獎
三位獲獎者(瑞典皇家科學院網站提供) 人民網斯德哥爾摩2月6日電 (記者 李玫憶)2月5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8舍貝裡獎授予中國上海交通大學的陳竺、法國巴黎巴斯德研究院的安娜·德尚、法國巴黎法蘭西學院的於克
-
我科學家獲瑞典舍貝裡獎
8日從國家衛計委獲悉,我國科學家陳竺院士獲得瑞典皇家科學院日前頒發的2018年舍貝裡獎,同時獲獎的還有法國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安娜·德尚、法國巴黎法蘭西學院的於克·德戴,以表彰他們在「闡明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分子機理並開創革命性療法」方面的貢獻。
-
陳竺榮獲2018年舍貝裡獎
陳竺榮獲2018年舍貝裡獎 2018年04月17日 09:46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陳竺榮獲
-
陳竺等三位科學家在斯德哥爾摩獲頒舍貝裡獎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4月13日電(記者付一鳴)中國科學家陳竺和法國科學家安娜·德尚、於克·德戴13日下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獲頒2018年舍貝裡獎。 當天,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宣讀了獲獎者成就。瑞典王宮大總管斯萬特·林德奎斯特隨後向三位獲獎者頒獎。
-
陳竺獲舍貝裡獎 用東方智慧「讓癌細胞改邪歸正」
上海血研所供圖 日前,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上海血液學研究所(簡稱上海血研所)陳竺院士舍貝裡獎,同時獲獎的還有法國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安娜·德尚、法國巴黎法蘭西學院的於克·德戴,以表彰他們在「闡明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分子機理並開創了革命性療法」方面的貢獻。再一次,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中國方案」被世界醫學界所矚目。
-
圖文:瑞典文學院授予高行健諾貝爾文學獎
中新網北京10月12日消息:瑞典文學院北京時間今天19時將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文作家高行健,以表彰「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藝術和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 瑞典文學院在授予高行健諾貝爾文學獎的新聞公報中稱,在高行健的文藝創作中,表現個人為了在大眾歷史中倖存而抗爭的文學得到了再生。
-
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基因編輯研究!兩位女性科學家獲獎
據諾貝爾獎官網最新消息,北京時間10月7日17時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法國生物化學家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EmmanuelleDoudna),以表彰這兩位女性科學家「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 /cas9基因剪刀」,她們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76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
-
中科院院士陳竺當選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
英國皇家學會日前公布新增會員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當選會員。陳竺在白血病治療方面有著重要貢獻,是亞洲血吸蟲病基因測序項目的帶頭人之一。英國皇家學會官方網站介紹稱,陳竺是上海交大附屬瑞金醫院血液學研究所教授,也是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對白血病的治療做出了重要貢獻,對白血病新藥的作用機理和臨床應用貢獻卓著。
-
百年難得一見,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同時授予2位女科學家
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化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設立的,旨在頒給「做出最重要的化學發現或改進的人」,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截至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最年長的獲獎者是97歲獲獎的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最年輕的則是居裡夫婦的女婿——法國科學家弗雷德裡奧·約裡奧,他與夫人一同獲獎,時年35歲。
-
陳竺談用分子生物學闡釋中藥複方的「君臣佐使」
去年7月份,《自然》雜誌發表文章指出,對科學家來說,中藥是如此地「難以下咽」,中藥仍然籠罩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神秘面紗下。藉助於典型的還原法,研究人員希望尋找出治療特定疾病的中藥配方中的某種關鍵組分,但類似青蒿素的成功例子少而又少。文章呼籲用一種全新的科學方法來研究中藥。
-
2018諾貝爾化學獎授予3名科學家 盤點歷年得主
中新網10月3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3日中午,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3名科學獎獲獎。獎項的一半授予美國科學家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表彰她實現了酶的定向演化;另一半授予給美國科學家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國科學家溫特(Gregory P.
-
陳竺院士等呼籲:加強生命倫理學研究
這種不匹配狀況,將影響到我國科學家參與相關領域的國際領先課題研究,應該引起足夠重視——這是日前在上海交大舉行的《生命倫理學》首發式暨學術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竺院士等專家的共同觀點。 基因重組、動物克隆等等科學突破和醫學奇蹟,在給人類帶來莫大福祉的同時,也引發了空前的倫理衝撞。因此,重視生命倫理已成為世界潮流。
-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兩位科學家:表彰她們開發出基因組編輯方法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兩位科學家:表彰她們開發出基因組編輯方法 央視新聞客戶端、科學網微信公號 2020-10-07 17:51
-
從中專生到中科院院士,中國還會有第二個陳竺嗎?
1973年,陳竺參加高考,不幸落榜。但年輕的陳竺從不氣餒,仍然堅持自學父母從上海寄來的醫學書籍,鄉親們知道後,便會常常找他看病。1974年,21歲的陳竺成為一名赤腳醫生,村民們有個頭疼腦熱,都會去找「陳醫生」治療。由於表現突出,1975年,22歲的陳竺進入江西省上饒衛校讀書,畢業時各門成績全為優秀,被留校任教。
-
諾貝爾物理學獎 授予了黑洞研究
諾貝爾物理學獎 授予了黑洞研究 10月6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新華社發 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名科學家。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因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而獲獎;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因在銀河系中央發現超大質量天體而獲獎。
-
代表陳竺:中國860萬醫務人員絕大部分是好的
中新網3月14日電 據衛生部網站消息,日前,衛生部部長陳竺接受媒體專訪並對一系列醫改焦點話題表達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中國860萬醫務人員絕大部分是好的,這一點不能否認。 對此,陳竺表示,鍾南山先生的話只是針對一小部分醫務人員,中國860萬醫務人員絕大部分是好的。白衣戰士隊伍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總是拉得出,打得贏,信得過。 陳竺說,中國的醫療總費用非常低,平均到每個人只有200多美元,中國用這僅佔世界醫療總費用的約3%,維護了世界總人口20%的人的健康,人均期望壽命近74歲。為什麼會有這麼低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