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縣人注意:勿碰這種蝸牛,它攜多種寄生蟲!

2021-01-14 容縣之聲

最近下雨後,不少人發現草叢旁邊出現許多超大隻的蝸牛,足足有手掌那麼大。有的人好奇心起想拿回家養、還有人甚至想吃。其實,這兩種行為都很不安全。

在網上,近日有不少人發朋友圈或帖子稱在草叢裡、花壇邊,看到超大蝸牛。有人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吃,也有人想抓回家給小孩子玩。其實這些蝸牛並不適宜跟人接觸。

這叫非洲大蝸牛,又稱褐雲瑪瑙螺,是我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此外,它還是一種叫廣州管圓線蟲的寄生蟲的中間宿主。有研究指,非洲大蝸牛的廣州管圓線蟲感染率為27.3%,平均每個體內有近百條。

相關研究表明,被感染的非洲大蝸牛的體內排洩物,甚至是爬行過後留下的粘液中都會含有廣州管圓線蟲的幼蟲,人可以通過生吃 ,甚至傷口黏膜與被感染的螺肉密切接觸,都有可能會感染上這種寄生蟲。

人體被廣州管圓線蟲感染後,可能造成腦膜炎、視覺損傷甚至死亡。其實,除了非洲大蝸牛,其他野生蝸牛同樣不建議食用或接觸,它們體內很容易含有大量寄生蟲。

相關焦點

  • 這種巨型蝸牛碰不得,對蔬菜危害極大
    不僅如此,它還是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它們攜帶寄生蟲和細菌,接觸很可能傳染一些致命的疾病。 有什麼樣的危害?到底能傳染什麼疾病?哪樣的是有害的非洲大蝸牛?非洲大蝸牛食性廣,從蔬菜到花卉,從農作物到草本植物,500 多種植物都難逃它的魔爪,被稱為「田園殺手」。 最後,是「能生」。非洲大蝸牛的產卵量,個體之間差異較大, 平均約150-250粒。 有研究報導,非洲大蝸牛一年可產卵4次,且每次產卵數量逐漸增加。
  • 寄生蟲警告!最近常出現的這種動物千萬別碰!
    注意 注意 注意這種蝸牛是非洲大蝸牛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體內藏有大量寄生蟲食用危害極大千萬不能碰!這種「巨獸」吃起東西毫不含糊,各種蔬菜、農作物、植物,田裡的樹上的,統統一掃光,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它已經被我國列為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最可怕的是,生在野外的非洲大蝸牛非常髒!
  • 注意!這種大蝸牛!千萬別碰!別養!別吃!
    最近,非洲大蝸牛是我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也是中國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非洲大蝸牛生長在野外,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它和福壽螺一樣,都帶有廣州管圓線蟲(廣東住血線蟲),會傳播結核病、腦膜炎、腦炎等,食用危害極大。 專家表示,吃了感染這種寄生蟲的非洲大蝸牛,或者接觸它們的排洩物,廣東住血線蟲就可能進入人體,寄生在人體中樞神經或腦脊液中,可能引起致命的腦膜炎。專家提醒,非洲大蝸牛身上有很多黏液,帶有各種細菌,如果市民對細菌的抵抗力弱,很容易引起過敏反應。
  • 蝸牛、寄生蟲、腦膜炎......
    【2】http://www.sohu.com/a/208810426_583243  蝸牛被寄生後成為喪屍,過程極為殘忍,這種寄生蟲能否感染人類?   雙盤吸蟲」在寄生到蝸牛身上後會迅速侵入蝸牛的眼柄(就我們所看到的蝸牛觸角,一碰就縮回去的那個),並形成一種像不斷跳動的毛毛蟲的外觀。這在生物學上被稱為攻擊擬態,即一種器官假扮成另一種器官以引誘獵物。
  • 非洲大蝸牛已在中國成災!傳播多種疾病,千萬不能碰
    ,不少小朋友也對它很感興趣,但疾控專家就提醒,這種蝸牛千萬別碰 ,否則後果很嚴重!      這種蝸牛也叫非洲大蝸牛,不是我國本土物種,而是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隨著時間推移,它們的繁殖數量越來越多,非洲大蝸牛不僅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還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     目前,該螺已擴散至我國廣東、香港、雲南、廣西、湖南、福建及臺灣等地,並對當地的環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
  • 「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
    不少市民在公園和小區裡發現了這種巨型蝸牛的蹤跡。這引起了不少小朋友的興趣,有些市民還提著水桶,把蝸牛抓回去當寵物養或做下酒菜。    然而,專家發話了,這種「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它屬於入侵物種,自身攜帶多種寄生蟲,家長特別需要看好自家「熊孩子」。
  • 別碰!這個大蝸牛壞得很,弄死它
    據報導,因南方連續暴雨天氣,廣東、福建等多地出現「巨型蝸牛」,這些蝸牛不僅個頭巨大,而且數量十分驚人,有小區幾個小時內就撿了幾百隻大蝸牛。  有人高興了,這不就是來送肉的嗎?但其實別說吃了,連碰都不能碰!
  • 【緊急擴散】路邊看見蝸牛不要摸,內含寄生蟲!
    注意了在路邊看見這種巨型蝸牛千萬不要亂碰!特別家裡有小孩的父母一定要注意!▼經過兩天的降雨這種巨型蝸牛大量冒了出來怒刷存在感! 實際上,「大蝸牛」不僅不能吃也不能夠亂碰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大蝸牛」體內很可能感染有寄生蟲小朋友和大蝸牛親密接觸極易被感染千萬要小心
  • 路邊驚現非洲大蝸牛,別碰也別吃!已有人因抓它發高燒,還會傳播結核...
    注意了  在廣東很多地方看見一種巨型蝸牛,千萬不要亂碰!特別家裡有小孩的父母一定要注意!  颱風已過,經過兩天的降雨,這種巨型蝸牛大量冒了出來怒刷存在感!  很多小朋友對大蝸牛非常感興趣有的學校還布置過觀察蝸牛的作業甚至有傳言,這蝸牛能吃……  小編在這裡鄭重告誡大家  不能吃!  不能吃!  不能吃!  實際上,「大蝸牛」不僅不能吃,也不能亂碰,深圳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提醒:「大蝸牛」體內很可能感染有寄生蟲,小朋友和大蝸牛親密接觸極易被感染,千萬要小心!
  • 佛山:非洲巨型蝸牛上餐桌 專家稱攜有寄生蟲
    這種蝸牛能不能吃?專家介紹,因為其體內藏有眾多的寄生蟲和蟲卵,儘量不要食用。如果要食用的話,需要經過沸水煮熟。  雨後頻現「大螺」  它其實是非洲蝸牛  「好大一隻螺啊,不知道能不能吃?」黃小姐昨日在朋友圈發布了這麼一則消息。
  • 深圳多地雨後頻現這種動物,寄生蟲「成堆」!千萬不能碰
    我們來看看對比圖比一根手指還長如此龐大的蝸牛當你傍晚下班走在路邊忽然看見它馱著房子一樣的大殼出現在你腳邊不少人表示被嚇到這種「巨獸」吃起東西毫不含糊,各種蔬菜、農作物、植物,田裡的樹上的,統統一掃光,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它已經被我國列為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最可怕的是,生在野外的非洲大蝸牛非常髒!
  • 最近經常出現的這種動物!千萬不能碰
    注意 注意 注意這種蝸牛是非洲大蝸牛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食用危害極大千萬不能碰!不能養!不能吃!體內藏有大量寄生蟲千萬別碰中非洲大蝸牛是一種什麼蝸牛?這種「巨獸」吃起東西毫不含糊,各種蔬菜、農作物、植物,田裡的樹上的,統統一掃光,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它已經被我國列為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最可怕的是,生在野外的非洲大蝸牛非常髒!
  • 港城「巨蝸牛」頻繁出沒,或攜帶寄生蟲
    >把蝸牛抓回去當寵物養或做下酒菜然而專家發話了這種「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它屬於入侵物種自身攜帶多種寄生蟲家長特別需要看好自家「熊孩子」日前,居住在坡頭某海岸小區的王女士稱其在小區散步時,無意中發現草叢裡有一隻拳頭大的巨型蝸牛,覺得很新奇,一時興起便把它帶回家,送給兒子當玩具。
  • 為什麼說非洲大蝸牛不能碰?它有什麼特別之處?
    不過,在美國,非洲大蝸牛就「瀟灑」多了,在野生環境下,它們缺少天敵,瘋狂的繁殖,讓美國的許多地方頭疼不已。為什麼說非洲大蝸牛不能碰?非洲大蝸牛以其龐大的體型以及強大的繁殖能力,給植物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這是非洲大蝸牛的主要危害之一。不過,相對來說,非洲大蝸牛對人的危害更甚。首先,非洲大蝸牛是鼠肺蟲的中間宿主,由於這種寄生蟲最早是在我國廣東的老鼠身上發現的,所以,又被稱為廣東住血線蟲。
  • 這種雨後遍地爬的大蝸牛會傳播結核病!專家提醒:別碰更別吃
    由於前段時間颱風暴雨天氣,廣東佛山、福建廈門的不少市民發現自己的小區內、草叢邊有很多蝸牛出沒。據專業人士介紹,這種蝸牛是非洲大蝸牛,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多在華南地區出現,夏季尤其多。食用非洲大蝸牛可能會被傳染寄生蟲,甚至可能引起致命的腦膜炎。
  • 路邊的大蝸牛不要碰!如何提醒孩子可愛動物背後隱藏的危險?
    這種大蝸牛叫非洲大蝸牛,屬於入侵物種。這種大蝸牛攜帶多種寄生蟲和病原菌,能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吃它相當於吃寄生蟲,哪怕是摸一下,甚至是踩死它,也可能把寄生蟲和病菌攜帶到自己家裡。正確的做法只能是躲著它走,不要主動去碰它。但是很多人小時候都玩過蝸牛,從來不覺得這種軟軟的小生物會給人帶來威脅。如何向小朋友提醒可愛小動物背後隱藏的危險,這可是個技術活。而《隱藏的危險:探索和發現世界上最致命的動物》,就是專門給小朋友們做野生動物安全教育的繪本。
  • 遇到這種動物千萬別碰,路邊草叢很常見
    一到雨天這種巨型蝸牛就大量冒了出來怒刷存在感!實際上,「大蝸牛」不僅不能吃也不能夠亂碰深圳龍崗區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大蝸牛」體內很可能感染有寄生蟲小朋友和大蝸牛親密接觸極易被感染千萬要小心它本身究竟有什麼危害?非洲大蝸牛生長在野外,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它和福壽螺一樣,都帶有廣州管圓線蟲(廣東住血線蟲,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會傳播結核病、腦膜炎、腦炎等,食用則危害極大。
  • 別碰!海口一小區現非洲大蝸牛 不能吃還會傳播疾病
    千萬別碰  海口一小區現非洲大蝸牛  不能吃還會傳播疾病  南國都市報熱線966123訊(記者 張宏波 文/圖)8月30日上午,一場雨後,家住秀英區白水塘一小區的龍女士在小區草坪內發現了很多蝸牛
  • 深圳馬路邊灌木叢可見,這種蝸牛別碰,更不能食用,小心寄生蟲
    很多小朋友對大蝸牛非常感興趣,甚至有的孩子還收到過觀察蝸牛的作業。不過,龍崗區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大蝸牛體內很可能感染有寄生蟲,小朋友和大蝸牛親密接觸極易被感染,千萬要小心。 大蝸牛和發燒有沒有關係,尚不得知。不過,龍崗區疾控中心健康教育與促進科甘立勤介紹,大蝸牛(褐雲瑪瑙螺)寄生蟲感染率高,根據相關文獻報導,在廣州,褐雲瑪瑙螺的廣州管圓線蟲感染率為27.3%,感染度為72條/螺;在深圳,褐雲瑪瑙螺的廣州管圓線蟲感染率為31.0%,感染度為介於89.2-154.2條/螺。
  • 路邊碩大「花螺」是非洲大蝸牛 有寄生蟲勿食用
    廈門檢驗檢疫局專家介紹,這種「花螺」其實是非洲大蝸牛,是一種大型的陸棲蝸牛。該蝸牛喜夜行、雜食性、懼光怕熱,喜歡在下雨天及夜間出沒,並以農作物、林木、果樹、蔬菜、花卉等植物為食,可危害500多種作物,飢餓時也取食紙張、同伴屍體,甚至啃食和消化水泥,危害性較大,屬我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