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地理信息賦能,自然資源信息化建設深入推進
特別是在信息化方面,自然資源部及各級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充分認識到了自然資源信息化建設是自然資源工作的重要部分,尤其關注新技術的應用,積極推進GIS、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與自然資源業務相融合,以提升管理能力、服務水平。
-
堅定不移推進我國轉基因技術研究應用
農業是現代生物科學發展前沿和生物技術應用最重要的領域之一。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是發展現代農業、實現科技創新、確保糧食安全的戰略選擇和必由之路,也是目前國際科學技術競爭的焦點。一、全球轉基因作物發展勢頭強勁,不可阻擋最近,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發布了全球轉基因作物育種產業發展的最新統計資料。
-
測繪地信局就關於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意見答問
目前,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已初具規模,但總體上仍處於起步階段,產業規模不大、企業競爭力不強、核心關鍵技術缺乏、高端儀器自主化水平不高、地理信息開發利用不足、安全監管有待加強等問題仍比較突出。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社會對地理信息服務需求急劇增加,迫切要求加快發展地理信息產業,豐富地理信息產品。
-
高二地理教案:《地理信息技術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中的應用》教學設計
3.運用有關資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統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了解數字地球的含義。 知識梳理: 一、地理信息技術 1.地理信息技術是指獲取、①管理、分析和應用地理②空間信息的現代技術的總稱,主要包括遙感、全球定位系統和③地理信息系統等。
-
回眸2020地理信息產業勇毅前行!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眾多行業遭受重創,地理信息產業同樣如此。然而,危機中也孕育著新的發展機會。 這一年,地理信息通過提供人員精準位置、歷史出行軌跡等,成為疫情防控強有力技術抓手,地理信息產業發揮技術優勢全力支持疫情防控。
-
海南省港航管理局加快推進航標遙測遙控技術全面應用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5日消息(記者 王小暢 通訊員 朱雅晴 曾山)6月5日,記者從海南省港航管理局了解到,該局正在統籌加快推進全省航標遙測遙控工作,目前,三亞、儋州、瓊海航道所轄區內航標燈均全面實現了遙測遙控技術,保養維護升級後的助航標誌煥然一新,顏色鮮明、位置正確
-
各國加快提升地理空間情報保障能力
原標題:強化新技術深度運用,提高海量數據處理效率——各國加快提升地理空間情報保障能力在冷戰後的近幾場局部戰爭以及美軍「定點清除」伊朗將領蘇萊曼尼等特種作戰行動中實時、高效、精準的地理空間情報保障,已成為現代戰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各國軍隊都在持續強化新技術在地理空間情報領域的深度運用,使戰場環境更加透明可控、數據分析更加智能自主、情報分發服務更加高效順暢,努力實現地理空間情報保障能力質的躍升,以奪取戰場環境信息優勢。大力發展超光譜成像技術,提高對隱蔽目標的數據獲取能力。
-
國家測繪局中國氣象局啟動地理氣象信息共建共享
為促進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在氣象領域的應用,加快氣象觀測數據在數字中國地理空間基礎框架建設中的有效利用,7月24日,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局局長鹿心社與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京籤署 《關於加強地理氣象信息數據資源共享與技術合作協議書》(如圖)。這標誌著基礎地理信息與氣象信息實現了更緊密的有機結合,能為公眾提供更加準確精細的氣象服務。
-
搶抓數字經濟發展和數位化轉型機遇,加快推進信息通信科技創新
一、5G商用推廣,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創新加快推進 2019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進入5G時代。在5G技術研發、網絡部署中,中國信息通信科技工作者開展了大量創新工作,取得了一批成果。
-
清晰度遠勝谷歌地圖 地理信息技術正助力「數字長沙」邁向「智慧...
數字城市為城市規劃、智能化交通、網格化管理和服務、基於位置的服務、城市安全應急響應等創造了條件,是資訊時代城市和諧發展的重要手段。1999年11月29日,首屆國際「數字地球」大會在北京召開。此後,與「數字地球」相關的「數字中國」「數字省」「數字城市」「數位化行業」「數位化社區」等概念層出不窮,成為熱門話題。2006年,我國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試點建設啟動。
-
基於遙感和地理信息技術的蝗蟲災害防治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比較完整的蝗蟲防治系統,隨著技術的進步,更多新的技術也應用到了蝗災的防治,不斷完善蝗蟲防治系統,提高蝗災防治水平。近年來,隨著遙感地理信息技術的進步,全球都開始將地理信息遙感技術應用於蝗災防治工作。
-
徐冠華:地理信息技術助力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創新,這四點不可少
多年來,地理信息產業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信息化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這些都離不開在座各位以及全國廣大地理信息工作者的艱苦奮鬥和默默付出,在此也表示衷心地感謝!地理信息技術作為我國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擁有巨大潛力和空間,必將激發地理信息產業新的生命力,在我國信息化建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自然資源部:「十四五」期間將謀劃實施一批重大測繪地理信息項目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嬌穎)2020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大會今日(10月23日)在廣西南寧開幕。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自然資源部將進一步開放地理信息資源,推動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的社會化應用,並在「十四五」期間積極謀劃實施一批重大測繪地理信息項目。
-
我國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含量不斷提高——中國測繪學會2020學術年會在河南鄭州召開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19年,甲級測繪地理信息單位共有專利授權26384項,同比增長55.4%,增速是2018年的兩倍,是近5年來增速最快的一年,表明我國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含量不斷提高,特別是在測繪基準、地理信息數據獲取、處理、管理、服務與應用,以及裝備製造等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
-
西部測圖工程、1:5萬基礎地理信息
基於上述背景,為了進一步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快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更好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重大工程建設,服務國家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國防建設的需要,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在「十一五」期間組織實施了西部測圖工程
-
農業部:積極穩妥地推進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研發應用
農業部將本著對廣大消費者高度負責的態度,始終堅持加快研究,推進應用、規範管理、科學發展的指導方針,依法強化監管,加大科普宣傳,積極穩妥地推進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陳萌山說:「首先推進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應用是大勢所趨,是我國實施科教興農的重要戰略舉措。同時,我國政府依法對轉基因生物安全實行嚴格的管理,我們對轉基因管理工作,在世界上來說是非常嚴格的。
-
院士專家為地理信息產業 創新發展「把脈」
本報訊 (記者 李爭粉) 近日,以「地理智慧 連結未來」為主題的2020 GIS 軟體技術大會主題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會上,眾多院士專家為地理信息產業創新發展「把脈」。科學技術部原部長、中科院院士徐冠華表示,要下決心加強GIS基礎軟體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充分發揮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大力開發GIS軟體國際市場等方面發力,讓地理信息技術更好地助力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創新。徐冠華表示,我國GIS軟體在國外的品牌影響力、市場佔有率還不足,需要政府和企業高度重視國際品牌建設和市場開拓,把優質的中國GIS產品和服務帶到國外。
-
我國超超臨界發電技術自主化進程全面加快
近年來,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國產化進程加快,600攝氏度超超臨界發電技術不斷深化,700攝氏度超超臨界發電技術路線圖已經繪就,燃煤發電整體效率不斷提升。 超超臨界成「十二五」燃煤發電發展方向 「我國已經投運的600攝氏度超超臨界機組達100臺,超過8000萬千瓦,數量和總容量居世界第一。」
-
關於加快贛州市信息化建設的研究
加快信息化建設,就是要通過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建設信息網絡,推進信息技術應用,建設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發展信息技術和產業,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信息化政策,從而構築和完善信息化體系,使得人的智能潛力以及社會物質資源潛力被充分發揮,個人行為、組織決策和社會運行趨於合理化的理想狀態。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東北地區、等值線、地理信息技術)
①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地為我國的東北地區,甲處的等值線向北凸出,由20000凸向18000(凸向低處);②根據「凸高為低、凸低為高」的原則,等值線凸向地處,因此甲處的玉米氣候生產潛力較高,即光、熱、水條件較好;③結合該地的地理位置可知,甲地位於我國的東北地區,為平原,中間低兩側高,中間(甲地)的光熱條件較好,選項C正確。(2)分析積溫和日照時數等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