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家居網 人物訪談】喝水,是我們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需求且是習慣之一,而且,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關注飲水健康,可是,對於飲用水的安全和健康,我們是否也有著正確的認知度呢?來看看廣東省室內環境衛生協會創會會長顧士明的觀點吧。
顧士明 / 廣東省室內環境衛生協會創會會長
【PChouse】當下社會,大眾對於身體健康的關注度日益提高,對於日常飲水健康也極其在意。在您看來,大眾的這種高關注度是否也等同於對健康飲知識的正確認知度?
是的。水和食物、空氣一樣,是人類生存必備的基本條件,而且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但是隨著人類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水汙染問題已日益突出。大眾對飲用水的關注是可以理解的。
【顧士明】在您認為,大眾對於日常飲用水是否健康的認知,存在哪些認知誤區?原因是什麼?
誤區一:自來水直接飲用經濟、實惠。我國許多城市自來水的水質還未達到某些發達國家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的標準。加上某些地區自來水輸送管道老舊,存在汙染源,在這種情況下,自來水直接飲用是有風險的。
誤區二:桶裝水方便衛生。飲用桶裝水,在目前已經是大眾消費者普遍的選擇。但是,桶裝水最大的問題是桶裝水的供應商是否能在生產、運輸等環節把好質量關。比如「桶」的反覆回收利用,生產、保管、運輸的周期控制,消費者使用設備(飲水機)的衛生情況等環節都容易發生質量問題。特別遇到不正規的生產廠家提供的產品,衛生狀況就更加難以保證,增加了桶裝水飲用的風險。
誤區三:純淨水最健康。純淨水的問題,一是純淨水是否純淨?二是水太過「純淨」,所有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都被濾去了,未必對人體健康有利。
誤區四:冰鎮水衛生無菌。目前市面上,有流行飲用冰鎮水。認為在底溫下保管的水可以遏制細菌的生長。其實,事實證明,許多腸道腹瀉患者發病的一個重要誘因是無節制地飲用冰鎮水。有胃寒、體虛體質的人更不適合飲用冰鎮水。何況,在0~4攝氏度的冰鎮水環境中,許多細菌照樣滋生。甚至有文獻記載,在0攝氏度以下仍有數十種有害細菌的存在。
【PChouse】就您認為,怎樣的飲用水才是健康的呢?
【顧士明】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參考由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健康水的七項國際標準:
1、乾淨沒有汙染的水對人體無害。水中沒有雜質、細菌、病毒、重金屬、有機化合物等對人體有害的汙染物;
2、小分子團(5-6個水分子組成);
3、水的PH值必須在7.0-8.0之間呈弱鹼性;
4、富含溶解氧的水;
5、水的軟硬度適中,以碳酸鈣含量計(50mg/l-200mg/l);
6、水中必須含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微量元素;
7、符合人體生理活動的需要;
【PChouse】在日常生活裡,我們如何能更輕鬆的實現健康飲水呢?使用淨水器是否是一種可行選擇?
【顧士明】近年來,在市面上出現了許多品牌的家中淨水器。從自來水、桶裝水到選用淨水器這是個趨勢。要注意兩點:
一、看產品衛生許等批件是否齊全,售後服務是否完善
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要儘量選擇知名品牌廠家的產品,在購買時除了要求對方提供正規的發票以外,還需要廠家或銷售代理商提供《產品生產許可證》、質量《合格證》、售後服務證明、第三方檢測機構提供的《質量檢測報告》、第三方認證機構提供的產品質量《認證證書》和行業協會的推薦證明。購買產品,買的是售後,買的是放心。
二、根據具體水質選購
淨水器的好壞並不是絕對的,再優質的淨水產品,若與當地的飲用水水質不符,淨水效果也會大打折扣。而不同的淨水產品,因為採用的淨水技術和濾芯組合結構的不同,也分別符合不同的水質使用,因此,消費者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自己所在地區的水質,選擇最為合適的淨水產品種類。比如:中國北方高硬度水質和南方石灰巖地區,水中鈣、鎂離子含量較高,容易結垢,應選購帶離子交換樹脂濾芯的高級過濾淨水器;水中含氯、異色異味較重,有機物含量較多的城市自來水,可選購活性炭載量較多的家用淨水器。因為活性炭對水中餘氯、異色異味有強力吸附作用,對有機物有明顯的去除效果;用於城鄉水質較渾濁的自來水,應選購有粗濾、精濾雙重功能的家用淨水器;對於水中汙染較重,要求徹底濾除水中任何雜質,應選購反滲透純水機。
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飲水健康是一件好事,說明大眾開始關注水健康這件事了。日常生活裡很多疾病的發生,都與水汙染有關,由於這些受汙染的水裡含有各類病菌以及不同種類的金屬元素,長期飲用很容易讓人得病,包括腎結石,慢性中毒,甚至癌症。但高度關注不代表是對健康飲水知識的正確認知。北京市礦業協會礦泉水委員會秘書長李平曾在中國第三屆(北京)袋裝水行業高峰論壇上說過:我國水盲比文盲多。對於國家標準自來水飲用標準GB5749-2006,聽過的人更是鳳毛菱角,絕大部分的群眾也不會想到原來我們每天和的水,居然還有標準。老百姓很多時候想了解更多,但也不知道從哪裡入手。這些都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在這個領域來做工作,對人民群眾更多的宣傳,讓他們了解等多國家的標準,按標準來選擇飲用水,而不是用眼鏡,鼻子,或者憑感覺,甚至一味追求高價產品等不科學,不靠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