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意識和思維克隆

2021-02-08 專注體驗的昊澤君

如果它們能像人類一樣思考,那麼它們就是人類。

「數字意識」關乎生命和生活,它就是我們的意識。隨著軟體、數位技術的進步,以及越來越複雜的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這樣的事實變得越發鮮活--你我能夠和家人保持更為長久的聯繫,與他們交流回憶,暢談希望和理想,分享假期趣事、四季變化,以及家庭生活中其他所有無論好壞的瑣事,即時那時我們的肉身血骨早已化作塵埃。

隨著數字及思維克隆技術的發展,人類情感與智慧的持續甚至不朽正逐漸成為可能:軟體版的大腦、基於軟體而改變的自我、二重身、精神意義上的雙胞胎。思維複製人是利用思維軟體並通過其進行更新的思維文件集合,而思維軟體是與人類大腦功能相同的複製品。思維複製人通過你的思維、回憶、感覺、信仰、態度、喜好以及價值觀創造而出。無論運行思維軟體的機器如何,思維複製人都將經歷現實社會。

當擁有思維複製人的生物學原型軀體死亡時,雖然思維複製人也會想念它的軀體,但它並不會感覺到軀體已經離世--就像是截肢的病患也會想念自己被截肢的部位一樣,但是假若有合適的人造替代品,他們仍然能夠很好地適應生活。這樣的比較帶來了一個恰當的比喻:思維複製人至於意識以及精神的意義,就像是假肢對於手之人的意義。

數字意識

以往通過基因克隆的人,除了道德和司法的障礙,通過繁殖科學進行基因克隆的花費也著實高昂,因此也意味著失敗的代價很高。而且,通過基因克隆的人並不是真正的人,只是一個人的DNA複製品。基因克隆並沒有創造任何人類意識,這就好比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同卵雙胞胎實際上也並不擁有同樣的想法。而思維的數字克隆,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話題,那些數字編程團隊,等待他們的將會是巨大的財富。

我們必須認識到,這是一種相對簡單、價格親民的可行方法,讓祖母能通過她的思維複製人堅持到幾十年後子孫們的成家立業。毫無疑問,數字克隆技術一旦得到充分發展和廣泛使用,讓那些普通消費者也能負擔得起,思維複製人將會以人類希望的速度迅速發展。

在我們深入探究思維複製人的世界之前,有必要就「讓這些(數位化)存在成為我們的克隆」的含義達成一致。這些存在的目的就是獲得和表現出人類意識。在這場旅途中,確定一個行之有效的「人類意識」定義至關重要。意識讓我們成為「我們」。那些構成了我們意識的品質--記憶、推理能力、過往經歷、不斷更新的意見和觀點,以及對世界的情感投入,都將產生思維複製人的數位化意識。

剛出生時和早期嬰兒時期,沒有自我……寶貝有本能的欲望,但是這些欲望並不屬於任何人……最早的經驗,被限制為本能和控制,當意識的代理從初期意識的迷霧中,獲得了「我」和「我」的人類特徵……當意識到「我」就是「我」的時候,我就擁有了自我……自我相當於對正在畫自畫像的自我畫自畫像。 ----彼得·懷特《存在的生態》

相關焦點

  • 思維複製人的自然選擇進化
    一切事物的樣子與形態,都是我們想像的結果---釋迦牟尼人類在努力創造具備意識的軟體的同時,也在探索各種途徑去選擇一些特徵,以讓軟體意識能夠像人類意識一樣自然。實際上,網絡生命、數字生命、比人類進化的速度還要快。
  • 身體到思維,思維到意識,克隆體和本體一樣嗎?
    既然身體的永存不能夠實現,那麼人們就只能寄希望於精神的永存,或者說是意識的永存,而提到意識永存,很容易就會聯想到克隆。在科幻作品之中,人類通過不斷克隆自己的本體,從而實現意識的永存,每當自己的身體走向死亡的時候,就克隆一個新的個體,新個體擁有自己的思維和記憶,繼續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並將所經歷的一切通過克隆技術傳給下一個「自己」。
  • 思維複製人能否擁有國籍並享有人權?
    思維複製人想要的是國籍思維複製人將想要獲得國籍,最有可能會在它們的出生地,因為那裡有諸多與之相關的生存優勢。但是,直到思維複製人被承認是人類之前,它們想要獲得國籍是不可能的。今天,一個人的國籍通常以出生證明開始,以死亡證明終結。一個思維複製人有著與自己生物學原型一樣的出生地,因此它不需要特別的出生證明。
  • 《複製人》肉身和意識可以複製,情感卻永無替代品
    科幻片不僅能打開我們的想像力,更是能開發這個世界無窮的可能性,像電子衛星、無人駕駛、新能源開發,已經成為科技的紅利,而有些正在發生的事卻前途未卜,例如人工智慧和克隆技術,一個是給機器賦予智慧,一個是改變人類的血統,都是吉兇難卜的雙刃劍,或者打開文明再度飛躍,或者像《終結者》《黑客帝國
  • 應從小培養信息意識和計算思維
    高中信息技術是一門以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為基本任務,以全面培養學生「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位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四大核心素養為目標的課程。中國計算機學會(以下簡稱CCF)是中國計算機及相關領域的民間學術團體,是全國性計算機專業人士的學術共同體,7月9日,CCF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發展委員會工作會舉行。
  • 按照人類A克隆出人類B,那人類B是否會擁有和A一樣的自我意識?
    如果真的可以通過克隆技術製造一個自我意識的複製體,那麼就實現人類夢寐以求的永生技術了。人們可保存大量幼年時期的體細胞,每克隆一次使用一個體細胞核。那麼理論上保存了多少細胞核就可以克隆多少次。成年之後的克隆體還具有和主體一樣的自我意識,那麼豈不是可以永生?
  • 從《雙子殺手》到《悅納新自我》:數據分身與克隆自我的隱喻
    因為很多人對斯密斯最初的銀幕形象記憶猶新,他們希望在克隆版的年輕殺手身上真正找到那個初出茅廬的史密斯,但恰恰因為是複製人,又是殺手,這個年輕版的數字分身還得有那麼一絲邪惡勁。《悅納新自我》裡的創意更大膽,直接去克隆一個全新的人,一個因為做了很多DNA修復所以可以比本體更健康的複製人,而且用這個複製人來取代本人。不過,如果這樣的克隆真能成功,不僅塑造出樣貌相同但更健康的軀殼,還能將記憶一絲不落地轉移,它會給被複製人的生活帶來什麼樣天翻地覆的改變?這的確是需要大開腦洞的思維實驗。
  • 外星人接觸者親歷的複製人和意識轉移技術
    然而在世界上的一些外星人接觸案例中,人體克隆技術在外星人手中存在,甚至是短期克隆。例如,上世紀七十年代,巴西男子奧尼爾森(Onilson Pátero),兩次被外星人綁架,這個案例最重要的部分是在飛碟上進行的克隆實驗。
  • 外星人接觸者親歷的複製人和意識轉移技術!
    有消息指出,真正的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自1998年以來就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複製人。銀軍團的塔娜也說過,希拉蕊·柯林頓的肉身已經離開了這個星球,現在的是克隆體。但還沒有實際證據可以證明。
  • ORF克隆和cDNA 克隆這麼區分
    又比如說,導師給了你一個基因,還告訴了你怎麼去研究,首先第一步是去把這個基團給克隆一下吧。聽到這裡,你第一反應可能是:啥?把這個基因克隆一下?什麼意思?小朋友你是不是有很多問號?不過沒關係,不懂就問後還是不懂就查資料看文章看文獻嘛,總有解決問題的辦法。小編不才,今天就給實驗小白們捋捋ORF克隆和cDNA 克隆方面的知識吧。
  • 基努·裡維斯《複製人》 科學狂人用黑科技移植意識 機器人意外失控
    恭賀金華時代國際影城榮升為 完美世界影城——金華時代店       好萊塢科幻電影《複製人》將於11月23日全國公映,近日該片發布終極預告,基努·裡維斯飾演的科學狂人運用黑科技移植人類意識,卻導致事件全面失控,闖入禁區的他也深陷科技與人性的糾葛之中
  • 克隆技術明明很發達,想要克隆頂級科學家,為何不能實現?
    克隆技術明明很發達,想要克隆頂級科學家,為何不能實現?克隆技術在我國並不陌生,早在1996年就有了第一隻克隆羊多莉,但相對的,克隆技術也有很多弊端,一隻健康的綿羊能夠活12年,而多莉的壽命只有短短六年,還伴隨著體弱多病。這都表明了當時克隆技術的不成熟。
  • 複製人被反對,為什麼機器人被接受?
    在二十世紀初期,複製人與機器人都屬於科幻。1997年2月,美國《自然》雜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克隆羊「多利」誕生了!一時間全世界掀起了克隆研究熱潮,也展開了關於複製人的討論。因為在倫理道德方面的各種疑惑,最終結果是我們人類堅決反對複製人。
  • 物質和意識大膽假設,小心論證!
    然後派遣探測器和太空望遠鏡來舉證!由此邏輯我們可以假設意識或者潛意識非常重要來展開分析!東方文明講究「合」,西方文明講究「分」!造就當代西方科技下是把物質肉體和精神意識分開來研究的!認為物質就是物質,和精神沒有一點關聯,研究科學物理的不能和精神意識參與,否則那就是唯心超經驗的宗教迷信了!所以發展到當代,物質和意識分離程度也達到最大程度!
  • 人腦是由原子構成的,為何組合起來就有意識和思維了?
    首先,什麼是意識?意識是人腦的產物,是人腦對大腦內外表象的察覺,是有大腦神經元受到外界刺激而產生的!那麼人腦為什麼會產生意識?簡單說,進化道路上的產物,在進化的道路上,人類包括人類祖先靈長類物種大腦越來越發達,結構也越來越複雜,能夠處理更多的外界信息並做出相應的反應,這種反應並不是本能的,更多的是經過一定的思維之後做出的反應!人腦具有非常複雜的結構,這種結構任何一個地方遭到破壞就會對我們的思維自己其他功能有致命影響,比如說我們經常會聽說有人腦部某個地方受傷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
  • 數字孿生應用爆發,康雲科技如何克隆地球?
    (原標題:數字孿生應用爆發,康雲科技如何克隆地球?)經歷了創立跨境電商企業香港上市等多次成功連續創業,他這個對未來數字世界的夢想,並沒有隨著時間消失,而是越來越強,終於在數字孿生新時代被激活。如今,孟虎最新的身份是廣東康雲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這家硬科技公司正是為賦能百業,克隆地球而生。為什麼選擇重新出發,他的答案是「創業是一種生活狀態,是一場沒有止境的修行」,「我是一個有數字世界概念的人」。
  • 高端創新思維,所用的是「意識影像」思維,而非語言的邏輯思維
    其實「黃帝密文」與我們以往所認識的漢字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我們能夠學會認識「黃帝密文」, 那麼在學習的過程中,大家能學會一樣在當今的生活、工作中,非常有用的技能——那就是用「意識影像」思維。二、什麼是用「意識影像」思維?現代所有「創新思維」的基礎,就是用「意識影像」思維。「創新思維」與我們平時所認識的「邏輯思維」有著比較大的區別。
  • 克隆猴成功了,複製人還會遠嗎?
    經5年研究攻關,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出兩隻食蟹猴「中中」和「華華」,這是世界首例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誕生的靈長類動物,對研究人類疾病等具有重要意義。使用體細胞在體外有效地做基因編輯,準確地篩選基因型相同的體細胞,然後用核移植方法產生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大批胚胎,用母猴載體懷孕生出一批基因編輯和遺傳背景相同的猴群。這是製作腦科學研究和人類疾病動物模型的關鍵技術。目前,絕大多數腦疾病之所以不能有效治療,主要原因之一是研發藥物通用的小鼠模型和人類相差甚遠,研發出的藥物在人體檢測時大都無效或有副作用。
  • 《西部世界》火了,但機器人究竟能否產生自我意識?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哲學博士 瑪蒂娜•羅斯布拉特在其《虛擬人》一書中試圖證明「思維複製人」比「基因複製人」具有更強的可行性,其中「機器人如何具有意識」為其核心內容之一。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經湛廬文化授權摘發其中兩小節內容。
  • 為何科學家對複製人爭議性很大?科學家說出弊端,令人細思極恐!
    一直以來克隆技術受到業界的質疑,畢竟它已經關乎到倫理的問題,克隆羊多莉是首個克隆動物,而它被克隆下來後的幾年,頻繁的爆發疾病,承受太多的痛苦,最後的結局是安樂死,不得不承認,克隆技術有限,存在不小的缺陷,克隆羊多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為何科學家對複製人爭議性很大?科學家說出弊端,令人細思極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