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雙子殺手》到《悅納新自我》:數據分身與克隆自我的隱喻

2020-12-04 澎湃新聞

《雙子殺手》的評價褒貶不一與票房撲街,都不妨礙它是一部電影科技上劃時代的影片,為了在大屏幕上讓威爾史密斯與年輕三十歲的自己演對手戲,導演李安是花了血本的。李安對銀幕上史密斯的數據分身要求很高:不僅要年輕,還得傳神。因為很多人對斯密斯最初的銀幕形象記憶猶新,他們希望在克隆版的年輕殺手身上真正找到那個初出茅廬的史密斯,但恰恰因為是複製人,又是殺手,這個年輕版的數字分身還得有那麼一絲邪惡勁。

《雙子殺手》海報

《雙子殺手》引發兩方面的討論,一是如何在銀幕上塑造出真實的數據分身,逼真地令人真假難辨;另一個則更富有哲學思考,如果在真實世界中,真能克隆出一個人的副本,它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衝擊?而後一個問題恰恰是另一部新的奈飛電視劇《悅納新自我》(Living with yourself)設想的劇情。

《悅納新自我》講述的是中年油膩男通過克隆尋求「救贖」的故事。蟻人的扮演者保羅·路德在電視劇裡出演男主角邁爾斯,一個在工作和生活中掙扎,喪失了創作的靈感也失去了愛情新鮮感的中年油膩男,嘗試著「全新」的水療療法重新找回活力,殊不知這其實是克隆出一個更健康的自己去全新面對生活。

現實世界中,這種重塑活力的方式有很多,有的人去打玻尿酸撫平面龐上的皺紋;有的人嘗試「吸血鬼」,期望輸入年輕人的血液帶來青春;更多人則寄希望於基因療法,期望緩解衰老,把青春留住。《悅納新自我》裡的創意更大膽,直接去克隆一個全新的人,一個因為做了很多DNA修復所以可以比本體更健康的複製人,而且用這個複製人來取代本人。不過,如果這樣的克隆真能成功,不僅塑造出樣貌相同但更健康的軀殼,還能將記憶一絲不落地轉移,它會給被複製人的生活帶來什麼樣天翻地覆的改變?這的確是需要大開腦洞的思維實驗。

《悅納新自我》海報

《悅納新自我》裡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科學倫理問題,同樣也是一項哲學思考,即意識與肉體關係的問題。如果人與複製人可以擁有完全一樣的軀體,相同的記憶,那麼複製人可以取代人麼?問題是,當複製人一旦被製造出來,就好像一個人的歷史到了分叉點。面臨相同的情況,複製人可能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因為他更健康,他有更多活力,也因為他擁有獨立意識。

這裡其實就埋下了第一層隱喻:當人製造出新的機器——無論是基於矽片的機器(我們所熟知的人工智慧)還是基於DNA的機器(複製人)——只要機器擁有了獨立意識,就可能會做出不同的選擇,我們無法規定,也無從預測他進入真實世界之後的想法。你可以克隆身體、複製記憶,但是無法保持自主意識的延續。換句話說,這種複製人在真實世界中做出的全新選擇,恰恰因為是中年油膩男所不能夠的,才特別有意義,但這種選擇是你的麼?如果迷失了自我,這樣的實驗還有什麼意義?

《西部世界》裡也有過類似的覺醒。當不斷被抹去的記憶在某個時點在複製人的腦海中被浮現出來的時候,她不再會安守著對自己的安排。

第二層隱喻是有關年輕的隱喻,也是為什麼中年油膩男如此渴望的原因,因為那是全新的體驗。

年輕所帶來的改變,無論是DNA修復帶來的健康還是克隆過程中的肢體美容(比如把闌尾的傷疤修復)所帶來的容光煥發,都可能給複製人帶來看世界完全不同的視角。這是為什麼有人會選擇克隆的最根本的原因,希望給已經陳舊也沉寂的生活中注入大汩的活水。

肢體的年輕會不會帶來心態的年輕?而這種年輕是不是意味著能重新發現大自然中的美,而不是被疲憊的生活所拖累,能夠從上千個日日夜夜沉悶的婚姻生活中走出來,從伴侶身上發現美,從而找到生活全新的意義?在這裡,年輕的隱喻其實是在追問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複製人本質上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他會有一種從心底裡湧動而出的新鮮感,雖然他自己並不知道,也無法形容。發現,源自陌生,即使複製人被植入了所有的記憶,本質上現實世界裡的一切對他而言都是全新的開始:記憶中的,和真正用感官所感知的相比,無論是第一口吃下的甜瓜,還是第一次見到郊外翠綠的田野,都顯得那麼蒼白。

中年油膩男想要的年輕,是對記憶做拉皮手術,重新在生活中感知到新鮮感。

《悅納新自我》也提出了兩個既有趣,又重要的問題:

首先,記憶是可以傳遞的麼?靈魂或者思考是否能與肉體分開而獨立存在?我們每個人的肉體和自我認同之間,是不是可以割裂?

有一種研究強調,我們並不只是利用我們的大腦去思考,我們還會利用其它感官去感知世界。在《快思慢想》中,我們之所以可以本能地對一些問題作出反應,比如說消防員可能本能感知到火災現場的屋子裡充滿危險,在坍塌前一秒逃出來,就是因為我們有直覺。每個人都經歷過汗毛倒豎的經驗,因為我們對環境中的危險有著直覺的感知。這些經驗都告訴我們,我們的肢體,我們的感知,在很多時候,和我們的大腦一樣重要。

這就引發出了第二個問題,如果肢體發生改變了,意識難道不會改變麼?其實我們已經習慣了至少替代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比如說器官移植就已經發展成了一個非常成熟的行業,腎臟、肝臟、心臟和肺都可能移植。兩年之前甚至大腦移植都被炒地沸沸揚揚,一名俄羅斯高位截癱的病人希望與義大利的科學家合作,把自己的大腦移植到一個健康的捐獻的軀體,讓自己重新站起來(雖然這一實驗因為醫療技術和倫理的問題被叫停)。

大腦移植與其他器官移植相比,的確又躍進了一大步,它不僅技術上面臨巨大的挑戰,如何將纖細的神經連接起來本身就是巨大的難題,它也提出了道德與倫理的問題。大腦移植的人,到底是誰?大腦和其他軀體的結合意味著什麼?複製人也是如此,把有記憶、有感知、有自我意識的大腦和一個新軀體連接起來意味著什麼,哪怕這個大腦也是一個複製品?

已經有一些人造器官移植引發人的遐想,比如機器心臟已經很成熟,只是安放在胸腔裡的機器心臟並沒有脈搏,因為本質上機器心臟是一個機器泵,不需要像心臟那樣需要收縮來擠壓血液。問題是一個沒有心跳的人,還是人麼?當然,我們也看過不少感人的場景:一個失去了兒子的母親,會貼在陌生人的胸口,聆聽兒子的心跳聲,因為他健康的心臟被移植到了另一個需要它的病人身體內。

回到《雙子殺手》。在影片裡呈現出數字分身有兩種。一種就是所謂的視頻造假(deepfake),利用網上開源的AI技術,給影片裡的人換頭像,或者說用利用一個人影像進行編輯,用合成的語音往影像的嘴裡「餵食」,有點像數字配音,比如讓川普說中文的的笑話。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這樣的技術已經越來越可能以假亂真。

另一種就是《雙子殺手》裡設計的那個史密斯的23歲數字克隆版。製作這樣的一個數字克隆,而且能夠在大屏幕上纖細畢露地展示出來,影片花費了幾千萬美元,需要動畫師和人工智慧工程師整個團隊去協作,需要掃描史密斯的頭骨,面部表情,皮膚等等,同時對照他剛剛出道時的影像,分析五十一歲的他在過去三十年到底哪些地方老去了,這樣才還原出那個真實又年輕的數字分身。

如果《雙子殺手》對未來有所指向的話,那一定是對找回來自過去的年輕的自我的渴望。如果智慧可以克隆,肢體可以年輕,矽谷大亨們一定會為這樣的「長生不老」豪擲千金。不過,在嘗試克隆之前,需要仔細思考,這樣的實驗,其實是一種關於自主意識可能性的選擇實驗。差之毫厘謬以千裡,選擇的多樣性,給戲劇增添無限張力,卻並不意味著生命就因此有了多種可能。

相關焦點

  • 雙子殺手的奇妙之處:頂級殺手複製的複製人,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雙子殺手的奇妙之處:頂級殺手複製的複製人,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文|閒雲李安新作,威爾史密斯主演,兩人的結合,本身就很值得期待。這次的《雙子殺手》即使李安的新試驗,也是威爾史密斯第一次跟中國導演合作。《雙子殺手》講述了威爾史密斯飾演的特工亨利在即將退休的時候,卻捲入了重磅陰謀當中,自己成了被獵殺的對象。特工亨利是一個頂級殺手,想要殺他,基本上是送命般的存在。
  • 《雙子殺手》除了畫質一無是處?且看李安用複製人玩出的新意思
    01上個月李安攜《雙子殺手》歸來。作為一名「安叔粉」,我自然要在第一時間為《雙子殺手》票房貢獻上我的荷包。從票房上看,月中上檔的《雙子票房》顯然難超國慶三部主旋律電影,成為十月票房一哥。《雙子殺手》除了出彩的動作戲和4K120幀的拍攝技術加持,更重要的,是李安堅持在電影中表達他的人文關懷。因此,如果只用爽片來評價李安的《雙子殺手》,是有失公允的。我們還需要從整故事出發,看看李安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如何用複製人來玩出新意思。
  • 看過李安的《綠巨人浩克》,終於明白《雙子殺手》為什麼失敗
    但是,看完最近上映的新片《雙子殺手》最大的感覺還是:失望。也許,我們對喜歡的導演會不自覺地寄予過多希望。不甘心,又去把李安16年前的另一部動作片《綠巨人浩克》看了一遍。看完之後,終於明白李安的《雙子殺手》為什麼失敗。
  • 複製人真的到來那一天,真的能克隆出自己嗎?
    2019年10月份,李安導演的新作品《雙子殺手》上映,在科幻電影領域已經用了很多年的複製人故事,可能引不起大家的興趣,現在大家對克隆的討論,不再是技術問題,而是涉及到的人倫問題,比如複製人的人權,複製人與本體之間倫理道德等。但是《雙子殺手》中,李安還探討一個問題,為什麼複製人,和以前的自己差異這麼大?難道複製人僅僅是外貌的克隆?
  • 變異小龍蝦攻陷歐洲,能夠無限自我複製,25年克隆出上百萬
    變異小龍蝦攻陷歐洲,能夠無限自我複製,25年克隆出上百萬對於小龍蝦,在我們的眼中,似乎是一道非常美味的美食,但其實小龍蝦本身也是全世界進行物種入侵危害最為嚴重的生物之一,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一種小龍蝦,是最近幾十年當中才變異出來的一個新物種
  • 《雙子殺手》啟用「數字合成演員」,能否再次突破技術邊界?
    投稿來源:新文化商業9月2日,李安的新電影《雙子殺手》發布定檔預告,正式宣布內地定檔10月18日。比威爾·史密斯更吸睛的是,100%用特效製作出來的23歲版本史密斯。預告中,一老一少威爾·史密斯同屏對打,除了精彩的動作戲外,幾乎所有人都驚詫於年輕史密斯選角的成功,因為他幾乎就是年輕20歲的威爾·史密斯。
  • X戰警宇宙「分身人」衍生電影主演確定 自帶克隆能力_遊俠網 Ali...
    詹姆斯·弗蘭科將加盟」X戰警宇宙」,在全新的「分身人」(Multiple Man)衍生電影中飾演分身人。該片將有《X戰警:黑鳳凰》導演西蒙·金伯格執導。
  • 獨家|李安:做《雙子殺手》也是「泥菩薩過江」,希望能拋磚引玉
    《雙子殺手》裡,威爾·史密斯飾演的政府特工亨利在退休之時,發現自己被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年輕殺手「小克」追殺。小克正是亨利的複製人,而電影中這位複製人則是由威爾·史密斯自己扮演,靠CG和動作捕捉製造出來的。
  • 內裡的「自我」,外化的「自我」,與他人眼中的「自我」
    認識自我 走向自己 我們應該明白,一旦為了一個人的自尊自大,家庭被用作自我延續的手段,它便成為分裂隔離以及反社會活動的中心。 ——克裡希那穆提 內裡的自我 內裡的自我是人類圖中的「個性(Personality)」,是我們感官中可以感知到的自己。也就是,我們對萬事萬物的反應。
  • 《密封罐子》:玻璃罐子隱喻的隔閡真相,遊戲背後的自我迷失
    這個罐子既是故事裡的器物,又有著多重隱喻。無法與他人相處的孤寂背後,其實是無法面對自我的痛苦與無奈。一、細膩筆觸下的溫馨氛圍,玻璃罐子隱喻疏離的真相被前面幾篇虐得體無完膚後,《密封罐子》的開篇倒讓我鬆了口氣。窗明几淨的室內環境、一碗熱氣騰騰的烏龍麵、桌上妻子擺放的山茶花束......儼然一幅琴瑟和諧的畫面,我期待著孤獨的流浪者被純潔愛情治癒的童話故事。
  • 《雙子殺手》或虧5.3億?但我要為「敗者」李安狠狠鼓掌
    可他的《雙子殺手》可能真的輸了。票房口碑雙輸,《雙子殺手》到底遭遇了什麼?《雙子殺手》當然不是爛片,李安怎麼可能會拍爛片呢?但截至寫稿時間(10月21日19時30分),《雙子殺手》國內上映四天,累計票房1.59億,單日票房接連被同期上映的迪士尼口碑不怎樣的《沉睡魔咒2》和口碑炸裂的《中國機長》趕超。
  • 複製人如何普通人?今年最值得看的一部燒腦電影!
    《我們》阿萊跟隨丈夫,兒子,女兒一家四口到海濱度假,和好朋友泰勒一家玩了一天之後,阿萊感覺這裡很詭異,想儘快離開,原來這裡曾經是阿萊童年的娛樂場所,阿萊曾經在這裡遇到過一個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人,丈夫認為,那都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不必太在意,就在此時,更詭異的事情來了!
  • 兩個人共享一個身份,這部克隆題材電影讓人啼笑皆非
    如果一個更好的你出現在了你面前,你會怎麼做——《悅納新自我》看海報就知道,這是兩個「我」的故事。舊的我和新的我哪個更好?舊的我和新的我如何相處?邁爾斯,一個跨進中年危機的邋遢男。工作上,死氣沉沉的他進入了瓶頸期,面臨著被解僱的風險。明明到了提案時間,卻一個字都憋不出來。
  • 從《獅子王》到《雙子殺手》,全數字合成演員真的要來了?
    上個月,威爾·史密斯在為即將上映的新片《雙子殺手》進行宣傳的時候與記者們聊到了這個話題,這位50歲的演員注意到,隨著視覺技術的進步,他以後或許可以「坐著拍電影」,讓數字替身來完成所有的拍攝工作。現在有一個完全數位化的20歲版的我可以拍電影了。他的這句玩笑話引發了臺下的哄然大笑,但他在玩笑中所描述的現實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 專業分析《雙子殺手》的技術優缺點,李安不愧是個電影試驗師
    作為一個華語電影大師,李安擅長拍攝劇情片和文藝片,偶爾也會拍打打殺殺的商業電影,比如正在上映的《雙子殺手》。熟悉這部影片的觀眾知道,《雙子殺手》的創意構想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當時迫於技術限制,電影僅限於文本層面的構想,後來故事幾經流轉,最後落到喜歡實驗電影新技術的李安手裡。
  • 《雙子殺手》:兩個威爾史密斯搖搖晃晃地走向未來,令人失望又期望
    》的,但是《雙子殺手》的視覺創新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雙子殺手》也僅只於此。》劇情毫無驚奇 而《雙子殺手》的劇情呢?就跟你在預告裡看到的……差不多,也許有點小逆轉,但大體來說不會讓你下巴掉到地上。《雙子殺手》的複製人劇情,早在20年前的確是個獵奇到駭人的想法。但在20年後,我們已經看過了李連杰的《救世主》(The One),連《銀翼殺手》(Blade Runner)都出續集了,更別提《潛龍諜影》(Metal Gear Solid)都全破好幾年了,《雙子殺手》實在沒有驚奇。
  • 盤點八部「複製人」題材電影
    《雙子殺手》  豆瓣評分:7.1  推薦指數:★★★★  李安導演的最新作品,由威廉史密斯主演。本想退休的特工男主遭遇追殺。最後發現對方是自己年輕版的克隆體。《複製人》  豆瓣評分:6.1  推薦指數:★★★  我們努叔,也就是基努裡維斯主演。他飾演的男主本來兒女雙全,家庭幸福。事業上致力於克隆科研,可以說是人生贏家,一場車禍讓他失去了家人。不能接受現實的男主偷偷將家人克隆,並給他們傳輸了生前的記憶。
  • 按照人類A克隆出人類B,那人類B是否會擁有和A一樣的自我意識?
    如果真的可以通過克隆技術製造一個自我意識的複製體,那麼就實現人類夢寐以求的永生技術了。人們可保存大量幼年時期的體細胞,每克隆一次使用一個體細胞核。那麼理論上保存了多少細胞核就可以克隆多少次。成年之後的克隆體還具有和主體一樣的自我意識,那麼豈不是可以永生?
  • 人格理論——馬斯洛自我實現論
    馬斯洛通過對偉大的科學家、政治家等著名人物,如愛因斯坦、赫胥黎、貝多芬、林肯、羅斯福、亞當斯等人的研究,認為自我實現者具有下列15種人格特徵: (1)能準確地知覺現實; (2)悅納自己、他人和周圍世界; (3)能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思想; (4)超越以自我為中心,而以問題為中心;(5)具有超然獨立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