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分析《雙子殺手》的技術優缺點,李安不愧是個電影試驗師

2020-12-05 鄧眼看電影

資深影迷圈一直有這樣一種說法——看李安電影的人有兩種:李安的資深影迷和文藝青年。作為一個華語電影大師,李安擅長拍攝劇情片和文藝片,偶爾也會拍打打殺殺的商業電影,比如正在上映的《雙子殺手》。

熟悉這部影片的觀眾知道,《雙子殺手》的創意構想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當時迫於技術限制,電影僅限於文本層面的構想,後來故事幾經流轉,最後落到喜歡實驗電影新技術的李安手裡。經過一系列的優化組合,《雙子殺手》聚集了導演李安、編劇戴維貝尼奧夫、演員威爾·史密斯這樣的好萊塢頂級主創團隊。

但是,《雙子殺手》正式上映之後,口碑兩極分化,相比起《少年派的漂流》和《臥虎藏龍》,甚至比起李安上一部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雙子殺手》的口碑顯然都落了下風,截止2019年10月18日下午16點(此時電影已經正式上映16個小時),豆瓣觀眾給予電影的評分是7.1分,這個分數相比起一些商業片來說,勉強算優秀,相比起李安以往的電影,則顯然有失大師水準。

正如文章開篇所說,看李安電影的人,要麼是李安的資深粉絲,另外一種就是文青。只是《雙子殺手》作為一部爆米花電影,增加了更多的路人粉。關於影片的好壞爭論,則基本都是李安的資深粉絲。

比如有一個資深影迷就表示,不管什麼樣的故事,到了李安手裡就會變成李安的故事。他認為《雙子殺手》整體的節奏掌控屬於教科書級別。同時他大讚特贊李安在探索高清數字電影方面所做的努力。《雙子殺手》是李安第二次使用120幀的高規格拍攝,而第一次使用120幀拍攝的是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由於採用全新的拍攝規格,就意味著在動作、攝影、打光方面都要嘗試使用不同的策略,如果是出於保守起見,很多導演是不願意冒這個險的,而李安是一個例外。有了120幀+4K+3D的拍攝規格,畫面就會更細膩,動作戲也就更真實,會帶給觀眾全新的視覺體驗。

但一些非李安鐵粉的觀眾來說,李安嘗試的新技術並沒有給他們帶來驚喜。一些觀眾就認為相比起《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雙子殺手》的劇情老套,文戲糟糕,李安這一次確實是失手了。

還有一些觀眾認為,李安更擅長於拍攝劇情片,在文藝氣息濃鬱的劇情片裡,李安才能大展拳腳。就像李安自己曾經也說過,拍攝勁爆的商業片往往不賣座,反而是拍攝劇情片和文藝片賣得很好。

眾所周知,李安特別擅長於拍攝劇情片和文戲片,《雙子殺手》的劇情顯然遭遇吐槽。關於老套劇情的吐槽,其實只要追溯一下電影構思的年代,就能想像出它可能面臨的尷尬。在90年代《雙子殺手》是一個非常新穎的題材,但科幻電影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複製人、複製人、機器人一類的題材幾乎要被挖掘殆盡,一個90年代的頭腦風暴,想要在2019年讓人驚嘆它的創意,的確很難。

我們這裡不妨以《黑客帝國》舉例,《黑客帝國》在1995年誕生時堪稱跨時代的神作。假如《黑客帝國》是在2019年才拍出來的作品,它的地位還有現在這麼高嗎?恐怕未必吧。《雙子殺手》面臨的正是這樣的尷尬。

儘管有好萊塢頂級編劇為一個幾十年前的創意做細節鋪墊,但《雙子殺手》的故事元素,仍然沒有帶給觀眾驚豔感。同樣出現這種問題的還有卡梅隆監製的《Alita》(《阿麗塔》),後者也是十幾年前的創意,上映之後儘管特效十分炫目,可惜仍然難以掩蓋劇情上的弱點。

這說明,科幻題材方面的電影創意,很難在不斷前行的時間面前保持新鮮感。當然,《雙子殺手》的劇情老套歸老套,仍然在及格線以上,好萊塢商業片的基本水準還是強於國產片的。

現在說回《雙子殺手》的技術性問題,120幀拍攝是《雙子殺手》的宣傳噱頭,部分影院也提供了兩種觀影模式,一種是120幀+3D+2K,一種是24幀+2D+2K,前者顯然是新技術提供的高規格觀影模式,實際上它在觀影過程中的效果如何呢?

國外的資深影迷JH老師就兩者做了對比,他認為在水下盡頭和高速機槍掃射的鏡頭時,120幀的畫面會更能顯示出細節,而在平時的動作追逐和打鬥方面,24幀的畫面顯得更爽快。

其中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120幀的畫面能拍攝出每一個動作的細節,這就導致一些打鬥或追逐的鏡頭會顯得有些慢,。打個比方,在24幀的模式下演員一拳揮出去,視覺沒有緩衝,就會擊中目標,帶給你視覺上的爽快感。但是在120幀的模式下,演員一拳揮出去,它能清晰地顯示拳頭運動的軌跡,反而失去了視覺爽快感。120幀的《雙子殺手》的確讓畫面細節更豐富,也更具有沉浸感,由於它捕捉到每一個動作的細節,反而看起來又充滿人為排練過的廉價感。

當然,現在過早的對120幀拍攝技術進行否定是顯然不對的,新的拍攝技術必然會對電影創作提出新的要求,在VR技術發展的過程中,120幀的高清影像,無疑會為觀眾帶來更震撼的視覺刺激。李安作為第一個和第二個吃螃蟹的人,不管他的電影是否獲得成功,他所做出的貢獻都功不可沒。

相關焦點

  • 獨家|李安:做《雙子殺手》也是「泥菩薩過江」,希望能拋磚引玉
    談製造複製人「小克」複製人元素對技術的實現,比故事本身有吸引力在選擇電影劇本的時候,李安心裡有明確的要求:故事可以不夠吸引人,但是一定要利於電影技術的呈現。事實上,《雙子殺手》的故事本身,也的確難以吸引擅長探討人類細膩情感的李安。
  • 看過李安的《綠巨人浩克》,終於明白《雙子殺手》為什麼失敗
    作為導演,李安的電影成就令很多同輩後生望塵莫及。作為公眾人物,李安一貫謙和的態度讓人不忍心批評。但是,看完最近上映的新片《雙子殺手》最大的感覺還是:失望。也許,我們對喜歡的導演會不自覺地寄予過多希望。不甘心,又去把李安16年前的另一部動作片《綠巨人浩克》看了一遍。看完之後,終於明白李安的《雙子殺手》為什麼失敗。在技術上,李安一直抱有嘗鮮的勇氣。《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無疑是成功的典型,而《綠巨人浩克》則是一個失敗的先例。
  • 《雙子殺手》或虧5.3億?但我要為「敗者」李安狠狠鼓掌
    這是李安第一次連輸兩場。在李安的電影世界裡,他一直是少年。而許多看過他的人說,安叔是肉眼可見地老了。少年李安遭遇了他的中場戰事。可他心心念念的《馬尼拉之戰》,還是沒錢拍。票房口碑雙輸,《雙子殺手》到底遭遇了什麼?《雙子殺手》當然不是爛片,李安怎麼可能會拍爛片呢?
  • 《雙子殺手》除了畫質一無是處?且看李安用複製人玩出的新意思
    01上個月李安攜《雙子殺手》歸來。作為一名「安叔粉」,我自然要在第一時間為《雙子殺手》票房貢獻上我的荷包。從票房上看,月中上檔的《雙子票房》顯然難超國慶三部主旋律電影,成為十月票房一哥。但對李安而言,《雙子殺手》的票房並不是對他的第一次考驗,4K+120幀+3D也不是他的第一次嘗試。自憑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斬獲2013年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後,李安便開始在有限的拍攝技術上開拓觀影體驗的各種可能。
  • 「黑衣人」J 再度歸來,李安新作《雙子殺手》不容錯過
    雙子殺手該片講述了美國國防情報局特工亨利(威爾·史密斯飾),準備退休之際意外遭到一名神秘殺手的追殺,在兩人的激烈較量中,他發現這名殺手竟然是年輕了20多歲的自己,一場我與我的對決旋即展開,而背後的真相也逐漸浮出水面。
  • 《雙子殺手》啟用「數字合成演員」,能否再次突破技術邊界?
    投稿來源:新文化商業9月2日,李安的新電影《雙子殺手》發布定檔預告,正式宣布內地定檔10月18日。比威爾·史密斯更吸睛的是,100%用特效製作出來的23歲版本史密斯。預告中,一老一少威爾·史密斯同屏對打,除了精彩的動作戲外,幾乎所有人都驚詫於年輕史密斯選角的成功,因為他幾乎就是年輕20歲的威爾·史密斯。
  • 《雙子殺手》:兩個威爾史密斯搖搖晃晃地走向未來,令人失望又期望
    《雙子殺手》(Gemini Man)曾經是都市傳說等級的好萊塢電影── 20年來沒有人能讓它成真,直到李安與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 。這部電影有國際大導;不只一位電影天王──兩位威爾史密斯;以及當今已經日漸成熟的電腦替身特效技術;全片還以4K 3D規格加上每秒120幀畫格之高畫格速率(High frame rate, HFR)拍攝。
  • 雙子殺手的奇妙之處:頂級殺手複製的複製人,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雙子殺手的奇妙之處:頂級殺手複製的複製人,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文|閒雲李安新作,威爾史密斯主演,兩人的結合,本身就很值得期待。這次的《雙子殺手》即使李安的新試驗,也是威爾史密斯第一次跟中國導演合作。《雙子殺手》講述了威爾史密斯飾演的特工亨利在即將退休的時候,卻捲入了重磅陰謀當中,自己成了被獵殺的對象。特工亨利是一個頂級殺手,想要殺他,基本上是送命般的存在。
  • 《海賊王:狂熱行動》、《雙子殺手》你選擇了誰?
    對於影迷朋友來說昨天可能是一個難以抉擇的日子,因為昨天天有兩部重量級電影將會上映,分別是《海賊王:狂熱行動》和《雙子殺手》,他們有哪些出彩之處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首先是李安導演,維爾史密斯主演的電影《雙子殺手》,此前中國首映中,李安用高幀+3D技術使觀眾有身臨其境的體驗,著實驚豔到了觀眾。這種視覺效果使動作場面更加刺激、更加真實,所有打鬥細節一覽無餘,仿佛置身其中。不僅眼睛看的「爽」,劇情也十分的觸動人心。
  • 從《獅子王》到《雙子殺手》,全數字合成演員真的要來了?
    上個月,威爾·史密斯在為即將上映的新片《雙子殺手》進行宣傳的時候與記者們聊到了這個話題,這位50歲的演員注意到,隨著視覺技術的進步,他以後或許可以「坐著拍電影」,讓數字替身來完成所有的拍攝工作。現在有一個完全數位化的20歲版的我可以拍電影了。他的這句玩笑話引發了臺下的哄然大笑,但他在玩笑中所描述的現實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 這片被列為「無法上映」,唯獨李安敢拍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時隔三年,李安導演帶著他的全新科幻動作片《雙子殺手》正式歸來。 在李安的《雙子殺手》之前,已經有不少類似的電影出現。 先來看一類「遠親」。 這類影片中會出現自己殺死自己的關鍵橋段,但以懸疑燒腦為主打,典型當推以環形敘事聞名的《恐怖遊輪》(2009)。
  • 票價賣到200元一張的《雙子殺手》,120幀究竟有多震撼!
    明天要去看李安的新片《雙子殺手》,明天的文章也會和大家聊聊這部電影。 自電影誕生以來,24幀/秒就成了電影拍攝、放映的標準格式。 但是,24幀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幀數,而只是一個及格的幀數。因為隨著電影幀數的提高,觀眾可以得到更加真實、流暢的畫面。 這是正常24幀電影的畫面。
  • 從《雙子殺手》到《悅納新自我》:數據分身與克隆自我的隱喻
    《雙子殺手》的評價褒貶不一與票房撲街,都不妨礙它是一部電影科技上劃時代的影片,為了在大屏幕上讓威爾史密斯與年輕三十歲的自己演對手戲,導演李安是花了血本的。李安對銀幕上史密斯的數據分身要求很高:不僅要年輕,還得傳神。
  • 這個把李安徵服的男人,究竟有什麼魅力?
    時光網特稿 等了3年,《雙子殺手》終於來了。《雙子殺手》海報看過電影簡介,開始滿心歡喜的期待。120幀+4k+3D拍攝,挑戰了電影技術指標。自我對決的科幻故事,延展了李安創作領域。但影片上映後,評價卻出乎意料。
  • 百科|用數學創造電影
    數字電影時代中的數學《雙子殺手》第一個火車進站的鏡頭與1895年盧米埃兄弟的《火車進站》相呼應,李安導演明顯在告訴世界新時代的電影已經來臨,未來屬於數字電影。隨著科技水平的飛速發展,數字電影逐漸取代膠片電影成為主流電影形式。依託算法設計出電影人物和虛擬視覺效果給電影工業帶來全新的創作方式。算法的根基在於數學,沒有數學原理的支撐,代碼無異於一堆毫無邏輯的字符。
  • 2019好萊塢最虧錢5部電影誕生,竟然全部都是商業特效大片
    一方面專業影評人對這部電影各路花式彩虹屁從不間斷,另一方面上映之後,各路觀眾對他褒貶不一口碑兩極分化。有海外的媒體稱這部電影為「一次哲學和精神意義上的旅行」。看來這部電影又是一部「曲高和寡」的作品。質量不錯、內容有深度,但是究竟觀眾們喜不喜歡就另一說了。
  • 李安:我的電影不是給人解答,而是我內心的一種解析
    8月25日上午,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大師班」正式開講,導演李安成為首位講者,主題為「東方表達與數位技術」。受疫情影響,現居紐約的李安以視頻連線的形式出現在眾人面前,接受了 「大師班」北京現場的主持人提問。《喊·山》的導演楊子、《春江水暖》的導演顧曉剛,作為從北京國際電影節創投項目走出的青年導演代表,也參與了此次訪問。
  • 賈樟柯主持李安馮小剛對談:電影好久沒改了
    李安解釋說,這是自己在嘗試更主觀的表達方式,也許觀眾不能接受,但他很希望能在新的領域探索電影的更多可能性。  從60幀到120幀,李安並非一拍腦門就想出來,這期間他思索了一年。自從《少年派》之後李安就不斷嘗試新技術,他攤手說,自己其實也是在冒險,因為在拍60幀時他還知道自己在拍電影,拍120幀他不知道在拍一個什麼,沒有現成的參考,在拍攝現場也無從感知,不知道觀眾會有怎樣的反應,「我就好像剛學會走路,就像新兵被送去打仗一樣」。
  • 電影發展的下一個十年,關鍵詞還會是「技術」嗎?
    希區柯克的《奪魂索》全片長80分鐘只有11個鏡頭 剪輯技術也在不斷發展。曾幾何時,剪輯就是一門用剪刀和膠水粘合膠片的手工作業,剪輯師的工作不僅沉悶乏味,而且耗時又耗體力。發展到去年(2019)時,曾經製作了《指環王》和《猩球崛起》的維塔工作室全新的電腦特效技術「表演捕捉」(Performance Capture)讓電腦特效人物上升到了全新的水平。不管是年初的《阿麗塔:戰鬥天使》還是年末的《雙子殺手》,他們都使用這項技術構造出一個「假人」來演戲,然而這個電腦特效人物卻真實的不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