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我 走向自己
重要的是了解心靈的過程,它的趨向和厭棄,它對美與醜的反應。
我們應該明白,一旦為了一個人的自尊自大,家庭被用作自我延續的手段,它便成為分裂隔離以及反社會活動的中心。
——克裡希那穆提
內裡的自我
內裡的自我是人類圖中的「個性(Personality)」,是我們感官中可以感知到的自己。也就是,我們對萬事萬物的反應。在反應中,照見內裡的自我。
\下裡巴人\眼中的自己是這樣的:
她是一朵橘黃色的多瓣小花,生在在一片高山草坪之上。有一隻鞋子,踩到了它,「咔嚓」,折了。
不一會兒,它又重新生長,長成了一顆及腰的鬱金香,綠色的、長條的葉子上面掛著兩朵白色的鬱金香。不遠處的木屋中,住著一位農夫,看見了這株拔立於草地上的奇特的花,用透明的罩子,將它罩了起來,給它澆水,還隔著罩子從手中傳送光波。一陣子以後,鬱金香長成了水晶的鬱金香。
這個故事,隱喻的是當\下裡巴人\遇到了人生挫折之後,由於和\昔在今在\的交往,她個人的感受。這便是,由於內裡的自我而形成的體驗。
潛意識告訴\下裡巴人\的實情是這樣的:
在平靜的海面之下,是暖流的海洋。海洋之中,有一頭鯊魚,還有一隻烏龜。有一位舉著叮叮棒的女潛水員,在海裡變身,形成的小旋風吸引了鯊魚的注意,鯊魚回頭看了看她。鯊魚的體形非常龐大,狀似一條鯨魚,但是,它的尾巴是機械螺旋槳,勻速而又平穩地前行著。
這根叮叮棒不僅是潛水的工具,它還會溢出光,惹得鯊魚與烏龜坐在了前排觀看。鯊魚與烏龜都有魔法護身符,因而,溢出的光才沒有傷害到它們。鯊魚的牙齒非常的有意思,它是鯊魚玩具的牙齒,按它的牙齒,有的時候會「咔嗒」,下嘴了。
在女潛水員揮舞叮叮棒的時候,鯊魚和烏龜學會了一些動作,鯊魚甚至竄出了水面,如鯨魚般跳躍,忽而躍出水面,忽而又下潛。
這其中的差別在於,\下裡巴人\感覺自己是被澆灌而發生了人生的變化,潛意識卻告訴她,她是一名訓鯊員。在鯊魚眼中的故事版本,恐怕,也是有區別的。
外化的自我
外化的自我是「個性」與「設計」交叉後的結果,形成了你的人生使命,按照人類圖中所引介的,我們活在輪迴交叉中而覺醒,也就是在累生累世的課題中體驗我們作為人類的限制(自由),回歸本源。
自由意志,也就是限制本身。
我們有創造的自由,也受限於自身的創造。這樣的過程,等同於出於愛而繁衍下一代,並由此被牽制。若非出於愛,那便不是創造,而是智力/頭腦的延續,這樣便是自造了另一所有關自己的學校,去學習關於「道」的真相。
他人眼中的「自我」
他人眼中的「自我」,不過是他人自己,這一個部分,不用追究,此為「寬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