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測器用聲音記錄飛過地球時的信息

2020-08-12 天文在線

【內容簡介】:根據歐洲航天局報導,當bepicolombo 以每秒2.159英裡(3.474公裡)的速度掠過地球時,捕捉到了幾個重要的記錄。飛過地球的磁場時,bepicolombo的磁力計錄製下來我們星球的磁層,與太陽風相撞的時刻

  ,然後壓縮成了26秒的音軌。 這些記錄在未來將是非常寶貴的,對儀器校準和準備對進一步測量磁場具有特殊用途。

  在宇宙飛船準備接近太陽系最深處時,讓我們聽聽地球發出的聲音。

  根據歐洲航天局(ESA)的一份聲明,貝皮科倫博在以每秒2.159英裡(3.474公裡)的速度掠過地球時,科學家捕捉到了5段怪異的錄音。

  歐洲和日本的宇宙飛船任務已經飛越了水星,這是飛船9次引力輔助飛行中的第一次,幫助飛船縮小了繞日軌道,使其更接近其目的地:水星——太陽系中最小、被探索最少的行星。

  歐空局表示,到目前為止,貝皮科倫坡為科學家提供了對水星最多的信息。這項任務包括兩個軌道器:水星行星軌道器和水星磁層軌道器,前者的任務是繪製水星表面的地圖,後者的任務是更好地觀察水星的磁層。磁層是一顆行星產生的磁泡,它保護水星表面不受太陽和宇宙輻射的影響。

  一位藝術家對飛越地球的貝皮科倫博宇宙飛船的描繪。

  飛船使用了MPO11個儀器中的兩個——義大利彈簧加速計和磁強計。在飛行中,探測器近距離接近地球,潛入地球的陰影中,仔細聆聽地球的磁場,最後加速離開地球的影響。

  MPO-MAG首席研究員丹尼爾·海納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些記錄在未來將是非常寶貴的,特別是在校準儀器和為進一步測量做準備方面。

  貝皮科倫坡的地球探測方法

  在159 315英裡到80 460英裡(256 393公裡到129 488公裡)之間,ISA從貝皮科倫坡上捕獲了8小時的測量數據。為了找出比人耳能聽到的聲音更低的頻率,加速度計的記錄被濃縮成一分鐘的聲音,然後由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INAF)的研究人員進行強化。

  ISA小組成員卡梅洛 馬格納菲克 在一份聲明中說:「由外部和內部因素引起的振動會被傳輸到加速度計中。」「這和你把耳朵貼在欄杆上聽火車是否來的原理是一樣的。

  當地球變得觸手可及時

  在距離地球表面17326英裡到8144英裡(27884公裡到13107公裡)時,貝皮科倫博會縮小環繞太陽的軌道。為了做到這一點,太空飛行器在俯衝到離地表最近點7,884英裡(12,689公裡)處時利用了地球引力。來自ISA的數據已經被壓縮,所以一小時的測量等於一分鐘的音頻。

  飛入地球的陰影區

  太陽被地球遮住了——在這段34分鐘的視頻中,貝皮科倫博在距離地球10,250英裡(16,496公裡)的地方看不見我們的恆星,這一時刻在錄音中清晰地聽到了。從8,363英裡(13,460公裡)的距離開始,在15,447英裡(24,861公裡)的距離就可以聽到MPO退出月食。

  馬格納菲科在一份聲明中說:「當太空飛行器進入陰影時,太陽的力量停止了,我們可以聽到輕微的振動。之前被太陽彎曲的太陽能電池板,現在找到了一個新的平衡。在離開陰影時,我們可以再次聽到聲音。」

  如此清晰地記錄下細微的太陽影響,意味著ISA裝備精良,可以捕捉運動中甚至最小的差異。對馬格納菲科來說,這具有特殊意義。

  馬格納菲科說:「自從我們開始巡航以來,我們一直都是在陽光直射下,所以我們不可能有效地檢查我們的儀器是否在測量陽光強度的變化。」「這證明了該儀器是經過精心校準的,因為我們測量的加速度跳躍與我們的預期相符。」

  隨著軌道飛行器距離地球越來越遠,當MPO到達距離地球表面19,750英裡(31,785公裡)時,記錄就結束了。

  地球磁場的聲音(和貝皮科倫波的飛輪聲音)

  在飛過地球磁場時,這段視頻被貝皮科倫波的磁強計記錄下來,然後將8個小時壓縮成26秒的音軌。它強調了宇宙飛船遭遇地球弓形激波的時刻,也就是地球磁層與太陽風碰撞的時刻。

  當貝皮科倫波穿過地球磁場開始佔據主導地位的磁層頂時,可以聽到它穿過紊流磁鞘的聲音。仔細聽,你會聽到飛船反應輪的撞擊聲,它將軌道飛行器引向正確的觀察方向。

  作者: Gemma Lavender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這是外星人經過地球時可能會聽到的聲音
    這是外星人經過地球時可能會聽到的聲音,我們星球的聲音可能會讓他們十分掃興。簡介:空間探測器貝皮可倫坡號在飛往水星前最後一次掠過地球近地位置時,錄下來一段34分鐘的音頻,由於這種聲波不能被直接聽到,義大利天體物理研究所將這段音頻平移到了人耳可分辨的波段,旋律隨著飛掠位置不同而改變,這首34分鐘的曲子詭怪又讓人平靜。
  • 人類探測器第一次捕獲到土星的聲音,並將其傳回了地球!
    人類探測器第一次捕獲到土星的聲音,並將其傳回了地球!土星的聲音你聽過嗎?人類史上探測器卡西尼號第一次捕獲到了土星的聲音,並將其傳回了地球。我們都知道,聲波只能通過媒介傳播。由於星際空間幾乎沒有物質,所以聲音無法在其中傳播。在人們的印象中,宇宙是寂靜和永恆的。但也許我們都錯了,可能只是我們聽不見而已,這是否意味著它真的不能發出聲音?事實上,宇宙比我們想像的要嘈雜得多。就近而言,地球的旋轉會產生振動,振動中會有「聲音」,但是振動的頻率太低,我們的耳朵聽不見。卡西尼探測器是美國宇航局發射的探測土星及其衛星的探測器。
  • 太空中沒有聲音嗎?那你錯了,快來聽聽太陽系各行星的聲音吧
    在太空中,人類其實聽不到任何聲音,因為聲音不會在真空中傳播,所以人們聽不到太空中其它星球發出的聲音,因為聲波只能通過媒介傳播,由於星際空間幾乎沒有這樣的物質,因此聲音無法在其中傳播,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太空是沒有聲音的,因為他們知道太空是一個真空環境,從而導致在人類的印象中,宇宙是寂靜、是永恆的,雖說這種說法是正確的,但它卻又不完全正確,畢竟太空中不存在人耳就能聽到的聲音,或許我們都錯了,可能只是人類聽不見
  • 中國太空人在太空中聽到有人「敲打」他的太空船時被嚇到
    這是中國第一個太空人楊立偉在2003年首次飛行時所遇到的事件。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他回憶道「聽到有人敲了太空船一下,就像用木錘敲鐵桶一樣」。 「它既不是來自外面也不是來自太空船裡」。他搞不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即使回到了地球也無法搞清楚這件事。他甚至嘗試重現聲音以便專家可以幫助識別它,但失敗了。但不出所料,關於在太空中無法解釋的神秘聲音的故事已經獲得了相當多的關注。是什麼,或誰在楊先生獨自一人時敲打他的太空船呢?
  • 1977年「旅行者1號」太空探測器發射飽受爭議
    候 濤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簡稱NASA)的「朱諾」號木星探測器在經過5年的太空航行後,日前進入木星軌道,這讓全球的「太空迷」為之振奮。鮮為人知的是,迄今為止最著名的太空探測器「旅行者1號」,1977年發射時,曾受到過諸多質疑。
  • 太空探測器遠離地球幾億公裡,距離那麼遠人們如何能遙控?
    太空無人探測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深空探測的需要,人們將目光逐漸從地球轉移向了茫茫宇宙,為了探知地球外圍空間環境、天體物理、生命科學等諸多前沿領域的第一手資料,同時又解決現有技術條件下載人深空探測的瓶頸問題,無人太空探測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發展,無論是月球、近地行星,還是太陽
  • 26秒聽完地球磁場的聲音(內置視頻+解析)
    導語:地球磁場均勻地分布在這個世界的周圍空間,僅憑肉眼是無法看到磁場存在的。但NASA發射的一架探測衛星就在繞地球飛行期間記錄下了地球磁場的聲音,眾多網友在聽完後表示:這樣的聲音太奇妙了!但就在它正式飛向水星之前,科學家先將它放到了地球軌道上,在繞地球飛行期間測量了地球磁場。下面的視頻就是水星探測器所捕獲到地球磁場的聲音,但卻不是太空中的實際聲音。原本為8小時的地球磁場記錄數據也被壓縮成26秒,這樣可以給大家帶來更直觀的感受。
  • 太空探測器與地球相隔幾億公裡,距離那麼遠人們如何能遙控?
    太空無人探測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深空探測的需要,人們將目光逐漸從地球轉移向了茫茫宇宙,為了探知地球外圍空間環境、天體物理、生命科學等諸多前沿領域的第一手資料,同時又解決現有技術條件下載人深空探測的瓶頸問題,無人太空探測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發展,無論是月球、近地行星,還是太陽、太陽系邊緣行星和行星帶的軌道內
  • NASA:今天兩顆小行星飛過地球,最大的比籃球場寬
    美國宇航局表示,一顆比籃球場還寬的小行星預計於周二飛過地球,但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NASA小行星觀察在推特上表示,小行星2011 ES4經過地球時它被認為是「接近」的天文水平,比月球更接近地球。這顆太空巖石也被歸為近地天體(NEO)。
  • 你好,太空!一起來聽來自宇宙的聲音
    你知道第一位飛上太空的太空人是誰嗎?你知道為什麼日常生活所用的GPS導航可以如此精準地知曉你的位置嗎?你知道貓、狗、猴子和猩猩也曾上去過太空嗎?是哪個國家率先踏上月球?而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大型空間站叫什麼名字呢?
  • 在太空中「流浪」43年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又完成了一個裡程碑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旅行者1號(Voyager 1)宇宙探測器穿越了距離太陽150個天文單位(AU)的距離,這是它向太陽系外外太空探索的又一個裡程碑。每個AU代表大約9300萬英裡,這意味著旅行者1號現在距離地球大約140億英裡。
  • 在太空中「流浪」43年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又完成了一個裡程碑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旅行者1號(Voyager 1)宇宙探測器穿越了距離太陽150個天文單位(AU)的距離,這是它向太陽系外外太空探索的又一個裡程碑。每個AU代表大約9300萬英裡,這意味著旅行者1號現在距離地球大約140億英裡。
  • 距地球僅2950公裡,小行星飛過地球6小時後才被察覺
    周日,一顆汽車大小的小行星在距離地球約1,830英裡(2,950公裡)的範圍內飛行。根據小行星追蹤器和義大利Sormano天文臺編制的目錄,這是有記錄以來距離最近的一次。由於它的體積,假如這顆太空隕石撞擊地球時,很可能不會對地面上的人造成任何危險。儘管如此,這次險象環生還是令人擔憂,因為天文學家直到小行星經過之後才知道它的存在。
  • 當宇宙飛船飛過地球時,本周將出現「超級粉紅月亮」獨一無二照片
    貝比科倫博飛船將在周四飛過地球對於2018年10月20日發射的太空飛行器來說,這似乎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但這是其從地球到水星的七年旅程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獨一無二」的機會「用我們的MERTIS儀器在貝皮科倫博上觀測月球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機會,」DLR行星研究所的喬恩·赫爾伯特說,他是MERTIS的聯合首席研究員。「我們將首次在熱紅外光譜中對月球面向地球的一側進行檢查。」
  • 47年前「阿波羅」錄下的月球背面神秘聲音 NASA終於公布!
    0美國太空總署(NASA)首次披露1969年「阿波羅10」號飛過月球背面時的錄音,顯示太空人對一種恍如外太空音樂的神秘聲音驚異不已。雖然有專家稱怪聲源自太空艙儀器互相干擾,但有太空人認為確有「來自太空的聲音」。
  • 航天探測器是如何向地球發送信號的?
    當使用雷射而非無線電波時,它的編碼和傳輸數據的速度比目前使用的最好的射頻無線電還要快10到100倍。另外,使用雷射通信的另一個好處是,由於雷射的波長比無線電波短,所以與無線電波相比,雷射在太空中傳播時損耗的能量更少。
  • 3位太空人長眠於太空,唯獨他飛過了冥王星,即將飛出太陽系
    3位太空人長眠於太空,唯獨他飛過了冥王星,即將飛出太陽系在宇宙探索的道路上犧牲和發現共存,到現在為止20人以上的太空人由於工作而死亡,其中3人真的沉睡在宇宙中(那個侑都在發射過程中發生了事故)。他們是前蘇聯聯盟11號的3名太空人,完成了宇宙任務後,回到地球的只有3具遺體,他們的靈魂永遠留在了深深的宇宙。
  • 卡西尼捕捉到了在土星和土衛二之間傳播的等離子波的聲音
    卡西尼號最後幾個月記錄的數據仍然給了我們帶來有用信息。來自探測器大結局任務的最新研究發現,土星和它的衛星土衛二之間存在一種以前未知的相互作用——等離子波,它在土衛二和土衛二之間傳播。在最近的一次潛水中,也就是最後一次墜落的前兩周,它用它的無線電等離子波科學(RPWS)儀器捕捉了在土星和土衛二之間傳播的等離子波的聲音,這是第一次表明,這些波在連接兩個星體的磁場線上傳播。
  • NASA帕克第5次近距離相遇時飛過太陽 關鍵時刻另一個有趣事件發生
    NASA帕克第5次近距離相遇時飛過太陽 關鍵時刻另一個有趣事件發生帕克太陽探測器配備了四個不同的儀器套件,以試圖解決「電暈」對想要了解我們恆星及其類似物體的科學家的兩個關鍵奧秘。科學家們的目標是更多地了解太陽向太陽系發射帶電粒子的太陽風的動力機制,太陽風能在地球上製造極光,有時還會破壞我們的技術。
  • 科學家預測比兩個足球場還寬的「潛在危險」小行星將下周飛過地球
    據美國宇航局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稱,一顆寬度超過兩個專業足球場的小行星將於9月14日安全飛越地球。政府機構指出,這顆被稱為小行星2020 QL2的太空巖石直徑超過120米(393英尺)。預計它將以每小時24000英裡的速度飛過地球,距離地球420萬英裡。相比之下,月球距離地球238900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