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我們很關注人類面對的地球級難題

2021-01-16 荔枝網新聞

  騰訊科技 紀振宇 5月15日矽谷報導

  網大為(David Wallerstein)的思維快速而跳躍,話題可以在前一秒還是人工智慧,後一秒就討論到人體內細菌的DNA數量比人多。一旦涉及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時,他就會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對面的記者幾乎沒有任何打斷他並提出下一個問題的機會。更加難辦的是,他愛談的話題從來都是那些從科技記者看來,並不那麼吸引讀者眼球的東西:可持續發展、可再生能源、太空探索、人類文明發展。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中,還有人關心這些十年、二十年,甚至幾十年,上百年都不會困擾到普通人頭上的話題嗎?新聞記者更希望從這位騰訊首席探索官(CXO)口中聽到的,是關於網際網路趨勢、關於下一個應用爆款。

  但他還是堅持要談那些「冷門」的話題,並呼籲人們應該和他一樣更多關注並積極參與到這些話題的討論中。

  日前由騰訊WE大會支持的伯克利未來論壇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舉辦,探討的話題包括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可再生能源、水資源循環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2017年是騰訊WE大會的第五年。作為一場「非商業化」的大會,騰訊WE大會探討的從來都不是當下最火熱的話題,而是在不遠的未來對人類命運產生影響的議題。

  網大為自己也是一名堅定的環保主義者,一旦出門,他就會隨身帶上一個特製的帶有過濾嘴的小水壺,因為「在外面如果要喝瓶裝水的話,一個人每天就會消耗6瓶的塑料」,他還是絕對的素食主義者,因為「產生肉的過程會造成太多的能源消耗和浪費」,他開一輛特斯拉電動車,為了減少燃料的排放。

  在活動開始前,網大為接受了騰訊科技的專訪,作為早期就加入騰訊的一名元老級員工,也是第一名外籍員工,網大為伴隨著騰訊一路成長,相比「外國人」的印記,他身上「騰訊人」的印記似乎更重。

  「中國公司在出海時正在變得更有信心,」在談到20多年來,中國的創業環境所發生的變化時,網大為這樣說。

  從他個人的經歷來看,剛加入騰訊時,這家公司還是一家僅有不到50人的小規模初創公司,「非常謙虛、低調,只想做好自己手裡的事。」網大為這樣評價當時的騰訊。

  但網大為的加入,立刻就給騰訊帶來了國際視野。剛加入沒幾天,他便以騰訊員工的身份重新返回到美國,因為他認為,「騰訊應該是一家國際性公司。」

  隨後,騰訊快速發展,成長為國內一線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在收入和盈利指標不斷攀升,市值屢創新高的同時,騰訊也感到,自身所承擔的責任也越來越重。

  「不僅僅是關注資產負債表,我們需要開始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網大為說。

  在幾位騰訊高管的主導下,騰訊開始有意識地利用自己的平臺優勢,做一些公益性事業,例如騰訊公益平臺,自成立之日起,歷史善款總額已經突破18億元。

  「騰訊從創始人到高管再到下面的員工,一直有著這樣回饋社會的意識。」網大為說。

  除了要解決當前的事以外,網大為作為首席探索官的身份和職責,更多關注的是關於未來的事,這就涉及到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他說,自己在騰訊的工作是「擴展騰訊的邊界」,就是探尋未來的可能性,但在預測未來的過程中,所遇到的挑戰是,人們往往容易被現實情況所局限,從而無法預測未來的變化。

  網大為認為,未來的變化涉及到兩個大的層面,一類是最基礎的認知性的變化,例如在上百年前的奴隸社會,人類還沒有實現人人平等,在這樣的背景下,預測未來就會受到局限,另一類是在基礎性認知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例如在人人實現平等後,進行的預測。

  在他主導下,騰訊在海外進行了幾百筆投資,這些投資大多數和騰訊自身的現有業務並沒有太多的關聯,例如與太空旅行、水資源、空氣品質相關的初創公司等。

  網大為說,在幫助這些企業的衝動和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取得平衡,一直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他認為,騰訊現在的很多產品是為了滿足人的大腦,比如信息、娛樂、社交。但接下來需要考慮更多的是,如何讓人類生活得更健康快樂,不僅身體更健康,而且要活在一個更健康的生態系統中,包括人們周圍的水、空氣、食物、氣候和整個星球。

  每年,騰訊都要舉辦一次WE大會,邀請各研究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探討關於未來的話題,活動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啟發人們關於未來的思考和對一些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的關注。

  在談到關於普通人對可持續發展的理解差異時,網大為認為,實際上很多人對於環境、可持續發展有著很豐富的知識,知道哪些事存在問題,應該如何做,但實際上,真正身體力行去做一些事情的人並不多。

  「人們總會說,這些是政府的工作,或者其他機構的工作,應該交給它們去做。」 網大為說。

  相比之下,在美國人們的參與意識會更強,更願意從個體的角度出發去做一些積極的事情。例如,環保人士會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浪費和損害環境的行為。

  「雖然人們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是只要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們就會從自身出發去做一些事情。」網大為說。

  在談到最讓他感到激動人心的技術創新時,網大為說,是人工智慧,但他想強調的是他所理解的人工智慧,也是能夠用於關於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中。

  他說,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可以使我們對具體產品和應用可能帶來的市場、環境等效應進行模擬,在真正發布之前就了解其可能帶來的潛在衝擊,從而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

  「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避免對環境的傷害成為現實,」網大為說,「這是人工智慧技術為何讓我激動的一個重要原因。」

相關焦點

  • 騰訊科學WE大會揭秘粒子物理等最新發現
    從異種培育人體器官到金星生命,七位科學家在騰訊科學WE大會上分享研究進展,用前沿科學拓寬人體和宇宙邊界,探索人類未來更多可能性。「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面對困境,我們採取的行動將很可能改寫這個時代。」
  • 疫情下人類實現多項突破 騰訊科學WE大會揭秘粒子物理、器官復刻和...
    從異種培育人體器官到金星生命,七位科學家在騰訊科學WE大會上分享研究進展,用前沿科學拓寬人體和宇宙邊界,探索人類未來更多可能性。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在開場演講中表示,「前沿科學突破能幫助我們做好準備擁抱未來,因此我們要深入地理解世界所面臨的挑戰,它也能夠進一步激發我們的熱情去成為向善的一股積極力量,我們將其稱之為:科技向善。」此外,他還將於近期推出新書《重構地球-AI For FEW》,探討如何以科技方式解決食物、能源和水等問題。
  • 疫情下人類實現多項突破 騰訊科學WE大會揭秘粒子物理、器官復刻和腦機接口等最新發現
    從異種培育人體器官到金星生命,七位科學家在騰訊科學WE大會上分享研究進展,用前沿科學拓寬人體和宇宙邊界,探索人類未來更多可能性。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在開場演講中表示,「前沿科學突破能幫助我們做好準備擁抱未來,因此我們要深入地理解世界所面臨的挑戰,它也能夠進一步激發我們的熱情去成為向善的一股積極力量,我們將其稱之為:科技向善。」此外,他還將於近期推出新書《重構地球-AI For FEW》,探討如何以科技方式解決食物、能源和水等問題。
  • 騰訊科學WE大會召開,聽大咖揭秘:有機生命體可能存在於金星雲層中
    該獎由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Nature)旗下的自然科研聯合騰訊公司於2018年11月推出,旨在表彰在解決全球性挑戰、推進人類可持續發展上作出突出貢獻的青年科研人員。 迄今,騰訊科學WE大會已連續舉辦八年,共邀請72位世界頂尖科學研究者登臺。去年,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倡議發起「騰訊科學周」, 並提出「讓科研工作成為一種新時尚」。
  • 4洲6國的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齊聚2020騰訊科學WE大會
    從異種培育人體器官到金星生命,七位科學家在騰訊科學WE大會上分享研究進展,用前沿科學拓寬人體和宇宙邊界,探索人類未來更多可能性。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在開場演講中表示,「前沿科學突破能幫助我們做好準備擁抱未來,因此我們要深入地理解世界所面臨的挑戰,它也能夠進一步激發我們的熱情去成為向善的一股積極力量,我們將其稱之為:科技向善。」此外,他還將於近期推出新書《重構地球-AI For FEW》,探討如何以科技方式解決食物、能源和水等問題。
  • 騰訊科學WE大會揭秘粒子物理、腦機接口等最新發現
    【TechWeb】11月8日消息,在2020騰訊科學WE大會上,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面對困境,我們採取的行動將很可能改寫這個時代。」
  • 人造自體器官和皮膚,人類將數位化永生……騰訊WE大會揭秘最新科學...
    今年騰訊科學WE大會將主題定為「藍點」,以1990年旅行者一號拍下的「0.1像素」的地球為隱喻,寓意人類在意識到自身渺小的同時,更要休戚與共。今年騰訊科學WE大會主題定為「藍點」「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面對困境,我們採取的行動將很可能改寫這個時代。」
  • 《重構地球:AI For FEW》新書發布 騰訊透露AI+環保新布局
    馬化騰認為:「此次疫情爆發,讓我們更加關注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作為科技企業,我們要更為關注企業運營對氣候、水等自然環境的影響。隨著中國宣布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騰訊也已加快推進碳中和規劃。我們還將加大探索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前沿科技在應對地球重大挑戰上的潛力,大步推進科技在產業節能減排方面的應用。」
  • 水資源危機紀實調查 騰訊出品紀錄片《零水日》坎城電視節亮相
    《零水日》由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David Wallerstein)發起和監製,艾美獎得主凱文·西姆(Kevin Sim)執導,英國製片公司Keo Films/冰島OoS Pictures擔綱聯合製作。
  • 從細胞療法、弦理論到腦晶片 騰訊科學WE大會揭曉微觀領域最前沿突破
    今年,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倡議發起「騰訊科學周」,整合騰訊科學WE大會、騰訊醫學ME大會、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三大活動,打造全球性的科學探索盛事。「騰訊科學周就是希望讓科學家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讓科學探索成為公眾尤其年輕人的追逐點,讓科研工作成為一種新時尚。」
  • 騰訊 WE 大會:從宇宙到粒子再到人類,7位科學家的奇幻旅程
    騰訊 WE 大會是愛範兒一直關注的話題,雖然是騰訊主辦,但其實近年來它的主題和網際網路關係已經不大,反而越發偏重於前沿科技。它以 1990 年旅行者一號拍下的「0.1 像素」的地球為隱喻,寓意人類在意識到自身渺小的同時,更要休戚與共。一旦上升到宇宙的層面,我們面臨的割裂和紛爭仿佛不值一提。
  • 騰訊CXO對話冰島前總統:以人工智慧應對糧能水危機
    (原標題:騰訊CXO網大為對話冰島前總統奧拉維爾:以人工智慧應對糧能水(FEW)危機)6月30日,騰訊研究院和騰訊新聞共同推出的「騰訊對話·Tencent Dialogue:始於2020」舉行了第二期線上對談,冰島前總統、「北極圈」組織主席奧拉維爾·格裡姆松(ólafur Ragnar Grímsson)與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David Wallerstein
  • 騰訊首席探索官:地球再造,迎接2050年100億人口
    作者 | 網大為騰訊首席探索官 我們生活在一個令人振奮又充滿挑戰的時代。信息從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流向我們的上網設備,無論是想法構思還是當務之急,都以光速閃過我們的屏幕,各種社會問題、娛樂選擇和新鮮體驗都在希望得到我們的注意力。
  • 從細胞療法到類腦晶片 7位頂尖科學家共聚騰訊WE大會
    騰訊科學WE大會迄今已連續舉辦七年,聚焦關係人類命運的重要科學問題,探索未來如何用科技改變人類生活,已發展成為國內最有影響力的科學盛會之一。今年,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倡議發起「騰訊科學周」,整合騰訊科學WE大會、騰訊醫學ME大會、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三大活動,打造全球科學探索盛事。
  • 騰訊科學WE大會揭秘粒子物理等最新發現
    今年騰訊科學WE大會將主題定為「藍點」,以1990年旅行者一號拍下的「0.1像素」的地球為隱喻,寓意人類在意識到自身渺小的同時,更要休戚與共。「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面對困境,我們採取的行動將很可能改寫這個時代。」
  • 河北「學霸」隔空「對話」全球頂尖科學家 2020騰訊科學WE大會11月...
    在過去的7年裡,宇宙學家霍金、引力波發現者BarryBarish、諾貝爾獎獲得者KipThorne、CAR-T免疫療法之父CarlJune、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等60餘位科學家及科技界人士登上大會舞臺,話題涉及宇宙學、理論物理、生命科學、太空探索、網際網路科技等。
  • 8年騰訊科學WE大會:一場不缺席的科學家浪漫聚會
    「我們是否有承認和面對這些挑戰的勇氣?我們是否能制定出解決方案去保障安全,守護生命的健康,讓我們的家園,回歸正軌?或者,我們會猶豫不決?甚至,否認這些重大變化正在我們周圍發生?」11月7日,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一如往年地出現在了騰訊科學WE大會的現場。
  • 器官復刻、腦機接口……7位科學大咖匯聚騰訊科學WE大會
    今年騰訊科學WE大會將主題定為「藍點」,以1990年旅行者一號拍下的「0.1像素」的地球為隱喻,寓意人類在意識到自身渺小的同時,更要休戚與共。從異種培育人體器官到金星生命,七位科學家在騰訊科學WE大會上分享研究進展,用前沿科學拓寬人體和宇宙邊界,探索人類未來更多可能性。「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面對困境,我們採取的行動將很可能改寫這個時代。」
  • 腦機接口、量子革命、器官復刻、電子皮膚......騰訊的這場直播展示了「人類的未來」
    大會開場,首先上臺的是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 David Wallerstein。網大為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面對困境,我們採取的行動將很可能改寫這個時代。前沿科學突破能幫助我們做好準備擁抱未來,因此我們要深入理解世界所面臨的挑戰,它也能夠進一步激發我們的熱情去成為向善的一股積極力量,我們將其稱之為:科技向善。在 2018 年 11 月 4 日舉行的第六屆騰訊科學 WE 大會上,網大為造了一個詞 FEW,即 food、energy、water(食物、能源、水)。
  • 一文讀懂騰訊WE大會:7位科學家「解密」人類未來
    這個詞語來自於1990年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時調轉鏡頭,在距離地球64億英裡外的地方為地球拍下粒狀「行星」圖片,它顯示了地球懸浮在太陽系漆黑的背景中,意味著人類要尋找浩瀚宇宙中的生命與未來。正如騰訊首席探索官(CXO)網大為所說:「它時刻提醒著我們要保護這唯一的家園。科學家和天文愛好者們,一直在尋找類地行星、智慧生命,也不斷提醒著我們,地球有多麼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