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汙水處理能力邁上新臺階,城鎮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達93.5%
擴建後的青山湖汙水處理廠投入試運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汙水處理是保障綠水青山的重要一環。去年4月,南昌啟動開展彰顯省會擔當、唱響「南昌品牌」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動,大力推進河湖水系治理大提升行動,對城區生活汙水處理進一步提質增效,日汙水處理能力從104萬噸增至144萬噸,水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南昌汙水處理能力邁上新臺階。
日前,記者在青山湖(城東)汙水處理廠擴建工程現場看到,生活汙水從粗格柵到汙水提升泵房,再從泵房到細格柵,然後經過曝氣沉砂池、生物池、二沉池、高效沉澱池、過濾器、紫外線與次氯酸鈉聯合消毒後,汙水變成清水排入贛江。
「工程採用了半地下式結構,佔地少,出水水質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服務範圍涵蓋紅谷灘(城北)地區、青山湖(城東)地區、高新區湖東地區、城南片區、昌東工業園等,設計規模為20萬立方米/日,總服務面積約138平方公裡,總服務人口177萬人。」江西洪城城東汙水處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熊樑介紹,青山湖(城東)汙水處理廠擴建工程是我省首例大型生態式、全封閉、半地下汙水處理廠項目,可滿足服務範圍內日益增長的汙水量處理需求,大大削減汙染負荷,消除黑臭水體,對於改善贛江水質,提高生態環境質量,保護區域水環境生態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特別是人口的快速增長,南昌汙水處理能力要求逐漸提高,汙水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一直制約著南昌水環境治理工作。為進一步擦亮南昌「山水名城、生態都市」品牌,我市啟動了青山湖(城東)、紅谷灘(城北)兩個汙水處理廠擴建工程,於2019年年末開工建設,總投資近17億元。
青山湖汙水處理廠、紅谷灘汙水處理廠是南昌城區規模最大的兩個生活汙水處理廠,是改善居民生活條件、維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支撐。「去年12月31日,兩項工程均已竣工試通水,可新增汙水日處理量40萬立方米/日,服務人口近300萬人,出水水質均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熊樑告訴記者,隨著這兩個汙水處理廠擴建工程的通水試運行,可以有效提升我市汙水收集率,消除黑臭水體,保護贛江水質,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環境治理目標,進一步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建設高質量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正是南昌落實生態文明的實際行動。目前,南昌城區汙水處理廠已達到8個,日汙水處理能力從104萬噸增加至144萬噸,約佔全省生活汙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能力的40%。市城管局汙水監管科負責人易紹基說:「隨著多個汙水處理廠的擴容,極大地提高了我市汙水處理能力,進一步完善我市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質量、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對我市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對保護贛江母親河、保護鄱陽湖生態環境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力推進灣裡、航空城汙水處理廠一級A提標改造,實現城區汙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全部達到一級A標準;加快推進南昌市城區城鎮汙水全收集全處理達標整治工程汙水管網系統建設計劃,進一步完善城區管網;加快推進象湖及撫河故道及東南北湖及賢士湖水生態修復工程,率先實現城區湖體水質達到IV類標準;加快完成青雲譜區大梵寺水體整治……去年以來,南昌圍繞打造「山水名城、生態都市」目標,加快補齊短板,實施了一系列汙水提質增效工程,全部建成後,可滿足服務範圍內日益增長的汙水量處理需求。
近年來,南昌通過實施城市河湖水環境治理和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南昌城鎮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達93.5%,全面完成10處黑臭水體整治、6處劣V類水質斷面整治;通過整治城市排汙排水口,有效實施青山湖區、紅谷灘區等城市汙水處理廠一級A提標改造和擴容工程建設,前湖、烏沙河、西湖、蓑衣夾、青山閘排水口水質等城市河湖明顯改善。截至去年10月底,南昌全市9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88.89%;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連續四年優於考核目標(77.8%)要求,地表水考核斷面無V類和劣V類水體。(南昌日報記者 張代豔/文 魏勇劍/圖)
【來源:南昌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