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信息網訊 2018年9月10日,第五屆製藥分離純化技術學術論壇暨1stBIOSEP International 2018 Conference 在蘇州獨墅湖世尊會議中心召開。本次學術論壇由蘇州工業園區醫藥分離純化產業聯盟協會主辦,蘇州納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榮捷生物工程(蘇州)有限公司協辦。會議主題為「融匯中外、致力純化、科技引領未來」,圍繞這一主題,來自世界各地的近柒百位製藥分離純化相關的從業人員齊聚一堂,互相交流。儀器信息網作為合作媒體報導本次學術論壇。
學術論壇現場
大會主席 蘇州納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江必旺博士致開幕辭
蘇州工業園區科技與信息化局副局長 虞吉強致賀詞
榮捷生物工程(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 丁功捷致辭
本次學術論壇將持續三天,分為大分子專題會場、小分子專題會場和1stBIOSEP International 2018 Conference三個分論壇同時進行。本次論壇內容涵蓋包括蛋白質、抗體、核酸、抗生素、天然產物、藥物質量控制與雜質分析檢測等眾多與分離純化相關的產業內容,國內外專家將就藥物開發的最新進展和趨勢、製藥工業下遊純化工藝的難點和解決方案、藥物開發中的質量控制研究、雜質去除和分析檢測以及國際分離純化介質的發展狀況等焦點問題開展深入交流,對促進國內外製藥分離純化技術交流、科研產業相互對接具有很大意義。
在上午的大會開幕式上,共有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玉奎院士、德國圖賓根大學Rolf G. Werner 教授、國家藥典委員會綜合業務處副處長洪小栩博士、蘇州納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江必旺博士、嘉禾生物藥業有限公司CEO周新華博士以及榮捷生物工程(蘇州)有限公司蔡瑞等專業領域大咖做大會特邀主題報告。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玉奎院士
張玉奎院士以分離分析化學的進展為題,為與會人員介紹了關於提高色譜柱容量等內容的最新相關研究進展。
德國圖賓根大學Prof.Dr.Dr. Rolf G. Werner
Prof.Dr.Dr.Rolf G.Werner以「From Protein to Antibody to Viral Therapeutics a challenge for the capture step」為題,介紹了國際上最新的治療蛋白、單克隆抗體以及病毒治療的最新研究進展。
國家藥典委員會業務綜合處副處長 洪小栩博士
洪小栩博士以「建立完善《中國藥典》標準體系「為題,從《中國藥典》相關標準建立、相關工作進展以及相關檢測技術發展情況等方面解讀了最新的2020《中國藥典》相關要求。
蘇州納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江必旺博士
江必旺博士以「Innovative Separation Technology For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為題,介紹了國內外高性能色譜填料的最新研究進展以及其在生物醫藥分離純化領域的最新應用。他表示,現在全球生物製藥市場廣闊,中國生物製藥市場也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相關新技術不斷湧現。化學、生物、材料領域的交叉學科相互合作,開展廣泛的應用研究,色譜填料技術將得到很好的發展。
嘉禾生物藥業有限公司CEO周新華
周新華博士以「Continuous Downstream Process of Antibody Therapeutics in China: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為題,介紹了單克隆抗體治療的發展、醫藥領域的新需求,以及相關領域上下遊結合的重要性。同時,他分享了他與合作者的對單克隆抗體生產和純化的最新成果。
榮捷生物工程(蘇州)有限公司 蔡瑞
蔡瑞以「自主研發成像電聚焦毛細管電泳儀的商品之路」為題,從產品調研和產品規劃,分析國內外儀器差別,自主研發生產設備流程等方面,詳細的介紹了國產分析儀器如何從一個想法到成為一個產品的過程。
本次學術論壇同期也舉辦了1stBIOSEP International 2018 Conference,為我國相關技術與國際的交流打開了一個窗口。針對本次學術論壇以及國際會議,儀器信息網特別採訪了大會主席江必旺博士和圖賓根大學的Werner教授,以下是採訪實錄:
Q:對於首屆國際生物技術會議,請Rolf G.Werner教授談談對會議的感受?
Prof.Dr.Dr.Rolf G. Werner:本次會議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會議,開展相關主題的會議是十分必要的。在蘇州,匯聚著很多相關領域的企業和機構,對這些企業很有意義。在這麼短時間內,能如此成功的召開這次會議,會議的主辦方、承辦方和協辦方都做了很好的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這次的會議由企業主導而不是由科研機構是非常難得的,給相關的從業人員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臺,希望這個會能夠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生物製藥領域在歐美已經比較成熟,在歐洲很難看到新的技術和成果的出現。這次來到中國,非常高興能夠看到中國的企業和科學家帶來新技術的分享。希望相關的成果能夠走到國際上去,讓更多的人看到新的技術,相信一定會對整個世界的技術進步產生推動作用。同時,如果這些好的技術沒有得到推廣,那麼將會限制企業發展和行業進步,希望中國的企業和專家能夠進行更多的國際交流。
Q:除了通過本次國際會議交流,Werner教授認為還有哪些途徑可以展開國際合作,對國際會議的舉辦有什麼樣的建議?
Prof.Dr.Dr.Rolf G. Werner:中國的企業家和科學家有很多優秀的原創技術,這些成果放在國際上也具有一定的優勢。那麼,就需要一個交流平臺,讓更多的人看到,這樣必然會帶來更多的合作機會。
現在國際會議非常多,每個月都有很多不同的會議要舉行。希望會議能夠能展現出自身的獨特之處,真正能夠吸引參會者踴躍參加。同時,希望中國的優秀成果更多的走入國際視野,不因語言的差異而受到限制。科學領域是非常開放的,只要報告的文字可以讓與會者看懂,報告語言相通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把更好的成果展現出來。
Q:請問江必旺博士,製藥分離純化技術學術論壇已經舉辦了五屆,為什麼要舉辦這樣的論壇,出發點是什麼?
江必旺:中國生物製藥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但是生物製藥的分離純化相關產業還是比較欠缺的。在國內,相關的會議多由學校或者各大學會舉辦,這些會議偏學術化,與工業需求相對脫節。色譜領域發展至今,在工業領域實際需求非常旺盛,中國目前缺少一個能夠讓生物製藥、分離純化相關企業技術交流的平臺。因此,為了讓中國生物製藥能夠發展,需要這樣一個平臺去交流,讓企業家、科學家信息互通,幫助企業解決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問題。也許就是專家很簡單的一句話,就可以幫助企業減少幾個月的探究時間。
我認為,雖然我是做企業的,但是身為相關從業人員,有責任去為大家提供一個這樣的交流平臺,這是我們一直堅持下來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Q:以往論壇聚焦在國內,論壇本次還開設了國際會議的專場,是怎麼考慮的?
江必旺:我們之前連續四年都做了國內的會議,名聲也逐漸提高。在之前,有外國專家來參加我們的會議,其中有一位韓國教授,他表示,這個會議的主題非常好,由於整個亞太區生物製藥發展都比較晚,除了在中國,包括韓國、印度等整個亞太地區,都缺少這樣的產學研結合的論壇,所以,這些國外的相關領域專家都積極支持會議能推廣到國際上。因此我們今年就在各方支持下舉辦了國際會議。
Q:論壇已經走過了5年的發展歷程,今後的發展方向是怎樣的?
江必旺:現在論壇在國內的影響力已經比較大了,但今年第一屆舉辦國際會議,影響力還比較有限。未來,希望國際會議的影響力能越來越大,整個亞太區,甚至歐美的技術專家能夠來此交流,促進產業發展。把論壇辦成一個國際化的、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際大會,這是我們的一個目標。
另外一個方向就是,現在論壇還主要局限在製藥、分離純化的下遊技術的交流。但是實際上,上遊技術也十分需要交流合作。所以希望未來能夠將其上遊跟下遊聯合起來,讓論壇聚焦在整個生物製藥的工藝過程中,進一步拓展論壇的影響力。
Q:學術論壇很少由企業承辦,以納微為例,舉辦國際會議對國產廠商有怎樣的幫助?
江必旺:舉辦或參加這樣的國際論壇,對公司肯定是有很大幫助的。可以提高公司品牌和產品在外界的影響力,也讓更多的國內外專家了解納微。當然,也可以幫助我們將產品推廣到國際上去,更好的打開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