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廢料被掩埋在地下,1萬年後人類如何識別該地點呢?

2020-08-04 科技領航人

埋在地下深處的核廢料將具有數千年的毒性,1萬年後人類如何識別該地點呢?如何建立一個永久的可理解的核廢料警示?

核廢料被掩埋在地下,1萬年後人類如何識別該地點呢?

&34;&34;我們社會最大的有意識地嘗試,跨越地底的深淵&34;RK&M的作用是調查減少人類無意侵入地質處置儲存庫的可能性的有效手段,&34;以及提高未來社會做出知情決策的能力。

該倡議提出了一些建議,例如如何在將來幫助人類做出明智的決定,例如圖書館,時間膠囊和物理標記。「物理標記物可以是核廢站點上的單個物體,如方尖碑,也可以是許許多多的尖狀物,」倫敦大學戈德史密斯學院核文化研究小組召集人埃勒·卡彭特(Ele Carpenter)博士說,「最好不要是一個可能被推倒的建築物,而是要有成千上萬的小標記埋在地下,以便以後被發現,如羅馬硬幣。」

塞西爾·馬薩特(CécileMassart)認為,要使標誌適應未來發展,就必須成為「核文化」的一部分。

核廢料被掩埋在地下,1萬年後人類如何識別該地點呢?

即使在人類時代,這也是一項艱巨的工作,更不用說長時間了。國際原子能機構(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即使到今天,全世界只有6%的人口可以識別三葉形、黃色背景上的三個黑色葉片是輻射的象徵。

另一項研究發現,日本東北地區有1,000年歷史的海嘯巨石警示標誌。問題在於,一些當地人選擇不理會警告,而在容易遭受海嘯襲擊的地區建房。他們在2011年的地震和海嘯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布魯塞爾的藝術家兼研究人員塞西爾·馬薩爾(CécileMassart)認為,要使警示標牌能夠面向未來,就必須成為「具有自己的古蹟、標記和儀式的核文化的一部分」。目前只有放射性標記。

核廢料被掩埋在地下,1萬年後人類如何識別該地點呢?

馬薩爾在她的實驗室中,設想了一個創意實驗室,該實驗室坐落在廢物儲存庫上方的一系列金屬錐體和圓頂中。她說:「它將匯集新一代的音樂家、考古學家、作家、經濟學家、藝術家、生物學家和詩人,共同研究將記憶傳遞給下一代所需的標記。」

2011年,美國畫家布萊恩·麥格文·威爾遜(Bryan McGovern Wilson)和坎布裡亞大學美術教授羅伯特·威廉士(Robert Williams)在核警示走得更遠。威廉士說:「在坎布裡亞鍊金術中,我們探索了原子民俗,服飾,物品和儀式的威力,目的是在坎布裡亞核海岸的遺址周圍營造口頭傳統,以使它們永遠不會被遺忘。」原子祭司的衣服可能受到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所穿衣服的啟發。然後,在坎伯裡亞郡的考古現場拍攝了牧師的照片,以測試他們的想法以及塞博克的想法。

核廢料被掩埋在地下,1萬年後人類如何識別該地點呢?

馬薩爾說:「很容易將藝術家視為核工業的顛覆者,但現在一些工程師、導演和有文化的領導者已經意識到藝術的價值。」

馬薩爾認為,行業討論通常是針對特定核廢料站點,但我們作為藝術家感興趣的更多是對核工業的整體全局看法,而不是只看一部分,而是看整個過程,然後再看整個標記系統。

最後,RK&M Initiative提出了以系統為解決方案的想法。「沒有人能說這是一個神奇的場所,」參與該計劃的詹姆斯·皮爾森說,「最成功的方法是擁有許多相互補充的系統,例如將物理標記與有關存儲在大量檔案中的核廢料站點信息結合在一起。這意味著需要多重防禦。如果一個存檔丟失或發生火災,那麼您就有備份了。」

相關焦點

  • 核廢料被掩埋在地下,1萬年後人類如何識別該地點呢?
    埋在地下深處的核廢料將具有數千年的毒性,1萬年後人類如何識別該地點呢?如何建立一個永久的可理解的核廢料警示?"這個地方不是一個充滿榮譽的地方,""這裡沒有受人尊敬的死者……這裡沒有價值。這裡的東西對我們來說是危險和令人厭惡的。此警示信息是有關危險的警告。
  • 核廢料的「10萬年封印」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導,這一地下核廢料倉庫的設計考慮了地震甚至是未來冰河時代的潛在影響。核廢料可在其中安全存放10萬年。預計該設施將於2024年啟用。此舉或將成為其他國家效仿的模板。世界級難題  核廢料泛指在核燃料生產、加工和核反應堆用過的不再需要的並具有放射性的廢料,也專指核反應堆用過的乏燃料。
  • 核廢料處理到底有多難?世界各國核廢料處理一覽
    核廢料具有極強的放射性,而且其半衰期長達數萬年、幾十萬年,也就是說這些核廢料在幾十萬年後還能傷害人類和環境,所以如何安全永久的處理核廢料是人類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這關係到人類的生死存亡。安全永久的處理核廢料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只有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才能稱為安全,也僅僅是安全。例如美國、俄羅斯這樣的核大國,他們的處理辦法就是找到暫存核廢料的地點,美國國會已經通過立法,在美國西部內華達州的沙漠無人區存放核廢料(還在建設中)。
  • 核廢料是如何處置的?
    核廢料是現代技術的雙刃劍。它是核醫學、核武器製造和核電廠的有毒和放射性副產物。 簡而言之,這是反映人類最大的技術飛躍的廢物類型,但同時也表明我們無力應對自己的進步。放射性廢物可以採取不同狀態的物質形式,包括氣體、固體和液體。根據核廢物的來源,放射性可能持續數小時到數十萬年。
  • 核廢料何去何從:穩紮穩打
    但另一方面,擁有持續且強大放射性汙染的核廢料,卻成為了懸在人類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那麼究竟該如何處理這些核廢料呢?一般來說,我們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將其存放於地下儲存庫中,這也是目前核廢料處理中通用的經典解決方案。由於技術研究的深入與開掘技術的普及,目前幾乎所有國家都傾向於這一解決方案。
  • 為什麼處理核廢料是世界難題?現在是否有解決方案?
    但是核廢料只是在利用率上不高效而已,餘下的燃料仍然會持續核裂變達到數萬年乃至數百萬年之久,而且其散發出的強烈輻射足以殺死周圍的一切生物,所以必須找到方法來處置核廢料。但看護核廢料是一件長期性的工作,人類要看護這些核廢料不是一年兩年,而是世世代代幾萬年的事情。但遺憾的是,人類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存在過如此穩定的國家政權,如果一個政權發生了問題導致社會動蕩,那麼這些核廢料很可能就會處於無人看守的狀態,那是非常危險的,這逼迫人們去找到一種不需要人為幹預監督還能防止人為破壞的辦法。
  • 中國建造的世紀工程,壽命長達一萬年,永久掩埋核廢料輻射
    但核反應堆在生產工作過程中,會產出不再需要的核廢料。這些核廢料中混有反射性物質,對人體與環境會造成消極影響。因此,如何正確科學的處理核廢料,便成為一些國家重點解決的相關難題。美蘇是最早建立核電站的國家,有著一套成熟的處理核廢料規定。從處理方式來看,這兩個國家一般會將核廢料裝到特製儲存罐中,然後選定一個荒涼無人的地方,將儲蓄罐埋藏在地底深處,這也就是所謂的陸地深埋法。
  • 核廢料輻射長達萬年,全世界都無法解決,中國卻另闢蹊徑
    核危害對人類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二戰期間,美國對日本投射的核彈了吧,至今仍然存在汙染。而在此之後,日本又因核廢料問題爆發了福島核事件,核成為了令許多人懼怕的存在,畢竟其輻射對人類生命安全存在重大威脅,而且這些輻射存在就是數萬年之久。要知道,當下居裡夫人研究所用的日記本,屬於間接性的接觸,現在仍然存在發射性,而核廢料更是如此,核廢料解決已經成為世界難題。
  • 英一國家公園可能變為核廢料排放地 環保組織表達擔憂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衛報》9月28日報導,隨著越來越多民眾擔憂湖區國家公園會被選為核廢料掩埋場,近日,英國國家信託基金會和18個環保組織呼籲內閣大臣們,不要將國家公園地作為核廢料掩埋選址之一。繼2013年提出的核廢料掩埋選址計劃失敗後,英國政府於2018年1月重新開始嘗試尋找合適地點來掩埋核廢料。
  • 義大利批准核廢料境內處理計劃 將建設67座掩埋場
    中新網1月6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為解決義大利核電站核廢料處理問題,當地時間1月5日,義大利政府批准了意核能設備管理公司(SOGIN)核廢料境內處理計劃,未來將在義大利七個大區建設67座核廢料儲存掩埋場。
  • 網易解讀257期:被忽略的核廢料處置風險
    在高效能源的背後,核電卻有著安全隱患,核廢料處理就是相生相伴的難題。核燃料在核反應堆中運行後,放射能力被激活,輻射性大增;有的核燃料在反應後放射性能衰退,但有的核燃料放射性需要幾萬年甚至更久時間才能降低到天然鈾的水平,因此在長時間的掩埋中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核廢料處理已成為我國核安全的重心。
  • 如何建立一萬年後還能使用的核警告系統?
    核廢料需要深埋在地下的巨大設施中  這些核廢料的致命性可以維持超過30萬年的時間,比智人在地球表面上的活動歷史還要長。WIPP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有許可證且正在運行的深層地質處置庫。到本世紀20年代中期,芬蘭也將開始運行類似的設施。
  • 30多萬立方米核廢料存放於廢棄礦井,細緻的德國人必須勇敢一回
    核能的研究和利用不僅扭轉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局面,讓和平之光返照地球,也改變了幾十年後的世界能源結構,為人類社會提供清潔能源。目前最常用也最具前景的處理方法為深層掩埋法,即將核廢料進行處置製成玻璃化固體後封裝在金屬罐,深埋於地質結構中,利用地質介質為屏障將放射性核廢料與人類生活的環境相隔絕。
  • 地下空間利用——核廢料的地下儲存
    核廢料,是指帶有放射性的廢料,它不僅產生於核電站中,也產生於核燃料生產加工、醫院、同位素生產等領域。核廢料問題是核能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已經毋庸置喙,一座百萬kW的壓水堆(PWR)核電站,每年卸出乏燃料約25 t;其中含有可循環利用的鈾約23.75t, 鈽約200 kg, 中短壽命的裂變產物(FPs)約1000 kg;還有次錒系核素(MAs)約20 kg,長壽命裂變產物( LLFPs)約30 kg。二、核廢料的危害有多大?
  • 不小心掉進核廢料水池裡,怎樣才能自救?只要不沉底就沒事
    筆者-小文核能雖然被認為是新型的清潔能源,但核能的使用必然會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核廢料,具體而言,核燃料就是在生產、加工和核反應堆用過的不再需要的並具有放射性的廢料。核廢料都具有3個特徵,首先是放射性,核廢料所產生的放射性不能用化學、物理的方式取出,只能依靠放射性元素自身的衰變來減少。其次就是射線危害了,當其發生電離和激發作用時,會對動物和人類產生致命性打擊,甚至可以輕易地殺死人體內的細胞。最後則是熱能的釋放,在衰變的過程中,放射性元素會釋放出熱量,必須在專門的設備中進行散熱。
  • 如何處置核廢料這顆不定時「炸彈」
    核廢料中含有多種高放射性元素,對人體危害極大,僅10毫克的鈽就能使人斃命;乏燃料中錒系元素的半衰期可達數十萬年,其對生態環境的威脅極其漫長,若處理不當就會「貽害萬年」。  伴隨著各國核電工程的興建,大量核能消耗所產生的核廢料與日俱增。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數據顯示:一座發電能力為1000兆瓦的反應堆,每年產生大約33噸乏燃料。
  • 核廢料到底該何去何從?!
    核廢料是指核電站在運行中產生的含有放射性的物質,從技術層面來看,核廢料主要分為高放射性、中放射性、低放射性三種,一般可歸為高放射性核廢料和中低放射性核廢料兩類
  • 漲知識:微生物是如何影響核廢料儲存的?
    其中,半衰期短的核廢料危害時間相對較短,處置較易;而半衰期長的核廢料造成的危害持續時間長,處理更為困難。對低和中放核廢料,目前採用的方法主要有陸地淺埋法和非礦井處置法;此外,還有海底處置法及海島處置法等。高放核廢料含有較多壽命長的輻射體,對處置方法及處置地點的要求相對較高。地質儲存是目前公認的唯一可行的長期安全處置半衰期長和高放射性核廢料的方法。
  • 核能雖強大,核廢料卻令人頭疼,科學家:核廢料儲存設施腐蝕太快
    但人們在享受大自然的恩賜的同時,也必須承擔著保護大自然的責任,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核廢料的處理。這些核物質在核反應堆中燃燒後剩下的灰燼,其半衰期長達數千年甚至數十萬年。也就是說,這些這些核廢料在此後的千萬年裡,仍然具有放射性,仍然會源源不斷地對周圍環境造成射線危害。為了處理這些核廢料,世界各國的做法是把它們深埋在地下深處的防輻射工程屏障中。
  • 地下一萬米有什麼?你所不知道的地下世界,人類都發現了什麼
    人類目前對於太空的探索,可以說是小有成就。而與之相反,對於地底深處的信息,卻知之甚少。那麼從地表到地球深處,究竟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