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廢料輻射長達萬年,全世界都無法解決,中國卻另闢蹊徑

2020-12-05 互聯狗

隨著科技革命的不斷進行,人類生活在數百年的時間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許多科技產品層出不窮,人類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方便美好,但與此同時,地球上的能源也變得越來越少。就目前而言,能源問題已經成為了世界性難題,許多國家都在尋找新興潔淨能源,來維持人類發展,而在這其中,核能成為了當下發展的重點之一。

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存在,核能同樣如此。雖然核能的發現和利用使得人類能源問題得到了巨大的解決,但同時伴隨核能而出現的安全問題也成為了人類首要考慮因素。核危害對人類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二戰期間,美國對日本投射的核彈了吧,至今仍然存在汙染。而在此之後,日本又因核廢料問題爆發了福島核事件,核成為了令許多人懼怕的存在,畢竟其輻射對人類生命安全存在重大威脅,而且這些輻射存在就是數萬年之久。要知道,當下居裡夫人研究所用的日記本,屬於間接性的接觸,現在仍然存在發射性,而核廢料更是如此,核廢料解決已經成為世界難題。

核是令人懼怕的,但同時也是對人類發展具有無限益處的,就如我們開頭所說的能源問題上面。所以核是當今許多國家不得不開發利用的存在,這其中就包括我國。而且我們不難發現,包括中國在內的核電站,大部分都是建在人口相對更加密集的沿海區域,既然核廢料問題還沒有得到完美解決,為什麼要建在這裡呢?

一方面是因為技術問題。核電站應用的是核裂變產生的熱量使水變為水蒸氣,從而推動發電機的運作,但其熱量並不能充分利用,這個過程中會散發大量熱量,而這個過程,就需要用水進行冷卻,靠海就解決了這一問題。另一方面,人口越集中,城市體系越發達,用電越多,也就降低了電輸送過程中的損耗。綜合作用下,核電站即使危險,但依然要在臨海地區。

那麼關於核廢料問題當下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目前世界各國針對核廢料,大都使用的是填埋處理的方式,也就是埋在地底下,讓他進行衰變放射。核廢料主要分為固體核廢料、液體核廢料和氣體核廢料,而在這三者中,又進一步劃分成為高放核廢料以及中低放核廢料。其意思簡單明了,就是根據放射性強度進行劃分的

而對於中低放射性核廢料,首先將其進行固化,密封在核廢料罐中,最後將他們埋在10-300米深的地底,大概一段時間後就無放射性了。而高放核廢料就是重點處理問題,大家通用的做法就是固化為玻璃後,放在具有輻射隔離作用的罐子中,再埋在500-1000米的地下處置庫內,而且一放就會是數萬年之久。在這個期間,要保證不會發生地震等地殼運動造成其洩露,於是在選址上也十分嚴苛。但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種處理方式,都是無奈之舉,而且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

不過這不代表著我們就要放棄核能,實力也不允許我們放棄,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只能加快研究,發明更好地處理方法。在這裡需要說明一點的是,其實核廢料中,相當一部分是乏燃料,而這些有著極大的再利用價值,我國主要研究點目前就在乏燃料上面。核廢料輻射長達萬年,全世界都無法解決,中國卻另闢蹊徑。

相關焦點

  • 核廢料的「10萬年封印」
    雖然核廢料已無法再為核反應堆提供能量,但仍能釋放高劑量放射性粒子,人員即使穿著重型防護服也存在一定風險,只能使用專用機械進行轉移和運輸,而且費用極高。  以一座發電功率100萬千瓦的核電站為例,其一年可產生幾十噸核廢料,這些核廢料加工處理後將產生4立方米高輻射核廢料、20立方米中輻射核廢料、140立方米低輻射核廢料。
  • 喪心病狂:把西方核廢料運往中國
    公眾和核電決策者可能都沒有意識到——核電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整個人類送終的!核廢料具有強大的放射性,猛烈的生物毒性,存在時間長達20萬年,它沒有任何感情,它依靠自身的原子力持續擴散,摧毀一切生命。20萬年是一個恐怖的時間,秦始皇才2000年,20萬年是一百個秦皇漢武的周期,在如此漫長的耐力面前,人類所有的抵抗都是蒼白的,完全無濟於事。
  • 中國建造的世紀工程,壽命長達一萬年,永久掩埋核廢料輻射
    但核反應堆在生產工作過程中,會產出不再需要的核廢料。這些核廢料中混有反射性物質,對人體與環境會造成消極影響。因此,如何正確科學的處理核廢料,便成為一些國家重點解決的相關難題。美蘇是最早建立核電站的國家,有著一套成熟的處理核廢料規定。從處理方式來看,這兩個國家一般會將核廢料裝到特製儲存罐中,然後選定一個荒涼無人的地方,將儲蓄罐埋藏在地底深處,這也就是所謂的陸地深埋法。
  • 中國核廢料去哪了
    然而,相對於百分之一(或許更低)概率的核洩漏,百分百存在、放射性汙染可達十萬甚至百萬年的致命核廢料,才是核電站安全的「阿喀琉斯之踵」。 作為中國唯一的動力堆乏燃料元件後處理中間試驗廠,中核404公司一直披著神秘的面紗,近來才逐漸為人所知。這個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乏燃料處置場,僅僅是中國核廢料處置的其中一環。
  • 120萬噸核廢料,將被日本排入太平洋,應對核廢料中國有專利
    萬年惡靈——核廢料  核廢料,是一種非常難以解決的麻煩。    也就是說核廢料一旦產生,將會在萬年以上的時間內威脅人類,而且你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被稱之為萬年惡靈。    西方環保專家曾做出過預測,車諾比當地的生態,十幾萬年都無法得到恢復。  日本的「車諾比」  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出現了洩露事件。
  • 為什麼處理核廢料是世界難題?現在是否有解決方案?
    但是核廢料只是在利用率上不高效而已,餘下的燃料仍然會持續核裂變達到數萬年乃至數百萬年之久,而且其散發出的強烈輻射足以殺死周圍的一切生物,所以必須找到方法來處置核廢料。福島核電站就出現了這個情況,地震和海嘯摧毀了冷卻裝置,核廢料的熱能蒸發了水池中的水,散發出的強大輻射摧毀了所有核電防護裝置,幸好是海嘯的水湧進了核電站冷卻了反應堆,才沒有第一時間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但代價是輻射嚴重汙染了日本周邊海域,洋流作用將大量輻射物質散播到了全世界並殺死了大量的海洋生物。
  • 中國又一尖端科技,完美解決核廢料汙染問題,西方國家遠不能及
    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一直是世界各國急需解決的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擁有核技術成為世界競爭的核心,掌握核技術就代表著掌握著國際話語權。隨著核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利用核能發電的新能源方式被應用,核電站開始被不斷的建造。
  • 日本將核廢料倒入大海,美國就地掩埋,那中國又是如何處理的?
    但是近些年大家卻談核色變,如何正確處理核廢料是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最大難題。那麼核廢料的處理到底有多難?我國又是怎麼處理核廢料的?隨著核電站的發展,很多國家的核廢料都面臨一個警戒值,而核廢料具有放射性,對人體有一定的損傷。所以,如何安全利用核能,才是未來核能發展的方向。
  • 為什麼全世界的核廢料要運往俄羅斯?
    今天筆者和各位朋友們一同來討論下全世界的核廢料為什麼要運往俄羅斯?就不能運到別的地方,或者是就近處理掉,還大費周章的運到俄羅斯呢?咱們閒言少數,直奔主題吧。什麼是核廢料,是一種什麼樣的原料核廢料泛指在核燃料生產、加工和核反應堆用過的不再需要的並具有放射性的廢料。
  • 網易解讀257期:被忽略的核廢料處置風險
    核電站與主要核廢料處置庫之間相隔數千公裡,運輸過程需耗時一周左右,沿途還要經過許多人口稠密的地區。這種核電站與核廢料處理的布局特點,使得中國的核廢料處理具有更大的風險。高放廢料則含有多種對人體危害極大的高放射性元素,這些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長達數萬年到十萬年不等,如果不能妥善處置將會給當地環境帶來毀滅性影響。
  • 納米金剛石電池續航高達數萬年?明年將要問世,主要靠核廢料驅動
    最近,關於納米金剛石電池的概念越來越火爆,據說這種電池就像是小型核發動機一樣,它們充滿電後,時間長達2.8萬年,一旦問世,絕對會顛覆現代能源的方式。聽到這個數據,所有人都認為我在胡扯,實際上它是以理論基礎為依據的。
  • 核廢料汙染成棘手!中國研發再作突破,美日紛紛拋來橄欖枝
    引言,相對獨立但是合作是密不可分的,科技水平的提高,核廢料處理成難題眾所周知,雖然每個國家都是獨立的,相互競爭,但合作是不可分割的。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願意倡導和平互利的共同發展。儘管許多國家過去飽受戰爭之苦,但他們從未放棄核武器領域的研究。
  • 風電龍頭解決國家核廢料大難題
    風電龍頭解決國家核廢料大難題 而且,風電鑄件80%產能來自於中國,剩下20%在歐洲、印度,前5市佔率達64%,日月股份在2019年產能40萬噸,位列全球第1。 尤其是日月股份的大兆瓦鑄件產能全球佔比超50%,大兆瓦需求上升,日月股份產能利用率維持高位。
  • 地下空間利用——核廢料的地下儲存
    核廢料,是指帶有放射性的廢料,它不僅產生於核電站中,也產生於核燃料生產加工、醫院、同位素生產等領域。核廢料問題是核能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已經毋庸置喙,一座百萬kW的壓水堆(PWR)核電站,每年卸出乏燃料約25 t;其中含有可循環利用的鈾約23.75t, 鈽約200 kg, 中短壽命的裂變產物(FPs)約1000 kg;還有次錒系核素(MAs)約20 kg,長壽命裂變產物( LLFPs)約30 kg。二、核廢料的危害有多大?
  • 核廢料被掩埋在地下,1萬年後人類如何識別該地點呢?
    埋在地下深處的核廢料將具有數千年的毒性,1萬年後人類如何識別該地點呢?如何建立一個永久的可理解的核廢料警示?國際原子能機構(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即使到今天,全世界只有6%的人口可以識別三葉形、黃色背景上的三個黑色葉片是輻射的象徵。另一項研究發現,日本東北地區有1,000年歷史的海嘯巨石警示標誌。問題在於,一些當地人選擇不理會警告,而在容易遭受海嘯襲擊的地區建房。他們在2011年的地震和海嘯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 核廢料被掩埋在地下,1萬年後人類如何識別該地點呢?
    埋在地下深處的核廢料將具有數千年的毒性,1萬年後人類如何識別該地點呢?如何建立一個永久的可理解的核廢料警示?"這個地方不是一個充滿榮譽的地方,""這裡沒有受人尊敬的死者……這裡沒有價值。這裡的東西對我們來說是危險和令人厭惡的。此警示信息是有關危險的警告。
  • 核廢料到底該何去何從?!
    核廢料是指核電站在運行中產生的含有放射性的物質,從技術層面來看,核廢料主要分為高放射性、中放射性、低放射性三種,一般可歸為高放射性核廢料和中低放射性核廢料兩類
  • 【中國科學報】從1%到95%,「吃幹榨淨」核廢料!
    如何解決核燃料的利用效率和乏燃料的安全處理處置問題,是國際核能界面臨的共同挑戰。  自2010年起,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先進核裂變能的燃料增殖與嬗變」及之後的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支持下,歷經8年,中國科學家將核燃料利用率從「不到1%」提高到「超過95%」,有望使核裂變能從目前的百年變為近萬年可持續、安全、清潔的戰略能源。
  • 造出400噸「啟明星二號」,完美解決核廢料問題
    為能有效地處理核廢料,美國曾經花巨資改進了整個核廢料處理流程,但其最終處理方法仍僅限於「封閉深埋」。這種做法不僅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而且代價昂貴,絕非一般國家所能承受的。所以以前都是採用填埋法處理,但填埋法的弊端並非絕對安全,也很明顯。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許多科學家正在努力研究以解決這一難題。
  • 處理核廢料頭疼?科學家提出新方式,將核廢料壽命縮至僅30分鐘
    核能相信是現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雖然說核能它能夠為我們提供巨大的能量,但同時它所產生的這些放射性有毒的廢物也是人們所不能忽視的。現在物理學家傑拉德·穆魯在演說中提出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法,那就是使用雷射,它能夠讓這些核廢料的壽命得到極大的改變,甚至能夠讓100萬年直接縮短到30分鐘,這是不是聽起來非常的不可思議,當然很多人對這種說法也是表示極大的興趣,甚至產生相應的懷疑。傑拉德·穆魯在他的演講中提到了開發pulse脈衝放大技術,通過這種技術可以產生超短的高強度光脈衝,這樣就會有巨大的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