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廢料去哪了

2020-11-26 手機鳳凰網

公眾對核電站有顧慮,大多是因為擔心發生車諾比一樣的核洩漏。然而,相對於百分之一(或許更低)概率的核洩漏,百分百存在、放射性汙染可達十萬甚至百萬年的致命核廢料,才是核電站安全的「阿喀琉斯之踵」。

作為中國唯一的動力堆乏燃料元件後處理中間試驗廠,中核404公司一直披著神秘的面紗,近來才逐漸為人所知。這個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乏燃料處置場,僅僅是中國核廢料處置的其中一環。

其他環節的情勢同樣複雜。中低放固體廢物暫存庫超期服役,面臨庫滿大限,中低放廢物處置場選址長年懸置,高放廢物處置場遙遙無期,中國的核廢料正面臨「無處安放」的尷尬境地。

乏燃料

又稱輻照核燃料,是經受過輻射照射、使用過的核燃料,通常是由核電站的核反應堆產生。

按照放射性的高低,核廢料分為高放和中低放兩類,處理方式各有不同。

目前,中國在建的核電機組數量是世界第一,然而,和核電站休戚相關的廢料處置場建設,卻相形見絀。

有專家把這種搶著上核電項目但堅決不要處置場的心態,形容為「誰都不想要廁所」。

國家原計劃建設西南、西北、華東、華南、北方五個中低放廢物區域處置場,但建成的只有兩個:位於廣東大亞灣的北龍處置場和位於甘肅404廠的西北處置場。位於四川的飛鳳山處置場(西南處置場)正處在建設階段。

西南處置場場址821廠本就是用了幾十年的軍工基地,和404廠一樣,選址時避免了巨大爭議。但據了解,四川省也只同意接受省內核廢物。

這些處置廠佔地20-50萬立方米不等,附近設置幾十平方公裡的安全屏障,有300年~500年的隔離期。

如圖所示,目前接收核電站中低放廢物的實際只有廣東北龍處置場,並且只接受本省核廢物。浙江、江蘇、福建、海南、廣西、遼寧等省份均有核電站運營,這些核廢物咋辦?

其他核電站由於運營時間較短,站內的暫存庫尚能堅持,投運30餘年的秦山核電站,其暫存庫已是強弩之末。據媒體報導,2015年是秦山核電站中低放固體廢物暫存庫滿容的「大限」,但計劃中的華東中低放廢物處置場仍選址未定。針對這個問題,秦山核電站正在建造乏燃料乾式貯存設施,以延長乏燃料在廠區內的暫存時間。

為了打破僵局,目前國防科工局和環保部核安全局有意讓核電項目上馬與廢物處置場建設掛鈎。即想上項目,就必須接受處置場。

相較於中低放廢物,放射性汙染可達百萬年的高放廢物,更能引發公眾對核電成本和環境影響的疑慮。    

乏燃料需要先離堆貯存,在核電站的水池裡呆上十幾二十年,消耗掉殘餘熱量,然後送到後處理廠回收固化,最後才能埋入地下。

中國最早的核電站運營於上世紀90年代,大多數高放核廢料仍躺在核電站的乏燃料水池裡,高放廢物的處置場似乎不用太過著急。

但現狀是,多個核電站的乏燃料水池已經快盛不下了。大亞灣核電廠乏燃料水池已經飽和,2013年6月開始,大亞灣核電站只能將乏燃料轉運至嶺澳核電站處理。

國內另一個投運較久的百萬千瓦核電基地田灣核電站也存在類似問題,預計在2016年第9次換料大修之後,將達到乏燃料水池存放上限。

乏燃料後處理廠和高放處置場的建設刻不容緩。

2010年12月底

中核四〇四中試工程:中國第一座動力堆乏燃料後處理中間試驗工廠熱調試成功。

2020年

「龍騰2020」項目: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200噸大型商用乏燃料後處理工程,2020年前或開工建設。

2030年

中法合作:計劃建成具備年800噸的乏燃料後處理能力工廠。預計2030年投運。

高放廢物的輻射長達十萬乃至百萬年,埋進地下真的可以保證安全嗎?萬一遇到地震怎麼辦?會不會汙染地下水?

專家在選址時都會考慮這些因素,核廢料會經過層層隔離,才能埋入地質條件穩定的「墳墓」。理論上來說,專門建設的放射性廢物處置庫必然比天然的鈾礦床更加安全。

2000年,中國的高放廢物處置場在甘肅北山開始鑽孔,目前打了19個鑽孔,打孔平均成本在120萬元。然而,數據的採集還遠遠不夠,國外有的處置庫,打了上千個鑽孔,美國的高放處置場尤卡山預計花費將超過960億美元。

至2020年,中國核電站的全壽命周期,產生的乏燃料將達到13.8萬噸。按全球核廢料處理50.12萬美元/噸的平均成本,處置資金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核廢料的埋葬,漫長而昂貴。

(資料來源:南方能源觀察、鳳凰周刊、中國環境報、南方周末等)

相關焦點

  • 喪心病狂:把西方核廢料運往中國
    不顧大頭,去抓零頭,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背下無法挽回的生態後果。顯然,中國的核電戰略另有所圖,根本不是為了解決霧霾。這一點超出中國核電決策者善良的本意。核電戰略的終極BOSS,一直隱居幕後,讓人不寒而慄。 三、鹹海與羅布泊為什麼乾涸?
  • 資料:各國核廢料存哪 中國處置場位於甘肅廣東
    目前國際上存放核廢料的處置場約有79處,分屬34個國家。一般來說,有核電站的國家都有存放核廢料的地方。不過,各國條件不同,做法也各異。  幅員遼闊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的儲存是在核電站附近完成的。
  • 核廢料何去何從:穩紮穩打
    但另一方面,擁有持續且強大放射性汙染的核廢料,卻成為了懸在人類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那麼究竟該如何處理這些核廢料呢?一般來說,我們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將其存放於地下儲存庫中,這也是目前核廢料處理中通用的經典解決方案。由於技術研究的深入與開掘技術的普及,目前幾乎所有國家都傾向於這一解決方案。
  • 核廢料也是可回收垃圾?——看核廢料處理
    但是這少量的廢棄物卻有著很高的放射性,煤燒完之後的煤灰還能用來制磚蓋房,核電產生的核廢料卻不能隨意扔掉,那麼核廢料該如何處理呢?核廢料裡有什麼核廢料就是核燃料經過核裂變反應後剩餘的產物,但核裂變反應有一個獨特之處,反應前只有二氧化鈾一種物質,但反應後卻會產生五十多種新元素,幾乎佔據了半個元素周期表。
  • 為什麼不將核廢料送到太陽或者外太空去?
    問:為什麼人們要將核廢料儲藏起來而不是將它們發射到太陽或者深空(外太空)呢?答: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因為我是研究太空垃圾的,所以我也想過我們把能什麼扔進太空還有在哪裡可以很好的處理它們。將危險的核廢料送到遠離地球的外太空是個好建議,因為這樣它就不會產生傷害了。
  • 日本將核廢料倒入大海,美國就地掩埋,那中國又是如何處理的?
    但是近些年大家卻談核色變,如何正確處理核廢料是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最大難題。那麼核廢料的處理到底有多難?我國又是怎麼處理核廢料的?隨著核電站的發展,很多國家的核廢料都面臨一個警戒值,而核廢料具有放射性,對人體有一定的損傷。所以,如何安全利用核能,才是未來核能發展的方向。
  • 把核廢料倒入火山會怎樣?
    事實上,我們當前儲存和處理核廢料,經常使用抗放射性的物質,如鋯。這種金屬容器甚至不能在火山的熱量中熔化。假設核廢料暴露在很高的溫度下,「破壞」核材料將意味著分裂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使其變成惰性(不再是放射性的)。這種原子「熔毀」將需要幾萬度的溫度,比火山可以提供的溫度還高——地球上最熱的火山也不超過2500度。
  • 看看中國是如何處理核廢料,科技興核!
    ,但是產生的核廢料極其危險,它由銀、鐵鍺、碘和鋅等元素組成,會對人類以及所有的生命形式造成傷害。 如何處理核廢料 國際原子能結構對核廢料的處理要求十分嚴格,安全和永久處理是必備的兩個條件,目前世界上主要處理核廢料的方法是送入太空或者深埋地下,但是都是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依然存在安全隱患。
  • 看看中國是如何處理核廢料,科技興核!
    圖為散落在農田的核廢料  什麼是核廢料  雖然核反應只需要「一丁點」的能源,但是產生的核廢料極其危險,它由銀、鐵鍺、碘和鋅等元素組成,會對人類以及所有的生命形式造成傷害。  其二,射線傷害,  核廢料會電離和激發,任何生物碰到它會造成一種輻射性的傷害。  其三,熱能釋放,  核廢料中的放射性會產生大量的能量,會熔化裝載它的容器。
  • 核廢料輻射長達萬年,全世界都無法解決,中國卻另闢蹊徑
    而在此之後,日本又因核廢料問題爆發了福島核事件,核成為了令許多人懼怕的存在,畢竟其輻射對人類生命安全存在重大威脅,而且這些輻射存在就是數萬年之久。要知道,當下居裡夫人研究所用的日記本,屬於間接性的接觸,現在仍然存在發射性,而核廢料更是如此,核廢料解決已經成為世界難題。
  • 中國黑科技:這項技術將核廢料變廢為寶
    雖然中國核電的發展規劃因日本福島核事故的因素做了調整,但發展核電的大方向未變——到2020年,中國核電的發展目標為運行裝機容量4000萬k W,在建裝機容量1800萬k W;中國工程院在《2050年我國的能源需求》諮詢報告中的內容:到2050年,我國核電佔一次能源總量的比重要求提高至12.5%(佔電力裝機容量的20%)。
  • 可怕的不是核廢料而是無處不在的科盲
    基本上都是反對聲一片,大多數人是擔心「核廢料洩漏汙染環境」,還有人斷定這是「高官準備進口核廢料處理」。作為一個參加過三次國家級和省級田灣核電站場外應急事故演習的電視人,覺得有必要說點什麼。先來看看這則消息的官方來源《中國核報》的報導吧:2015年,中核集團宣布由中法兩國合作建設的核循環項目將於2020年開工,2030年左右建成,但並未透露具體項目廠址。
  • 核廢料怎麼處理?為什麼不送到太空去?因為有2個關鍵缺陷
    每一個核電站都會產生核廢料,日積月累數量驚人,現在沒有很好的技術來處理或利用這些核廢料,只能包裝、堆放在地下深處的倉庫裡,使它們遠離人們生活的區域。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核廢料埋在地下看似穩妥,就怕遇上一些難以預測的不可抗力,比如地震、海嘯、戰爭等。核廢料該如何妥善處理,這是全世界都沒有解決的難題。
  • 地球最深地方,任何生物都會擠爆,曾被提議傾倒核廢料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全球最深的地方在哪?其實人類對於海洋的認識可以用一無所知來描述,現在人類探明的海洋深度僅僅只佔海洋總面積的5%。而科學家不用全部探測出每一塊區域的海洋面積,也可以知道哪一塊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這源於先進的探測技術和地質知識的結合!
  • 俄研究等離子技術處理核廢料 對環境更安全
    俄羅斯科學家經過數十年研究終於發現了這一新的核廢料處理方法。其技術原理是在1800攝氏度的濃縮鹽溶液中處理液體廢料,即將鹽濃縮液在高溫熔融狀態下注入金屬桶,冷卻後變成玻璃狀單體澆鑄物。目前如何處理放射性廢料目前核廢料的主要處理方法是在直接電加熱爐中的玻璃固化法。較為普及的有兩種玻璃固化方法,分別是在熔融前煅燒或不煅燒,簡稱兩步法和一步法。
  • 中國掌握核廢料處理技術,美日想高價購買遭到拒絕
    中國掌握核廢料處理技術,美日想高價購買遭到拒絕核能源是非常具有能量的一種能源,而關於它的利用現在人們也在做著一些最多的突破,如果能夠將這樣的資源完成等利用的話,那麼對我國的發展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在現在的核能源的用當中,其實最讓大家困擾的就是關於一些核廢料,如何處理核廢料?
  • 中國建造的世紀工程,壽命長達一萬年,永久掩埋核廢料輻射
    但核反應堆在生產工作過程中,會產出不再需要的核廢料。這些核廢料中混有反射性物質,對人體與環境會造成消極影響。因此,如何正確科學的處理核廢料,便成為一些國家重點解決的相關難題。美蘇是最早建立核電站的國家,有著一套成熟的處理核廢料規定。從處理方式來看,這兩個國家一般會將核廢料裝到特製儲存罐中,然後選定一個荒涼無人的地方,將儲蓄罐埋藏在地底深處,這也就是所謂的陸地深埋法。
  • 什麼是核廢料?核廢料可以回收嗎?可回收的障礙是什麼?
    在其中一些影片中,炸彈中使用的放射性物質是從政府設施中被盜的,甚至可能是一種核廢料!好萊塢與現實生活相去甚遠,但世界各地確實存在大量核廢料,各國政府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保護和控制這些場所。一個明顯的解決辦法是以某種方式回收核廢料,而不是儲存數千噸核廢料,但這是否可能呢?核廢料是否能夠被回收或中和,如果可以,為什麼這不是地球上每個核國家的操作程序?什麼是核廢料?
  • 中國又一尖端科技,完美解決核廢料汙染問題,西方國家遠不能及
    核能發電的第二個缺點就是核能使用後所產生的核廢料問題,要處理這些高危的核廢料並不容易,目前在國際上通用的辦法是將核廢料進行水法處理或者幹法處理,尋找可靠地點進行存放或者深埋於地下
  • 關於核廢料處理的十二大疑問解析
    關於核廢料處理的十二大疑問解析 發布時間:2016-08-15   來源:搜狐科技   上周,一個 「核廢料處理廠」 將選址連雲港的消息引發普遍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