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物流+5G:廣袤大地,孤獨閃光

2020-11-26 親愛的數據
《親愛的數據》出品

原創:譚婧

導語:「1892年,非洲尚未開放,人們只能住在已知世界裡。」電影《走出非洲》劇本裡,編劇呂德克,如此寫下。

2019年,某一峰會,燈光如晝。京東物流技術發展部2025實驗室負責人,者文明,剛剛結束演講,便被一位陌生人擋住了去路,來人是機械工業出版社的編輯。

「能否和您約一部書稿,名為《5G在物流行業的應用》?」 編輯滿臉都是新書的靈感。顯然他受到了啟發。

5G尚未開放,人們只能住在已知世界裡。而者文明在京東物流的工作就是萃取5G的靈性和想像力。

人人都說,「5G,萬物互聯」。到底什麼聯在一起?

北京大興黃村,京東物流倉庫,名為「亞洲一號」。高牆下,人顯得渺小。

者文明在控制中心,看著視頻屏幕。

扁扁的,長相酷似掃地機器人,AGV小車,一溜煙這裡,一溜煙那裡。它們密密地擠在一起,各忙各的,從不會撞車。往高高的貨架底下迅速一鑽,整鍋端起,平地挪移。運到地兒,一口氣不歇,扭頭就走,直接閃人。

仿佛聽見:「得嘞,下一趟。」

它們在幹嘛?搬貨唄。

矮歸矮,AGV小車幹活是一把好手。看著它們一路瘋跑,會以為哪個工作人員誤按了監控錄像的快進鍵。

物流行業,AGV小車是常見的工業機器人,價錢從十幾萬到幾百萬都有可能。

沒有5G的時候,每晚八點,AGV小車們湊一起,開「吐槽大會」。

一號小車,氣鼓鼓:WIFI信號覆蓋範圍,沒有5G大。倉庫大得裝得下飛機,最長的一條傳送帶都400米長了。這麼大的空間,信號得多個連接點切換,煩人。 二號小車,驕傲地長篇大論:我以每小時10公裡的速度奔跑,一秒就能跑出去2.7米,控制上如果斷開一秒, 2.7米沒人管我,萬一出了什麼事,我傷不起。信號在連接點切換和中斷。從一個連接點到另外一個連接點之間肯定會有一些時延。就算間隔的時間再短,也是處於一個失控的狀態。所以,為了解決斷開再連接「中間這一點點」的問題,車上要做很多額外的技術措施,這些都是成本。我這麼貴,是有原因的。 三號小車,一臉不爽:二號,你搶了我的發言。

旁聽完會議的者文明,在PPT上寫下:

《AGV小車當前主要面臨的挑戰》。

《親愛的數據》出品

5G尚未開放,人們只能住在已知世界裡。5G一來,平白無故「長出了」很多解決辦法。以前是「臣妾做不到啊」,現在是拿著對講機大喊:「已解決,收工。」

所以說,5G把「不可行」變成了「可行」,這不是一句空話。

AGV小車比你更盼望5G網絡。你用5G手機看電影,是娛樂;AGV小車用5G幹活,是飯碗。

AGV小車背著幾米高的貨架,一路狂奔。貨物遮擋了小車,猛地一看,鬧鬼了,是貨架在狂奔。

《親愛的數據》出品

建國以後,不許成精。

不過,物流成本越低,你的快遞費就越有下降的空間。

剁手黨齊聲高喊:5G這麼好,請建設得快一點!

意外總比明天先到。

2020的一場公共衛生危機。

5G標準組織一臉無奈地公布:有兩批5G協議要遲到了。的確,標準都是坐在一起商量的。「坐在一起」這件事,很困難,就不提了。

宣布5G運動會開始的鑼鼓聲沒有飄遠,嗆咚嗆還沒有停(2019,5G元年),就有行業觀察員來報: 「傳統移動通信以運營商為主,很多行業企業還未參與到其中。需求難匹配、行業有壁壘、回報不確定。」

更可惜的是,「目前創新和研究大都局限於通信行業內」 (信通院《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

《親愛的數據》出品

玩家多,鬧紅海。玩家少,沒生態。

建5G的是傳統移動通信運營商,1234G都是,這是「行業祖訓」。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

2020年的目標,瘋狂建5G基站。「人擋殺人,佛擋殺佛」,沒有衝出口,血手印已經按在生死契上了。

翻查財務數據,中國移動尤為突出,目標是2020年5G基站總數達30萬個。中國移動資本開支預算約1798億元,其中5G相關投資計劃約1000億元。中國電信,453億元。中國聯通,350億元。

運營商也聚在一起開「吐槽大會」,不過是線上。

甲說:「一定按需建網。」乙說:「一定要上量。」丙說:「這麼大的一個連接,先把網建好各個應用慢慢連,這個成本,確實受不了。」

他們的內心裡都是苦笑。

甲說的是,5G不上規模,很浪費。

乙說的是,基建昂貴,按需一步一步來,沒法一哄而上。

丙說的是,應用產品的發展,要和前兩者同步。

誰快一步都不行,三者要同步。 運動會上,2人3腿跑已經夠難了。5G,是3人4腿跑。

再難也要上,拼吧。人民群眾,盼5G;百業千行,等5G。無論條條大路是什麼樣子,羅馬只有一個樣子,萬物互聯。

《親愛的數據》出品

5G尚未開放,人們只能住在已知世界裡。

NB物聯網是5G商用的前奏和基礎,是物聯網的代表,在現有存量物聯網中,2G只佔20%,還喊著要退休。NB物聯網與2G辦理退休交接。中移物聯網集成電路創新中心總經理肖青說得更細緻:「中國運營商物聯網連接分布呈1:2:7。5G只佔1成,NB物聯網佔7成。」

「多少年,物聯網設備有多少億,網絡上有多個版本。但高速增長,是共識。」 中國聯通物聯網公司首席產品官李凱說了個態度。

商用前奏就是磨刀石,給磨刀石絆倒,那臉還要不要了?

毫不誇張地說,運營商推物聯網落地的方向,有賭的成分,賭注押在「表計」上。燃氣表、電錶、水錶,都是表計。

2020年初,中國移動拿下NB物聯網 「第一案」。

天津水務集團已完成240萬隻NB物聯網水錶的招標,天津燃氣集團也已完成50萬隻NB物聯網燃氣表的換裝。雙標,塵埃落定。

這是中國能源表計行業在快速轉型期裡的驚人一步。

「第一案」的商業模式是,天津水務燃氣項目分別採用分期招標及入圍招標的形式,中國移動面向水燃公司及表廠客戶提供「NB模組+eSIM及NB資費+OneNET雲平臺」,物聯網雲、管、端一站式解決方案。

DICT+政企+網優+物聯網公司,集齊了四種角色。

《親愛的數據》出品

拼吧!中國移動出動120餘人,連續10天深入表計使用場景,實地網絡測試。測試的紙質素材都堆成了山。

「中移動整體市場份額50%以上。」肖青謙虛地說道。這個項目做到了一站式的服務,網絡、終端、應用、軟體、系統,雲管端……一紙合同包盡。

行動就是,再小也要上5G。

肖青說:「卡加模組,加終端,加平臺的整體解決方案。我們把模組降到20塊錢以下,這對整個行業的推動力度也是非常大的。」 只要「車票價格」合適,再小的硬體設備都能搭上萬物互聯的「快車」。

決心就是,再難也要上5G。

中移動建基站,搭網絡,管好物聯網設備,連模組的心都操了。這是一張拎包入住的訂單。從打地基開始,蓋樓,裝修,還要裝上水龍頭。

中移動說:「看,諾曼第就在前方,誰先登陸,誰就能探索商業模式。」肖青在《項目總結書》上寫下:「天津NB水務燃氣表改造項目,是截至目前全國最大的NB物聯網改造項目。」

萬表互聯,說來就來。

「第二單」是中國燃氣項目。

中燃是全國最大的燃氣公司,存量3000多萬塊(表),去掉每年400萬到500萬塊的新增和更換。肖青說道:「2019年,(我們)成功中標中燃三年600萬塊的項目,交付電子電路的方案板,加安全平臺、雲平臺、網絡。讓規模降低價格,對燃氣行業後續大規模的升級換代有非常好的標誌性意義。」

這一次,中燃表計,換代了。這一次,中國移動,進化了。 肖青有一句話值得注意:「不同之處」是「和(我們)原有的業務不一樣」。

更不一樣的是:「NB的業務和5G業務的應用價值是業務、解決方案和數據的進一步挖掘和分析,和我們原來以連接為主的商業模式也有很大的區別」。

擁有石油和擁有運輸石油的管道,是兩碼事。這張訂單,是一道證明題,證明網絡運營商不再只是「管道」了。

《親愛的數據》出品

為了活著到達羅馬,有能力的企業,向「四大神獸」進化。

第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者。

第二、生態建設驅動者。

第三、商業模式探索者。

第四、垂直行業賦能者。

放眼全球,電信運營商們都在努力「成為」數字服務提供商,但只有少數幾家公司完成這一轉型。

轉眼間,新加坡電信通過擴張數字支付和廣告平臺獲益。

須臾間,臉書公司(Facebook)大筆一揮,史上最大筆的單筆投資丟給了印度最大電信公司,57億美金控股9.9%。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進入亞洲第二大移動市場,為什麼「門票」是一家電信公司?

如果哪天亞馬遜也要收購電信公司,千萬不要奇怪。仔細翻查一下中國網際網路大廠,哪家沒有運營商合作的5G項目?

共同的答案是:5G當前,不進化,毋寧死。

機會敲門的聲音很輕,馬化騰、劉強東,夜不能寐,小口呼吸。

傳統網絡運營商,他們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時代,就一直沒睡好覺,一直遺憾。一直以來,中移動等電信運營商扮演「管道」,只修建管道誰願意?後續的生意呢?

從中國移動的高管,到北京郵電大學的學生,都在賭這口氣。我們那麼努力,不能被時代拋下。

5G破曉,洶湧潮水,向那些壯志未酬的人奔去。

改變,是一個需要想像力的事情,但光靠想像力,不夠。

5G尚未開放,人們只能住在已知世界裡。但有的人已經出發了。他們在摸索屬於5G世界的規則。

《親愛的數據》出品

「誰胡亂建5G,誰把內褲虧掉。」說的是,沒有達到規模,就難有投資回報。

搞笑段子,也是經驗之談。

電商物流搶先發力5G,他們比別人更早觀賞到了5G揮汗如雨的建設場面。京東物流技術發展部負責人於建強說:「如果5G是一個熱火朝天的工地,一邊是傳統移動通信運營商像地產開發商在處理地基與樁基,一邊是我們在已完工的戶型裡砌牆,漆牆。」

於總2019年入職京東物流,直接向京東物流CEO王振輝匯報。

許多雙有力的大手緊緊握在一起,於建強和者文明組建了靈魂契合的5G戰隊。者文明的日常考慮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5G、區塊鏈……讓每一種新技術,在電商物流這個場景下都能用得上。」 他喜歡攝影,愛拍西北大地的廣袤。當你要誤會他是西北漢子時,又會被他的「南方」口音叫醒。

NB物聯網在電商物流裡怎麼用呢?者文明向我細緻地講解。

「相比5G,NB-IoT低功耗,所以,適用於一些低頻傳輸的場景。在物流行業,資產管理、物流追蹤、能源數位化等均是典型用途,比如物流園區內基礎能源的數位化管理,託盤、叉車、容器等物流資產的盤點,快遞包裹的定位追蹤等等。就拿託盤盤點來說,一個普通的物流園區都是幾十萬個託盤的規模,傳統的人工盤點工作量巨大,效率極低,如果用NB物聯網技術,在每個託盤上都安裝NB-IoT標籤,這樣就能實時看到所有託盤的數量和大致的位置,真正實現資產的數位化管理,同時也極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效率。

NB 物聯網是5G的前菜,會讓萬物胃口大開。

路過獅駝嶺,小妖精扯著嗓子亂吼:「大王派我來巡山,巡了南山巡北山,我把人間轉一轉,抓個和尚做晚餐……」還沒唱完,臺詞就變成了「萬萬沒有想到,物聯網來了」。小妖精說:「哦耶,收工。」

5G比NB 物聯網更貴,怎麼用,才能對得起這麼高檔一張網?

有行業人士吐槽:「5G最近一大堆應用揭榜賽、垂直行業創新賽,以前234G都沒聽說過建網絡還需要附送產品思路的。」是的,網絡基建+業務+5G產品必須齊頭並進。

5G市場有人高喊:傳統運營商搞定網絡基建,物流是業務,5G產品在哪?

這時候,物流無人車,千呼萬喚始出來。

有的產品用5G只是提效,物流無人車則是翻天覆地。物流無人車可以24小時送貨,快遞小哥晚上睡個踏實覺,剁手黨早上一睜眼,已經到貨了。

回到站點,累了一天,京東快遞小哥熱情地招呼:「無人車,辛(chong)苦(dian)了。」

鎂光燈刺眼,紅地毯柔軟,快門聲咔擦,物流無人車向剁手黨們揮手致意:「為你們服務!」

孔旗告訴我:「AGV小車就像城市裡的地鐵,倉庫線路是規劃好的。物流無人車,是要上街和人類司機肩並肩。技術難度可想而知」。

駕駛環境兇險,沒有安全員,能獨立上開放道路的物流無人車,直面駕(nǚ)駛(sī)員(jī)。

物流無人車,是5G時代最好的產品之一(當然,也不能低估5G醫療)。

2020年2月5日,是京東物流無人車「入職第一天」。早上,它睜開雙眼,抖擻抖擻精神,武漢仁和物流站的同事用武漢話和它問好。然而,醫護、病人、家屬都在等物資。著急上班的它還沒有來得及「過早」。

危機已過,它留任武漢。奔跑在武漢吉林街上,白髮蒼蒼的老奶奶,踮著腳尖的小朋友,街坊四鄰,都認識它。

在京東物流自動駕駛業務負責人、首席科學家孔旗面前,一股強大的氣流,將論文裡的公式,前沿的理論,瞬間吸入物流無人車的大腦。

哈欠聲從疲憊的長椅上傳來,等待解決的工程問題正在排隊。排隊的長度比北京三甲醫院專家門診門口的病人還多。而它們中一部分問題,被5G無情地幹掉。

有了5G,物流無人車的腰板,挺得倍兒直。特斯拉最貴車型Model X,也完全不放在眼裡。

孔旗說:「無人車上班,從設計上就是,風雨無阻。」京東物流的無人車,月月都拿全勤獎金。

「無人車要適應不同的天氣與溫度,CPU處理器在溫度很高的情況下會降頻,意味著無人車的計算時延變大。遇障礙物,本來是100毫秒反應過來。但是計算單元被降頻之後,無人車的反應變得遲鈍。它的計算時間變成了一秒。人類以秒為時間單位,無人車是毫秒。一秒,無人車可能就往前衝了兩米。停遲了,很危險。所以說,對於車端的計算單元,我們會儘量的把它移到雲端去做。」

這裡的我們,是京東物流X事業部無人車研發團隊。

「馬路邊安裝智能燈杆(也是計算單元),比如說紅綠燈信號,會在路側往外發。不用等到了紅綠燈跟前,才能做決策。信號是提前收到的。」

信號不好,無人車就傻乎乎。

5G拍拍胸脯說:「信號,全包在我身上了。」

京東物流的無人車,可以上街玩,專業術語是「進入開放道路」。而比較「蠢」的物流無人車,終其一生,也只能待在封閉的物流園裡。雖也能用,但它的上限也就只能在封閉園區裡了,除非做一個重大的技術重構。

無人車,一邊奔跑,一邊滿街「撿」寶,這個寶叫做真實數據。數據雖是小變量,但會釋放出大勢能,中間這段就是積累。積累的是什麼?

是路況的千奇百怪,是氣候的風雲變幻,是人類行為的反覆無常。

孔旗給我講解了日日積累的重要性,他說:「從車端收集到雲端,這一步,數據量是很大的。一臺正常的物流無人車,正常工作一天,能獲得TB級的數據量,它們需要上傳到雲端。」

沒有5G,數據的上下,受到極大的束縛。一天的數據,相當於上傳幾十部高清電影。就好比早高峰的地鐵,人流進不了站。如果人流能夠暢行無阻地進站,那是不是地鐵通信效率會大大提高?

物流無人車上班哼上了小曲。

5G參賽選手,擰開可樂,發現瓶蓋裡印了一行小字「恭喜中獎」。5G落地的兌獎規則是:基建+業務+產品,缺一不可。

孔旗說道:「基建是5G網絡,業務是物流末端配送,無人駕駛在京東物流的產品是——物流無人車。技術和產品都已經成熟。但是,落地的限制依然很多,要在城市道路好、人口稠密、快遞單量數量大的地方,還得鋪好5G網絡。」

京東物流無人車落地的城市,不是拿著地圖隨便指一個。但是,5G的發令槍,早響了。

京東物流自動駕駛首席科學家孔旗說:「我為場景來的京東。」

對於他這句答案,我並不滿意。據我所知,早在2014-2018年,孔旗就帶領百度矽谷和中國團隊進行自動駕駛創新研究。

我向他提問:

「作為中國乃至全球最早一批做自動駕駛的科學家,有先發優勢與強勁的技術功底,跳槽就是一道任選題。那為什麼選擇京東物流?」

「這個行業,在很多人眼裡,就是搬箱子的。」

「沒有比物流更好的場景讓技術落地,所以我從百度阿波羅來到京東物流。我的選擇,說明了一切。」這番話對原因闡述得並不足夠,它更像一種態度,似乎從孔旗的胸腔,肺腑中噴薄而出。

《親愛的數據》出品

孔旗談起京東物流無人車,臉上總有一種真誠,也有一種執著,有種「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爽氣,也有種「君看一時舟,出沒風波裡」的孤勇。

他們,從京東物流出發,向著同樣的目標。

物流對於頂級科研工作者的魅力到底在哪?者文明也給出了相同的答案。

他的說法是:「前沿技術落地,物流是一個特別好的場景,這一場景特別豐富。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者文明是一個嚴謹主義者。心胸天高雲淡,眼裡是針尖細節。他經手的技術文字材料,像極了家用電器自帶的說明書,讓人看著腦袋就開小差。定神細看,字字精準。

者文明是一個實幹主義者。5G是他的攀登點。他心裡似乎只有一句話:「5G需要什麼,我就幹什麼。」

嚴謹和實幹,在京東物流研發人身上並不少見。嚴謹是研發最重要的準則,實幹創造出發現創新的契機。

2019年,國內首個5G智能物流示範園區,落成在京東。5G技術建設的京東物流智能物流平臺LoMir(絡謎),部署在京東。

《親愛的數據》出品

他們用一致的選擇,表達了自己的判斷。

5G尚未開放,人們只能住在已知世界裡。智能物流有望第一批抵達未知世界。智能物流有望最先落地5G 應用。

這是空話嗎,他們投入了全部。

火紅的山崗成群。無線信號,像浪。翻過這個山頭,又一條地平線。道道山梁架住了天空。物流行業,千軍萬馬,把松濤連成火把,5G敲擊著曠野,腥騷的熱土在躁動。

國家層面,密集出臺物聯網的利好政策,關於物聯網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聯網產業體系要基本形成。感知製造,網絡傳輸,智能信息服務在內的總體產業規模要突破2.5億萬元。

5G燒錢讓人心痛,但是架不住技術好用。從理論上講,4G每平方公裡只能支持10萬個設備,做不到萬物互聯。5G貴,有貴的道理。好用,價值更高。

5G要拉動國民經濟。

《親愛的數據》出品

信通院白皮書,提到:5G商用初期,運營商網絡建設設備投資帶來的設備製造商收入將成為5G直接經濟產出的主要來源,預計2020年,網絡設備和終端設備收入合計約4500億元,佔直接經濟總產出的94%。

5G 的發展將直接帶來電信運營業、設備製造業和信息服務業的快速增長。

然而,「政策向好,落到你身上還早。」

5G缺席者,觀望者,他們眼裡只有:需求難匹配、行業有壁壘、回報不確定。

5G大陸,在憤怒地騷動。

者文明的內心也在騷動。他把入職京東7年以來最大的決心,押在京東物流智能物流平臺上。

「絡謎這個平臺,曾經只是2025實驗室 『物流+5G』這個方向上一個行動代號——Logistics Mirror。」者文明回憶著。

「簡稱絡謎。絡,取5G網絡,經絡、脈絡之意;謎,是萬物互聯背後的想像空間。」

現在,正式成為京東物流5G智能物流開放平臺品牌的名字。

名字是期望,也是願景。未來,會是一個連接無處不在、智能無所不能的世界。

2012年者文明入職京東之時,比特幣的名氣在極客圈中剛剛打響。他邊挖比特幣邊想,區塊鏈技術不錯,能為京東物流做點事情。「我們做就好好做,鼓足一口氣,專門成立團隊做物流+區塊鏈。先要在京東內部落地,驗證成產品。」

n年前的者文明。

對者文明來說,京東那些年去IOE、敲代碼、純技術的日子,已是琥珀色的回憶。此時,櫻桃、茶葉、大米用上了京東物流區塊鏈產品「京源鏈」。物流承運企業單據用上了「鏈上籤」。

很難否定,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的「第一課」。

n年前的京東技術分享會

京東物流的區塊鏈產品源於技術研發團隊的好奇與敏感。挖幣已成過去,憑著對5G產品的那份「著迷」,者文明給產品起的名字,也帶上了個「謎」字。

據說,「Logistics Mirror」中文名兜兜轉轉,取了幾百個都不滿意。「絡謎」會被吃貨誤聽為「糯米」。

父母之心就是這樣,用好吃的給孩子起名,叫一聲「豆包」「湯圓」,跑出來個萌萌的小朋友。

《親愛的數據》出品

絡謎的英文名Mirror,是數字鏡像,不是白雪公主後媽那塊諂媚的鏡子。和我見面時,者叔特意取(xuàn)出(yào)一個深藍色的棒球帽,一股股黃色線織出LoMir五個字母。

採訪時,生怕帽子被我「劫持」,他對我連說幾遍:「只能給你看看。因為只有這一頂。」

據說,拿到第一頂帽子時,團隊聊天群裡,颳起「最炫絡謎風」。藍帽子,配上京東紅制服,穿來上班。說這話的不是別人,正是京東集團副總裁、技術發展部負責人於建強。

《親愛的數據》出品

幾天後,我在一場5G峰會上,看到於總戴著這頂帽子,意氣風發地演講,頓時會意而笑。他仿佛參加的是一場2020時尚棒球帽發布會。

絡謎是孩子,是鏡子,是帽子,更是平臺。這一次,京東物流涵蓋了底層技術、軟硬體系統及智能供應鏈三個層面。

平臺是關隘,也是定位,至關重要。

絡謎5G智能物流開放平臺,結合物聯網、雲計算、邊緣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及增強現實等技術,一句話,就是要創新。不創新,沒法玩。

5G到底和物流行業怎麼玩?矽谷有答案嗎?英美德法日有答案嗎?這直擊靈魂的三個問題告訴我們,沒有現成作業可以照抄。

5G不僅是技術創新,是建設工程,也是商業模式創新。

物流是網際網路電商的基礎設施,京東物流要拿5G煉出漢子的三角肌。

2025實驗室瞄準物流+5G的原因有兩個:

1. 5G決定降本增效,是工具。

2. 5G決定進化方向,是未來。

工具決定生死,這個問題問問原始人。

進化也決定生死,這個問題問問大熊貓。

《親愛的數據》出品

建5G生態,要新朋友,要新的兄弟連。各方參與者的角色是模糊的,沒有誰必須做什麼,只能做什麼。幾乎所有的5G演講,演講人在結尾時都會強調一句:「我們願意與產業鏈,行業各方合作共贏。」

外行人以為,這不過是一句客套話。而已經踏上5G大陸的人知道,這是生存的《漢謨拉比法典》。

「一個完整的5G產業生態鏈,京東物流恰恰是在中間。上面有晶片、通信設備、運營商,下面有終端。京東物流屬於應用層。京東物流正在把產業鏈生態夥伴們拉到一起,共建產業生態。 」

5G網絡通信技術與物流應用,「功力加持」 確實需要平臺。

平臺,是打開法典的鑰匙。

有了平臺,智能園區、智能樞紐、智能運配、智能交通的應用,才能生長得茂盛。

有了平臺,支持物流信息的高效自動感知、數據的精準採集,資源調度,運營的智能決策才能紮根。

已知世界,坍縮;未知世界,增長。

京東2025實驗室的一分一秒都刻不容緩,者文明推掉了稿約。

《親愛的數據》出品

者文明習慣眉頭緊鎖,歲月雕刻在他深色的皮膚上。廣袤大地,雲彩連著地平線。他的攝影主題是「我心茫茫連廣宇,廣宇茫茫連5G」。京東物流研發人,緊緊地注視著2025實驗室的方向:

物流+5G。

2020年,5G世界的邊界射出金色曙光,有人已經出發。世界總以一種方式回歸,又以新的面孔遺忘。中國的創造者與創新者,拋卻功名,激蕩歲月,要將榮譽都寫在5G時代的產品上。(完)

《親愛的數據》出品

出品人:譚婧

本篇文章由《親愛的數據》團隊採訪並整理記錄,保證故事內容真實性。文中所有風景照,均為者文明攝影作品。

出品人:譚婧

相關焦點

  • 與順豐「搶食」 京東物流的危與機
    為了加速資本化和上市,在過去12年連續虧損的情況下,調整快遞員薪酬結構一定程度上利好京東快遞的市場份額和業務量。但快遞物流專家、貫鑠資本CEO趙小敏認為,相比改革快遞員薪酬結構,京東物流應該解決與上下遊戰略投資者的關係,整合資源,從內部驅動增長。  對於京東集團而言,京東物流的變革只是其中一個縮影。
  • 國際物流雜誌:京東物流巨頭的崛起之路
    2018年11月11日京東的「雙11」交易額創1598億元人民幣(230億美元)新高,這標誌著其業務正在蓬勃發展。POSTAL AND PARCEL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採訪了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物流綜合規劃群負責人傅兵,針對如何持續為消費者提供高效配送服務進行了探討。
  • 京東物流啟動"天啟星"計劃,助力家居物流行業升級
    作者 丨 李民民為了進一步提升用戶購物體驗,京東物流啟用"天啟星"計劃,其聯合京東居家生活事業部創新打造了一套"幹支裝一體"的家居物流服務體系。根據京東物流"天啟星"計劃的要義,京東物流將立足主要的現代家居生產基地,以家居產業、產值高度聚集的生產基地作為物流基點,以減少物流中間環節,提高物流時效為首要目標,來完成大件家居商品從產地直發目的地的
  • [雜誌文章]京東自建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本文對京東自建物流配送模式進行了研究。在分析京東自建物流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從配送、成本、員工管理等方面闡述了在京東自建物流配送模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後針對問題提出相關的對策與建議。到2013年4月底,京東的註冊用戶數超過1億。京東依靠龐大的後臺物流配送體系一直保持低價高質的優勢,在電商領域佔得一席之位。2009年,京東成立了快遞公司,建成了4個一級庫房、15 個二級庫房和50多個城市配送點,2011年又建設了7個一級物流中心和25個二級物流中心,在大中城市形成了物流網絡。在2014年雙十一前夕,京東在上海的首個現代化物流中心投入使用。
  • 英國知名物流媒體The Loadstar:京東物流前景黯淡 幾乎無自由現金流
    近日,有關京東物流啟動新一輪融資20億美元,並接受騰訊入股的消息引發關注。2月5日,英國知名物流媒體The Loadstar分析了京東物流的現狀和前景,並且認為,「京東物流的前景黯淡,而且幾乎沒有自由現金流」。
  • 京東物流原CEO王振輝離職 京東原首席人力資源官餘睿接任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錢玉娟 繼陳生強卸任京東數科CEO的消息發出後,僅僅過去10天時間,12月30日,京東集團又發出公告稱,京東物流原CEO王振輝辭去京東物流CEO一職,董事會已任命前京東首席人力資源官餘睿為京東物流CEO。
  • 看見廣袤大地上教育的複雜
    正是這種差距,決定了我們觀察、評判教育話題,要從中國複雜的教育發展情況出發,要紮根中國廣袤的大地,而不能限於自身所處社會經濟地位、階層。否則,對相關教育話題的討論就會是雞同鴨講,共識就很難達成。  就以吵得沸沸揚揚的家長群為例,對於因為給孩子批改作業、接收各類通知公告不堪其擾的城市家長來說,家長群太煩了。
  • 半日達10周年:從京東物流看中國電商物流體驗如何被定義
    很多年以前,中國剛開始搞電商大促的時候,當數以萬計的商品洶湧襲來,原有的物流體系根本無法招架,丟件、破損、延遲似乎是當時大促的「日常」。那個時候,能不被這種混亂局面擾亂的只有京東一家。 更鮮明的轉變發生在2010 年。這一年3月,京東物流首次在6個城市試點推出「半日達」(也稱「211限時達」)服務,並逐步推廣至全國。
  • 京東構建數智化社會供應鏈,物流科技以簡馭繁
    在京東與眾多合作夥伴的共同推動下,中國社會化物流成本佔GDP的比重已從2007年的18.4%降至目前的14.7%,這意味著數萬億物流損耗的減少。京東的下一步目標是通過數智化社會供應鏈的構建,未來十年這一數字將降至10%以內,比肩歐美等發達國家。
  • 透析11.11:揭秘京東物流隱於「海面下」的實力
    也許很多人並不記得,今年也是京東物流「半日達(211限時達)」推出的第10年,這項服務一經推出就「驚豔」行業,而且在其倒逼下,京東物流的後臺體系與技術不斷突破,整個中國電商物流的整體格局與用戶體驗,也因之發生巨大變化。京東物流也未就此止步,10年裡持續推出創新、極致服務,搭建出物流供應鏈基礎網絡。
  • 京東物流換帥,哪有什麼天長地久,只有王的意志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12月30日,京東發布公告稱,京東物流原CEO王振輝因個人原因當日辭去京東物流執行長一職,由前首席人力資源官餘睿接任。公開資料顯示,王振輝於2010年4月加入京東,擔任過京東華北區域分公司總經理、京東智能總裁 、運營體系負責人等。2017年4月,京東成立京東物流子集團,王振輝出任京東物流CEO。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正是在王振輝的掌舵之下,京東物流在2019年實現了季度盈利,並一躍成長為與順豐不相上下的物流集團。應該說,京東物流今日領軍地位,有王振輝的濃重一筆。
  • 傳京東物流赴港IPO
    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3日訊(趙芙瑤)12月3日,據路透社消息,有知情人士透露,京東物流將於官方尚未為IPO選擇投行,但知情人士表示京東與瑞銀、美國銀行和海通證券關係密切。眾所周知,京東旗下一共有三大「獨角獸」,分別為京東健康、京東數科和京東物流。其中京東健康將於12月8日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京東數科也進入了科創板的問詢階段,可見2020年是京東向資本市場全面衝刺的一年。
  • 京東物流首次公開無人倉建設標準:人與機器的結合
    「6·18」大促臨近,5月24日,京東物流對外開放上海亞洲一號第三期項目——全球首個全流程無人倉。同時,京東物流首次公開了無人倉的建設標準。業內人士稱,無人倉標準的公開,對於推動行業發展,促進行業夥伴共同致力於智慧物流的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 京東物流CEO王振輝:供應鏈數位化是產業網際網路發展的最佳入口
    京東物流將以供應鏈產業平臺為依託,以全供應鏈服務和供應鏈技術平臺為落點,乘產業互聯之風,驅動產業的質效升級,實現產業鏈上下遊的高效協同、高速增長和價值共創。」在10月29日召開的2019全球智能物流峰會上,京東物流集團CEO王振輝表示。
  • 劉強東:京東物流將搭建全球智慧供應鏈基礎網絡GSSC
    確定了京東未來10年的國際化方向,即以物流打頭陣的供應鏈服務全球化。京東物流過去十年,以自建的方式在中國落地生根,成為中國電商物流的標杆,其倉配一體化模式帶來的極致速度及優質的服務,讓中國消費者及商家的物流體驗領先於全球。未來十年,將是京東物流主攻國際化的十年。
  • 京東物流進軍海運!並與Agility戰略合作瞄準全球新興電商市場
    2019全球智能物流峰會在京召開,京東物流與國際物流巨頭Agility籤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在海外跨境電商、國際物流體系建設以及物流技術交流等方面展開積極合作。根據備忘錄內容,京東物流與Agility將在東南亞、中東、歐洲、非洲等四個世界上極具潛力的電子商務市場展開電商和物流合作,同時京東物流也將幫助Agility及其合作夥伴擴展在中國的電商業務,提升供應鏈效率。
  • 京東物流官網:快遞訂單號信息查詢跟蹤 客服人工電話號碼
    京東物流隸屬於京東集團,以打造客戶體驗最優的物流履約平臺為使命,通過開放、智能的戰略舉措促進消費方式轉變和社會供應鏈效率的提升,將物流、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有機結合,實現與客戶的互信共贏。京東物流通過布局全國的自建倉配物流網絡,為商家提供一體化的物流解決方案,實現庫存共享及訂單集成處理,可提供倉配一體、快遞、冷鏈、大件、物流雲等多種服務。
  • 京東物流國際化全面升級:搭建全球智慧供應鏈基礎網絡(GSSC)
    劉強東再次確定了京東未來10年的國際化方向,即以物流打頭陣的供應鏈服務全球化。京東物流過去十年,以自建的方式在中國落地生根,成為中國電商物流的標杆,其倉配一體化模式帶來的極致速度及優質的服務,讓中國消費者及商家的物流體驗領先於全球。未來十年,將是京東物流主攻國際化的十年。
  • 京東大件物流啟動「天啟星」計劃
    【億邦動力訊】9月2日消息,京東大件物流日前正式推出「天啟星」計劃,聯合京東居家創新打造「幹支裝一體」服務模式。根據「天啟星」計劃,第一階段以佛山為基點,實現產地直發目的地,提高物流時效,將家具、建材等大件產品一體化供應鏈服務輻射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三大核心經濟區。
  • 籤收的牛奶還冒冷氣,京東物流冷鏈讓澳洲進口商重新找回客戶
    這得益於京東物流在成都開放的冷鏈宅配業務,冷庫+冷藏車+專業保溫箱+專業冷媒確保生鮮產品最好的狀態送到消費者手中。愛爾貝特總經理傅坤對京東物流讚譽有加,「幸虧京東物流能夠完成冷鏈宅配,不然從澳洲通過貨機冷鏈空運的鮮奶,如果冷鏈配送跟不上,鮮奶品質就要大打折扣。」接下來,京東物流將在西南更多城市開放冷鏈宅配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