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酵,新冠疫苗研發麵臨三個問題:速度、規模和公平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瞿依賢 在新冠疫情不斷發酵,全球確診人數攀升的情況下,有效對抗並終結這場大流行病的關鍵——新冠疫苗再次回到人們視野。人們在渴望,疫苗什麼時候面世?

事實上,疫苗研發的過程複雜且漫長,為了加快實驗室研發、臨床試驗、監管審批、生產交付等各個環節的進程,開展跨國家、跨領域、跨部門的廣泛合作十分緊迫和必要。

除了研發,疫苗的公平性問題也十分重要,世界上所有的國家——無論貧窮還是富有——都急需疫苗應對疫情。因此,疫苗的定價、生產、全球供應也將是一項複雜的工作。目前,國際上還沒有健全的協調機制來管理疫苗的全球分發供應。

疫情還在發展。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在3月26日結束的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也發表聲明, 指出二十國集團完全支持並承諾進一步增強世衛組織在協調國際抗疫行動方面的職責,包括保護一線醫療工作者,提供醫療用品,特別是診斷工具、診療方法、藥品和疫苗。承諾在自願基礎上,立即向世衛組織新冠肺炎團結應對基金、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和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提供資源,並確保在公平的基礎上,將這些資源以可負擔的價格儘快提供給情況最緊急的地區。

速度

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和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是疫苗研發與交付領域的多邊合作平臺。CEPI專注於研發針對傳染性疾病的新型疫苗,Gavi則基於有效性和量產能力來發掘應對傳染病的最佳候選疫苗,並通過其資源加速疫苗的後續研發、生產環節,讓疫苗能夠以最快的速度供應給所需的人們,同時保障疫苗能夠觸達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

CEPI團隊發布的一份持續監測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4月8日,全球共有115支新冠疫苗在開發,其中78支處於活躍狀態。雖然大多數進行中的項目仍處於探索或臨床前階段,但有5支候選疫苗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

78支候選疫苗中,56支(72%)來自私營或者企業開發者,22支(28%)來自學術機構、公共部門和其他非營利組織。從地區來看,36家(46%)開發者來自北美,14家(18%)來自中國,14家(18%)來自除中國外的亞太地區,另外14家(18%)來自歐洲。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情況是,中國已有3個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其中,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陳薇院士團隊的腺病毒載體疫苗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研究,3月底完成了一期臨床試驗受試者的接種工作,4月9日開始招募二期臨床試驗志願者,是全球首個啟動二期臨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種;4月12日,國家藥監局批准了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聯合申請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開展臨床試驗;4月13日,國家藥監局又批准了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滅活疫苗開展臨床試驗。

在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下稱:蓋茨基金會)日前的一期媒體研討班上,CEPI執行長理察哈切特(Richard Hatchett)表示,新冠疫苗的研發有幾種不同的技術路徑,包括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mRNA疫苗、DNA疫苗)、重組蛋白疫苗等,每一種路徑各有優勢和挑戰,有一些疫苗如以DNA和RNA為基礎的疫苗,可以很快地進入臨床試驗,「但是現在沒有一種DNA或RNA疫苗擁有全球資質,因此在疫苗審批環節可能存在一些監管上的不確定性」。

理察哈切特認為:「如果在監管環節較為順利,我們可能很快能有一種成功的新疫苗,但是很難實現幾億甚至幾十億的產量。」

規模

規模指的是,一旦疫苗成功研發出來,全球都有疫苗的需求。如何加大生產的規模,短時間內快速生產出數億份,甚至幾十億份疫苗,是更為關鍵的問題。

據了解,CEPI在支持新冠疫苗研發的同時,還將大幅投資用於提升量產能力,一方面要提高產能,另一方面要保證這種量產能力能夠在世界不同地方進行複製。

「這樣我們一旦有高質量的數據,確定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就能夠儘快地滿足全球的需要。」理察哈切特說。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此前在接受經濟觀察網採訪時也表達了對疫苗產能的擔心:疫苗研製出來,是不是能夠保證全世界60多億人的接種?

曾光認為,疫苗生產力的形成不是能馬上實現的,「現在可以看出來,如果再生係數是2的話,我們要有50%的人接種才能解決問題;如果要是3的話,恐怕是70%的接種才能形成比例屏障,如果再高可能接種百分之八九十了,這裡面確實有很多問題需要策劃」。

那麼,如果新冠疫苗研製成功,如何解決疫苗生產能力的限制問題?

Gavi執行長塞斯·伯克利(Seth Berkley)表示,CEPI、Gavi和世界銀行的製造業工作組試圖在全球範圍內評估全球疫苗生產能力,同時確保日常所用疫苗繼續生產。

目前,全球疫苗工廠有的已經投入生產中,有的可能本來已經棄用、正在建設新的工廠,還有一些生產商產能過剩。塞斯·伯克利表示,疫苗生產方面也有技術創新,有些可以通過模塊化的流水線生產。

根據Gavi的一項最新分析報告,新冠病毒在全球的大流行已經帶來了次生影響:目前至少有21 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和地區報告稱,新冠疫情導致的邊境關閉和航線中斷,已導致常規疫苗的短缺。

Gavi在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針對脊髓灰質炎、麻疹、霍亂、人乳頭瘤狀病毒、黃熱病和腦膜炎的14個疫苗接種項目、4次全國性疫苗接種行動,已受疫情影響被推遲。如果不受疫情影響,將有超過1350萬人因接種疫苗獲得免疫。

「從全球化的眼光來看,如果我們依賴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最終可能會陷入這樣的境地:我們必須做出艱難的抉擇,為了生產救命的疫苗去停止一些日常傳統疫苗的生產,這不會是好的選擇。」 塞斯·伯克利說。

他同樣指出,國際合作和溝通非常重要,比如疫苗的無菌分裝,新冠疫苗需要的產量極大,中國、印度、和其他一些人口大更需要準備這樣的生產能力,「需要通過全球溝通確定我們未來需要做什麼」。

公平

CEPI和Gavi都致力於將有效的疫苗部署到中低收入國家,這些國家最需要這些疫苗,但往往無力負擔採購成本。

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李一諾在媒體研討班上表示,雖然現在新冠影響了大部分較發達國家,但是蓋茨基金會仍然比較擔心,因為對於欠發達地區的人民、邊緣化的人民或者貧困人口來說,在類似任何一場災難的新冠疫情面前,這部分人是尤其脆弱的。

塞斯·伯克利表示,Gavi的73個成員國總人口佔全球50%,他非常擔憂新冠疫情對這些國家帶來衝擊。為了確保發展中國家能夠獲得新冠疫苗,他認為需要提前達成協議並進行預先規劃,「否則,所有的疫苗,無論來自哪裡,都有可能只為富裕國家提供。這意味著這種流行病將繼續在世界各地蔓延,大量的病毒將在全球傳播,這將威脅到我們所有人。」

理察哈切特估計,CEPI在接下來十幾個月需要在疫苗研發上投入20億美元,目前已經獲得了8億美元的支持,「在融資方面獲得充足的支持,對疫苗製造來說也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塞斯·伯克利則認為,與全世界採購疫苗、製造和分發疫苗的費用相比,20億美元的研發支出相比是很小的一部分。根據Gavi進行的全球評估,如果新冠病毒疫苗研發成功,全球採購、製造和分發疫苗可能需要80億美元的資金,甚至是280億美元。

Gavi有兩個籌資渠道——直接捐款和創新融資,分別佔疫苗聯盟資金配比的78%和22%。直接捐款來自包括捐助國政府、基金會、公司和相關組織的捐款和捐款協議,創新融資則包括國際免疫融資基金(IFFIm)、預先採購承諾(AMC)和全球免疫聯盟匹配基金(Gavi Matching Fund)等金融創新機制。

塞斯·伯克利介紹,這些資金不僅用於支持Gavi和CEPI的工作,或許今後還會用於疫苗採購。新冠疫苗研發成功後,他們將為全球採購十億劑。

相關焦點

  • 比爾·蓋茨:應戰新冠和未來疫情的三個關鍵研發領域
    新冠病毒成為了人類一個「有益的對手」,它給了我們很多教訓和啟發,指出了三個急需關注的關鍵研發領域。當前,世界上這麼多的科學家,不管他們是否參加了這次會議,都面臨著同一個大挑戰,即終結新冠疫情。他們打破了「縱向」的工作模式,每天都在「橫向」地分享數據,而不是等著走論文發表的漫長程序。自疫情暴發以來,科學家們分享了超過137000個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製藥公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合作生產。
  • 新冠疫苗研發成功後,如何在「最後一英裡」實現疫苗公平?
    作為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冠疫苗的採購和供應將由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領導協調,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主要牽頭施行,在可用疫苗上市後,以最經濟的價格採購,以最快的速度、最安全的方式,把新冠疫苗送到最需要以及最難到達的地方。
  • 新冠疫苗研發進度、優先接種人群、定價……最新發布
    目前,全球的資料庫中已有近15萬條新冠病毒的基因組序列,涵蓋全球六大洲113個國家。通過對超過8萬條高質量的病毒基因組序列進行比較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病毒變異不大,屬於正常範圍內的變異積累,沒有對疫苗研發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 新冠疫苗研發進度、優先接種人群、定價……最新發布!
    >我國的疫苗研發工作總體上是處於領先地位的,具體來說已經有13個疫苗進入了臨床試驗。目前,全球的資料庫中已有近15萬條新冠病毒的基因組序列,涵蓋全球六大洲113個國家。通過對超過8萬條高質量的病毒基因組序列進行比較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病毒變異不大,屬於正常範圍內的變異積累,沒有對疫苗研發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 新冠疫苗研發進度、優先接種人群、定價……最新消息!
    上市情況新冠疫苗最快什麼時候能夠上市?III期是上市最關鍵的臨床試驗,其進展快慢取決於受試者人數、受試者入組速度、受試者中感染病例的獲取速度,以及試驗的結果等具體情況。接種人群疫苗上市後,哪些人群能夠優先接種?我們把新冠病毒未來的接種人群大致劃分為三類:一是高風險人群;二是高危人群;三是普通人群。
  • 李湛:全球新冠疫苗研發展望
    ,全球「有效新冠疫苗」供給不足,疫情將持續存在,直至疫苗或藥物研發再次出現較大突破。當下距WHO確認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已經約6個月時間,各國的防控目標、防控策略以及執行效果均已非常明確、同時全球多數國家的現存病例均處於較高水平,再結合新冠病毒本身的傳染能力(綜合估計新冠R0值約2-3),我們認為,依靠人為的疫情防控措施已經無法扼制新冠疫情的持續蔓延與爆發,預防用疫苗和治療用藥物的開發可能是影響全球疫情進展的重要變量。
  • 《柳葉刀》:評估候選新冠疫苗效果仍面臨挑戰
    《柳葉刀》:評估候選新冠疫苗效果仍面臨挑戰國際戰「疫」行動本報記者 張夢然英國《柳葉刀·感染病學》雜誌近日發表綜述,突出強調了評估潛在新冠疫苗效力所面臨的關鍵挑戰,對「這款新冠疫苗會有效嗎?」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供了重要見解。
  • 譚德塞:使用疫苗結束新冠疫情有了真正的希望
    新華社日內瓦11月23日電(記者劉曲)近期全球範圍內多款新冠候選疫苗臨床試驗取得新進展。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23日在記者會上表示,通過結合使用疫苗和其他經過測試證明有效的公共衛生措施來結束這場疫情,「現在有了真正的希望」。
  • 22家機構17個新冠疫苗項目正在研發,誰將是疫情解藥?
    又是哪種疫苗或將率先完成研發上市?十幾款產品圍剿新冠病毒,先頭部隊已經開展動物實驗自疫情迅速擴散以來,已經有十幾家企業和機構開始進行新冠病毒相關的疫苗研發。其中進展較快的部分企業已經完成了早期研究,進入到了動物實驗階段。
  • 陰謀論發酵!蓋茨否認借新冠疫苗植入人體晶片:需要讓人們知道真相
    這種陰謀論稱,這位科技巨頭和慈善家推廣疫苗的目的是利用新冠病毒疫苗將追蹤設備植入人體。蓋茨的基金會捐贈了數百萬以支持新冠病毒疫苗和治療的研究。但一項民意調查發現,28%的美國成年人相信一種陰謀論,即蓋茨計劃使用一種潛在的Covid-19疫苗,在數十億人體內植入微晶片,以監控他們的行動。
  • 中國新冠疫苗上市,揭秘央企研發新冠滅活疫苗歷程
    後續,疫苗免疫的持久性和保護效果還需持續觀察。這一成果來之不易,中國疫苗上市為全球戰勝疫情注入信心,也為疫苗成為全球公共產品提供有力支撐。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研發團隊科研團隊,在研發流程環節不減的前提下,工作人員「三班倒」連軸轉,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從啟動研發到獲批臨床只用了98天。
  • 全球首個新冠疫苗獲批!關於新冠疫苗,先搞清楚這7個問題
    根據BBC的報導,新冠疫苗獲批後,第一批接種者將是醫務人員和養老院老人等高風險人群;2021年有望進行大規模接種。▌全球新冠疫苗進展一覽目前全球共有超過上百個新冠候選疫苗,其中進入3期臨床試驗階段的就有10多個。
  • 前沿研究丨陳薇院士:新冠疫苗研製面臨的挑戰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研究員科研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0年第10期「新冠病毒肺炎專刊」上撰文,分析了目前全球新冠病毒疫苗研製中面臨的挑戰。一是疫苗安全性評價,應開展高質量的臨床疫苗安全性研究來評估和監測新冠疫苗的安全性。
  • 新冠疫苗研發:我太難了!
    但新冠疫苗的研發,還面臨著很多困難和障礙。 難點一,認識新敵人要打敗一個新敵人,首先要認識和了解它。新冠病毒是過去18年裡第3種通過跨物種傳播而導致人類大規模感染的冠狀病毒,之前的兩種是SARS和MERS。對同類病毒的研究經驗,能幫我們更好地了解新敵人。但遺憾的是,迄今尚無針對某種冠狀病毒的疫苗研發出來,SARS和MERS都沒有成功上市的疫苗。
  • 中國4個新冠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已接種6萬人
    鄭忠偉表示,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北京、黑龍江、新疆、大連、青島等地出現了小規模聚集性疫情,表明我國境內反彈壓力巨大,我國一些人群在抗疫過程中始終是高風險人群,比如邊境口岸人員、到高風險地區援助和工作的人員、城市基本運行的公共服務保障人員等,他們都面臨巨大的新冠疫情感染的風險。開展疫苗的緊急使用是保障他們安全的必要手段。
  •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冠疫苗有關情況發布會
    歡迎參加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新聞發布會。今天的發布會將圍繞我國新冠疫苗研發進展、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國際交流與合作等主題開展。我們邀請到了外交部、科技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藥監局、國藥集團、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和專家,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 透視|全球新冠疫苗研發臨近曙光 距離大規模接種還有這些問題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朱潔琰)訊,新冠疫苗全球首個三期臨床最終分析結果出爐,有效性達95%。11月18日,輝瑞和BioNTech宣布結束了其新冠候選疫苗BNT162b2三期臨床研究,達到了所有主要功效終點。主要療效分析表明,BNT162b2在首次給藥後28天開始對COVID-19的作用為95%。
  • 新冠疫苗的5個疑問
    投資者需要更全面的信息評估疫苗公司的投資價值。這些問題涉及複雜的科學專業知識,這篇文章嘗試用「大白話」探討新冠疫苗的5個疑問,難免有疏漏之處,僅供參考。全球疫苗研發最快處於三期臨床階段。讓人略有不解的是,今年8月份,俄羅斯高調宣布新冠疫苗批准註冊。但是,在過去幾天,俄羅斯統計的新冠病例,連續創下疫情流行以來的新高。11月1日,俄羅斯共確診1.8萬多例新冠。俄羅斯的疫苗哪去了呢?怎麼沒有派上用場?因為還沒上產能,還沒來得及給公眾接種。所以,除了「研發成功」之外,還有很多問題影響疫苗的效果。
  • 新冠疫苗能否克服挑戰?
    每個人都想要疫苗,在最快的時間內獲得最安全有效的疫苗。截至9月18日,全球新冠確診病例突破3000萬大關,死亡人數已逼近100萬人。在這場大流行將進入到第10個月份之際,全球疫情如之前所擔憂的一樣在秋冬季開始出現再度惡化的跡象。
  • 流行病學、重症醫學、病毒學、疫苗研發四大領域專家:「我與新冠...
    「我們和世界在一個戰場上。」曾光說,如今境外確診病例還在以每日四五十萬的速度增長,國外疫情得不到控制,國內也將面臨挑戰。在當前情況下,國內的防控重點還是要防範境外輸入,海關、進口貨物等冷鏈相關工作人員的壓力都非常大,國家也強調近期要為這部分人群優先安排疫苗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