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半徑可達一光年,有這麼大的星球嗎?這星體半徑已達其2%

2020-11-29 科普大世界

太陽的半徑約為70萬公裡,但是我們所在的太陽系的半徑就大了,如果將奧爾特雲也在包括在內的話,那我們的太陽系的半徑就可以達到一光年,其最遠可以延伸到距離比鄰星的1/4處,而比鄰星距離我們約4.22光年。

不過,我們雖然能將奧爾特雲看作太陽系的外殼,卻不能把它看作星球這樣的天體,奧爾特雲中的物質是非常稀疏的,天文學家們認為那裡只有100個地球左右的質量,所以實際上那裡的物質是極其稀疏的。 那麼我們且不論疏密宇宙中有沒有像太陽系這麼大的星球呢?

太陽是一顆恆星,雖然其直徑有140萬公裡,比我們的地球大了130萬倍,但是太陽的體積在恆星中卻算不上多大?已知體積最大的恆星盾牌座uy的直徑是太陽的1700多倍,體積是太陽的45億倍。

如果把盾牌座uy放到太陽系中太陽的位置上,它將可以佔有木星的軌道,但是還無法到達土星的軌道,它的直徑為23億公裡多,半徑還不到12億公裡,距離一光年就差遠了,一光年的距離約為9.46萬億公裡呢,連它的零頭都不到。

不過宇宙中質量最大的星體是黑洞,如果將黑洞的視界體積也當作黑洞星球體積的話,那麼有些大質量黑洞的體積將會遠遠超過恆星這樣的星體,比如已知最大的黑洞TON618,其直徑達到了3840億公裡,已經相當於一光年距離的4%,其半徑也相當於一光年的2%了,但是很顯然,它距離成為一光年這樣大的星球還差得遠,目前為止,宇宙中還沒有發現比Ton618更大的黑洞,更沒有比它更大的單一星球狀天體。

相關焦點

  • 太陽系半徑可達一光年,有這麼大的星球嗎?
    太陽的半徑約為70萬公裡,但是我們所在的太陽系的半徑就大了,如果將奧爾特雲也在包括在內的話,那我們的太陽系的半徑就可以達到一光年
  • 宇宙中有可能出現1光年半徑的星球嗎?
    什麼叫光年?光年是個長度單位,是光在真空中走一年的距離,光的速度大約為30萬千米/秒,1光年≈9.46X10^12千米=9.46萬億公裡。假如這個星球存在,半徑為一光年,直徑就是2光年,將近19萬億公裡。
  • 宇宙當中存在半徑1光年的星體嗎?科學家:很看好黑洞
    文/惜談宇宙當中存在半徑1光年的星體嗎?科學家:很看好黑洞大家肯定十分好奇,宇宙當中最大的星體究竟有多大?如果是早期人類提出這個問題,可能只能望洋興嘆。但如今我們人類的觀測技術已經有了大幅增長。科學家們不僅看得越遠也有了更多猜想依據,那人類目前所發現的最大的星體究竟有多大呢?有發現過半徑大小達到1光年的星體嗎?首先大家要知道宇宙當中,如果真的存在一個半徑達到1光年的星體,那又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我們可以通過對它和地球的大小差距來感知,我們地球如此遼闊,幾十億人生活在上面,都未能將其充滿。還有那麼多空曠的地域等待著人類去探索。
  • 半徑1光年,我們何時才能飛出太陽系?
    現如今人類飛行最遠的探測器是『旅行者一號』,從1977年發射中心大約飛行了220億公裡,這一數字聽起來似乎很誇張,但如果以光速來計算不到一天就能追上旅行者一號。人類真的飛出太陽系了嗎?不!在太陽系外圍還有一個包圍著太陽系球體星團名為奧爾特雲,據估算其半徑可達一光年,若依旅行者1號現在的速度至少還需要3萬年才能飛出太陽系,這是一個多麼讓人絕望數字。
  • 地球所處的太陽系,其半徑可能達150億千米
    我們人類這一物種,在地球上的生存已經有了幾百萬年的歷史,自人類誕生以來,我們就一方面探索我們所生存的地球,另一方面,我們抬頭看天,探索神奇的宇宙。由於古代人類的認知有限,對於宇宙的探索基本只能依靠肉眼進行觀測,在很長的歷史時期,人們都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形成地心說。
  • 假如太陽發生大爆炸,其毀滅半徑會有多大,會有一光年嗎?
    如果太陽發生大爆炸,其毀滅半徑會有多大,會有一光年嗎?首先聲明,根據目前宇宙學理論,太陽這種質量的恆星一生沒有大爆炸的機會。恆星大爆炸就是超新星了,超新星大爆炸的條件就是質量要達到至少8倍太陽以上。只有這麼大的恆星,中心壓力才有可能達到促使碳核聚變的條件,並使核聚變的鏈條一直到鐵結束。當恆星核聚變使中心變成一個鐵球後,核聚變就無法進行下去了,中心核聚變停止,沒有聚變張力抵禦恆星巨大的引力壓力,恆星以驚人的速度坍塌收縮,物質以接近光速衝擊那個鐵核。
  • 宇宙大猜想:一個一光年直徑的星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這顆恆星能容納約 1.8 × 10^9個太陽,即約 2.34 × 10^15 個地球。755 R⊙表示755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是太陽到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149598000千米),根據換算後可得這麼大的一個恆星,光從它的一極到另一極(球體直徑距離)也只需要86分鐘30秒,即1小時26分鐘30秒。
  • 科學家發現球狀雲團包裹著太陽系,半徑就達1光年,咋回事?
    我們生活在一顆宜居的星球之上,它處在太陽的宜居帶中,有著適宜的溫度、穩定的液態水和碳基生命需要的氧氣,總之一切恰恰都好。但整個太陽系內唯獨地球擁有如此環境,它的兄弟姐妹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水星荒蕪的如月球一般,金星日人間煉獄火山遍布酸雨橫行,火星相對好一些,但沒有穩定液態水和氧氣。剩下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是氣態巨行星,完全不適合生命的存在。
  • 太陽系處於銀河系的什麼位置?8萬光年半徑有多遠是郊區嗎?
    太陽系處於銀河系的什麼位置?8萬光年半徑有多遠是郊區嗎?不是郊區,確切點說,是位於「市中心」外的一個較為適宜人居住的「居民樓小區」裡,距離「市中心」不算遠,也不算近,但就是剛剛好。銀河系的整體跨度在16萬光年左右(原本科學家推測銀河系直徑在十萬光年左右,在2015年時,科學就最新發現推測銀河系的體型要比之前大50%),那麼它的半徑就得在8萬光年,太陽系距離銀河系中心約2.6萬光年,從距離上來看,顯而易見,不是郊區位置。
  • 一個一光年直徑的星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光環繞這顆恆星的赤道一周需時 3 ~ 4 h,而光環繞太陽赤道一周僅需時 14.5 s。這顆恆星能容納約 1.8 × 10^9個太陽,即約 2.34 × 10^15 個地球。但是這麼大的一個恆星,光從它的一頭到另一頭也只需要86分鐘30秒,即1小時26分鐘30秒。還有比盾牌座UY更加好衡量億光年大小的嗎?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圓天體 赤道半徑與極半徑相差3公裡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圓天體 赤道半徑與極半徑相差3公裡 原標題: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3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消息,迄今為止人類觀察到的最圓天體,被確認為一顆恆星——克卜勒11145123,其在遙遠的宇宙空間中,完美地展現了自然造物的巧奪天工
  • 科學家發現,有一個半徑1光年的球體雲團包裹著太陽系,咋回事?
    這個問題很難解釋,或許有人認為,太陽系中不就是八大行星嗎?其實在行星的外圍,還存在一個「柯伊伯帶」,在這裡存在大量小行星和矮行星,被踢出行星隊列的冥王星就屬於一顆矮行星,這些天體也被太陽引力影響,因此這裡也算是太陽系的範圍。
  • 黑洞吞噬的物質和光,消失在事件視界內,半徑可達300光年
    important}通常黑洞排出的物質比所捕獲的物質多一千倍,同時控制噴射流和捕獲的機制是黑洞吸積盤,這是一種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巨大質量盤,以極高的速度圍繞黑洞旋轉。吸積盤是高熱的,會發出光和其他形式的電磁輻射。
  • 黑洞吞噬的物質和光,消失在事件視界內,半徑可達300光年!
    通常黑洞排出的物質比所捕獲的物質多一千倍,同時控制噴射流和捕獲的機制是黑洞吸積盤,這是一種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巨大質量盤,以極高的速度圍繞黑洞旋轉。吸積盤是高熱的,會發出光和其他形式的電磁輻射。
  • 宇宙可能存在半徑一光年的恆星嗎?聊聊宇宙中的「恆星之最」
    宇宙這麼大,是否存在半徑為一光年的恆星呢?「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那麼在比地球更大更浩瀚的宇宙中,就可能存在更多刷新我們世界觀的現象和事物出現,並且人類總會說「一山更有一山高」,在宇宙中有無數的恆星,我們的太陽在恆星中並不算特殊,甚至可以說十分的「普通」。
  • 天文學家發現最圓天體:赤道與兩極方向半徑僅差3公裡
    通過對「克卜勒11145123」自轉特點的分析,天文學家取得了一個更為驚人的發現,這顆恆星的赤道半徑與兩極方向半徑之間僅相差3公裡,測量精度達到1公裡。恆星「克卜勒11145123」距離地球大約5000光年,體積大約是太陽的兩倍多。這是一顆近乎完美的圓球體,其赤道半徑與兩極方向半徑僅相差3公裡。
  • 盾牌座uy比太陽大45億倍,不是大星球,這星體比它大5百萬倍
    說起宇宙中最大的星球,很多朋友都會想到盾牌座UY,這個星球的確很大,體積可以裝下45億個太陽,或者2億億個地球,我們的太陽的直徑約為140萬公裡,但是盾牌座uy的直徑是太陽的1700多倍,即便以光速環繞這顆星球一周,也要花費九個小時的時間。
  • 盾牌座UY:宇宙中已知最大的恆星,其半徑是太陽半徑的1700倍
    根據我們已知的知識了解到,太陽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天體,單單它一個質量就佔了整個太陽系的99.86%,但是太陽系在浩瀚無垠的宇宙面前,猶如滄海一粟,在他之外,還有無數個比太陽還得好幾十倍的恆星?你在這張照片中間看到明亮的橙色恆星,就是盾牌座有歪,當時科學家觀察到的最大的恆星,這個巨大無比的太空怪獸被歸類為超巨星。
  • 我們這個總時空半徑可能比現在的理論預期小約7.28倍6-2
    這個長城的尺度也超過了筆者基於螺旋總時空的半徑22億光年的測算。好在,這一方面屬於方法計算誤差範圍,另一方面如果它是銀河系「之外」一圈的螺旋就可以接受的。這個體系的特殊性在於其引力中心是雙星系構成的虛擬引力中心,而不是有中心引力星系。光線由於引力作用在虛擬引力中心附近發生強烈彎曲,這會導致我們測量的光年尺寸越遠,誤差越偏大。例如這個雙引力的另一個來源室女座,我們觀測距離是5500萬光年,這是基於光線是直線的距離表達。但實際上由於光線彎曲,它與地球的實際直線距離大約在3500萬光年左右。實際這就是線段與弧長長度類似的數學問題。
  • 確定四個「疏散星團」基本信息:最大的一個半徑達21.2光年!
    來自我們中國和印度的一組科學家,利用各種天文觀測的數據,研究了我們銀河系中四個研究較少的疏散星團,其研究發表在《arxiv》上,確定了這些星團的基本參數。由同一巨大分子雲形成的疏散星團,是一組相互微弱引力捆綁在一起的恆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