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B肝患者去醫院看病,發現醫生的診斷是:HBeAg(e抗原)陰性的慢性B型肝炎,這是國際上對部分B肝的新叫法。通俗地說,就是那些B肝兩對半顯示是「小三陽」的患者。也有的人稱之為變異的慢性B肝活動期(變異的免疫清除期)。
他們都有一些共同點,那就是:
B肝表面抗原陽性和e抗原陰性,而不管e抗體是陰性還是陽性,HBV DNA(俗稱病毒量)高,藥物治療前肝功能有異常(表現為谷丙轉氨酶升高)。
為什麼認為小三陽是變異的病毒感染?那是因為病毒量高,e抗原卻是陰性的。
一般來說,e抗原陰性的B肝病毒感染者,病毒DNA應該檢測不到或者很低,且沒有肝炎活動。
因為B肝病毒發生變異了,所以這部分患者雖然像大三陽(大三陽被稱為e抗原陽性B肝病毒感染者)一樣,B肝病毒複製很活躍,但是e抗原不表達而檢測不出。就像某些官員擁有巨額財富,表面上卻完全看不出來,因為他「變了」。
對於這種B肝病毒感染者來說,一旦啟動抗病毒治療,往往需要終身服藥。停藥的指徵是:B肝表面抗原轉陰,也就是達到臨床治癒。但事實上,目前的藥物很難達到這個目標。
由於停藥的時間不確定,很多人說一旦吃上藥就停不下來,給一部分人帶來強大的心理壓力。所以,很多醫生都試圖找到可以停藥的依據。
2012年,亞太地區各國和地區的B肝專家一起開了一個會,制定了一部「慢性B肝管理指南」,就曾經建議某些e抗原陰性的慢性B肝患者,符合以下條件可以考慮停藥:
1.治療至少滿兩年;2.B肝病毒DNA連續3次檢測不到;3.這3檢測中,每兩次檢查的間隔時間要大於6個月。也就是說,治療滿兩年以後,還要連續檢測3次,每次間隔的時間大於6個月。那麼總的療程至少應該是3年半。
按照這個停藥的標準,很多研究人員對停藥的患者進行了隨訪和研究。
研究一參加人數有33人,患者都是服用阿德福韋酯停藥,在停藥4~5年之後,肝炎復發的概率是76%。
肝炎復發的依據,主要是谷丙轉氨酶升高和B肝病毒DNA由陰性轉為陽性。
不過,在這個不好的結局之外,研究人員意外地發現:在停藥後隨訪的五年半過程中,有39%的人竟然發生了B肝表面抗原轉陰!
研究二對長期抗病毒治療的e抗原陰性慢性B肝患者,進行了平均停藥時間為33個月的隨訪研究。
結果發現,大約有20%的患者,B肝表面抗原消失了。
研究三總共觀察了691位e抗原陰性的慢性B肝患者在停止口服抗病毒藥之後的狀況。
結果發現,那些有持續炎症反應(肝炎發作)的停藥者,B肝表面抗原轉陰的發生率是最高的。在觀察的6年中,共有36%的B肝表面抗原轉陰。
研究四研究人員統計過,那些停藥後B肝復發的e抗原陰性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即使沒有再度治療,他們發生B肝表面抗原轉陰的概率,也比再次接受治療的患者高7.34倍。
研究五一項關於有限療程的隨機控制實驗研究顯示,19%的患者在停藥(原來使用的藥物是替諾福韋)三年內,發生了B肝表面抗原轉陰,而沒有停藥繼續治療的,沒有一例發生B肝表面抗原轉陰。
這些小型的但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和傳統觀念不一樣的結果。這些對比數據,拓展了人們早年對B肝自愈或者治癒的認識。
早年觀察的結果顯示,在B肝病毒DNA完全受到抑制的e抗原陰性慢性B肝患者當中,停藥後B肝表面抗原轉陰率會有所增加。
很顯然,e抗原陰性的慢性B肝患者,有限的治療療程有其一定的優勢,最大的優勢是節省治療的費用。同時也有助於增加臨床治癒率。
然後,及時的重新開始治療,對某些肝炎復發的病人也是必須的。目的是防止肝功能的失代償。
不管怎樣,停止治療後的堅持監測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治療決策作出的困難之處在於:何時開始重新治療?
一項最新的病例研究建議:
1.大多數人在停藥後復發重新開始抗病毒治療,是沒有必要的。2.在一些有持續B肝表面抗原滴度下降的肝炎復發的患者,可以考慮重新開始抗病毒治療。3.停藥後,既有肝炎發作,又有B肝表面抗原滴度持續上升的患者,推薦重新開始抗病毒治療。當然,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B肝表面抗原的動態變化在決定是否重新抗病毒治療中的意義。
這些跟我們傳統觀念不一樣的觀點,其實跟既往一些研究人員提出過的「誘導免疫反應以清除B肝病毒」的理念,是有一些吻合的。其目的是,依靠人體自身的一些免疫細胞或分子,去對感染了B肝病毒的肝細胞進行攻擊,從而逐步達到臨床痊癒的目標。
最後要說的是,2019年版的《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於停藥是很嚴格的,它的建議是:
」B肝病毒e抗原陰性的慢性B肝患者,採用恩替卡韋、替諾福韋和丙酚替諾福韋治療之後,建議B肝表面抗原消失且B肝病毒DNA檢測不到後,可以停藥隨訪。「
01小結
中國目前大約有七千萬名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這個龐大的群體中,有不少的小三陽,也就是e抗原陰性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他們有的在抗病毒治療,有的沒有抗病毒治療,有的不需要抗病毒治療。因為各種原因,有的人停止了抗病毒治療。而其中一部分人,則出現了肝炎復發。
選擇是否重新開始抗病毒治療的時候,在保證其他綜合治療措施的情況下,不妨先等一等,給自己的免疫系統一次機會,也許臨床痊癒的幸運,會降臨到你的頭上哦!
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如有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我是一位熱愛科普的臨床醫生,看病、諮詢,答疑、解惑,科普醫學知識,在匆忙的臨床工作中,體會溫暖文字的力量!
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用,歡迎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想了解更多的醫學知識,敬請關注龍醫生!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