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然使用扳罾漁網捕撈野生魚 他遇到警察還渡河逃跑……

2020-12-05 中原新聞網

男子捕魚使用的扳罾漁網。北碚警方供圖

「110嗎?有一個男的竟然在龍鳳溪羊磊嘴架起了幾根木棒棒捕魚,看陣勢好囂張哦!你們快點過來抓他,他現在還沒走。」近日,重慶市公安局北碚區分局接到匿名群眾舉報稱,有一名男子公然在北碚區嘉陵江支流龍鳳溪羊磊嘴段使用扳罾非法捕魚。

左某(右)被民警抓獲。北碚警方供圖

接到報警後,北碚區公安分局燎原派出所民警迅速趕到現場。為了防止嫌疑男子渡河逃跑,一部分警力首先前往河對岸蹲守,另外一部分警力直奔嫌疑男子而去。

行動中,嫌疑男子果然有所警覺,慌亂間將作案工具藏匿在岸邊草叢中,然後跳河逃跑。緊急時刻,熟悉水性的輔警鐘勇立即跳入河中追擊。

很快,嫌疑人左某被抓獲。民警當場查獲扳罾漁網1張,收繳非法漁獲物3尾。

目前,左某因涉嫌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已被北碚區公安分局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在進一步偵辦中。

左某指認作案工具。北碚警方供圖

「針對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現象,公安機關將以零容忍態度依法嚴厲打擊,特別是使用爆炸、投毒、設置電網等危險方法實施非法捕撈或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違法行為。對收購或代為銷售非法捕撈漁獲物的行為,公安機關也將持續加大打擊力度,特別是打擊明知是非法捕撈的漁獲物而作為食材私自收購的行為。」北碚區公安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刑法第三百四十條規定:「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禁漁區、禁漁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此外,為維護漁業資源和生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廣大市民應當自覺抵制食用長江野生魚。若市民發現可能涉嫌非法捕撈水產品罪行為的線索,可撥打農業公益服務諮詢舉報熱線「12316」,或直接向公安機關舉報。(記者 張勇)

相關焦點

  • 查幹湖冬捕野生魚被懷疑造假?遊客:每年大肆捕撈,居然越撈越多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查幹湖的野生魚,查幹湖每年在冬季都會捕撈大量的魚類,由於這些魚都是野生的,所以深受民眾喜愛。但是現在有人卻質疑查幹湖冬捕的野生魚是造假的,因為每年都會大量捕撈野生魚,但是魚的產量卻沒有減少,反而增多了,讓人覺得非常可疑。因為查幹湖的魚都是大魚特別的肥美,所以每次捕魚的時候光魚網就幾百米長。
  • 「絕戶網」非法捕撈野生魚 建始兩男子被抓
    農村新報訊(通訊員曾志強、王祥武)夜色下,兩男子在河道中撒下「絕戶網」,妄圖肆意捕撈野生黃骨魚,結果剛動手就被當地的河湖警長掌握線索。8月4日,建始縣公安局聯合縣農業農村局查處一起非法捕撈案,處罰非法捕撈人員2名,收繳漁網11張。
  • 17種野生魚納入二級保護 違法捕撈者可追刑責
    記者調查發現,對於這些瀕危魚類,社會的知曉率很低,城裡高檔餐廳中的食材很難辨別是野生還是養殖,一些郊區的農家樂也還在公然捕撈銷售。&nbsp發布17種野生魚納入二級保護違法捕撈者可追刑責不但有罕見的多鱗白甲魚、中華多刺魚、赤眼鱒,還有一些農貿市場上常見的桂魚、銀魚……市農業局近日發布了《北京市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17種魚類榜上有名。「如今有了《保護名錄》,上榜的魚兒就有了『護身符』,未經批准隨意捕撈和經營利用,屬於違法行為。
  • 渝中警方重拳打擊非法捕撈 兩男子長江捕獲野生胭脂魚獲刑
    犯罪嫌疑人趙某使用的作案工具和非法捕撈的野生魚  據渝中區望龍門派出所辦案民警介紹,今年6月4日,晚上21點30分,謝某帶上捕魚工具,開車接趙某來到長江水域某段後,兩人隨即使用密眼網非法捕撈水產品。犯罪嫌疑人謝某使用的作案工具和非法捕撈的野生魚  當晚23時,民警將正準備離開的嫌疑人謝某、趙某當場抓獲
  • 非法捕撈野生魚 請生態補償!
    非法捕撈野生魚 請生態補償! 錢某某非法捕獲長江野生魚共計16.02kg(價值人民幣261元),因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被判處拘役二個月,緩刑四個月,賠償生態環境損害共計15490.94元並承擔鑑定費用3000元。
  • 過度捕撈使魚快速進化:漏網之魚越來越多
    8月1日,康奈爾大學研究小組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由於過度捕撈導致魚類快速進化的基因變化。康奈爾大學保護基因組學教授尼娜·奧夫加德·瑟基爾森說:「普遍認為進化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需要數千年的時間過度發展,但事實上,進化可以非常迅速地發生。」「在大量開採的魚類中,往往都會捕撈體型較大的魚。
  • 最大的比43碼鞋子還長!零售價1000多元一斤!浙江800多斤野生大黃魚...
    在人群中,最忙碌的就是漁商林傑,他買下了這批野生大黃魚,再分級銷售,流入市場。他說,這批野生大黃魚不愁賣,已經有很多人預訂了。問他一斤價格多少,他說批發價600元一斤,市場零售價要1000多了。在碼頭上,也有人直接下單。
  • 為了江魚遠離非法捕撈之害
    「幾年前就說禁漁,漁政逮到就罰點錢,哪有警察天天夜裡4、5點不休息往河裡跑。」面對家人勸阻,此前多次深夜電魚得手的張某東不以為意。這一次,不僅張某東落網了,他背後的「捕、購、銷」非法捕撈團夥也被「一鍋端」。
  • 湖南:捕撈銷售「長江野生魚」「野生江鮮」?嚴厲打擊!
    紅網時刻7月13日訊(記者 劉璇 通訊員 周闖 劉靈寧 楊軍)今天(13日),記者從湖南省市場監管局獲悉,根據《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打擊市場銷售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非法捕撈漁獲物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要求,自本月開始至2021年6月底前,全省嚴禁生產企業收購加工,嚴禁各類市場進貨銷售,嚴禁餐飲企業經營食用,嚴禁電商平臺發布信息,嚴禁一切平臺發布廣告,斬斷非法捕撈漁獲物銷售渠道。
  • 為了江魚遠離非法捕撈之害 湖北公安以打促治助推長江禁漁
    正在漢江湖北襄陽牛首段收漁網時,張某東等人的船被兩艘船「圍」了。出乎意料,這次來的不是漁政,而是公安。通過無人機攜帶紅外設備高空巡查,湖北省襄陽市公安局魚梁洲分局水上派出所準確掌握了張某東的行蹤。「幾年前就說禁漁,漁政逮到就罰點錢,哪有警察天天夜裡4、5點不休息往河裡跑。」面對家人勸阻,此前多次深夜電魚得手的張某東不以為意。
  • 打擊非法捕撈 直擊長江禁捕「6·30」沱江收網行動
    7月8日晚,四川自貢市「6·30」沱江非法捕撈案進入最後的收網行動,我們前方兩路記者都在抓捕現場,來看他們的報導。此次收網行動,從野生魚類販賣者調查入手,倒查倒追順騰摸瓜,在掌握了大量的交易記錄和證據事實情況後,開始了集中抓捕行動。8日18點整,自貢市富順縣公安局兵分五路出發。
  • 為什麼農村很多人將青魚叫做索命魚和鬼魚?有什麼依據?
    青魚為什麼被稱為鬼魚,索命魚?在我們這邊還沒有說青魚是鬼魚和索命魚的說法。也不知道老一輩人有沒有這種說法的。不過如果說青魚(我們這裡叫青鯇)被叫做鬼魚和索命魚,也是很有道理,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如下:1.青魚生活在水裡中下層體格大:青魚屬於四大家魚,也是四大家魚之首。其實在古代我國有淡水五大家魚的說法除了現在公認的青魚草魚白鰱和鱅魚(胖頭魚)之外,還有鯉魚。但是由於鯉魚中的鯉與李同音,最後被唐太宗李世民給開除了,所以就剩下了現在的四大家魚。
  • 非法捕撈難禁 長江「無魚」之困何解?
    民警下車查勘,在車轍印附近還找到一塊方形的水漬,俯下身子,能聞到濃烈的魚腥味。今年3月1日起,江蘇省進入了為期4個月的長江春季禁漁期,但仍有人偷偷非法捕撈。「剛剛的麵包車很可能是輛收魚車!」民警初步得出結論。在長江打魚要緊跟著潮水的動向,落潮時撒網,漲潮時收網。
  • 潛水撿垃圾發現巨大漁網 捕撈珍稀生物 扯出背後非法利益鏈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知多少?今日森穭社介紹其中的海洋生物——硨磲(chē qú)。另據公開資料,1983年《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將硨磲貝列為世界稀有海洋生物加以保護。《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也將庫氏硨磲貝列為一級保護海洋生物。
  • 漁民出海捕撈全過程紀實 出海捕撈並不是一件輕鬆事
    相信大家都吃過海鮮,喜歡吃新鮮出爐的帝王蟹,喜歡吃大海裡新鮮捕撈的石斑魚,這些海鮮價格並不便宜,海鮮的背後透露著漁民怎樣的艱辛生活?漁民出海捕撈過程是怎樣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全過程紀實漁民出海的捕撈過程。
  • 母親河上捕撈過度 網眼小 福建泉州上等魚逐年減少
    在近海的沙灘上,鋪著一條條長漁網。&nbsp&nbsp&nbsp&nbsp11點多,兩位老漁民出海捕魚後挑著「戰利品」走上沙灘。一位老漁民抱怨:「唉,都沒魚了,什麼都抓不到。」&nbsp&nbsp&nbsp&nbsp在老漁民挑著的桶裡,一個裝著一堆不起眼的小魚,只有幾隻稍大一點的帶魚。
  • 岸上新生活丨從野生魚館到曬魚長廊 六門閘上岸漁民撐起新產業
    在隔壁的自家後院裡,劉靜的父親劉平帶領3個上岸漁民,正緊鑼密鼓地開展剖魚、醃製、晾曬等各項風乾魚工序,母親則在門店口招待往來遊客選購商品。遊客們現場選購漁民製作的魚乾。今年58歲的劉平,在2019年底正式終結了30年的漁民生涯,靠著出色的風乾魚手藝,每天早上到海鮮市場購買新鮮魚,開始了新的「曬魚人」生活,女兒也從外地回家當起「網紅」。
  • 買魚時,遇到這5種魚別錯過,都是野生的,營養好吃,貴也值
    下面就讓我來帶你了解一下,這5種魚如果在市場上遇到,請放心的去購買,人工無法養殖,營養好吃,魚販子都誇你是行家。這種魚基本是上船就死,所以想吃到活的可就難了,同時這種魚不好養活,養殖成本高,硬要養也只能虧本,以至於市場上的鮁魚,大多數都是野生的。每次我用這種魚做的紅燒菜,上桌大人小孩搶著吃,開胃還下飯。
  • 研究發現:過度捕撈魚類會致其快速進化
    8月1日,康奈爾大學研究小組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由於過度捕撈導致魚類快速進化的基因變化。「在大量開採的魚類中,往往都會捕撈體型較大的魚。而生長較慢的魚會更小,更好地逃離漁網,從而有更高的機會將其基因傳給下一代。如此一來,捕魚就會導致生長率和其他特性的快速進化變化。我們在野生魚類種群中看到了許多這種效應的跡象,但沒有人知道潛在的基因變化是什麼。」瑟基爾森和她的同事利用了2002年發表的一項十分有意義的實驗。
  • 臺當局鼓勵吃魚漁民過度捕撈 未來「無魚可捕」?
    臺當局鼓勵吃魚漁民過度捕撈 未來「無魚可捕」?據臺灣《聯合報》3日報導,有島內研究團隊發現,由於過度捕撈及氣候變化等原因,原本擁有豐富魚類資源的寶島,或將面臨無野生魚類可吃的困境。  報導稱,去年12月初,國際科學期刊《科學數據》發表臺灣「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團隊的論文,研究發現,臺灣北海岸魚種平均每隔10年至15年就減少一半,30年來從120種銳減至30種,魚源枯竭速度超乎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