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有個10歲小航天迷 曾把飛船發射步驟畫出來!

2020-11-29 浙江在線

  「這次厲害了,等我晚上看了電視再跟你們細說吧!」10月17日早上,因為要趕著去上學,家住海寧市海洲街道梅園社區的潘屹呈小朋友錯過了看一條重大新聞。但在路上,他嘴裡一直向負責送他上學的外婆念叨,等晚上看了重播就把這新聞好好說給大家聽。

  潘屹呈今年10歲,就讀4年級,他口中的大新聞,其實就是10月17日7時49分,執行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後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上太空的事情。

  曾把飛船發射步驟畫給家人看

  雖說此事全國矚目,但作為一名小學生能夠如此上心也確實難得。不過潘屹呈的爸爸卻說,他經常這樣,一旦得知一些航空航天方面的信息,就愛「顯擺」,能給大家說上一通。

  2013年,神舟十號發射那會兒,潘屹呈就做過一件讓家人吃驚的事情。火箭起飛、拋逃逸塔、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船箭分離等發射步驟的稱法非常專業,但潘屹呈卻能按照順序背出來。

  後來看著飛船發射成功,潘屹呈很激動,好像他就是航天員,急著要探索太空。為了分享這種喜悅,他偷偷做了一件事,把發射步驟用漫畫的形式畫了下來,然後拿到了外公外婆面前「獻寶」,跟他們講這是第一步,那是最後一步。要是不打斷他,他可停不下來。加上他的畫還不賴,外公外婆聽得倒是投入。

  不過這個漫畫作品,潘屹呈是不會說給爸爸聽的,因為說了就是班門弄斧。潘屹呈的爸爸大學是學歷史的,平時喜歡看國內外新聞,特別是科技、軍事方面的,掌握得很多。自從兒子懂事以後,他的一半業餘時間都陪著兒子度過。「有什麼好看的新聞,一般是我先看,看完了說給他聽,到後來,我只要說一遍他就懂了。」潘爸爸說道。

  在潘屹呈讀二年級的時候,他能報出許多戰鬥機的種類以及特點。他聽爸爸說過,戰鬥機厲不厲害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發動機,一般戰鬥機就一個發動機,重型戰鬥機和艦載機一般都是雙發動機。

  那為什麼不能裝第三個呢?這個疑問一直困擾著潘屹呈。因為知道戰鬥機的大致構造,有一天,他突發奇想,在紙上畫了一架戰鬥機,設計有三個發動機。他把草圖拿給爸爸看,爸爸樂了,說這種戰鬥機破壞力得有多強啊,希望以後能造出來,但最好不要用到戰爭中。

  家裡的300冊圖書都和科普有關係

  從幼兒園大班開始,潘屹呈就開始閱讀科普類的課外書,到現在為止看了大概有300冊圖書了,家裡的小書櫃早已放不下這些書。沒招了,就先把爸爸的藏書「清理」到老家去。

  一開始只是看簡單的圖文版,到後來就是大人看的那種書,文字量很大,內容也不簡單。潘屹呈識字很快,很多字老師還沒有教就已經會認了。「不過我只是認識,很多其實讀得不準,後來還是靠老師糾正的。」潘屹呈說一二年級的時候,迷上了《全球經典兵器簡史》,裡面介紹了戰爭時期,世界上出現的各種先進兵器,各種飛機、坦克、大炮,都看了個遍。

  「這部書很有意思,裡面提到的兵器都是放在歷史事件中的,所以像讀故事一樣,很有意思。」潘屹呈讀不懂的時候,老爸就是最好的老師,肯定能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說給他聽。潘屹呈最感興趣的是飛機,「F」開頭的一般是美國的,「S」開頭的是俄羅斯的……這些往往也成為父子倆之間的遊戲,爸爸問,兒子答。

  到了三年級以後,學校裡有了科學課,這可是潘屹呈最感興趣的課程,每次上課前他都會做充分預習,期待老師講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學校裡還有一門科技類的拓展課,每周一節,上周是教簡單飛機模型的製作。「老師先簡單講了一下,後來我們通過相互討論都完成了製作。」潘屹呈在試飛的時候發現了問題,飛機的重心不穩,所以飛上去之後,很快就朝一個方向墜落了。這兩天,他還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想辦法改進自己的飛機,讓它飛得更高更久,這已經超出拓展課的要求。

  為什麼只載2人上太空

  全家人都知道潘屹呈喜歡動手搞製作,特別是飛機飛船,於是就把一些沒有用的牙膏盒子等收集起來,因為在他手裡就有用。當然,廢物利用只是解解渴,最過癮的還是買模型來拼裝。前不久,電影《星球大戰》中出現了一架宇宙飛船,很有科技感、未來感,他一看就喜歡上了,想研究研究,怎麼辦呢?

  結果還沒等他開口,爸爸就已經看出了他的小心思,給他買來了這架宇宙飛船的拼裝版。一打開,數不清的小零件,得有成百上千個吧,這可讓潘屹呈興奮了好一陣,這幾天做完作業總要拼一部分,現在雛形已經出來了。

  10月17日放學回家之後,潘屹呈馬上向媽媽要手機,觀看早上沒來得及看的神舟十一號發射視頻。他感覺發射的基本步驟和神舟十號一樣,不過場面依舊壯觀。

  但馬上問題又來了,他在想:這次為什麼只送2位航天員上太空,多幾人不行嗎?不過這個問題的答案,潘爸爸說,要讓潘屹呈自己慢慢研究,自己來解答。

相關焦點

  • 神州十一號載人飛船今日發射 說說濟源與航天的故事
    從「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一周年攝影圖片展」在我市籃球城開展,到冬凌草種子搭載我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成功進入太空;從曾受邀參觀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的12歲濟源姑娘,到用相機、郵票追逐記錄我國航天發展史的阿毛……航天夢,距離我們那麼遠,但又那麼近,近到我們可以跟著身邊人的心跳,感受中國航天發展帶給我們的榮耀、激動。
  • 畫啦啦小燈塔全網首發航天科普課程《我們的星辰大海》
    1883年,人們首次提出發射太空飛船的構想;1957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標緻著航天時代的開始;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成功發射,開啟了人類登月的徵程……百餘年來,人類對廣袤無垠的宇宙星空,從未停止過探索的腳步。隨著科技對社會的影響越來越深遠,科學也對中國孩子的升學發揮著越發重要的作用。
  • SpaceX「龍」飛船成功發射
    【SpaceX「龍」飛船成功發射】當地時間15日晚19時27分,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的夜色中,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4名太空人搭載由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研發的載人「龍」飛船,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 科技日曆|14年前,神州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聶海勝在太空度過41歲...
    月12日上午9時整,搭乘兩名航天員的中國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載人航天發射場由「神箭」——「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執行這次任務的航天員是40歲的費俊龍和41歲的聶海勝。據說10月13日,聶海勝還在神舟六號飛船上度過了自己的41歲生日。兩年前,也就是2003年,在同一個地點,我國航天員楊利偉首次從這裡走向太空,圓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楊利偉搭乘的神舟五號飛船是中國發射的第一艘載人飛船,成功繞地球飛行21小時,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把人送上太空的國家。
  • 神舟飛船、天宮二號來了! 中國航天成就展在福州舉行
    該展覽為面向社會的公益性展覽,將展出包括神舟飛船返回艙、航天服等珍貴的實物產品。  展覽現場東南網記者顏財斌攝  讓宇航迷目不暇接的展覽  神舟飛船返回艙、天宮二號模型、系列運載火箭模型、嫦娥月球著陸器……走進航天科普展區,包括航天珍貴圖片、實物和仿真模型以及特色鮮明的航天文創產品等各種展品讓參觀者目不暇接;模擬發射、VR體驗等多種互動式展覽形式,更是將航天重大任務的場景搬到了展區現場,引起了觀眾的濃厚興趣。
  • 航天日︱「東方紅一號」之前曾有個「曙光號」飛船計劃
    前蘇聯不僅於1957年10月4日率先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伴侶一號」,掀開人類邁向太空的新篇章,而且於1961年4月12日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艘載人飛船,將人類歷史上第一位航天員加加林送入了太空,開創了人類進入太空飛行的新紀元。
  • 世界能發射太空飛船的國家有幾個?
    俄羅斯(前蘇聯)1961年4月12日,蘇聯發射世界第一艘載人飛船「東方」1號。尤裡加加林少校乘「東方」1號飛船用了108分鐘繞地球運行一圈後,在薩拉託夫附近安全返回。「阿波羅」11號飛船於1969年 7月20~21日首次實現人登上月球的理想。此後,美國又相繼6次發射「阿波羅」號飛船,其中5次成功,總共有12名航天員登上月球。
  • 俄航天集團公布載人飛船發射失敗原因,聯盟MS-11將於12月3日升空
    俄羅斯航天集團載人航天計劃執行主任謝爾蓋·克裡卡廖夫31日表示,10月11日俄載人飛船發射失敗的原因,是負責發出分離指令的一個傳感器發生故障,導致運載火箭的助推器未及時分離到安全距離。克裡卡廖夫當天在莫斯科對媒體表示,根據俄調查委員會日前做出的結論,10月11日一枚「聯盟-FG」型運載火箭從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聯盟MS-10」飛船,負責對該火箭助推器與芯一級發出分離指令的一個傳感器工作異常,導致一臺助推器未能及時分離到安全距離,進而引發該助推器撞擊火箭芯一級的燃料箱,致使燃料箱破裂,芯一級損壞,無法繼續執行發射任務。
  • 神舟飛船、天宮二號來了!中國航天成就展在福州舉行
    該展覽為面向社會的公益性展覽,將展出包括神舟飛船返回艙、航天服等珍貴的實物產品。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展覽現場 東南網記者 顏財斌 攝讓宇航迷目不暇接的展覽神舟飛船返回艙、天宮二號模型、系列運載火箭模型、嫦娥月球著陸器……走進航天科普展區,包括航天珍貴圖片、實物和仿真模型以及特色鮮明的航天文創產品等各種展品讓參觀者目不暇接;模擬發射、VR體驗等多種互動式展覽形式,更是將航天重大任務的場景搬到了展區現場,引起了觀眾的濃厚興趣。
  • 神舟飛船、天宮二號來了!中國航天成就展在福州舉行
    展出的神舟飛船返回艙、航天服 東南網記者 顏財斌 攝東南網9月18日訊(本網記者 顏財斌 林先昌)9月18日到20日,「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福州站)活動將在福州市海峽國際會展中心4號館舉辦。
  • 首個商業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開啟人類航天新時代
    這是人類第一次以可回收火箭低成本地實現載人航天,也是第一次私人公司實現載人航天,其歷史意義再怎麼誇大也不為過。人類航天新時代到來了!人類新的時代到來了!,不到一年時間發射了第一顆商業衛星,又用了不到一年時間發射並回收了貨運飛船,又過了不到兩年往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
  • 2次航天發射失利之後,中國將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中國上一次進行載人航天任務,還是2016年10月17日的神舟11號,在近20年的光陰裡,逐步實現了無人到有人、單人到多人,以及出艙和交會對接等關鍵技術的突破,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具備獨立載人航天能力的國家。
  •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將提前至本月底發射
    本報綜合消息 原定10月發射的「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將提前至本月底升空。具體時間預計會在北京帕運會閉幕至「十一」國慶前。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隨「神七」上天的3名航天員中,將有1人執行艙外行走任務,實現中國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神舟七號載人飛船(Shenzhou-Ⅶ manned spaceship)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用長徵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是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飛船。 神舟七號,是中國第三個載人太空飛行器,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
  • 龍飛船推遲發射:雲層10分鐘後走開,但火箭卻等不了
    然而SpaceX卻宣布放棄5月28日的發射任務,延期進行發射。公布的延遲理由是天氣原因。具體來說,是濃雲和降雨。決定取消發射前,技術團隊接到美國臺空軍第45氣象中隊通報,天氣好轉速度比預期緩慢。如果火箭推遲10分鐘發射,那麼天氣可能會達到理想水平。但是火箭點火時間卻無法推遲10分鐘。由於「龍」飛船需要與軌道上高速運行的國際空間站交會對接,發射時間必須控制在精確而狹窄的窗口內。
  • 戰史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F型火箭發射成功,中國首位航天員被順利送上太空。這是中國進行的首次載人航天飛行,38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楊利偉成為中國第一位「太空使者」。飛船環繞地球運行14圈,安全飛行了21小時23分、60萬公裡,於16日6時23分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獨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之一。
  • 為什麼近幾年我國沒有發射載人航天飛船了?
    可能大家都聽說過某某運載火箭運載能力很強,可是載人的飛船的體積通常都比較有限,火箭運載能力雖然有強有弱,但是它們的作用只是將飛船送入預定的軌道,火箭的的任務是將飛船加速到在軌道無動力運行所需要的最低宇宙速度,也就是第一宇宙速度,之後飛船就完全脫離了火箭的幫助,而是靠慣性在軌道上無動力運行。
  • 中國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環球網綜合報導】2016年10月17日早晨7點30分28秒,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一號由長徵2F遙十一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中國自2013年完成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之後,時隔三年再次進行載人航天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總指揮張又俠宣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航天精選」「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俄羅斯成功發射貨運飛船
    本周新鮮的出爐的航天要聞精選!敲黑板,劃重點、遺漏的小夥伴快來這裡補課哦!實際上,「天問一號」是計劃於2020年7月前往「紅色星球」的三個任務中的第二個任務,阿聯於7月19日率先發射了「希望號」火星探測器,而NASA 計劃於7月30日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毅力號火星探測車;,它也是2020年火星計劃的最後一次發射。
  • 圖說中國載人航天——「神舟七號」飛船發射升空
    圖說中國載人航天——「神舟七號」飛船發射升空 (10/16)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