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厲害了,等我晚上看了電視再跟你們細說吧!」10月17日早上,因為要趕著去上學,家住海寧市海洲街道梅園社區的潘屹呈小朋友錯過了看一條重大新聞。但在路上,他嘴裡一直向負責送他上學的外婆念叨,等晚上看了重播就把這新聞好好說給大家聽。
潘屹呈今年10歲,就讀4年級,他口中的大新聞,其實就是10月17日7時49分,執行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後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上太空的事情。
曾把飛船發射步驟畫給家人看
雖說此事全國矚目,但作為一名小學生能夠如此上心也確實難得。不過潘屹呈的爸爸卻說,他經常這樣,一旦得知一些航空航天方面的信息,就愛「顯擺」,能給大家說上一通。
2013年,神舟十號發射那會兒,潘屹呈就做過一件讓家人吃驚的事情。火箭起飛、拋逃逸塔、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船箭分離等發射步驟的稱法非常專業,但潘屹呈卻能按照順序背出來。
後來看著飛船發射成功,潘屹呈很激動,好像他就是航天員,急著要探索太空。為了分享這種喜悅,他偷偷做了一件事,把發射步驟用漫畫的形式畫了下來,然後拿到了外公外婆面前「獻寶」,跟他們講這是第一步,那是最後一步。要是不打斷他,他可停不下來。加上他的畫還不賴,外公外婆聽得倒是投入。
不過這個漫畫作品,潘屹呈是不會說給爸爸聽的,因為說了就是班門弄斧。潘屹呈的爸爸大學是學歷史的,平時喜歡看國內外新聞,特別是科技、軍事方面的,掌握得很多。自從兒子懂事以後,他的一半業餘時間都陪著兒子度過。「有什麼好看的新聞,一般是我先看,看完了說給他聽,到後來,我只要說一遍他就懂了。」潘爸爸說道。
在潘屹呈讀二年級的時候,他能報出許多戰鬥機的種類以及特點。他聽爸爸說過,戰鬥機厲不厲害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發動機,一般戰鬥機就一個發動機,重型戰鬥機和艦載機一般都是雙發動機。
那為什麼不能裝第三個呢?這個疑問一直困擾著潘屹呈。因為知道戰鬥機的大致構造,有一天,他突發奇想,在紙上畫了一架戰鬥機,設計有三個發動機。他把草圖拿給爸爸看,爸爸樂了,說這種戰鬥機破壞力得有多強啊,希望以後能造出來,但最好不要用到戰爭中。
家裡的300冊圖書都和科普有關係
從幼兒園大班開始,潘屹呈就開始閱讀科普類的課外書,到現在為止看了大概有300冊圖書了,家裡的小書櫃早已放不下這些書。沒招了,就先把爸爸的藏書「清理」到老家去。
一開始只是看簡單的圖文版,到後來就是大人看的那種書,文字量很大,內容也不簡單。潘屹呈識字很快,很多字老師還沒有教就已經會認了。「不過我只是認識,很多其實讀得不準,後來還是靠老師糾正的。」潘屹呈說一二年級的時候,迷上了《全球經典兵器簡史》,裡面介紹了戰爭時期,世界上出現的各種先進兵器,各種飛機、坦克、大炮,都看了個遍。
「這部書很有意思,裡面提到的兵器都是放在歷史事件中的,所以像讀故事一樣,很有意思。」潘屹呈讀不懂的時候,老爸就是最好的老師,肯定能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說給他聽。潘屹呈最感興趣的是飛機,「F」開頭的一般是美國的,「S」開頭的是俄羅斯的……這些往往也成為父子倆之間的遊戲,爸爸問,兒子答。
到了三年級以後,學校裡有了科學課,這可是潘屹呈最感興趣的課程,每次上課前他都會做充分預習,期待老師講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學校裡還有一門科技類的拓展課,每周一節,上周是教簡單飛機模型的製作。「老師先簡單講了一下,後來我們通過相互討論都完成了製作。」潘屹呈在試飛的時候發現了問題,飛機的重心不穩,所以飛上去之後,很快就朝一個方向墜落了。這兩天,他還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想辦法改進自己的飛機,讓它飛得更高更久,這已經超出拓展課的要求。
為什麼只載2人上太空
全家人都知道潘屹呈喜歡動手搞製作,特別是飛機飛船,於是就把一些沒有用的牙膏盒子等收集起來,因為在他手裡就有用。當然,廢物利用只是解解渴,最過癮的還是買模型來拼裝。前不久,電影《星球大戰》中出現了一架宇宙飛船,很有科技感、未來感,他一看就喜歡上了,想研究研究,怎麼辦呢?
結果還沒等他開口,爸爸就已經看出了他的小心思,給他買來了這架宇宙飛船的拼裝版。一打開,數不清的小零件,得有成百上千個吧,這可讓潘屹呈興奮了好一陣,這幾天做完作業總要拼一部分,現在雛形已經出來了。
10月17日放學回家之後,潘屹呈馬上向媽媽要手機,觀看早上沒來得及看的神舟十一號發射視頻。他感覺發射的基本步驟和神舟十號一樣,不過場面依舊壯觀。
但馬上問題又來了,他在想:這次為什麼只送2位航天員上太空,多幾人不行嗎?不過這個問題的答案,潘爸爸說,要讓潘屹呈自己慢慢研究,自己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