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近幾年我國沒有發射載人航天飛船了?

2020-09-22 星辰奇點

自從2003年楊利偉神舟五號,到2016年我國共進行6次載人航天,2016年那次是人數最多、時間最長的一次,可那之後載人航天卻戛然而止,其實只是因為暫時沒必要了。

載人航天的木器其實只是為了高好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很多事情目前還無法依賴機器人,尤其是科學實驗等,載人航天可以用人彌補機械的不足,國際空間站時不時地需要輸送太空人上去就是因為它建設時間已經很長了,很多設備老化,需要太空人維護,甚至是出艙維修。飽經訓練的太空人可以輕鬆地在太空生活和活動,可以按照計劃進行科學實驗,更可以按照預定目的維護飛船,使飛船更長時間地維持良好的運行狀態,以滿足長期或者高頻次的載人飛行活動。

載人航天終歸是為航天科技服務,但是卻需要專用的載體。可能大家都聽說過某某運載火箭運載能力很強,可是載人的飛船的體積通常都比較有限,火箭運載能力雖然有強有弱,但是它們的作用只是將飛船送入預定的軌道,火箭的的任務是將飛船加速到在軌道無動力運行所需要的最低宇宙速度,也就是第一宇宙速度,之後飛船就完全脫離了火箭的幫助,而是靠慣性在軌道上無動力運行。而飛船的體積一般比較小,指望飛船攜帶的物資(尤其是氧氣等生命維持設備和物資),只能支撐短暫的太空活動,太空長期駐留還是要看空間站那樣體積龐大、各方面設備齊全額航天設施,為維持軌道又會時常為空間站補充燃料,可以長期穩定在太空運行。

自上世紀70年代前蘇聯開始驗證空間站技術之後,空間站已經成為目前研究空間環境、無重力環境下科學顯現的重要實驗平臺,由於載人、載物能力更強,空間站可以使太空人長期地在太空活動。可惜的是我國目前尚無空間站,想要參與國際空間站卻又被包括美國在內的歐美國家排斥,包括載人航天技術,我們都只能自己搞。此前我國進行了一系列航天技術,其目的當然不是單純地去飛一圈,主要是為了驗證航天技術。眾所周知楊利偉是我國第一名太空人,他乘坐的神舟五號在起飛和降落的時候都有較為強烈的震動,楊利偉本人也遭受了一定的影響,楊利偉根據自己的經驗會議太空中遇到的事情,項目組又對飛船進行了一些改造,所有後來的航天飛行相對更順利。

在2003年之後,截至2016年,我國分別進行了載人航天、出艙行走、手動交會對接、自動交會對接、飛船對接及實驗性質的空間站中長期駐留試驗,可以說已經掌握了載人航天到空間站建設的所有任務。目前由於我國尚無自己的空間站,載人航天除了驗證技術沒有太多的作用,因此自2016年之後我國再也沒有進行載人航天。但是相關的工作一直沒有停止,包括楊利偉在內的我國第一批太空人,目前多在參與新一代的太空人的培訓工作,因為接下來我國載人航天或許會成為常態。其實兩三年之前,我國空間站核心艙就已經設計得七七八八,可是沒有火箭能承擔最大4米多直徑空間站核心艙的發射任務,直到長徵五號的出現。

長徵五號主體5米芯級,可以承擔火星探測、嫦娥五號、空間站核心艙等在內的重要任務,目前發射已取得了2次成功1次部分成功1次失敗的記錄,接下來更多地驗證安全性穩定性之後,將成為我國空間站建設的主力運載設備。空間站建設成之後我,我國就有能力進行太空人太空長期駐留任務,那時才是載人航天大展身手的時候。

現在嘛還不足要著急,我國是世界上唯三能獨立自主進行載人航天的國家,別的國家都還沒能力開發航天,所以我們也不需要過於著急,先慢慢地試驗技術,掌握載人航天的各個環節之後,載人航天將成為常態。

相關焦點

  • 過去五年間我國為什麼沒有再進行載人航天發射任務?
    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中國順利掌握載人航天、載人航天返回開始,到後面的長徵十一號載人飛船的歷次發射中,我國在神舟載人航天發射中也從之前的單人、短時間在軌運行,逐步提升到多人、多日在軌運行,並在此期間驗證了包括航天員出艙活動
  • 神州十一號載人飛船今日發射 說說濟源與航天的故事
    從「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一周年攝影圖片展」在我市籃球城開展,到冬凌草種子搭載我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成功進入太空;從曾受邀參觀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的12歲濟源姑娘,到用相機、郵票追逐記錄我國航天發展史的阿毛……航天夢,距離我們那麼遠,但又那麼近,近到我們可以跟著身邊人的心跳,感受中國航天發展帶給我們的榮耀、激動。
  • 為何近年未見我國的載人航天項目?新一代載人飛船已在路上
    有很多小夥伴都有一個疑問,為何近年來未見我國的載人航天項目,這就要從我國的航天導向說起,我國航天和堆量的蘇聯時代載人飛船和無限資金的NASA飛船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從來都是有著具體的實用導向,向來不打無準備之仗!在沒有全面掌握相關技術之前,往往需要充分的驗證。而在這些技術驗證完成之後,就意味著相對成熟的次世代飛船和長期有人駐守空間站的開始建造了。
  • 「神舟五號」成功發射,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它的成功發射與返回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把人送入太空的國家(繼前蘇聯和美國),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裡程碑。在2003年10月15日09時00分00秒,負載著「神舟」五號的長徵2F火箭發射。9時10分,船箭分離,「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飛船以平均每90分鐘繞地球1圈的速度飛行。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和附加段組成,總長8860mm,總重7840kg。
  • 2次航天發射失利之後,中國將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中國上一次進行載人航天任務,還是2016年10月17日的神舟11號,在近20年的光陰裡,逐步實現了無人到有人、單人到多人,以及出艙和交會對接等關鍵技術的突破,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具備獨立載人航天能力的國家。
  • 【新中國史】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
    1986年,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著名科學家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聯合提出的《關於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上做出「此事宜速作出決斷,不宜拖延」的重要批示,「863計劃」由此誕生。該計劃的實施,使我國載人航天相關技術正式列入了國家重點發展計劃。  1992年9月21日,經中央批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
  • 美國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和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相比哪個更強
    b型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返回,5月30日已開艙檢測,說明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已經進入了實體發射試驗和檢測階段,如今美國的龍飛船首次載人發射成功,那麼它和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相比,兩者哪一款更強更先進呢?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設計製造,同樣由服務艙和返回艙組成,長達8.8米,寬約4.5米,發射質量16-22噸,很顯然其體量比龍飛船更大一些,內部空間也更寬敞,因此有我國網友說論個頭的話,載人龍飛船就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
  • 為什麼我國至今沒有載人登月?
    自此之後,美國和蘇聯在上個世紀時多次發射探測器,甚至是載人飛船探索月球,並且從月球上取回了許多樣品,美國還將其中1克月巖作為禮物贈送給了我國,我國將這1克月巖一分為二,其中0.5克被送到了北京天文館展覽、收藏;另外0.5克交給了我國的研究團隊,我國研究團隊正是憑藉著對這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人民日報記者 雷 聲攝  新華社酒泉9月25日電(記者孫承斌、李斌、鄒聲文) 北京時間9月25日21時10分04秒,我國航天事業又迎來一個歷史性時刻,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1時19分43秒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 載人飛船和太空梭哪個好?我國為什麼不發展太空梭?
    眾所周知,目前的載人航天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載人飛船,俗稱宇宙飛船,目前我國和俄羅斯等都是使用的這一技術。另一種就是太空梭,目前掌握太空梭技術的只有美國一個。長久以來就有這麼一個疑問,載人飛船和太空梭哪個技術更先進?為什麼我們沒有選擇太空梭而是採用了載人飛船?
  • 一分鐘了解我國載人航天的發展階段
    載人航天是目前世界航天中最具挑戰的一項科學技術,就目前而言,真正能夠獨立自主發射載人飛船的國家只有中國、俄羅斯和美國這三個國家,同時,載人航天也是一個綜合國力,基礎工業等的體現,沒有一定的綜合國力,是無法支撐起這個偉大的航天事業的。
  • 中國載人航天大事記-載人飛船 神舟 載人航天工程 交會對接 航天...
    據了解,「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後,中國還將發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從而建立中國第一個自己的空間站。  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以來,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獨立開展空間實驗、獨立進行出艙活動的國家。
  • 中美俄新一代載人飛船為什麼唯獨我國有保守的整流罩存在?
    現階段中美俄相繼公布了自家最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計劃,中美兩國更是率先開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發射試驗活動。但是從各家公布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設計方案來看,只有美國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和波音的CST100載人飛船直接拋棄了傳統的整流罩設計,飛船本體直接對接在火箭頂端發射。
  • 發射!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飛行成功,馬斯克將改寫人類航天史
    龍飛船的特點介紹這次載人龍飛船被命名為「堅韌號」,屬於SpaceX為載人研發的第二代龍飛船,是從第一代貨運飛船改進而來,並且能夠實現自動與空間站對接的功能,這次的載人龍飛船直徑4m,高達8.1m,可同時容納7名太空人,與我國5月份測試的新一代載人飛船搭載的航天人員數量相同。
  • 我國新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未來將登陸火星,為何放棄了逃逸塔?
    5月5日下午18時06分,我國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用長5B運載火箭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入太空,為咱們的2020航天黃金年打開了一個大好的局面。相比之前發射「神舟」系列飛船,這次的船箭結合體不僅又粗又大,而且還有一個不同之處,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那就是飛船頂部沒有逃逸塔。
  • 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來源:江程傑5月5日18時,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將試驗船等載荷的組合體送入預定軌道,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長徵五號B型火箭首次(遙一)發射,中國新型載人飛船首次正式發射演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現了有著舉足輕重意義的&34;!一、為什麼需要新火箭、新飛船?1992年9月21日,中國啟動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即著名的&34;。按照計劃,該工程可分為&34;、&34;和&34;三個階段。
  • 中國曾用13年的時間,發射6艘神州載人飛船,至今為何沒有下文?
    說到載人飛船,全球範圍內應該屬前蘇聯最早,該國是全球第一個將太空人送入太空的國家。隨後便是全球第一個登上月球的美國,可以說在載人航天領域,美蘇兩國可謂是開啟人類新的探索方向。隨後中國在1992年正式提出載人航天工程,也就是所謂的「921工程」。
  • 就在剛剛,我國長徵5號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發射成功!
    就在剛剛(5月5日下午6點),我國搭載新型無人飛船的長徵5號B火箭發射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順利送入軌道!這次發射搭載的負荷,就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試驗艙,即將用於後續的空間站運送航天員。新一代載人飛船相對以前的老式神舟飛船,有了很大的改觀,不僅採用了國際先進的兩艙式結構,而且還可以重複使用,最大可搭載6個人或者物資。在研究的新一代飛船有兩個型號,分別是14噸和20噸,其中20噸型號的,可以支持未來登月任務。
  • 中國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環球網綜合報導】2016年10月17日早晨7點30分28秒,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一號由長徵2F遙十一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中國自2013年完成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之後,時隔三年再次進行載人航天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總指揮張又俠宣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此次神舟十一號發射任務的主要目的是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同時,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另外,開展有人參與的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科學實驗、在軌維修等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