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4月北大「生理心理學」串講資料(3)

2020-11-24 自考365

  第三章 知覺

  第一節 知覺的神經基礎

  一、失認症與知覺的腦結構

  1.失認症是一類神經心理障礙,患者意識清晰,注意力適度,感覺系統與簡單感受功能正常無恙,但卻不能通過該感覺系統識別或再認物體,對該物體不能形成正常知覺。這些失認症患者的感官、感覺神經、感覺通路和皮層初級感覺區的結構功能完全正常,但次級感覺皮層或聯繫區皮層存在著局部的器質性損傷。根據腦損傷的部位和程度,可出現不同類型的失認症:視覺失認症、聽覺失認症和軀體失認症。

  2.視覺失認證:常見的類型有統覺性失認證、聯想性失認證、顏色失認證、面孔失認證;

  腦局灶損傷可分別在2-4視覺皮層區(V2、V3、V4)或顳下回、顳中回、顳上溝,也常見枕-顳間的聯絡纖維受損。

  ①統覺性失認症:這類患者對一個複雜事物只能認知其個別屬性,但不能同時認知事物的全部屬性,故又稱同時性視覺失認症。這種失認症可能是V2區皮層以及與支配眼動的皮層結構間聯繫受損。

  ②聯想性失認症:患者可對複雜物體的各種屬性分別得到感覺信息,也可將這些信息綜合認知,很好完成複雜物體間的匹配任務,也能將物體的形狀、顏色等正確地描述在紙上;但患者卻不知物體的意義、用途,無法稱呼物體的名稱。這類患者大多數是由於顳下回或枕-顳間聯繫受損而致。這是視覺及其記憶功能和語言功能之間的功能、解體所造成的。

  ③面孔失認症:面孔認知障礙分為兩種類型:熟人面孔失認症和陌生人面孔分辨障礙。前者對站在面前的兩個陌生人可知覺或分辨,也能根據單人面孔照片,指出該人在集體照片中的位置。但病人不能單憑面孔確認親人,卻可憑藉親人的語聲或熟悉的衣著加以確認。這類病人大多數是雙側或右內側枕-顳葉皮層之間的聯繫受損。陌生人面孔分辨障礙的患者,對熟人確認正確無誤,但對面前的陌生人卻無法分辨。對患者來說,周圍的陌生人都是一付面孔。所以,他們也不能根據單人面孔的照片,指出此人在集體照片中的位置。這類患者大多數為兩側枕葉或右側頂葉皮層受損。

  3.聽覺失認症:患者大腦初級聽皮層(顳橫回的41區)、內側膝狀體、聽覺通路、聽神經和耳的結構與功能無異常所見,但卻不能根據語音形成語詞知覺或不能分辨樂音的音調,也有患者不能區別說話人的嗓音。詞聾患者大多數左顳葉22區或42區次級聽覺皮層受損所致。

  嗓音識別障礙又可分為兩種類型,陌生人嗓聲分辨障礙和熟人嗓音失認症。

  4.體覺失認症:不能通過觸覺識認物體。

  5.失認症是知覺障礙,不是因該感覺系統的損傷,而是由高層次腦中樞間的聯絡障礙所致。從而證明知覺是許多腦結構和多種腦中樞共同活動的結果。即使是以其中一種感覺系統為主的知覺,無論是視知覺、聽知覺還是軀體知覺,也是這些感覺系統與注意、記憶、語言中樞共同活動的產物。

  二、知覺的細胞生理學基礎

  6.超柱:在大腦視覺皮層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種特徵檢測細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對各種視覺屬性綜合反應的基本單元。

  許多研究報告都證明,在顳、頂、枕區之間的聯絡皮層和額葉聯絡區皮層中,都存在著「多模式感知細胞」,可以對多種信息發生反應,實現著多種感覺的綜合反應過程。這些多模式感知細胞,可能是知覺的細胞生理學基礎。總之,皮層中的超柱和聯絡區皮層多模式感知細胞,在知覺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並可能是知覺的結構和功能單元。

  超柱僅實現同一種感覺模式中,各種屬性的綜合反應,形成簡單的知覺;聯絡區皮層的多模式感知細胞,則將多種模式的感覺信息綜合為複雜的知覺。

  7.精神盲:兩半球顳下回的損傷使猴不能識別現實刺激物。它們看見蛇也視而不見,冷若冰霜,失去了正常猴所具有的那種恐懼反應能力。因而將顳下回損傷造成的這種認知障礙,稱為精神盲。

  第四章 注意的生理心理學理論

  第二節 非隨意注意與朝向反射

  1.朝向反射:朝向反射本質是腦內發展了外抑制過程。新異刺激在腦內產生的強興奮灶對其他腦區發生明顯的負誘導,因而抑制了已建立的條件反射活動。隨著新異刺激的重複呈現,失去了它的新異性,在腦內逐漸發展了消退抑制過程,抑制了引起朝向反射的興奮灶,於是朝向反射不復存在。

  第三節 神經活動模式匹配理論

  2.索科洛夫在朝向反應的研究中發現,它是一個包括許多腦結構在內的複雜功能系統。這一功能系統的最顯著特點是它在新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新異刺激模式與神經系統的活動模式之間的不匹配,是這種反應的生理基礎。具體地講,這種機制發生在對刺激信息反應的傳出神經元中,在這裡將感覺神經元傳入的信息模式和中間神經元保存的以前刺激痕跡的模式加以匹配,如果兩個模式完全匹配,傳出神經元不再發生反應。兩種模式不匹配就會導致傳出神經元從不反應狀態轉變為反應狀態。

  第六節 兒童注意缺陷障礙

  1.有些兒童的注意力難以集中,衝動任性、學習困難、暴發性情緒變換,甚至出現一些嚴重的行為問題,如打架、逃學、說謊、詐騙等。一百多年前就曾經把這類兒童行為問題確定為多動症。這些行為問題可能是由於兒童早期或產程中,腦受到輕度損傷而造成的,稱輕度腦損傷。

  在這些兒童中,真正能發現腦輕度損傷病史的為數不多,因此,又以輕度腦功能失調的名稱取而代之。

  美國精神疾病分類和診斷手冊1980年將這類兒童行為問題歸類為注意缺陷障礙,認為注意缺陷是這類兒童共同的突出問題。這類兒童的主動性,隨意注意能力極弱而被動性不隨意過程過度活躍,所以很容易因外界條件變化而分散注意力。由於注意力不能集中,學習困難,成績較差。電影或電視的內容新奇,也能吸引住他們的注意,安靜地坐上一段時間。由於注意力渙散導致他們動作目的性多變,不等一件事做完又把注意力轉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去。動作目的多變給人以多動的印象。

  2.為什麼會發生腦功能輕度異常?

  兒童慢性鉛中毒。除鉛中毒之外,銅、鋅等微量元素代謝失常都與腦功能輕度失常有關。遺傳、教育和環境因素對兒童注意缺陷障礙的形成,也具有一定意義。

  正常人的頭皮上記錄到選擇性注意時的40次/秒的高幅快波。在注意缺陷障礙的兒童中,讓他們解決某些任務時,記錄他們的腦電40次/秒,結果表明這種波顯著少於正常兒童。除注意缺陷障礙兒童以外,在腦退行性痴呆的病人中,也缺少這種40次/秒的高幅快波活動。

  這些兒童腦內多巴胺β羥化酶含量較低。

  第五章 學習及其神經生物學基礎

  一、什麼是聯想學習、種類、特點

  聯想式學習是指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刺激所引起的腦內兩個以上的中樞興奮之間,形成的聯結而實現的學習過程。根據外部條件和實驗研究方法不同,可將聯想式學習再分為分三種類型:嘗試與錯誤學習、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式條件反射。

  嘗試與錯誤學習、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條件反射三者共同的特點,是環境條件中那些變化著的動因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接近性,造成腦內兩個或多個中樞興奮性的同時變化,從而形成腦內中樞的暫時聯繫。因此,這3種學習模式統稱為聯想式學習,包含著外部動因(CS-US)間的聯結、刺激-反應(S-R)聯結和腦內中樞的聯結(暫時聯繫)。與3種學習模式相對應的是非聯想式學習。

  二、非聯想學習

  兩種非聯想式學習模式:習慣化與敏感化。

  非聯想式學習是因為行為變化僅由單一模式的刺激重複呈現而引起,與之相應在腦內引起單一感受系統的興奮變化。

  兩種非聯想式學習模式的區別,在於習慣化刺激是由生物學意義不明確的無關刺激重複作用而引起;敏感化則有顯著生物學意義的刺激,例如痛覺刺激重複作用所造成。

  三、什麼是程序性學習?其必要的腦中樞位於哪?其經典代表實驗是什麼?

  無論是聯想式學習還是非聯想式學習,經過多次訓練可以達到非常熟練的程度。這時的學習模式出現了新的特點,短潛伏期自動化行為模式的出現。這種短潛伏期的快速反應是一種新的學習模式,其腦機制中最必要的中樞是小腦深部核。在生理心理學研究中,以兔瞬眼條件反射為其典型代表。

  四、認知學習:與經驗式學習不同,高等靈長類和人類的許多學習過程,並不總是建立在重複的個體經驗基礎之上,往往一次性觀察或摹仿就會完成。這種學習模式建立在視覺認知過程的基礎之上,又可稱認知學習。

  五、味-厭惡式學習行為模式:既具有聯想式學習的特點,也具有非聯想式學習的特點。

  六、印記式學習

  白色羽毛的鳥,在其剛孵出,就送給某一彩色羽毛母鳥寄養,則這隻白色羽毛的小鳥成年以後,選擇與寄養母鳥羽毛顏色一樣的鳥作配偶,而不選擇白色羽毛鳥作配偶。

  第二節 學習的腦機制

  一、簡述何為腦的等位論?用什麼實驗證明?

  即大腦的等位性、整體性機能原則。不論損毀或切除的皮層部位有何不同,只要10%-50%的大腦皮層損壞,動物學習行為就受到影響。其動物學習障礙與損毀皮層部位的大小成正比。損毀50%皮層就使動物完全喪失學習能力。拉施裡的研究方法較為簡單,存在許多不足,然而他的腦等位論思想卻延續到現在。

  經典條件反射理論的奠基人巴甫洛夫一直認為,必須在大腦皮層的參與下條件反射才能形成。條件反射賴以形成的暫時聯繫,是大腦皮層的特殊功能。

  沒有大腦皮層的動物,甚至低等軟體動物都能建立條件反射。在總結學習記憶的生物學基礎時指出,切除大腦的動物仍可建立經典瞬眼的條件反射。這種條件反射建立的重要腦結構是小腦。因此,現在已經公認經典條件反射建立的基礎,即暫時聯繫的接通是神經系統的普遍特性,並不是大腦皮層的特殊功能。簡單運動條件反射最必要的中樞位於小腦;簡單空間辨別學習的中樞位於海馬;伴有植物性神經系統功能變化的快速條件反射,形成的中樞位於杏仁核;複雜空間關係或視覺認知學習由前額葉皮層完成。由此可見,儘管暫時聯繫的形成是神經系統的普遍功能,符合腦等位論思想,但因學習類型和複雜程度不同,完成學習過程的腦網絡組成也就有所不同,這又符合機能定位的思想。腦機能的整體性和等位性與機能定位性同時存於學習過程,是腦功能對立統一體的兩個側面。

  二、學習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學習過程是腦的高級機能,不是某一種特殊分子變化的結果,而是有多種物質經過複雜的代謝環節參與學習過程。當代積累的科學事實表明,由幾個亞單元組成的受體蛋白或酶蛋白,可以同時接受條件刺激和非條件刺激的影響發生變構作用,實現兩種刺激間的聯結。蛋白分子變構作用是學習記憶的基本機制。

  第三節 聯絡區皮層與認知學習

  1.顳頂枕聯絡區皮層與學習

  顳下回又可分兩部分:遠離枕葉的部分與三維物體的認知學習有關,與枕葉距離較近的部分與二維圖形鑑別學習有關。

  米斯金對猴進行了延緩的物體不匹配訓練。首先讓猴觀察一個圓柱體,當它將圓柱體移開就會發現下面有一小塊食物。間隔10秒鐘以後,猴的面前出現兩個物體,一種是剛剛見過的圓柱體,另一個是未見過的長方形。這時猴移動長方體也會得到一小塊食物,如果它移動曾見過的圓柱體,則得不到食物。訓練幾日,這種行為模式就得到鞏固。對猴手術損毀與枕葉相鄰的兩半球顳下回,需對之進行73次訓練才能重新習得這種行為;而損毀與枕葉遠隔部位的顳下回,則訓練1500次仍不能重新學會這種行為模式。將行為訓練中匹配時間間隔從10秒逐漸延長可達120秒,損毀與枕葉相鄰的顳下回,不影響這種逐漸延長的延緩反應;損毀遠隔枕葉的顳下回,則猴不能學習這種延緩的不匹配行為。根據這一實驗結果,他們認為在認知學習行為和物體記憶中,遠隔枕葉的顳下回具有重要作用。電刺激顳中回和記錄顳下回神經元單位發放的實驗研究,也證明了顳下回在不同顏色物體匹配學習和延緩記憶中具有重要作用。

  2.什麼是延緩反應和交替延緩反應,它證明了什麼問題?

  關於前額葉皮層與學習記憶的關係問題,1935年傑克遜的延緩反應實驗,一直被譽為經典研究的範例。

  讓猴觀察眼前的兩個食盤,其中一盤內有食物,然後將兩食盤蓋起來再用幕布將它們遮起以避免猴盯食盤。幾秒或幾分鐘後將幕布拿開,觀察猴子首先打開哪個食盤蓋。如果猴打開原先放好食物的食盤蓋,它就會得到食物獎勵。對實驗程序稍加修改,只有當猴記住前一次獲得獎勵食盤的位置,下一次打開另一位置食盤的蓋,才能再次得到獎勵。這種行為模式稱為交替延緩反應。延緩反應和交替延緩反應既是空間辨別學習模式,又是短時記憶的行為模式,即是時間、空間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正常猴對於不同延緩時間的延緩反應,甚至是幾分鐘的延緩反應,也很容易建立起來。但是,對雙側前額葉損傷的猴即使是建立1-2秒鐘的延緩反應,也十分困難。前額葉皮層損傷引起短時記憶障礙,是導致延緩反應或交替延緩反應困難的主要原因。

相關焦點

  • 07年4月北大「普通心理學」串講資料(1)
    第三節:科學心理學的孕育和誕生  心理學的由來:  他堅持靈魂是先驗的永恆理念,靈魂不滅,可以轉世。靈魂分為智慧、勇敢、情慾三部分。  赫爾巴特是第一個宣稱心理學是一門科學的學者。  1874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出版了《生理學綱要》,使心理學從哲學中解放出來,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
  • 07年4月北大「心理學史」串講資料(2)
    3.普羅泰哥拉認為,人不是生來就好或壞的,人人都可以教育成為好公民。  二、蘇格拉底—智者  1. 蘇格拉底是普羅塔哥拉的後背,也被雅典人稱為智者  2.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道德必須以承認人的精神本原和自然界本原為出發點。  3.道德只是少數傑出人物所具有。他認為貴族是真正道德的體現者。  4.
  • 2006年4月「生理心理學」串講資料第九章
    第九章 情緒與情感的生理心理學  卡儂提出情緒丘腦學說,認為大腦皮層對丘腦的功能存在著抑制作用。  帕帕茲和麥克林提出情緒的邊緣系統學說,認為大腦邊緣皮層、海馬、丘腦和下丘腦等結構在情緒體驗和情緒表現中具有重要作用。
  • 07年4月北大版「心理測量」串講資料(5) -自考串講筆記
    3、要考慮測驗的信度和效度:為了對測驗分數做出確切的解釋,只有常摩資料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測驗的信度和效度資料。  4、於來自不同測驗的分數不能直接加以比較:為了使不同測驗分數可以相互比較,必須將二者放在統一量表上。
  • 07年自考「變態心理學」串講北大版(4)
    四、變態心理學的醫學模式  1、醫學模式強調精神障礙的生物學因素,認為心理異常的發生,主要與機體的生理變化有關。  2、克雷佩林最早、最系統地應用醫學模式對心理異常進行分類。他本人也成為公認的現代精神病學的奠基人。
  • 2007年10月自考「心理學史」串講筆記(北大篇)
    其中2.3.4條最為重要第五節 詹姆士•密爾詹姆士•密爾是蘇格蘭人,但是他的心理學沒有蘇格蘭學派的特點,卻繼承了英吉利聯想主義的傳統,並且把聯想主義推向到極端,成為一個徹底的聯想主義者。一.徹底的聯想主義1. 詹姆士•密爾忽視心的主動作用,認為聯想是觀念與觀念的機械聚合2.詹姆士•密爾認為,聯想都可以歸於一個原因:接近。
  • 07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碩士生《神經心理學》考綱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考研>考研資訊>考試大綱>正文07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碩士生《神經心理學》考綱 2012-11-26 22:08 來源:華慧網 作者
  • 2008年4月北京自考「生理心理學」試題(簡答題)
    3.水平細胞和無足細胞對視覺信息橫向聯繫的作用正是以慢電位變化的總和效應為基礎的。  4.在視網膜上對光刺激的編碼,只有神經節細胞才類似於腦內其他神經元,產生單位發放,對刺激強度按調頻的方式給出神經編碼。
  • 全國2014年4月自學考試學前心理學真題
    點擊進入: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全國2014年4月自學考試學前心理學真題課程代碼:00384>A.心理發展的敏感期 B.心理發展的轉折期C.心理發展的穩定期 D.心理發展的關鍵期3.兒童心理發展為迅速和心理特徵變化的年齡階段是A.0~1歲 B.1~3歲C.3~6歲 D.6~14歲4.現在的兒童心理年齡特徵和過去的兒童心理年齡特徵相比是有差異的
  • 2004年4月自學考試生理心理學真題
    A、腦神經 B、脊神經 C、脊髓 D、面神經2、與內臟功能有關的大腦皮層區是A、大腦皮層底面與半球內側緣 B、大腦皮層前部C、大腦皮層中部 D、大腦皮層頂部3、_______組成紋狀體。A、豆狀核與杏仁核 B、屏狀核與尾狀核C、豆狀核與尾狀核 D、杏仁核與屏狀核4、突觸前膜與突觸後膜之間的間隙大約是A、20~50納米 B、15~40納米C、10~30納米 D、10~50納米5、大多數神經原的靜息電位(極化)是A、內負外正70~90毫伏 B、內正外負70~90毫伏C、內負外正
  • 跨考名師李擂考研數學最後衝刺串講資料
    下載:跨考名師李擂考研數學最後衝刺串講資料部分閱讀:高數衝刺串講一 微分學 基本知識 一 . 極限 1.極限的概念:( 1 )數列極限的定義,( 2 )一元函數極限的定義、左右極限,( 3 )二元函數的二重極限的定義。 2. 極限的運算法則 3. 無窮小:( 1 )無窮小的定義,( 2 )無窮小的主要性質,( 3 )無窮小與極限的關係,( 4 )無窮小的比較,( 5 )等價無窮小。 4.
  • 06年北大《環境心理學》筆記筆記(一)
    3、 生態心理學:  ★★M-生態心理學:是環境心理學的前身之一。強調物理情景在整合人類行為中的作用,興趣集中在物理環境對生活在這一環境中的人的影響。巴克,懷特建立了「中西部人類行為現場觀測站」。  4、 環境心理學:  環境心理學是關注人與環境相互作用和相互關係的學科;  環境心理學這一名詞到20世紀60年代初才出現。
  • 2006年4月「英語(二)」串講資料
    2006年上半年會不會仍然沿襲這一趨勢呢?我認為不會。教材所佔比例應該和05年下半年相似,所以複習仍應以教材為主,熟讀課文,多做從教材上出的模擬題,力爭準確快速地完成與教材有關的幾個大題,並為其他大題節約時間。  2.A課文和B課文各佔多大比例?英語(二)中英語(一)佔多大的比例?
  • 全國2014年4月自學考試學前心理學真題_備考指導自考_自考報名...
    點擊進入: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全國2014年4月自學考試學前心理學真題課程代碼:00384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塗
  • 2011年4月北京自考「生理心理學」試題(簡答題)
    神經衝動通過突觸時,傳遞的速度較緩慢;  3.時間和空間總和效應;  4.抑制作用;  5.對藥物敏感性。  34.眼的折光裝置包括哪些結構?它有什麼作用?2P30-2011  答:1.在眼球結構中,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以及瞳孔都是它固有的眼內折光裝置。
  • 07年北大自考「心理測驗學」串講筆記(9)
    3、 取樣的方法(1)簡單隨機抽樣:按照隨即表順序選擇被試構成樣本,或者將抽樣範圍內的每個人或者每個抽樣單位編號,再隨即選擇,可以避免由於標記、姓名、性別或其它社會讚許性偏見而造成抽樣誤差。
  • 鄭州大學650量子力學901普通物理一2017年2018年考研真題試題答案
    月第二版)或《量子力學導論》曾謹言北大出版社《普通物理學》(力學、電磁學、光學)程守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第六版)資料清單:【資料不包括教材,下面說的只是資料的,除了教材上面列出的都包括】資料說明:經過半年多鄭大考上的研究生整理,本資料是目前全鄭大最全面的資料,不信,可以比對下。
  • 2006年4月「毛澤東思想概論」串講資料
    月——解放全國  1928年10月——《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  1928年12月——《井岡山土地法》  1947年——毛澤東提出十大軍事原則  1950年土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1956年毛澤東提出文化工作基本方針——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1942年延安整風——反對教條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
  • 這三所大學心理學專業全國頂尖,專業評估A+學科,北大排第一
    當然,從北大心理學專業的相關學科名稱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心理學不僅僅是一門單一的學科,除了研究心理學相關知識,就拿北京大學心理學院的神經心理學來說,他就涉及到了一些生物的知識,
  • 著名生理心理學家、北京大學教授邵郊先生逝世,享年94歲
    > 我國著名生理心理學家,中國心理學會會士,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邵郊先生,因病於2017年9月18日10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