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祖先的胸肌長在哪?

2020-11-26 天極網資訊

鳥類之所以能夠在天空中自由飛翔,首先得感謝它們發達的胸部肌肉。現生鳥類最大的兩塊肌肉是胸大肌和喙上肌,前者負責翅膀向下拍動的運動,後者負責將翅膀抬起。這兩塊肌肉的重量加起來,可以佔全鳥重量的25%~35%。它們一端連接在翅膀上,另外一端連接在胸骨上。為了給這些肌肉提供更大的附著面,大部分鳥類都具有由胸骨向腹面、向前延展而形成的龍骨突。

幾種不同類型的現生鳥類胸骨,分別來自A. 擬椋鳥(Psorocolius sp.)、B. 大魚狗(Megaceryle sp.)、C. 斑鶉(Callipepla sp.)。圖片:birdsofseabrookisland.org

始祖鳥是從恐龍到鳥類過渡的關鍵一環,然而在僅有的11件始祖鳥骨骼標本上,別說龍骨突這樣複雜的結構,科學家們連胸骨都沒有發現。科學界普遍認為始祖鳥還是具有飛行能力的——雖然不一定擅長,那麼它們的胸肌能長在哪裡?

有一個假說認為,始祖鳥其實具有軟骨質或者正常質地的胸骨,只是因為軟骨還沒有變成骨質的胸骨,或者保存條件有限,最後在形成化石的時候缺失了。不過,根據天宇博物館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最近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上的一篇研究,始祖鳥可能真的沒長胸骨。

當然,人們目前發現的始祖鳥化石標本數量的確太少,研究人員選擇將我國東北產出的關係相近的恐龍與鳥類標本作為研究對象。文章分析了226件近鳥龍標本、96件朝陽會鳥標本和88件熱河鳥標本,發現近鳥龍和會鳥的胸骨都是缺失的,這些標本都來自論文第一作者鄭曉廷主辦的山東天宇自然博物館。

論文涉及的一件近鳥龍標本,這件標本保存非常完整,保有近乎完整的腹肋腔,但沒有胸骨保存。標本號STM0-165,比例尺1釐米。圖片:參考文獻1

文章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周忠和院士接受了果殼的採訪,他表示:「我們有這麼多比較珍貴的恐龍和鳥類化石標本可供研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中生代我國東北地區比較適宜的生活環境造就了燕遼生物群、熱河生物群的繁盛;其次,這些生物能夠比較完整地形成化石,還涉及到埋藏學的問題,目前看來與活躍的構造活動,特別是火山的噴發關係可能比較大;最後,當地農民大規模的採掘,也是短時間內發現這麼多化石的原因之一。」

包括之前發表過的3件標本,229件近鳥龍化石標本都沒有胸骨板或者胸肋保存,但是78%的標本保存著腹肋,雖然只有10%的標本腹肋腔保存完整。會鳥標本的情況與之類似,總計106件標本中,胸骨板和胸肋也是一律缺失,有50%的標本保存有腹肋,13%的標本腹肋腔比較完整。用以對照的95件熱河鳥標本中,卻有超過一半(52%)的標本保存了骨化的胸骨,保留腹肋的卻只有44%。

本實驗涉及的標本數量龐大,許多標本保存得異常完整,一些標本甚至保存著特殊的軟組織骨結構、羽毛或腹腔內含物,因此研究人員相信,如果這些恐龍或者鳥類具有胸骨的話,應該有條件保存下來,不論是骨化的,還是軟骨質地的都是如此。

既然始祖鳥沒有長胸骨,那麼它們的胸肌會長在哪裡呢?

始祖鳥柏林標本(Archaeopteryx siemensii)。圖片:Wiki Commons/H. Raab

始祖鳥和會鳥應該都是可以飛行的物種,沒有胸骨必然會有其他的替補結構。在現生鱷類中,有幾種的胸肌是附著在腹肋上的,並且最前端的兩枚腹肋與胸骨關聯在一起;並且在一些獸腳類和基幹鳥類中,也存在腹肋與胸骨關聯的現象。現生鳥類中已經消失了的腹肋,有可能是胸骨缺失的補償結構。

當然,這樣的附著方式還是有一定劣勢的。儘管會鳥的一些飛行相關的特徵比較進步,但是其原始的肩帶結構可能意味著它們仍保持著原始的飛行方式,飛行能力無法向現生鳥類看齊。在採訪中,周忠和院士表示:「與腹肋相比,胸骨用作肌肉附著的優勢是能提供比較大的面積,以及比較穩固的位置。因此,在副鳥類的演化過程中,胸骨至少獨立出現了兩次。」

進步獸腳類手盜龍類的簡化譜系樹與胸骨形態分布。圓形的大小代表種屬體型;藍色以及短點虛線表示骨化胸骨缺失,黃色表示具有胸骨。圓圈內的數字指示腹肋數目,長點虛線表示腹肋缺失。圖片:參考文獻1

有趣的是,在現生四足動物中,胸骨只在烏龜和蛇類中缺失。周忠和院士表示:「很顯然,胸骨在四足動物中很常見,最初的作用肯定不是幫助附著飛行肌肉的。即使在飛行的四足動物中,除了附著飛行肌肉,它還起到加固胸廓、保護內臟的作用。為什麼在恐龍向鳥類過渡的關鍵階段,胸骨反而沒有發育,這其中的機理我們並不清楚,或許需要今後結合發育生物學、功能形態學的研究,才能慢慢揭開其中的奧秘。」

至於確定會鳥、始祖鳥胸骨缺乏,是否會影響人們對鳥類早期演化過程的認識,周忠和院士表示:「如果我們的觀察和結論最終得到大家的接受,或許在未來的譜系分析中,會影響到一些恐龍和早期鳥類的系統位置。」(編輯:窗敲雨)

參考文獻

  1. Zheng XT, O』Connor JM, Wang XL, Wang M, Zhang XM et Zhou ZH (2014). On the absence of sternal elements in Anchiornis (Paraves) and Sapeornis (Aves) and the complex early evolution of the avian sternum.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4: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September 8, 2014. Doi: 10.1073/pnas.1411070111

感謝鄭曉廷教授、王孝理博士提供的詳盡參考資料;感謝周忠和院士在文章寫作、審稿過程中給我們提供的幫助。

作者:科普中國責任編輯:天極科普君)

IT新聞微信公眾平臺

第一時間獲取新鮮資訊

使用手機掃描左方二維碼

評論

* 網友發言均非本站立場,本站不在評論欄推薦任何網店、經銷商,謹防上當受騙!

相關焦點

  • 鳥類的祖先是恐龍,恐龍的祖先是什麼?
    在6500萬年前,有一些似鳥類恐龍憑藉著飛行技能可接近恆溫的生理功能,在地球上尋找到了可以生存下去的地,而扛過了那場自然災難,之後逐漸發展演變成了如今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鳥類物種,如今的古生物學也基本認為恐龍就是如今鳥類的祖先。
  • 恐龍是鳥類祖先,哪種動物是恐龍的祖先呢?科學家認為是這種動物
    恐龍是生活在6500萬年前的爬行類動物,曾經雄霸地球約1.6億年,最終在6500萬年前的一場巨大自然災難中被滅絕掉,不過恐龍也有其後裔流傳下來,那就是如今的鳥類了。在6500萬年前,有一些似鳥類恐龍憑藉著飛行技能可接近恆溫的生理功能,在地球上尋找到了可以生存下去的地,而扛過了那場自然災難,之後逐漸發展演變成了如今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鳥類物種,如今的古生物學也大多認為恐龍就是如今鳥類的祖先。那麼恐龍的祖先又是誰呢?可能很多朋友看到這個問題都有點發懵了,其實恐龍當然也不是在地球上憑空就出現的,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也是有其祖先的。
  • 困擾科學界上百年的鳥類問題,如今終於被揭開,鳥類的祖先找到了
    1859年,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不過其中很多問題都無法解釋,比方說如今霸佔天空的鳥類,究竟是如何起源的?鳥類的祖先究竟是誰?19世紀60年代初,一種兼具著原始鳥類特徵和爬行動物特徵的遠古生物化石被發現了,這種被稱作「始祖鳥」的遠古生物,曾經一度被認為是鳥類的祖先,也讓很多人相信鳥類起源於恐龍,但是伴隨著研究的深入,始祖鳥也多次被質疑。鳥類的祖先究竟是誰?
  • 恐龍是鳥類的祖先?我國科學家找到證據:恐龍丟失一側卵巢變成鳥
    一直以來,鳥類起源於哪一類古生物是古生物學界頗具爭議的問題,目前主流觀點認為鳥類起源於恐龍,除了因為恐龍中有翼龍這樣擁有飛行能力的恐龍之外,還有其它因素。然而反對這種觀點的聲音也有很多,比如翼龍的體型比一個成年人要大好幾倍,它們又是如何從龐大演化到幼小呢?這些問題目前還沒有答案。
  • 「賽鴿資訊」鴿子的鴿眼、翅膀、胸肌
    各位喜歡小編講的請給小編點個讚,關注小編在此感激不盡,希望大家一起來交流說起鴿子,就不得不說鴿子的三大件,鴿子有哪三大件呢?鴿眼,翅膀,還有胸肌!一羽優秀的賽鴿,離不開好的鴿眼,翅膀,還有胸肌!那麼今天咱們就說說信鴿的三大件需要達到什麼標準才是一羽好賽鴿!
  • 鳥類的祖先是恐龍嗎?
    也就是說,這個分支的恐龍頑強的活到了現在,並且繁衍進化成為了一個我們熟悉的類群——鳥類。因為科學家們發現鳥類起源於一種能夠快速奔跑的小型肉食類恐龍。不過,你一定會覺得很奇怪。我們看到的恐龍的樣子,跟鱷魚、蜥蜴的樣子很接近,皮膚上有鱗片,光禿禿的。鳥類身上長滿了羽毛,看起來差別很大,怎麼可能是同一類動物呢?
  • 鳥類祖先:小型食肉恐龍(組圖)
    經過長期的爭論,科學家們逐漸認同鳥類和恐龍屬於同一個祖先,鳥類起源於一種能夠快速奔跑的小型肉食類恐龍。  以下是能證明鳥類從恐龍進化而來的證據:  1、始祖鳥具有典型的恐龍特徵  始祖鳥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鳥類祖先。19世紀中晚期,科學家在德國巴伐利亞的石灰巖層中首次發現生活在約1.5億年前的始祖鳥化石。
  • 鳥類:帶毛的恐龍是我們的祖先
    進化成鳥類的當然不是這些大塊頭,而是一些身上長有羽毛的小型恐龍。科學家發掘出了很多遠古化石,這些化石就是那些帶毛恐龍留下的證據,告訴我們鳥類確實是由它們進化而來的。說到羽毛,這估計是鳥類最顯著的特點了。鳥類的羽毛五彩斑斕,把鳥兒裝點得非常美麗。
  • 鳥類是否可以被認為是真正的恐龍?是的
    她表示,儘管不同的哺乳動物在生理結構上存在差異,但這個群體中的每一個物種——無論是現存的還是已經滅絕的——都可以從一個共同祖先身上找到某些相同的解剖學特徵,鳥類也是如此。「它們牢牢地嵌在恐龍家族樹的那一部分裡,」朱莉婭·克拉克說,「我們今天所有的鳥類都是獸腳亞目恐龍的後代。」鳥何以為鳥?
  • 2.3億年前,已有恐龍長出了羽毛,或證明它們就是鳥類的祖先
    說到反鳥,首先要從鳥類的起源開始講起。如今學術界的主要觀點認為,現代鳥類是從一種小型獸腳類恐龍進化而來,至於是哪種獸腳類恐龍演化成鳥類的祖先,目前還沒有定論。有一種觀點認為,在我國遼西地區發現的小盜龍很可能是現代鳥類最早的祖先,那麼小盜龍又是一種什麼生物呢?這種恐龍屬於獸腳類恐龍,它長出了一雙類似翅膀的結構,而且該結構的表面覆蓋了羽毛,但是小盜龍並不會飛行。
  • 始祖鳥真的是鳥類祖先嗎?研究發現,它或許不會飛
    如果問大家哪種生物是鳥類的祖先?很多朋友都會想到「始祖鳥」,畢竟它在世界上可是鼎鼎大名,曾經一度被當做是鳥類的祖先。在這裡,請大家注意一個詞:「曾經」。這表明什麼?表面始祖鳥並不是鳥類的祖先,它的後代另有其它物種。
  • 鳥類可能屬於恐龍類!
    「鳥類是活恐龍,就像我們是哺乳動物一樣,」研究飛行進化的古生物學家、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地質科學系教授朱莉婭克拉克(Julia Clarke)說。儘管哺乳動物與其他物種在生理結構上存在差異,但這個群體中的每一種動物——無論是現存的還是已經滅絕的——都可以從一個共同的祖先身上找到某些解剖學特徵,鳥類也是如此,我們今天所有的鳥類都是獸腳亞目恐龍的後代。
  • 蝙蝠這麼能飛,它和鳥類的祖先一樣嗎?研究發現蝙蝠祖先更早出現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與病毒無關,而與蝙蝠有關,蝙蝠的祖先到底是誰呢?這個問題最早是由網友在網絡上提出的,為什麼會有人想知道蝙蝠的祖先呢?按照進化論的觀點,現今世界上任何一種動物都是由自己的祖先進化而來,蝙蝠作為哺乳動物中唯一一種能夠進行長距離飛行的物種,自然受到了特殊關注。
  • 恐龍是鳥類的祖先嗎?是什麼力量讓恐龍離開地面,奔向天空?
    科學家們開始尋找各種動物的祖先,希望發現更多生命的奧秘。於是天空中飛翔的鳥類就成了科學家眼中的謎團。這些鳥類從哪裡來?它們為什麼會進化出翅膀?誰又是它們的祖先呢?科學家們經過對化石的分析和研究發現,這些化石代表的鳥類與現代鳥有相似的地方,它們都長有羽毛,但同時也與爬行動物有相似之處。於是科學家判斷,這些化石應該是鳥類從爬行動物向飛行動物過渡時期的代表。
  • 鳥類也要換毛?從它們的祖先開始就是這樣
    ,是鳥類能否飛上天空的關鍵。這個研究工作採用祖先狀態特徵分析的研究方法,基於一個由302個現生鳥類換羽行為信息構成的數據集,對鳥類換羽的演化歷程,進行了宏觀演化分析。祖先狀態特徵分析方法是近些年來新興的一種宏觀演化分析方法。
  • 奇翼龍:蝙蝠翅膀的鳥類祖先
    圖片來源:鄭曉廷這隻來自河北青龍縣侏羅系地層的小恐龍被命名為奇翼龍(Yi qi),從恐龍的分類上,它屬於獸腳類中的擅攀鳥龍類(scansoriopterygids),拉丁名意為「攀爬的翼」。這類恐龍擁有獨特的適應性特徵,可能過著樹棲的生活,其成員還包括發現於內蒙古寧城的樹息龍和耀龍。
  • 鳥類愛換「衣服」的特性 從它們的祖先開始就這樣
    對於鳥類來說,輕盈而精巧的羽毛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結構。除了幫助鳥類飛上天空,羽毛還具有更多複雜的功能:一方面,細密的羽毛可以在體表形成隔熱層保持體溫;另一方面,鳥類羽毛具有豐富多彩的特點,這也使其成為鳥類在繁殖行為、種內和種間視覺交流中的一種重要的信息傳遞媒介。對於鳥類而言,羽毛的磨損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因此,它們需要獨特的策略去更換這些磨損的老舊羽毛。
  • 鳥類愛換"衣服"特性 從它們的祖先開始就這樣
    對於鳥類來說,輕盈而精巧的羽毛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結構。除了幫助鳥類飛上天空,羽毛還具有更多複雜的功能:一方面,細密的羽毛可以在體表形成隔熱層保持體溫;另一方面,鳥類羽毛具有豐富多彩的特點,這也使其成為鳥類在繁殖行為、種內和種間視覺交流中的一種重要的信息傳遞媒介。對於鳥類而言,羽毛的磨損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因此,它們需要獨特的策略去更換這些磨損的老舊羽毛。
  • 鳥類基礎知識(2)骨骼與肌肉系統
    一般認為,鳥類骨骼的充氣現象是從爬行類祖先繼承和發展來的,例如鱷魚頭骨有局部充氣現象,一些恐龍和翼龍也具有輕而充氣的骨骼。      3.1.2 骨骼的癒合與變形            骨骼的充氣作用使骨壁變薄並出現海綿狀腔隙,然與其飛翔的輕便且堅固的要求相悖,故通過骨骼的癒合與變形獲得解決。
  • 「時間悖論」:鳥是從鳥類起源數百萬年後的祖先那裡進化而來
    他們認為,恐龍和鳥類之間的解剖相似性是由於進化的融合。然而,獸腳類起源說的支持者指出,像恐爪龍或者迅猛龍(又稱伶盜龍、速龍)這樣的手盜龍類與始祖鳥有一個共同的、不知名的可能生活在中侏羅世甚至是早侏羅世的祖先,手盜龍類不是鳥類的直接祖先,因此,時間上的不一致性這種說法是沒有依據的(圖3-4A)。白堊紀手盜龍類中沒有一類被看作鳥類的直接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