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話「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1-01-09 村裏白哥黑嫂

農村有句話俗話叫「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兒孫不如人」。很多人冷不丁看到這句話時,常常會產生誤解。因為大多數人會向玄奇迷信上理解走。

比如說我們村以前有個人叫「王學道」,他會一些東西,就是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一輩子為別人看病,看邪氣啥的。

他去世後,他的後人現在村裡不那麼聰明,看著呆呆的。很多人就會說這是因為上輩人把聰明才智給用完了,洩露天機太多,所以後輩人來償還了。

其實,這麼理解這句俗話是錯誤的,這句俗話說的其實是人情世故,並不是什麼玄奇迷信。

那麼,這句話究竟是個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

關於農村俗話,很多人解讀時都會向玄奇上靠,這是因為這些人對農村俗話有一種主觀的誤解心理,認為農村流傳的都跟玄奇有關。其實俗話本是前人的經驗和生活智慧總結,為的是讓後面的人少走彎路,大多數俗話都是經驗,跟玄奇根本沒有關係。

咱們要說的這句也是經驗,裡面有很深的生活智慧。

「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兒孫不如人」。這句話究竟如何理解?我們都知道有一句話叫難得糊塗,什麼是難得糊塗?並不是說讓一個人時時刻刻都糊塗或者裝糊塗,就是有些事,有時候你必須要糊塗一些,不要計算那麼細,不要掰扯那麼清,要不然這路沒法向下走。

有的人就顯著自己聰明,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城市,不管是在農村種莊稼還是在辦公室上班,總想著要顯出自己的聰明。

這是好事嗎?對於一些年輕氣盛的人來說,他們愛這樣做,因為覺得自己可以找到存在感,可以讓領導注意到自己。

但請想想,一些孩子為什麼會做出哭鬧和故意引起大人生氣的舉動?他們就是為了引起大人們的注意,是為了找存在感。換句話說,這樣的行為是不成熟的,是小孩子行為。

當我們參加勞動,不管是打工還是在辦公室上班,都已經是成年人了,孩子般的幼稚是會帶來後果的,自己就需要承擔這些後果。

特別是農村,這樣的後果有可能是需要後輩幾代人去承受的。所以我們說這句話說的是人情世故,說的是為人處世的方法,跟什麼玄奇連邊也不沾。

二、這句話有道理嗎?

是很有道理的!

你有十分的聰明,用上七分也就是得,剩下的三分給別人留面子,給大家留路走,這樣大家都好看。其實跟話有十分說七分是差不多的,什麼事都不要做滿,話也不要說滿,能吃過頭飯,別說過頭話,更不要做過頭事,這是為自己為大家都留面子的做法。

什麼事自己都要做滿做絕,以後自己不好做人,兒孫們也不好做人。因為自己做絕了,做滿了,人家會記恨在心,雖然當下怎麼不了自己,但到自己兒孫時,這仇氣會延續和蔓延到他們身上,到那個時候,自己老了或者是死了,兒孫們卻要償還自己當年欠下的這些東西。

所以,這句話說的是農村的人情世故,但又何止是農村的人情世故呢?城市裡也是。打工時是這樣,在辦公室上班也是這樣。

得意時不要驕傲和目中無人,失意時不要沉淪和就此頹廢。為什麼有小人得志這樣的成語?有些人是有點成就,或者是有點作為後就目中無人,把別人貶得一文不值,等到自己失勢了,那麼會被十倍的還回來。

相反,有些人取得一些成就後也不驕不躁,仍然平和待人,那麼以後不管是失意還是接著得意,人們都會對其保持尊重。

這樣一句說人情世故的話,怎麼會沒有道理呢?以前有,現在有,未來也不會失去其道理。

最後:我們常常聽人說,年輕就要氣盛,不氣盛能叫年輕人嗎?聽著挺熱血的,但其實這裡說的是做事,說的是拼搏精神,說的是勇於承擔自己該承擔的責任。而不是尋常一些年輕人理解的,我年輕就得跟人對著來,我年輕就該看誰不順眼就打誰,那可不叫氣盛,那叫愚蠢和幼稚。所以我們理解農村俗話時,一定得帶著自己的思考,您認為呢?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啥意思,有啥講究?
    農村俗語流傳千年而不衰,自然有它真正存在的道理,有些俗語是關於農業生產,有的關於做人處事,有的卻是關于禁忌及忌諱,農村看似自由隨意,但實際有好多講究的事情,比如閏月給父母買紅衣服、出嫁回娘家夫妻不同床、大年初一不打掃垃圾等等,農村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又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話「雲裡日頭洞裡風,蠍子尾巴後娘心」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現在的農村和過去不同,過去的農村,視離婚為洪水猛獸,所以後娘也是不多的,為了突出離婚將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心理打擊,出現了不少關於這方面的警示,一些俗話、老話、諺語,都試圖告訴人們,離婚後再娶或再嫁,都不會落到好,所以最好是不要離婚。
  • 農村俗話「七不出,八不歸」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今年是大年初七了,按照法定節假日的話,今天正是上班的時候,相信不少人都已經踏上了返城的道理了吧。不過在農村就有一個說法,那就是七不出,八不歸,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農村俗話「七不出,八不歸」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話:「三十斷紅,四十斷綠」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俗話有很多,都有它的道理,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三十斷紅,四十斷綠」,指的是什麼意思?初聽「三十斷紅,四十斷綠」,我們就能想到應該給我們穿的衣服顏色有關係,古時候的人們對穿的衣服顏色很有講究,什麼年齡,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梳什麼樣的髮型,每個時期都是有特定的。那時的人們根據衣服顏色樣式,頭髮的髮飾,來判斷你是未婚還是已婚,年齡的大小,跟據這些判斷的十分準確。
  • 農村俗話:『娶妻先看口,嫁漢先看手』,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通俗易懂,言簡意賅,卻又折射出人生大道理,是中華燦爛文化的一部分,源從何方無從考究,但真知灼見卻有目共睹。在古代農耕時代,女子的地位相當低下,向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然視為不貞,而男子多耕種為主,男婚女嫁時,為了考察這個人的品行,往往通過看這個人的身體一部分,即可知曉其性情品行,有句農俗『娶妻先看口,嫁漢先看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 農村俗語「白露水、毒死人,寒露水、救世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白露水、毒死人,寒露水、救世人」,啥意思?有道理嗎?在古代,二十四節氣的作用十分重要,是古人用來預知天氣、表徵物候的重要手段,古人把二十四節氣的這些重要作用,用一些言簡意賅,朗朗上口的俗語、諺語來進行概括,讓其更方便流傳於後世,很多至今依然很有道理。白露,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之一,這一天是全年中,氣候溫差變化最大的一天,也是又暖轉涼的一個節點。
  • 農村老話說窮人不攀高親,落雨不爬高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生活環境,其實是個半封閉的圈子,因為村裡人互相都認識,十裡八村也都能攀到親戚,所以才說是半封閉的圈子。但兩者其實有關聯的,看似不相關,實則有關聯,這就是老話裡的藝術。具體該怎麼解釋?有什麼道理嗎?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一、什麼叫窮人不攀高親,落雨不爬高墩咱們先說前半句,啥叫窮人不攀高親呢?
  • 農村俗語:「一家有三象,神鬼不敢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一家有三象,神鬼不敢撞」,是怎麼回事?有道理嗎?在農村裡,人們做事也是有禮節,還有很多講究的。而農村老人也常常教導一些年輕人,凡事在做人、做事的時候,要禮讓別人三分,給別人一條路,給自己一條後路,這樣才能皆大歡喜。
  •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對於蓋房子這件事有多重視,想必經常聽村裡老人說的這些俗話就知道了,什麼「做屋不斷層,斷層無後人」,什麼「前山要遠,後山要近」,等等等等,人們在蓋房子前不僅要選擇好打地基的時間,就連房子上梁時間、房屋的布局都格外重視。
  • 農村俗話「糧庫死個耗子,多大點事?」是啥意思?要結合以前來看
    我們很多農村俗話是從農村的環境以及真實情況為出發點而總結出來的。口頭語時間長了就變成了俗話。這些俗話涵蓋了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都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我們不能輕視這些口頭語或者俗話。今天咱們說一個這個糧庫死個耗子,多大點事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話說男怕耳扇風,女怕鼻露空是啥意思?究竟想說個什麼道理
    農村俗話有個特點,就是各地方言各不相同,但意思卻又相同。比如這句「男怕耳扇風,女怕鼻露空」,這在我們這邊的說法是「男怕耳輪向前,女怕鼻孔朝天」。這兩句話用的字不太一樣,但意思卻是完全一樣的。這就是我國語言的魅力,由於我國地大物博,所以出現了不少以方言為主的俗話,這些俗話通俗易懂而意思明確,似乎是讓人看這到這句話就明白一個道理。但其實有時候並不是這樣的,很多俗話包含的道理是隱秘的,不止是字面意思那麼簡單。還有一些俗話則是完全沒有道理的,所謂的道理是人們的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
  • 農村俗語「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啥意思,說的真有道理嗎?
    古代社會,文化教育也是比較注重的,雖然除了少數的城池,主要是農村居多,但是農村人也比較注重子女的教育問題,因為身為長輩來說都是希望孩子有出息,而無奈自己沒有能力讓孩子去學習文化,只能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教導後代子女,他們會把以前老輩人的傳承的生活經驗再教育給後代子孫,後面這些經驗被演變成簡單易懂的語句
  • 農村俗語「火心要空,人心要實」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火心要空,人心要實」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呢?現在在農村有著許許多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廣泛流傳著,而這些俗語也是我們的先人通過自己實踐經驗所總結而來。這也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 農村老話說「男怕八月,女怕臘月」,具體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有時候要結合很多因素去懂,特別是一些初看莫名其妙的話,比如這句「男怕八月,女怕臘月」,這句話讓人冷不丁看見時就會感覺茫然,為啥男人怕八月,女人怕臘月?他們在害怕什麼?這麼一看,意思就比較明白了,可是還是多少讓人不解。那麼這具體是啥意思呢?現在還有沒有道理?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一、這句話啥意思我國農業生產的巨大變化就在近二三十年中,在過去的五千年都屬於原始農業勞動。什麼叫原始農業勞動?就是靠著非常原始的手段去實現農業的勞作和生產。
  • 「小指短,丟飯碗;中指長,小霸王」這句話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小指短,丟飯碗;中指長,小霸王」,其實這句話並不是農村俗話,而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一句順口溜,多出於走街串巷的算命先生口中。當看到這句話時,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會抬起自己的手,仔細看一下小指和中指,也許此時就在看。這句話究竟想表達什麼?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啥意思?農村的很多俗語都是長輩們通過個人經歷總結出來的俗話,因為農村獨特文化氛圍的陪襯下,這些俗語的流行沒有什麼阻礙,而且因為適用於農民生活,一代代人就這麼傳達了下來,不僅僅是對於一般生活經驗的總結,一些俗語有道理的同時還帶著俏皮,非常有趣,往往是調侃自己看到的不公平或者不地道的做法,俗語「烏鴉和豬站一起,只看到別人黑」就有一層調侃的意思,讓老農為大家解釋一下究竟是什麼含義。
  • 有句俗話叫門前不栽樹,屋後不開窗是啥意思?這句話在現代無意義
    其實有些俗話是會過時的,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俗話已經失去了其中的意義。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叫門前不栽樹,屋後不開窗。這句話在古代時是有意義的,也有道理。但是到了現代,這句話已經失去了它原來的意思,這句話跟什麼迷信無關,古人有這樣的生活總結,完全是出於防小偷的意識。咱們來分別說一下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然後說一下以前為什麼有道理,而現在卻沒有道理了。一、這句話啥意思古人說這句俗話的真實意思是什麼?什麼叫門前不栽樹?
  • 農村俗語「房墳相望,兒孫無人」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所居住的房子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房墳相望,兒孫無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老人說:「立冬晴,養窮人」,請問這句話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立冬,天氣挺風和日麗的,從今天開始就代表著冬天正式來了,夜長晝斷的情況將繼續拉大,現在我們菏澤這裡基本上下午不到六點,天已經完全黑好了,而早上六點鐘天色還不明朗,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農村老人說:"立冬晴,養窮人",請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老話:「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語言的魅力除了妙筆生花和能言善辯之外,樸實之語自有其魅力所在——這次,就讓小編帶你走進農村俗語,體會質樸言語的美。俗語一:賣了麥子買蒸籠,不吃饅頭爭口氣這句話和「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的意思有些不謀而合,只有靠個人努力種田收麥,才能由農田走向「蒸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