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奧爾特星雲!它是如何被發現的呢?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2020-12-03 科學進擊號

在廣袤無垠的宇宙中,我們的太陽系可以說只是滄海一粟。但是你知道我們太陽系的邊緣在哪裡嗎?我想大部分人都是不知道!

最初的答案是,在距離太陽9.6天文單位約14億千米的土星。這一答案在1781年被英國天文學家赫歇爾所改變,因為他發現了天王星。天王星被發現後,天文學家們對它的軌道進行了計算。結果計算結果與觀測結果並不吻合,科學家們將這一現象的行為歸結為一顆新行星對天王星的引力幹擾。經過長時間的計算,英國天文學家亞當斯和法國天文學家勒維耶,先後推算出了新行星的軌道。

1846年,天文學家伽勒和達雷斯特。依據勒維耶的推算結果,成功地發現了太陽系的第八大行星海王星。太陽系的邊界由此擴展到了30個天文單位,約45億千米處。

在那之後又隔了大半個世紀,1930年,美國羅威爾天文臺的天文學家湯博,發現了一顆比海王星還要遙遠的天體。那就是冥王星,它曾一度被認為是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2006年它才被降級為矮行星,它也將太陽系的邊界擴展到了,距太陽約39天文單位也就是大約59億千米處。

20世紀40年代之後,有幾位天文學家提出了一個想法。那就是在像冥王星那樣遠離太陽的地方,行星的形成過程,會因物質分布過於稀疏,而無法進行到底。其結果是在距太陽30~55天文單位,形成一個由小行星形成天體帶。這個小天體帶的就是我們平常所稱的柯伊伯帶。

自1992年,柯伊伯帶中的天體開始被我們陸續發現。它們的分布範圍比原先估計的更廣。柯伊伯帶的發現使太陽系的邊界,又向外擴展了好幾倍。但是這仍然不是太陽系的邊界,因為在更遙遠的地方存在著奧爾特星雲。

奧爾特星雲是太陽系中,最邊緣的一個雲團,它就像蛋殼一樣包著太陽系。它包含了數以萬億計的天體,其主體部分我們從未觀測到過。甚至在未來我們都很難直接觀測到它的主體。

那我們是怎麼知道它的存在呢?

答案說出來可能會令人有點兒吃驚,因為它是依靠科學家們的推測發現的。不過在推測的背後,有一條依據,那就是彗星。天文學家們把彗星分為兩類:軌道周期在200年以下的,稱為短期彗星。軌道周期在200年以上的,稱為長周期彗星。長周期彗星的軌道,往往可以延伸到。離太陽幾萬甚至十幾萬天文單位的地方。

1950年荷蘭天文學家奧爾特,在對幾百個長周期彗星的軌道分析之後。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他認為在距太陽幾萬至十幾萬天文單位處,或許存在著大量的小天體。它們或許是長周期彗星的發源地,它們若碰巧進入內太陽系,就會成為長周期彗星。因此奧爾特星雲就像一個裝滿彗星的大倉庫,那麼這個大倉庫裡究竟有多少個小天體呢?

據科學家們估計,至少有幾萬億個。不過這個巨大的數字,與奧爾特星雲所佔據的廣袤空間相比,簡直可以不值一提。如果有太空飛行器穿越它的話,很可能都不會接觸到任何小天體。

那奧爾特星雲是如何形成的呢?

對於奧爾特星雲的形成,根據現代天文學家研究。奧爾特雲是在50億年前,在太陽系形成的時候。恆星以及行星形成之後的殘留物形成的,對於它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只有一個假設可以令人接受。

那就是太陽系中的物質,由於受到大行星的引力作用影響。散布在星系中的物質,會被拋出黃道面。最後形成盤狀區,然後形成了獨特的圓球狀包裹著太陽系。

那奧爾特星雲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對於它存在的意義目前還只是停留在理論上的假設,目前我們人類也在加快腳步,探索宇宙的奧秘。美國在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它是目前我們地球上宇宙航行最遠的一艘飛船。如果它達到外太空的時候,還可以與我們取得聯繫。那我們人類就能夠目睹奧爾特星雲的真容。但是它真的可以到達並穿過奧爾特星雲嗎?

我們都知道奧爾特星雲是圍繞著太陽系邊緣存在的一個星雲,引力非常的大,本身我們人類的飛行器的速度就不是特別快,在加上柯伊伯行星帶存在的強大引力,這個飛行器飛出太陽系的機率就更加的渺茫了。況且奧爾特星雲所佔據的面積並不算是太小,保守估計應該有1光年,這個數字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就已經是一個特別難到達的距離了。也許在未來我們人類會研發出更高級的太空飛行器,到那時也許到達奧爾特星雲也許就是分分鐘的事了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神秘的奧爾特星雲!它是如何被發現的呢?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它包含了數以萬億計的天體,其主體部分我們從未觀測到過。甚至在未來我們都很難直接觀測到它的主體。那我們是怎麼知道它的存在呢?不過這個巨大的數字,與奧爾特星雲所佔據的廣袤空間相比,簡直可以不值一提。如果有太空飛行器穿越它的話,很可能都不會接觸到任何小天體。那奧爾特星雲是如何形成的呢?
  • 包圍著太陽系的奧爾特雲是什麼?它是科學家的假設還是真的存在
    所以奧特爾進一步完善了這個觀點,提出該雲團所受的太陽輻射較弱,非常穩定,存在數百萬顆以上的彗星核,可以不停產生新彗星,去取代被摧毀的。這個雲團在5000到100000個天文單位之間。所以這個雲團後來便以奧爾特雲的名字命名,叫「奧爾特雲」或者叫或「奧爾特一歐匹克雲」。
  • 太陽系最外層奧爾特雲來自何方?是如何發現的?距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時不時地,有什麼東西擾亂了冰世界其中的一個,然後它開始向我們的太陽下落。最近的兩個例子是C/2012 S1艾森彗星(ISON)和C/2013 A1塞丁泉彗星(Siding Spring)。艾森彗星是當它通過太陽時太近了而被摧毀,賽丁泉彗星非常近距離通過了火星,大約74萬年後才會返回太陽系內部。
  • 奧爾特雲是太陽系新邊界?它的寬度達2.4光年,人類飛越需要3萬年
    因此科學家預測旅行者1號會在2012年12月左右飛出太陽系,因為此時的旅行者1號飛行距離早已經超過150億公裡,可是科學家發現,即使到現在旅行者1號飛行距離超過220億公裡,旅行者1號依然還沒有飛出太陽系,這是怎麼回事呢?
  • 奧爾特雲在哪?我們離它有多遠?它是不是彗星的來源地?
    圖解:太空船拜訪103P/哈德利彗星的彗核和它造成的噴流。彗核的長度大約是2公裡,最窄的地點寬僅約400米。 這種理論上的雲被稱為奧爾特雲,被推理出它存在的荷蘭天文學家揚·奧爾特命名。愛沙尼亞的厄恩斯特。奧皮克也曾提出過相似的理論,所以有時這種雲也被稱作厄爾斯特。奧皮克雲。
  • 奧爾特雲帶真的有一顆紅矮星存在,太陽是個雙星系統嗎?
    網絡上不少人固執的認為,我們太陽系也是一個雙星系統,除了太陽還有一顆恆星存在,只不過這顆恆星比較小,是一顆紅矮星,躲在奧爾特雲帶彗星群裡。這個猜想是真的嗎?我們運用基本的天文常識來討論一下就明白了了。因為如果奧爾特雲帶有一顆恆星,我們必定能夠看到。
  • 神秘的星體——奧爾特雲深處的哥布林矮行星
    也有了很多重要的發現。今天我們要講的正是發現之一的位於奧爾特雲深處的哥布林矮行星。它的遠地點距離地球46億英裡,雖然冥王星離我們非常遙遠,但它卻不是位於太陽系最末尾的星球。當我們不斷向外部區域深入,便會發現更多奇怪和神秘的物體。它們被發現隱藏在太空黑暗深處,所以讓我們越過冰冷的冥王星去找出是什麼東西潛伏在太陽系的邊緣。
  • 神秘的星體——奧爾特雲深處的哥布林矮行星
    也有了很多重要的發現。今天我們要講的正是發現之一的位於奧爾特雲深處的哥布林矮行星。穿過所有內部由巖石構成的星球和巨大的氣態行星,我們便會發現一個矮行星——冥王星。它的遠地點距離地球46億英裡,雖然冥王星離我們非常遙遠,但它卻不是位於太陽系最末尾的星球。當我們不斷向外部區域深入,便會發現更多奇怪和神秘的物體。
  • 太陽系的邊緣--是「奧爾特雲」嗎?
    那設想的線索是什麼呢?答案是彗星!1950 年, 荷蘭天文學家奧爾特在對幾百顆長周期彗星的軌道進行分析之後, 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 他認為在距太陽幾萬至十幾萬天文單位處存在大量的小天體, 它們是長周期彗星的源泉, 它們若碰巧進入內太陽系,就會成為長周期彗星。而這個長周期彗星的源泉--奧爾特雲就像是一個裝滿彗星的 「大倉庫」。
  • 比中子星更加神秘,奇異夸克星真的存在嗎?科學家該如何發現它?
    可是,中子並非基本粒子,它仍然可以繼續分割。中子是由夸克組成的,分別是兩個下夸克和一個上夸克。那麼問題來了:難道宇宙中就沒有一種夸克星嗎?或許,宇宙中就存在這麼一種神秘的天體,介於中子星與黑洞之間,那就是夸克星。
  • 有人說太陽系是雙星系統,在奧爾特雲帶有一顆紅矮星,你怎麼看?
    網絡上不少人固執的認為,我們太陽系也是一個雙星系統,除了太陽還有一顆恆星存在,只不過這顆恆星比較小,是一顆紅矮星,躲在奧爾特雲帶彗星群裡
  • 每日科學探索:在太陽系邊緣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結界,它是什麼?
    今天小編跟大家討論的是:在太陽系邊緣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結界,它是什麼?人類自從走出地球去探索宇宙之後,發現到了宇宙的浩瀚。對太陽系的邊緣一直是科學家們非常致力於去探測的,後來有美國的科學家在邊緣的地帶發現了一個結界,這個結界的組成成分是由氫元素組成的,把整個太陽系包裹了起來。對於這一個結界是什麼?對此還沒有更多的數據。因為太陽系的邊緣,我們人類了解的實在是太少了,而且經過這麼多發現之後,太陽系實在是越來越神秘了。
  • 來自遙遠奧爾特雲的旅者,「千年等一回」的長周期彗星
    上一篇文章我們介紹了短周期彗星,而數量更多的長周期彗星則更加神秘。它們的軌道遍布每個方向,這意味著它們無處不在,可以出現在天空中的任何地方。這其中比較著名的彗星,比如賽丁泉彗星(C/2013 A1),它的軌道周期預計可能為40萬年。
  • 柯伊伯帶的空間區域如何劃分,為何總有人將其和奧爾特雲混淆?
    而圍繞柯伊伯帶的話題,往往都與彗星和矮行星有關,比如,為什麼總有人會將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混淆,以及在這個區域中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矮行星?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不是一回事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都被認為是彗星的來源,總有人會將它們混淆,但實際上奧爾特雲是一個更加遙遠的球形區域,它包圍著太陽系,包括了柯伊伯帶,是冰冷的彗星狀物體。
  • 探尋彗星起源之謎 可能來源於「奧爾特雲」
    【科技訊】5月9日消息,彗星俗稱掃把星,是由冰構成的太陽系小天體。當它與太陽足夠接近時,會展現出明亮的長尾巴。那麼,這些星際中的不速之客來自哪裡呢?實際上這並不是一個很容易回答的問題。  對於長周期彗星的起源問題,早在1932年和1950年分別由愛沙尼亞天文學家Ernst pic和荷蘭天文學家Jan Oort獨立提出,他們認為這種類型的彗星起源於一種圍繞在太陽系周邊的雲團(現在被稱為「奧爾特雲」),距離太陽大約2000至5000個天文單位。
  • 奧爾特雲和太陽系有何關係?科學家:飛行器需要2萬年才能離開它
    除了我們地球之外,還是否存在著哪些外星文明?然而那個時候人類還沒有想到我們所生活的太陽系居然也非常的大,美國很早之前就向太空中發射的旅行者一號和旅行者2號,這兩艘飛船承載著人們的夢想,那就是飛出太陽系,科學家最初以為冥王星大約就是太陽系的邊界之處了,然而,令科學家所沒有想到的是太陽系的直徑要遠遠的超過冥王星,並且也是在突破冥王星的過程當中,科學家又發現到了一種新型的物質被叫做奧爾特雲,這樣看來是不是飛離太陽系就遙遙沒有希望了呢
  • 哈佛:失散恆星可解釋第九行星和奧爾特雲!
    那哈佛大學團隊又有什麼證據可以支持這個假說呢?奧爾特雲和第九行星。在柯伊伯帶後方很遠的地方,有個叫奧爾特雲(Oort Cloud)的彗星庫,其名字來自荷蘭天文物理學家奧爾特(Jan Oort)。奧爾特雲呈現球形分布圍繞著太陽系,主要由上千億個直徑大於2公裡的冰冷物體組成。與太陽之間的距離估計為2000至100000天文單位(約2光年),可以說是太陽系的邊界。
  • 為什麼奧爾特星雲是太陽系的邊緣?
    奧爾特雲位於星際空間之中,距離太陽最遠至10萬天文單位(約2光年)左右,也就是太陽和比鄰星距離的一半。同樣由海王星外天體組成的柯伊伯帶和離散盤與太陽的距離不到奧爾特雲的千分之一。奧爾特雲的外邊緣標誌著太陽繫結構上的邊緣,也是太陽引力影響範圍的邊緣。
  •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太陽曾存在「伴星」,它終究會回到太陽系
    有觀點認為,太陽系極可能是一個雙星系統,因為自從1610年土星被發現後,太陽系外圍的多顆天體都存在著軌道異常的情況,從1986年開始,天文學家們就一直在尋找神秘的太陽伴星,那麼,它真的存在嗎?它又在哪裡呢?
  • 復仇女神星真的存在嗎?為什麼它的存在會導致太陽系災難?
    其實關於這顆冥王星,葉凱士天文臺和羅威爾天文臺本身早已拍攝到過,只是茫茫星海中未能發現它!X行星搜索到此為止!關於第十大行星和第九大行星其實兩個說的是同一個天體,主要的因素也是因為對冥王星軌道異常攝動,天文學家懷疑在冥王星軌道外還存在一顆未知天體,因此執行了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最為龐大的外海王星天體搜索計劃,到2006年前,已經發現數個天體,其中鬩神星是比較著名的一個,從它的命名可以看出,就是它造成了行星分類的內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