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特雲在哪?我們離它有多遠?它是不是彗星的來源地?

2021-01-15 天文在線

你是否曾用望遠鏡看向夜空?如果有的話,你有機會看到一個拖著長長尾巴的奇怪物體。它會是什麼呢?它可能是一顆彗星!

圖解:太空船拜訪103P/哈德利彗星的彗核和它造成的噴流。彗核的長度大約是2公裡,最窄的地點寬僅約400米。

彗星是來自我們太陽系的邊緣或是來自星際的混合著巖石和冰塊的大塊頭。事實上,許多科學家們認為這是太陽系誕生時的殘留物。

當彗星接近太陽時,熱量使得彗星留下一條混合著氣體和塵埃的蹤跡。這便是我們從望遠鏡中看到的標誌性的尾巴。很久之前對於彗星的調查報告指引科學家們把彗星推理為環繞在太陽和我們太陽系周圍的由圓球形巖石構成的結滿冰的殼狀物體形成的雲霧。

圖解:哈伯太空望遠鏡在艾桑彗星通過近日點前不久拍到的影像。

這種理論上的雲被稱為奧爾特雲,被推理出它存在的荷蘭天文學家揚·奧爾特命名。愛沙尼亞的厄恩斯特。奧皮克也曾提出過相似的理論,所以有時這種雲也被稱作厄爾斯特。奧皮克雲。

圖解:奧爾特雲和太陽系各大行星及最接近的兩顆恆星的相對距離示意圖。圖中橫軸以地日距離(1 天文單位)為比較基準,依對數尺度繪製(非等比例的線性尺度)。

奧爾特雲的精確位置是哪裡?為了到達它,你將不得不到達我們太陽系外圍 ,經過海王星和冥王星。天文學家們相信它處於距離太陽2000到5000個天文單位之間的某處。一個天文單位被定義為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9300萬英裡。

圖解:理論上奧爾特雲的距離與太陽系其他結構的大小對比

奧爾特雲的尺寸很難用人腦去想像,因為天文學家認為將它伸展開會長達距離太陽50,000個天文單位。一些天文學家推理出它延伸起來可以達到距太陽100,000甚至200,000個天文單位長的距離。它的!外邊界可以延伸到4萬億到17萬億以外的任何地方。

有多少的結滿冰的物體才能填滿這個巨大的空間?一些科學家估計有量萬億或更多的這樣的物體在奧爾特雲裡。它被認為主要由氨,甲烷和水(冰)組成的。

圖解:奧爾特雲及柯伊伯帶示意圖

因為奧爾特雲離太陽太遠了,其中的物體容易受到其他星星的萬有引力和它本身的銀河系的影響。偶爾也會被那些引力所影響敲除出自己的軌道,不是送他們去更深的太空就是推向太陽系的太陽。

被敲向太陽的物體會成為一個長時期的彗星(有軌道的彗星)彗星觀測結果指引著奧爾特和厄爾斯特很久以前的推理成為解釋奧爾特雲的開端。

所以奧爾特雲真的存在嗎?沒有人確切的直達奧。它是一個純理論。當前還無法以觀測技術來證實離地球這麼遠的物體的存在。

例如,旅行者1號,太陽系現存最快最遠的太空探針還需要300年才能到達奧爾特雲。不幸的是,供給動力的系統發電機在它到達奧爾特雲數百年錢耗盡能量。

天文知識

奧爾特雲,由荷蘭天文學家揚·奧爾特,有時候也叫厄爾斯特雲,是由距太陽2,000到200,000天文單位(0.03到3.2光年)圍繞在太陽周圍的冰狀微行星。它被分為兩個區域:一個圓片形的內部奧爾特雲(或希爾斯雲)和一個在外部球形的奧爾特雲兩個區域都位於太陽風層之下和在星際空間之內。凱珀帶和分散的星系盤是外海王星體的水庫比奧爾特雲距離太陽千分之一還要少。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wonderopolis-易木白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翻譯:天文志願文章組-易木白

審核:天文志願文章組-

排版:零度星系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原文來自:https://www.wonderopolis.org/wonder/where-is-the-oort-cloud

本文由天文志願文章組-易木白翻譯自wonderopolis的作品,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運營者刪除。

注意:所有信息數據龐大,難免出現錯誤,還請各位讀者海涵以及歡迎斧正。

結束,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全文排版:天文在線(零度星系)

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太陽系最外層奧爾特雲來自何方?是如何發現的?距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宇宙深處的奧爾特雲奧爾特星雲被認為是圍繞著我們太陽系的一團由冰屑組成的厚厚的雲團。這個預測的雲團可能擴展到三分之一太陽到下一個1000到100000個天文單位星系那麼遠的距離,我們沒有確切的知道它從哪開始從哪結束,大視角來說,地球距離太陽大約是一個天文單位(大約9300萬英裡或1.5億公裡)。
  • 包圍著太陽系的奧爾特雲是什麼?它是科學家的假設還是真的存在
    所以奧特爾進一步完善了這個觀點,提出該雲團所受的太陽輻射較弱,非常穩定,存在數百萬顆以上的彗星核,可以不停產生新彗星,去取代被摧毀的。這個雲團在5000到100000個天文單位之間。所以這個雲團後來便以奧爾特雲的名字命名,叫「奧爾特雲」或者叫或「奧爾特一歐匹克雲」。
  • 神秘的奧爾特星雲!它是如何被發現的呢?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天文學家們把彗星分為兩類:軌道周期在200年以下的,稱為短期彗星。軌道周期在200年以上的,稱為長周期彗星。長周期彗星的軌道,往往可以延伸到。離太陽幾萬甚至十幾萬天文單位的地方。它們或許是長周期彗星的發源地,它們若碰巧進入內太陽系,就會成為長周期彗星。因此奧爾特星雲就像一個裝滿彗星的大倉庫,那麼這個大倉庫裡究竟有多少個小天體呢?
  • 神秘的奧爾特星雲!它是如何被發現的呢?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它包含了數以萬億計的天體,其主體部分我們從未觀測到過。甚至在未來我們都很難直接觀測到它的主體。那我們是怎麼知道它的存在呢?答案說出來可能會令人有點兒吃驚,因為它是依靠科學家們的推測發現的。不過在推測的背後,有一條依據,那就是彗星。天文學家們把彗星分為兩類:軌道周期在200年以下的,稱為短期彗星。
  • 太陽系外圍有個彗星的「故鄉」,內有千億彗星,質量達上百個地球
    在我們太陽系的外圍,是一個被叫做奧爾特雲的東西,如果說我們的太陽系是一個雞蛋,那麼奧爾特雲就是雞蛋的蛋殼。不過要把奧爾特雲當做太陽系的邊緣的話,那麼太陽系這個「雞蛋」縱橫將達兩光年。奧爾特雲是太陽系中的彗星主要來源地,有很多彗星就出入於奧爾特雲和太陽之間,天文學家們估計奧爾特雲中包含著一千億顆彗星,總質量大約相當於100個地球的物質,這些彗星主要有塵埃和水冰組成,因此又有人稱奧爾特雲是太陽系的「冰庫」,它們在太陽系形成初期就存在了,是50億年前形成太陽及其行星的星雲之殘餘物質,並包圍著太陽系。
  • 來自遙遠奧爾特雲的旅者,「千年等一回」的長周期彗星
    上一篇文章我們介紹了短周期彗星,而數量更多的長周期彗星則更加神秘。它們的軌道遍布每個方向,這意味著它們無處不在,可以出現在天空中的任何地方。這其中比較著名的彗星,比如賽丁泉彗星(C/2013 A1),它的軌道周期預計可能為40萬年。
  • 探尋彗星起源之謎 可能來源於「奧爾特雲」
    【科技訊】5月9日消息,彗星俗稱掃把星,是由冰構成的太陽系小天體。當它與太陽足夠接近時,會展現出明亮的長尾巴。  對於長周期彗星的起源問題,早在1932年和1950年分別由愛沙尼亞天文學家Ernst pic和荷蘭天文學家Jan Oort獨立提出,他們認為這種類型的彗星起源於一種圍繞在太陽系周邊的雲團(現在被稱為「奧爾特雲」),距離太陽大約2000至5000個天文單位。
  • 彗星的來源之地是不是在奧爾特雲附近?
    如果有的話,你有機會看到一個拖著長長尾巴的奇怪物體。它會是什麼呢?它可能是一顆彗星!圖解:太空船拜訪103P/哈德利彗星的彗核和它造成的噴流。彗核的長度大約是2公裡,最窄的地點寬僅約400米。彗星是來自我們太陽系的邊緣或是來自星際的混合著巖石和冰塊的大塊頭。
  • 柯伊伯帶的空間區域如何劃分,為何總有人將其和奧爾特雲混淆?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在我們的太陽系,有一個寒冷神秘的區域,它就像一個膨化的圓盤,是太陽系早期遺留物的一個聚集區域,被科學家們稱為柯伊伯帶。而圍繞柯伊伯帶的話題,往往都與彗星和矮行星有關,比如,為什麼總有人會將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混淆,以及在這個區域中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矮行星?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不是一回事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都被認為是彗星的來源,總有人會將它們混淆,但實際上奧爾特雲是一個更加遙遠的球形區域,它包圍著太陽系,包括了柯伊伯帶,是冰冷的彗星狀物體。
  • 太陽系的邊緣--是「奧爾特雲」嗎?
    答案是彗星!1950 年, 荷蘭天文學家奧爾特在對幾百顆長周期彗星的軌道進行分析之後, 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 他認為在距太陽幾萬至十幾萬天文單位處存在大量的小天體, 它們是長周期彗星的源泉, 它們若碰巧進入內太陽系,就會成為長周期彗星。而這個長周期彗星的源泉--奧爾特雲就像是一個裝滿彗星的 「大倉庫」。
  • 彗星的「故鄉」在遙遠的天際~奧爾特星雲是一個巨大的冰庫
    奧爾特星雲還是一個假想的存在,因為人類還無法到達那個地方,我們飛得最遠的探測器也至少還要1萬多年才能夠到達那裡。人類現在飛的最遠的探測器是旅行者1號,它已經在太空中飛了40多年,距離我們已經216億多公裡了,現在正以每秒17公裡的速度向太陽系外飛去。
  • 300年後旅行者1號飛到「奧爾特雲」區域
    「廣義太陽系」在柯伊伯帶之外,有一片巨大的雲狀區域,它們距離太陽大約5萬到15萬天的天文單位,它們就像一個巨大的球形雲團,將整個太陽系包裹在其中,由於它距離我們太遙遠了,以至於我們很到達它位置。
  • 太陽曾有個雙胞胎?哈佛:失散恆星可解釋第九行星和奧爾特雲!
    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一篇研究報告稱,在太陽系的早期,太陽曾經有一個「雙胞胎(伴星)」,使它像銀河系的其他恆星一樣,也是一個雙星系統。如果假說正確,那關於太陽系的一些更令人困惑的問題便能解決,如奧爾特雲的形成、第九行星等。這是哈佛大學的科學家提出的一個有趣的假說,但事實上,很多天文學家都認為太陽曾經有一個伴星。
  • 奧爾特雲帶真的有一顆紅矮星存在,太陽是個雙星系統嗎?
    網絡上不少人固執的認為,我們太陽系也是一個雙星系統,除了太陽還有一顆恆星存在,只不過這顆恆星比較小,是一顆紅矮星,躲在奧爾特雲帶彗星群裡。這個猜想是真的嗎?我們運用基本的天文常識來討論一下就明白了了。因為如果奧爾特雲帶有一顆恆星,我們必定能夠看到。
  • 奧爾特雲和太陽系有何關係?科學家:飛行器需要2萬年才能離開它
    除了我們地球之外,還是否存在著哪些外星文明?又或者除了地球之外能不能有新的家園讓人類居住?然而那個時候人類還沒有想到我們所生活的太陽系居然也非常的大,美國很早之前就向太空中發射的旅行者一號和旅行者2號,這兩艘飛船承載著人們的夢想,那就是飛出太陽系,科學家最初以為冥王星大約就是太陽系的邊界之處了,然而,令科學家所沒有想到的是太陽系的直徑要遠遠的超過冥王星,並且也是在突破冥王星的過程當中,科學家又發現到了一種新型的物質被叫做奧爾特雲,這樣看來是不是飛離太陽系就遙遙沒有希望了呢
  • 為什麼奧爾特星雲是太陽系的邊緣?
    目前對奧爾特雲沒有直接的觀測證據,但科學家仍然認為它是所有長周期彗星、進入內太陽系的哈雷類彗星、半人馬小行星及木星族彗星的發源之地。奧爾特雲外層受太陽系的引力牽制較弱,因此很容易受到臨近恆星和整個銀河系的引力影響。這些擾動都會不時導致奧爾特雲天體離開原有軌道,進入內太陽系,並成為彗星。根據軌道推算,大部分短周期彗星都可能來自於離散盤,其餘的仍有可能來自奧爾特雲。
  • 正在臨近的「末日彗星」——從今天起,一起來盯住它!
    它正在悄悄臨近,預計五月達到最近,亮度達最大。屆時,各位可用肉眼清晰地看到。其實,從三月份開始,天文觀測愛好者們就已經架起望遠鏡,瞄向它了。01「末日彗星」這是一顆名為C/2019 Y4的彗星,有人叫它「末日彗星」。不過各位不用被名字嚇到,起個牛一點名字只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但有人說,根據電腦模擬估算,這顆彗星的目視亮度最大時將達到-24.7等。這又是什麼概念?
  • 有人說太陽系是雙星系統,在奧爾特雲帶有一顆紅矮星,你怎麼看?
    因為如果奧爾特雲帶有一顆恆星,我們必定能夠看到。問題是有人看到了嗎?如果沒有憑什麼說太陽系是雙星系統呢?難道宇宙中有看不見的恆星?如果說在太陽系遙遠的邊際,有一顆黑洞還有點譜,因為黑洞是看不見的。不過黑洞巨大的引力場會攪亂太陽系所有天體的運行,我們就沒這麼安逸了,或許早就完蛋了,還在這裡優哉遊哉的說三道四?
  • 神秘的奧爾特雲,太陽系訪客的來源地!
    很少有「宇宙來客」能像彗星那樣使得人類對它既敬畏又恐慌。
  • 太陽系邊界到底在哪?柯伊伯帶?奧爾特雲?太陽系範圍一直在擴大
    但它非常隱秘,它包含著數以萬計的天體,其主體部分卻不僅從未被觀測到過,甚至在可預見的將來都很難被直接觀測到,那這樣我們又是如何知道它存在的呢?主要是依靠推測。天文學家把彗星分為兩類:①短周期彗星(軌道周期在兩百年以下);②長周期彗星(軌道周期在兩百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