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的來源之地是不是在奧爾特雲附近?

2020-12-04 天文在線

百家號獨家內容。

請點擊輸入圖

你是否曾用望遠鏡看向夜空?如果有的話,你有機會看到一個拖著長長尾巴的奇怪物體。它會是什麼呢?它可能是一顆彗星!

圖解:太空船拜訪103P/哈德利彗星的彗核和它造成的噴流。彗核的長度大約是2公裡,最窄的地點寬僅約400米。

彗星是來自我們太陽系的邊緣或是來自星際的混合著巖石和冰塊的大塊頭。事實上,許多科學家們認為這是太陽系誕生時的殘留物。

當彗星接近太陽時,熱量使得彗星留下一條混合著氣體和塵埃的蹤跡。這便是我們從望遠鏡中看到的標誌性的尾巴。很久之前對於彗星的調查報告指引科學家們把彗星推理為環繞在太陽和我們太陽系周圍的由圓球形巖石構成的結滿冰的殼狀物體形成的雲霧。

圖解:哈伯太空望遠鏡在艾桑彗星通過近日點前不久拍到的影像。

這種理論上的雲被稱為奧爾特雲,被推理出它存在的荷蘭天文學家揚·奧爾特命名。愛沙尼亞的厄恩斯特。奧皮克也曾提出過相似的理論,所以有時這種雲也被稱作厄爾斯特。奧皮克雲。

圖解:奧爾特雲和太陽系各大行星及最接近的兩顆恆星的相對距離示意圖。圖中橫軸以地日距離(1 天文單位)為比較基準,依對數尺度繪製(非等比例的線性尺度)。

奧爾特雲的精確位置是哪裡?為了到達它,你將不得不到達我們太陽系外圍 ,經過海王星和冥王星。天文學家們相信它處於距離太陽2000到5000個天文單位之間的某處。一個天文單位被定義為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9300萬英裡。

圖解:理論上奧爾特雲的距離與太陽系其他結構的大小對比

奧爾特雲的尺寸很難用人腦去想像,因為天文學家認為將它伸展開會長達距離太陽50,000個天文單位。一些天文學家推理出它延伸起來可以達到距太陽100,000甚至200,000個天文單位長的距離。它的!外邊界可以延伸到4萬億到17萬億以外的任何地方。

有多少的結滿冰的物體才能填滿這個巨大的空間?一些科學家估計有量萬億或更多的這樣的物體在奧爾特雲裡。它被認為主要由氨,甲烷和水(冰)組成的。

圖解:奧爾特雲及柯伊伯帶示意圖

因為奧爾特雲離太陽太遠了,其中的物體容易受到其他星星的萬有引力和它本身的銀河系的影響。偶爾也會被那些引力所影響敲除出自己的軌道,不是送他們去更深的太空就是推向太陽系的太陽。

被敲向太陽的物體會成為一個長時期的彗星(有軌道的彗星)彗星觀測結果指引著奧爾特和厄爾斯特很久以前的推理成為解釋奧爾特雲的開端。

所以奧爾特雲真的存在嗎?沒有人確切的直達奧。它是一個純理論。當前還無法以觀測技術來證實離地球這麼遠的物體的存在。

例如,旅行者1號,太陽系現存最快最遠的太空探針還需要300年才能到達奧爾特雲。不幸的是,供給動力的系統發電機在它到達奧爾特雲數百年錢耗盡能量。

天文知識

奧爾特雲,由荷蘭天文學家揚·奧爾特,有時候也叫厄爾斯特雲,是由距太陽2,000到200,000天文單位(0.03到3.2光年)圍繞在太陽周圍的冰狀微行星。它被分為兩個區域:一個圓片形的內部奧爾特雲(或希爾斯雲)和一個在外部球形的奧爾特雲兩個區域都位於太陽風層之下和在星際空間之內。凱珀帶和分散的星系盤是外海王星體的水庫比奧爾特雲距離太陽千分之一還要少。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wonderopolis-易木白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奧爾特雲
    天文學家普遍認為奧爾特雲是50億年前形成太陽及其行星的星雲之殘餘物質,並包圍著太陽系。同時科學家也認為,一些長周期彗星之所以能夠長期存在而不是被太陽風吹散,是因為彗星在經過太陽系外層的奧爾特雲會「補充燃料」。 太陽系邊緣地域——奧爾特雲二、形成成因對於奧爾特雲的形成,科學界各說紛紜。
  • 奧爾特雲:一個包裹太陽系的巨大球狀雲團,是絕大部分彗星的故鄉
    地月系是包含地球的最小天體系統,也是我們人類最為熟悉的天體系統,目前人類正在對太陽系進行探索,那麼,地球所處的太陽繫到底有多大呢?,只能等待將來發射電力更為持久的探測器去繼續探索奧爾特雲的深處了。奧爾特雲包裹太陽系在太陽系中有一類天體的軌道十分特殊,這些天體在圍繞太陽運行的過程中,其中一端非常靠近太陽,而另一端則是遠離太陽,其軌道的大部分都在冥王星軌道之外,也就是奧爾特雲所在的空間中,這類天體就是彗星。
  • 太陽系的極限之地奧爾特雲,這裡隱藏著什麼秘密,大家快來看一看
    今天我們要說的一個科學話題是奧爾特雲,這個是一個神秘的區域,也是我們太陽系最遙遠的邊界,在這裡擁有著很多的秘密,科學家為此進行了很多的努力,可是奧爾特雲依舊深藏在黑暗之中,讓科學家十分的無奈,不過科學家並不是一無所獲,起碼我們現在能夠了解一些奧爾特雲的事情,今天美女小倩和大家一起分享,由於我的個人水平限制,希望朋友們得到指正。
  • 太陽系的外殼——奧爾特雲
    1932年,愛沙尼亞天文學家恩斯特·朱利葉斯·奧皮克提出彗星是來自太陽系外層邊緣的雲團。奧爾特雲可分為:一個半徑為20,000~50,000天文單位的球形外層雲團,和一個半徑為2,000~20,000天文單位的環形內層雲團。外層受太陽系內部的牽制較弱,是長周期彗星在進入海王星軌道以內之前的起源地。內層又稱希爾斯雲,以1981年提出其存在的傑克·G·希爾斯命名。理論模型預測,內層雲團所含的彗星核數量比外層多幾十甚至幾百倍。
  • 尚處於理論階段的巨大天體結構——奧爾特雲
    彗星之家因為某些長周期彗星軌道極端的長,科學家們懷疑奧爾特雲就是這類彗星的來源。例如賽丁泉彗星,在2014年曾近距離飛掠火星,但是下一次進入內太陽系卻要到74萬年之後了。雖然說科學界認為觀測到的長周期彗星來源於奧爾特雲,但是到目前為止,卻沒有直接觀測到奧爾特雲本身中的任何物體,所以以上的推測還處在理論階段。
  • 太陽系遙遠的邊緣,長周期彗星之源
    彗星之家 因為某些長周期彗星軌道極端的長,科學家們懷疑奧爾特雲就是這類彗星的來源。 3,彗星水庫 長周期彗星(公轉周期大於200年)很可能就是來源自奧爾特雲。 4,數量巨大 科學家預測奧爾特雲中可能含有超過一千億個冰構物體。
  • 太陽系遙遠的邊緣,長周期彗星之源
    彗星之家因為某些長周期彗星軌道極端的長,科學家們懷疑奧爾特雲就是這類彗星的來源 雖然說科學界認為觀測到的長周期彗星來源於奧爾特雲,但是到目前為止,卻沒有直接觀測到奧爾特雲本身中的任何物體,所以以上的推測還處在理論階段
  • 太陽系最遙遠的邊疆: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
    作者將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作為劃分戰略層次的一個邊界,可見這兩個名詞的重要性。那麼什麼是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我們來了解一下吧。為了讓大家有個直觀印象,先看下面這幅示意圖。眼尖的你肯定發現了圖中的旅行者1號飛行器,這個由美國宇航局的無人外太陽系空間探測器,於1977年9月5日發射,在太空已經飛行了將近41年了,但是也就剛飛出日球層頂,還沒有正式接觸到奧爾特雲,以目前每天大約160萬公裡的速度,美國宇航局的旅行者1號宇宙飛船將在大約300年後到達奧爾特雲,而到達其外側邊界大約需要3萬年。柯伊伯帶
  • K15·通識·028·柯伊伯帶、離散盤和奧爾特雲
    它們的運行軌道並不在黃道面附近,而是和黃道面有著大小不一的傾角。這些天體共同組成了一個叫離散盤的區域。離散盤最內側部分與柯伊伯帶重疊,外緣向外伸展,同時比一般的柯伊伯帶天體遠離了黃道的上下方。與之相比,柯伊伯帶和離散盤與太陽的距離不到奧爾特雲的千分之一。奧爾特雲的外邊緣標誌著太陽繫結構上的邊緣,也是太陽引力影響範圍的邊緣。目前對奧爾特雲沒有直接的觀測證據,但科學家仍然認為它是所有長周期彗星、進入內太陽系的哈雷類彗星、半人馬小行星及木星族彗星的發源之地。
  • 太陽系外圍有個彗星的「故鄉」,內有千億彗星,質量達上百個地球
    在我們太陽系的外圍,是一個被叫做奧爾特雲的東西,如果說我們的太陽系是一個雞蛋,那麼奧爾特雲就是雞蛋的蛋殼。不過要把奧爾特雲當做太陽系的邊緣的話,那麼太陽系這個「雞蛋」縱橫將達兩光年。奧爾特雲是太陽系中的彗星主要來源地,有很多彗星就出入於奧爾特雲和太陽之間,天文學家們估計奧爾特雲中包含著一千億顆彗星,總質量大約相當於100個地球的物質,這些彗星主要有塵埃和水冰組成,因此又有人稱奧爾特雲是太陽系的「冰庫」,它們在太陽系形成初期就存在了,是50億年前形成太陽及其行星的星雲之殘餘物質,並包圍著太陽系。
  • 神秘的奧爾特雲,太陽系訪客的來源地!
    很少有「宇宙來客」能像彗星那樣使得人類對它既敬畏又恐慌。
  • 網友問:奧爾特雲屬於太陽的引力範圍嗎?為什麼?
    奧爾特雲可看成太陽引力影響的邊界,也算屬於太陽系的引力範圍。奧爾特雲奧爾特雲是天文學上假設的一個天體系統,並得到了眾多天文現象的支持。據科學家推測:奧爾特雲以球狀包圍著我們太陽系,距離太陽約0.5光年~1光年。
  • 星際來客奧陌陌·彗星還是小行星?
    來源:NASA那麼,這顆小天體除了形狀特長之外,還有什麼特別之處呢?『Oumuamua形狀的假想圖。D型小行星以及彗星的符合度很高,幾何反照率(0.04)更是和彗星非常相似,也就是光譜特徵不僅沒有體現出什麼與眾不同之處,而且還和很多彗星很像!
  • 羅塞塔探測結果出爐:地球水並非來自彗星
    騰訊科學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地球水的起源之謎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羅塞塔號」探測器最新勘測結果顯示,地球水資源並非來自於彗星,很可能來自於小行星。今年11月,羅塞塔號探測器著陸在67P彗星表面,勘測數據表明該彗星上的冰塊不同於地球冰水。歐洲航天局發射羅塞塔號探測器細距離探索67P彗星,之前科學家曾認為地球40億年前水資源來自於彗星。目前在這顆彗星上發現了水資源,但是彗星水比地球水「更重」。羅塞塔號探測器勘測結果顯示,該彗星的水中包含較多的重氫。瑞士伯恩大學凱薩琳-阿爾特威格說:「地球水究竟來自於彗星,還是其它來源?
  • 來自短周期彗星塵埃
    來自短周期彗星塵埃 來源:科技日報 2010年04月19日09:28 結論認為,黃道光塵埃幾乎全部來自短周期彗星,推翻了長久以來的推測。  位於地球上低緯度和中緯度地帶的人們可看到,春季太陽西沉,黃昏過後之時,西方地平線有著微末的三角形光錐;而秋季太陽東升,晨曦未現之時,東方自地平線向上伸展出些許「火舌」。這就是黃道光,一般在西方地平線出沒的,會趁夜色籠罩前自行消逝;於東方地平線現身的,隨著天色吐白而隱匿於晨曦。
  • 它是不是彗星的來源地?
    圖解:太空船拜訪103P/哈德利彗星的彗核和它造成的噴流。彗核的長度大約是2公裡,最窄的地點寬僅約400米。 彗星是來自我們太陽系的邊緣或是來自星際的混合著巖石和冰塊的大塊頭。 當彗星接近太陽時,熱量使得彗星留下一條混合著氣體和塵埃的蹤跡。這便是我們從望遠鏡中看到的標誌性的尾巴。很久之前對於彗星的調查報告指引科學家們把彗星推理為環繞在太陽和我們太陽系周圍的由圓球形巖石構成的結滿冰的殼狀物體形成的雲霧。
  • 來自太陽系邊緣的彗星不太可能撞擊地球
    新建模表明,從太陽系寒冷的外圍到達地球附近的一些彗星可能遵循不同的路線。這項研究的結果詳見7月31日的「科學」雜誌,對我們的星球來說是個好消息(特別是考慮到木星最近的影響):來自這個地區的彗星應該很少穿越地球的軌道,因此不是碰撞問題。
  • 探尋彗星起源之謎 可能來源於「奧爾特雲」
    【科技訊】5月9日消息,彗星俗稱掃把星,是由冰構成的太陽系小天體。當它與太陽足夠接近時,會展現出明亮的長尾巴。  對於長周期彗星的起源問題,早在1932年和1950年分別由愛沙尼亞天文學家Ernst pic和荷蘭天文學家Jan Oort獨立提出,他們認為這種類型的彗星起源於一種圍繞在太陽系周邊的雲團(現在被稱為「奧爾特雲」),距離太陽大約2000至5000個天文單位。
  • 走進神秘的奧爾特雲,太陽系最遠的邊界,突破星際空間的最後屏障
    但是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設計出一種比現在快得多的旅行方式,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首先得弄清楚神秘的奧爾特雲。什麼是奧爾特雲?在我們太陽系最黑暗的地方有什麼在等待著我們?奧爾特雲的確切大小和質量尚未得到驗證,但是根據數據推算,奧爾特雲中漂浮著數萬億顆冰冷的巖石,它們的大小千差萬別,有些直徑只有幾米,還些卻大如巨山! 奧爾特雲也是一些彗星的來源,雲中的部分碎片在太陽系內飛行,在陽光的照射下,大部分時間只是在天空中閃過,但偶爾也會撞上一顆行星。
  • 走進神秘的奧爾特雲,太陽系最遠的邊界,突破星際空間的最後屏障
    奧爾特雲的確切大小和質量尚未得到驗證,但是根據數據推算,奧爾特雲中漂浮著數萬億顆冰冷的巖石,它們的大小千差萬別,有些直徑只有幾米,還些卻大如巨山! 奧爾特雲也是一些彗星的來源,雲中的部分碎片在太陽系內飛行,在陽光的照射下,大部分時間只是在天空中閃過,但偶爾也會撞上一顆行星。天文學家從未驗證或觀察到奧爾特雲的原因,是因為它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