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本能是怎樣影響社會演化的

2020-12-04 亦雪爾

通常人們都認為,社會體制的演進,是人文學科的研究範疇,主要體現了人類的社會屬性,和基因、進化這些生物屬性沒什麼關係。但是,資深科學記者尼古拉斯·韋德不同意這種觀點。他在《天生的煩惱:基因、種族與人類歷史》這本書裡說,人類的遺傳和進化,不僅有生物屬性,也包含了社會屬性,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社會體制的演進。

尼古拉斯·韋德說,從本質上看,形成社會體制的根源,是人類本能的社會行為,比如商業貿易,本質上來說就是人類「交換互利」的本能。他經過縱向比較,發現人類在本能行為上的變化,和社會體制的發展是相對應的。

書裡提到的第一種變化,是暴力傾向的減弱。社會越先進,人類越需要學會和平共處,而不是互相爭鬥。從人類歷史發展來看,人的暴力本能是在不斷弱化的。比如,跟原始人相比,現代人的骨骼變得越來越薄,下顎也越來越小,甚至容不下所有的牙齒,今天很多人要拔掉智齒就是這個原因。人類學家認為,我們沒有了粗壯的骨骼和有力的下顎,原因是暴力沒辦法帶來生存優勢了,好鬥分子的結果不是被處死,就是被流放。而那些善於團結協作的人會變得更富裕,能留下更多的後代。

第二種變化是合作意識,社會越先進,合作意識越強。最初的原始社會,人類經常為了搶食物互相殘殺,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逐漸開始定居,進入了部落社會,這要求人們更加緊密地合作,才能從事農業生產、宗教活動和戰爭。到了後來,有了各種法律和道德觀念,這些都在告訴人類合作的重要性。

而且,人類從一出生,就有融入小集體的願望。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一歲半的小孩,看到一個陌生的大人,因為手裡捧著東西沒辦法開門,他會馬上試著提供幫助。如果發現大人丟了東西,剛滿一周歲的小孩子,就懂得幫忙指出來。這種意識顯然不是後天學習來的,只能用遺傳來解釋。而一旦我們不被身邊的人認可,就會不自覺地感到難堪,臉頰也會變紅。因此,與他人合作已經變成了我們的天性,而且,社會發展程度越高,人的合作意識就越強。

相關焦點

  • 人類,演化心理學,神奇的富裕社會和狗(3)上
    演化心理學者認為,現今人類的社會特性和心理特徵的模板其實早從農業革命之前就已經塑型那時我們的身份都是狩獵者和採集者!雖然說上一節我們提到智人,繞過了基因組演化,直接通過文化進化了但在我們的潛意識了,或者說本能意識裡,那個世界還是被深深刻在了我們的DNA裡面
  • 賴建誠:為什麼宗教有助於人類演化
    這隱含了一個概念:宗教是幫助人類(社會)演化的一環,人類其實需要宗教。談到演化,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達爾文提出的演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這個歸納生物在不同世代間演進過程的理論,從成形到正式出版《物種起源》相隔十多年,部分原因是達爾文在這中間請教了許多專家學者,希望能將理論建構得更完整;此外還有一個宗教上的原因,演化論徹底挑戰了上帝創造萬物的說法。
  • 本能、異化與理性——人類嗜好的過去與未來
    如果不存在廣泛的需要、沒有足夠的消費者基礎,任你怎樣的高額利潤也不過是空中樓閣。在這方面,最顯而易見的莫過於人類的「默認口味」——甜味。雖然在成年之後,每個人對飲食口味的愛好都會各不相同,但在孩提時代,尤其是社會化過程尚未開始的幼兒時期,幾乎所有人喜歡的食品都是越甜越好,如果是軟的,那就更妙不過了。
  • 一份讓你更好理解人類演化、社會運行邏輯的書單(下)
    麥可.波蘭尼:《社會、經濟和哲學》.商務印書館,2006麥可.波蘭尼、波普爾和哈耶克被稱為20世紀自由主義三巨頭,他們的著作深刻影響了20世紀的人類歷史進程。波蘭尼本是一名物理化學家,一次偶然機會訪問了蘇聯以後,發表了一系列自由主義的經濟學、政治學和哲學著作,如《自由的邏輯》《科學、信仰與社會》《人的研究》等。此外,波蘭尼還有一本極具原創性的《個人知識》。
  • 文化如何決定人類的演化過程?
    本文中,所謂文化,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各種工具的製作和使用,火的使用和保存,烹飪技術,社會規範和道德標準,飲食偏好,農業技術,關於各種動植物的知識等等。它是人類祖先/人類在後天學習和發現的各種知識和能力,它通過代際的傳承和積累逐漸的形成。 人類能從非洲出走,而後遍布全世界,主要是通過文化進行適應的,而較少通過生物演化。
  • 人類的性慾是怎樣在人類社會化演化的過程中被異化的
    性快感是一種本能的生理機制,目的是為了激勵動物和人類去實施性行為,從而保障物種的繁衍,但是不知從何時開始,人類開始單純的為了獲得性快感而去實施性行為。通過觀察動物界我們可以發現,很多群居性動物只允許雄性首領擁有交配權,而雄性則會與群體內所有雌性動物進行交配,其目的就是為了使得自己的基因能夠得到最大程度地得以傳遞。
  • 人類的演化悲劇,可能是地球上最先滅絕的生物。
    研究發現:人類在基因遺傳上出現衰敗傳遞現象,這可能是人類天然演化缺陷。這種缺陷決定了人類的終極宿命。人類的演化命運類似於經濟學上的「劣幣驅除良幣」現象,當劣幣更適應市場需求環境時,良幣必然會被劣幣驅出市場。相比那些演化進程緩慢的低等物種,因其龐大的數量、穩定的結構,對外界的依賴度低,反而更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 王士元:演化語言學研究折射人類社會變遷
    演化語言學研究折射人類社會變遷——訪語言學家王士元  王士元,當代語言學家,1966—1994年擔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語言系教授,曾創立俄亥俄州立大學語言學系和東亞研究學系,並擔任兩系的首位系主任
  • 其演化過程會對地球產生怎樣的影響
    它的演化過程也是從無到有,再到消亡的過程。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們知道,太陽是一顆恆星。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到這,可能有朋友會問,如果太陽死亡,對地球和人類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 人類的文化演化和文化智能
    人類和動物的不同是,人類經歷了文化演化,並在文化演化中獲得了文化智能。 一般而言,人類的生物進化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500萬年前的森林古猿算起,人類的文化演化可以從現代人類的祖先,也就是20萬年前的智人算起。
  • 史前史的啟示:人類如何演化
    假如真的沒有考古學的話,那麼我們要擺脫宗教、神話的約束,就會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整個人類的思想革命、社會革命、科學革命都將受到嚴重的影響,很可能會停滯。考古學這門平時看起來屬於茶餘飯後閒談的學問,這門屬於荷爾蒙、力比多過剩的學問,其實是人類知識的根基,沒有它,許多思想將無以立足。   考古學如何揭示史前史呢?與考古學最相似的學問是刑偵學。
  • 從大猩猩中看人類社會文化
    例如人類會欣賞藝術,而大猩猩不能,他們認識事物只是出於它們生存的本能。社會學家與人類學家對文化的定義是,文化是人類群體或者社會的共享成果,這些共有的產物包括人生觀,語言,知識,藝術和物質對象。文化的共享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來來共同學習,不斷的積累。文化是代代相傳的人們的整體生活方式。但文化的概念不能與社會混為一談,不能相互混淆。
  • 好色是基因裡的本能,但人類卻改變了它,收好這部好色進化史
    成年人的審美標準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類的審美也更為複雜,但是也無外乎先天的本能和後天的成長兩類。你喜歡一個異性,你以為自己很有主見,這都是自己的事?!不!這件事更多的是由你的本能,和後天的外在環境影響決定的,你自己只佔其中很小一部分。
  • 近百年全球重大災害演化及對人類社會彈性能力建設的啟示
    回顧世界發展史,自然災害、疾病疫情等災難始終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和重大經濟損失。在與各種災難事件抗爭過程中,科學技術得以不斷進步,有效提升了人類社會對災害的抵禦能力。然而,近年來由於氣候變化所引發的自然災害,以及持續肆虐的各種疫情已經對全球發展產生較大影響,也對人類社會如期實現聯合國 2030 年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發出了警示。
  • 如果演化是一場遊戲,人類是怎樣升級成頂級玩家的?
    隨著三者的出現,人類演化大戲最高潮的部分——《巔峰對決》也就拉開了帷幕。這一幕裡,主角智商逆天,技術逆天,所以高潮迭起,滿是愛恨情仇。不過,雖然競爭和廝殺在所難免,跨越種族的愛情戲碼也在不斷上演。最後,我們那些在組織和社交方面更勝一籌的智人祖宗們消化並吸收了尼人和丹人,以及那些殘存的其他老祖宗,贏得了這場巔峰對決。
  • 一份讓你更好理解人類演化、社會運行邏輯的書單(上)
    書中作者指出,存在於道德秩序中的規則是漫長的人類文化演化出來的經驗與智慧積累,尊崇它是自由得以保存和擴展的必要條件。存在一個偉大的存在之鏈,從物質世界的結構、到有生命世界,到人類世界,存在一個漫長而精巧的秩序的旅程,保守主義看到了存在之鏈在人類世界的顯示,並對文化傳統保持敬畏。保守主義有它獨特的信條和特徵,它們是外在的超驗性秩序、社會連續性、社會連續性、傳統、審慎、多樣性、不完美等。
  • 直覺是人類的「本能」嗎?
    直覺是人類的「本能」嗎?在這個崇尚科學的社會裡,卻依然有很多用科學解釋不了的事情存在。比如災害來臨前,動物的反應,我們就一直搞不懂,是什麼讓他們對於災害有了一種特殊的反應。我們稱之為野獸的直覺。我們經常說,動物的本能是非常恐怖的,那是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中磨礪出來的一種本事,現在的人類在經歷幾千年的文明洗禮後,漸漸失去了這一本能,可是有時我們卻會有一種直覺,這種直覺說不清道不明,就是突然出現,好像是上天給你的警示一樣。你一定聽說過,女人的第六感非常可怕,那為什麼第六感會那麼準呢?
  • 論生物演化和文明進步的需要與目的
    從上面的論述中,可以看出:生物具有求生存與發展的本能意志,這是自然賦予的不可更改的屬性,一切意義都是以存在為前提的。有了求存的本能和根本目的,才有了不斷增加數量的需要,有了拓展生存活動範圍的需要。在人類社會尚未出現之前,生物拓展更大範圍的生存活動領域的根本方式就是演化。
  • 一部人類交配本能的偉大電影
    在這種悲情四射的歌聲裡讓我們一起唏噓我們八零後的匆匆那年吧1,2,3噓「匆匆那年 ♥ 影評神侃」看完《匆匆那年》,我覺得這個悽慘的愛情故事很好地詮釋了「人類是被交配本能所控制的生物中間歷經了數不清的磨難和危機,但是它一步步地走過來並且更強大了,憑的就是強大的生存的本能意志。在自然界中,動物和植物,以及各種微生物,都在不停地上演著生命的奇蹟。經常看動物世界的人都知道,為了生存,每種生物都使出了渾身解數,進化出了各種本能和形態,只是為了存活和交配。而人類,作為高等生命的一種,自然也繼承了延續生命,把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的本能。
  • 黑洞研究對於人類社會有深遠的影響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第42期,原文標題《黑洞研究對於人類社會有深遠的影響》,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關於這幾位科學家分別做出了怎麼樣的研究,對於人類理解宇宙又有怎樣的貢獻,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成員、斯德哥爾摩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託爾斯·漢斯·漢森(Thors Hans Hansson)在發布會結束後通過電話接受了本刊的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