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們可以用幾種不同方式來討論這根針以光速擊中地球的後果有多嚴重,如果你是經典力學的擁戴者,那麼就請信了牛頓的邪,如果你是相對論的粉絲,那麼就請信了愛因斯坦的邪。
動能公式大家可能張口就能說出來,但我們先假設一些數據,比如這根針的質量為0.2克,那麼根據動能公式:
動能公式
以光速299792458米/秒代入計算得動能為9×10^12焦耳,按一噸TNT約4184000000焦耳能量計算,大約為:2151.05噸TNT炸藥釋放的能量!
看起來這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了,畢竟是一根針而已,在光速下,用傳統的動能公式算出了2000多噸的能量,看來光速還是不可小覷!
在狹義相對論中必須要考慮質增效應的相對論動能,因此計算方式就不一樣了!我們先祭出相對論動能公式:
看起來花花綠綠一片,其實只看相對論動能公式即可,當速度趨向光速,EK值趨向於無窮大,無論m的質量是多大,只要靜止質量大於0即可,那麼計算出來的動能就是無窮大的。
在無窮大的能量轟擊下,受影響的就不只是地球了,也許太陽系附近的一片空間所有質量都將以能量的形式表現,繼而引發更大範圍的變化,我們不確定這個後果有多嚴重,至少《三體》中的光粒有部分描述,它能輕易摧毀一顆恆星,也許它還沒有達到光速,只是無限接近光速而已!
毫無疑問動能公式沒有錯,用了那麼多年都很好用,但種花家建議下關於動體的電動力學問題還是來看看這個時代背景!因為動能公式來自於經典力學,而在二十世紀初,經典力學的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牛頓在1687年發表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闡述了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奠定了此後三百年的天文學和力學發展基礎!
經典力學最輝煌的時代是拉普拉斯時代,他是法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對天體力學和統計學的貢獻舉足輕重!拉普拉斯用數學方式證明了行星的軌道只有周期性變化,這就是著名的拉普拉斯定理。拉普拉斯在1799年後出版了系列巨著《天體力學》,到1825年總共五卷論述了行星運動、形狀和潮汐的形成,以及木星衛星的運動和三體問題的特殊解!
拿破崙看到這部巨著後問問拉普拉斯為什麼在他的書中連一句上帝都沒有提到,拉普拉斯明確的回答道「陛下,我不需要那個假設」,如此豪言壯語也只有拉普拉斯敢在拿破崙面前提及!
而另一個頂峰則是勒維耶計算出海王星準確位置,和觀測發現只相差1°,因此當年的拉普拉斯才提出只要知道每一顆例子的位置與速度,他就可以計算出宇宙的過去和未來!
但隱憂潛伏,因為引力藉助於以太假說,而麥克斯韋計算出光速是一個常數,麥可遜莫雷實驗則驗證了以太飄移的零結果,洛侖茲試圖為此解釋而推出了洛侖茲變換公式,高速運動的物體長度會變短,但他卻沒有拋棄以太假說使得憾失狹義相對論的發現!但洛侖茲的解釋卻是正確的,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繼承了洛侖茲變換的精髓,但拋棄了以太的絕對時空觀,推出了光速不變論,還有相對性原理兩個前提!
經典力學時代的洛侖茲的洛侖茲變換和狹義相對論中的洛侖茲變換,兩者就是同一個東西,可能各位了解的洛侖茲變換就是長度變換,但質增效應和鍾慢效應一樣可以從洛侖茲變換中推導出來,這我們就不得不面對一個結果,在經典力學和狹義相對論之間起著重要橋梁作用的洛侖茲變換所推導的結果是否可以信任的問題!
準確一點說,在進入二十世紀以來,物理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狹義相對論為起點,其後是廣義相對論,緊接著是量子力學,在這過程中我們不得不提一下在相對論中起到絕對推動作用的愛因斯坦,有人認為即使愛因斯坦在1925年後退休,那麼他也不會對科學界有任何影響,說的就是愛因斯坦無法接受不連續在量子力學中發生,這個案例表明無論多麼睿智的科學家,終歸有所局限,那麼作為圍觀群眾,又有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