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站發電能力那麼強,為什麼國內沒有普及呢?看完明白了
現在世界上對於發電這個問題一直都很重視,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我們對電力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我們的發展必須要有源源不斷的電力輸送,目前世界上最主流的發電方式有5種,分別為火電、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其中「挑大梁」的發電方式還是火電,我們都知道火力發電是靠消耗煤炭資源工作的,雖然它的發電能力很強,但是也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它所產生的廢料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繼續加重溫室效應。所以國際上也在不斷地想辦法用其它發電方式逐漸替代火力發電。
很多人都會說可以用水力發電替代火力發電,畢竟在5種發電方式中,水力發電的佔比是排第二的,如果全世界都大修水電站,那麼肯定就能替代火力發電了。答案其實沒有那麼簡單,水力發電雖然好,但是對水流的要求卻非常高,不是每條河流都具備修建水電站的能力,修建水電站的條件應該是所有發電方式中最苛刻的了。
還有的人會說,那就用核電站取代火電站好了,核電站發電能力強,又不會消耗自然資源,也不會消耗二氧化碳,國內可以大興建造核電站。但事實上,直到目前為止我們國內也只有12座核電站,發電能力十分有限,更無法取代火電站。既然核電站那麼好?為什麼國內沒有普及呢?我認為有以下2點原因。
一、安全擔憂
首當其衝的就是安全問題,畢竟核能不是一般的能源,萬一發生爆炸或者洩露,不僅會對環境造成汙染,更會對人員和城市造成不可逆的代價,所以核電站無法像其他能源一樣大規模修建,再加上現在的核電技術其實還不成熟,大量的核廢料沒有辦法處理,它們會產生很大的輻射,這些都對自然環境和城市發展非常不好。
二、人員不足
目前我國正在投入使用的核電站只有12座,如果大規模修建核電站勢必會出現人員不足的情況,這麼多的核電站都需要專業人員去運作和維護,如果降低招人標準,那麼核電站的安全就很容易出問題,所以國內發展核電站是根據自身情況來定的,並不會大規模修建核電站。
三、燃料限制
核電站的主要燃料就是軸,我們中國本身是缺乏這種資源的,所以只能依賴進口,但是這些資源已被一些公司壟斷,如果你大量進口軸,那麼人家勢必會抬高價格,趁機狠狠的賺你一筆。就好像當年中國的鐵礦石進口一樣,吃了非常大的虧。
對此,你們怎麼看呢?
申明:本文由《校長科普說》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